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

正如畢自嚴所言,景正五年開年來的一系列事件的中心從京城到陝西再轉到神龍府,最後,又回到了京城。

身在山東深入推動大理寺進入縣一級的汪喬年,看着不斷飛來的文書,信,奏本,頭疼的要扒光頭頂的頭髮。

以往朝廷的爭鬥,大理寺都是置身事外的,也很難牽扯到他,但這一次,這幫宗室不知道爲什麼,居然走起了‘法律’路線,一紙告訴,將畢自嚴告上了京城大理寺。

一面是聲勢浩大的宗室,一面是當朝閣老,這麼大的案子,壓都壓不住,還非得他這個大理寺卿回去親審不可。

這不管怎麼審,大理寺已經被拖進這個漩渦,想要再脫身就難了!

他身旁的一個隨員,看着他這麼糾結,建言道:“大人,這個案子拖是拖不了的,還不如快刀斬亂麻,反正當年都是證據確鑿,沒什麼打破綻可循。這些人也不是爲翻案,只要給足由頭,大理寺就能抽身,將案子推到內閣,到時候轉圜的餘地就大了。”

“要是你說的這麼容易我何苦發愁。”汪喬年嘆了口氣,不到五十的人,蒼老的如同六十一般,嘆氣道:“這些事情表面是由畢閣老致仕引起的,實則上是多年來‘新政’積累的一個後果,是時候爆發了。”

大明明眼人都知道,大明朝野幾乎涇渭分明的分做兩派,一派稱之爲‘新政派’,另一個就是‘反對派’。

‘新政派’在日益壯大,實力越來越強,已然有了壓倒性優勢。但反對派相當頑固,這些年不斷的聚集自然也是相當有力量。

在汪喬年看來,大明最大的敵人就是這些人,只要這些人賊心不死,大明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現在,就是這些人在做手腳,企圖‘反正’!

汪喬年身邊的官員不是傻子,聽明白了一些,遲疑着道:“大人,不管如何,還得儘早回京纔是,這樣還能掌握主動,若是遲遲不歸,一切就都任由他人擺佈,對我們大理寺很不利啊。”

汪喬年看了他一眼,道:“你這個話說到點子上了。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爲什麼畢閣老要我們離京,唯獨留下傅閣老,現在才明白,他是要我們躲開這些旋渦,保全我們。”

這個官員還是疑惑不解,道:“那皇上八月份說要去避暑,這也是爲了躲……”

汪喬年卻是搖頭,道:“皇上站得高,看得遠,又旁觀者清,他肯定比畢閣老看的更遠。畢閣老是要保全我們,皇上的意圖,我猜不透。”

這個官員就更加糊塗了,看着汪喬年道:“那大人,我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京城那邊肯定鬧翻天了,京城裡的那些人肯定壓不住的。”

汪喬年隨手將身前的書信扔到一旁,道:“回信告訴二位寺丞,讓他們酌情處理,本官要事脫不了身。”

這個官員一驚,張嘴要說話,汪喬年就擺手道:“去安排一下,本官要去下面十幾個縣走一下,訴訟是我們大理寺的權職,不能給那些縣太爺搶走了。”

這個官員還是有些不情願,不放心,京城那邊肯定壓不住,汪喬年這個大理寺卿又做了甩手掌櫃,這不是要鬧翻天嗎!?

但汪喬年態度鮮明,他不敢多言,猶豫着擡了擡手,應聲走了出去。

汪喬年坐在安靜的房間內,望着春色正濃的窗外,神情有些飄忽。

大明朝局將迎來大變,這是所有人都知道。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大變的不止是朝局,這場大變註定將深刻的改變整個大明。

積累了十年的‘新政’,即將迎來突破性的發展,大明,將要蛻變!

但到底會蛻變成什麼模樣,只怕皇帝心裡也沒底。

“這也是畢閣老擔心的地方之一吧?”

汪喬年低聲自語,目光沉凝。

大明迎來的是幾千年唯有的大變局,汪喬年能理解畢自嚴的擔憂,再加上乾清宮是一位誰也猜不透,行事無可限制的主,換誰是首輔都不能安心離去吧。

良久,汪喬年搖搖頭,自語的道“也不知道孫傳庭怎麼想……”

孫傳庭是下一任左次輔,統領朝局。現在畢閣老做這麼多,換而言之都在給孫傳庭添堵,孫傳庭會眼睜睜的看着嗎?

新老‘首輔’的交鋒,或許早就開始了。

“大浪淘沙,順者昌逆者亡,皇上是那大浪,畢閣老怎麼就不明白……”

在成都的靖王爺得到消息,站在窗前,神情悵惘。

他與畢自嚴的關係很冷淡,畢自嚴想要限制,或者控制督政院,靖王自然不允,兩人這種或明或暗的矛盾已經很多年。

但靖王很敬佩這位閣老,這位閣老夾在‘新政’派,反對派之間,夾渣在朝臣與皇帝之間,夾渣在士林的口水之間。

大明的高層如果說誰最不容易,不是譭譽參半的皇帝,也不是勤懇如牛的孫承宗,更不是孫傳庭等人,而是畢自嚴!

魏學濂在靖王身後不遠,聽着他的話,語氣頗爲輕佻的道:“畢閣老應該是不相信皇上吧,或者是,不相信除他外的所有的,其他人。”

靖王一怔,轉頭看了他一眼,旋即若有所思的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畢閣老還是有一件事弄錯了,錯的離譜。”

“什麼事情?”魏學濂頗爲好奇的問道。

靖王卻沒有回答,透過窗戶看向京城方向。與汪喬年一樣,他也看透了畢自嚴保全的意圖,並不打算回京。

京城,內閣三樓,朱栩的班房。

朱栩的幾個孩子都在這裡,朱淑嫺,朱慈燁,朱慈煊三個滿屋子亂竄,嘰嘰喳喳吵鬧不休。

朱栩與傅昌宗對坐,兩人正在下着一盤棋,彼此都很慢,似乎每一步都斟酌良久。幾個孩子在身邊飛來飛去,他們視若無睹。

好一陣子,朱栩落下一顆棋子,道“近來的事情,你怎麼看?”

傅昌宗捏着棋子,顯得猶豫不決,還是道“在臣看來,並不是朝局亂,是人心亂了。”

朱栩面露一絲感興趣之色,道“哦,說說看。”

傅昌宗捏着棋子沒有落下,擡頭看着朱栩道:“在野的反對派,朝廷裡的中間派,亦或者是那些所謂的‘務實派’,他們對‘新政’都抱有強烈的懷疑與不安。畢閣老的想法不是單獨的,他代表了朝野大部分人的心態。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朝野很多采取的是,不看不理,作壁上觀,甚至是順水推舟,不難理解……”

朱栩盯着棋盤,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景正新政’,說到底是朱栩強權壓下去的,逼着朝野的大人們執行。畢自嚴也好,孫承宗,孫傳庭也罷,即便是眼前的傅昌宗,他對‘新政’就是百分百支持的嗎?

朱栩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心裡清楚明白的很,大逆不道,倒行逆施,毀大明根基,不尊列祖列宗等等,他所行的,幾乎都是這個世道所不容的。

若不是朱栩手裡高高舉着屠刀,用事實一次次證明他是對的,這些大人們只怕早就寧死不從了。

對於畢自嚴所代表的心態,他能理解,但不會縱容。

‘新政’到了這個時候,需要更強勁,更果斷,更凌厲的力量去推動,畢自嚴已不適合。

朱栩隨手拿起茶杯,道:“下棋,下棋。”

傅昌宗剛纔的話雖然說的含混不清,實則有勸誡的目的,希望朱栩能慢一點,給朝野一點舒緩的時間,太過操切,會得不償失。

傅昌宗知道朱栩聽懂了他的意思,但究竟會不會聽進去,他心裡沒底,沉吟一聲,捏着棋子繼續道:“皇上,現在朝野動盪,不少官吏紛紛遞了請辭信,戶部近來壓力很大,兩個郎中,四個員外郎已經告假,其他各部怕是更多。”

:f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呵斥閹黨第1269章 襲擊皇駕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八章 尷尬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海蘭珠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四百七十九章 計劃發動第1188章 案中案第1208章 打頭風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考場鬧劇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八百章 ‘判決’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九章 眼藥水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1160章 殺氣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三百零三章 反擊第五百六十四章 宣魏忠賢進宮第1182章 陷阱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五百零八章 鍘刀擡起第一千零二章 百官宣誓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九百三十七章 波濤涌第一百八十一章 努爾哈赤兵進寧遠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跟蹤(求推薦票,收藏~~)第1222章 風雷漸起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撫安排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九百七十二章 像霧又像雨第七百零七章 溫體仁的手段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1132章 天道秩序第一千零六十一張 不簡單的事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兩百九十二章 東江大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六百零八章 這只是開始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八百零零八章 設立大元帥府怎麼樣?第六百八十八章 畫了一個圈第七百零一章 笙歌處處第1446章 養賊自大第兩百一十六章 商業模式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八百六十四章 江南動刀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戰場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五章 張問達(揮揮手,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速(求收藏~)第1138章 倭國大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由校昏迷第五章 張問達(揮揮手,求收藏)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七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八十一章 不從第九十七章 魏忠賢的改變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八百一十二章 集皇權相權於一身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一百零六章 託孤(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第1198章 節點第十八章 畢懋康(求收藏,推薦~~)第1286章 多爾袞的識相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1358章 南下北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遼東的人事安排第1347章 李定國登岸第1134章 李定國第七十二章 過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柳如是的請求第三百一十二章 錦州戰事第1198章 節點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