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

朱栩對於這些彈劾奏本已經免疫,但溫體仁所在的陝西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近年雖然有所下降,可還是不能大意。

朱栩說完,轉向畢自嚴,道:“按照朝廷規定,這些應該是先由督政院調查處理,而後是刑部干預。這已經朕收到第四封彈劾溫體仁的奏本了,督政院是怎麼說的?”

畢自嚴頓了片刻,道:“皇上,陝川之地相當複雜,李邦華的‘農莊策’本就是強壓下去,按法度來說,也是不對的。溫體仁雖縱然進行了一些調整,但並沒有改變根本。督政院那邊調查,溫體仁以及親屬門生之類並沒有在其中謀取私利,彈劾的多半也是由政務而來,並非他自身的錯誤。是以,督政院做了冷處理。”

朱栩聽出味道了,是畢自嚴在保溫體仁,不然應該會更熱鬧。

“嗯,這件事交給內閣處理。”朱栩面色如常,隨意的道。溫體仁是封疆大吏,但也不值得朱栩多上心,內閣已能把握一些局面。

“是。”這也在畢自嚴所料之內,沒有多言。

年底了,政務龐大,朱栩手裡也是一堆事情,沒有多耽誤,隨口聊了幾句,便送二位閣老出了乾清宮。

畢自嚴,孫承宗同樣忙的焦頭爛額,被朱栩拉來算是清閒半刻,現在又要忙碌起來了。

忙碌的時間過的飛快,京城之外的閣老,尚書紛紛回京,朱栩都要挨個面談,之後還要準備年終大議,可以說,皇宮外廷的所有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能劈開兩半,來去匆匆,焦急煩躁。

朱栩也好不到哪裡去,總結來總結去,好消息少,壞消息多,大明面臨的情勢更加的複雜艱難,這已經超脫了期初的‘應災’目的,上升到了五十年軍國大計,俯看大明內外,審視過去未來的高度。

這是要下一盤大棋!

內閣大殿,三樓。

畢自嚴正在做年終的審議報告,除了議會的六十多人,還有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員。

孫承宗,靖王,汪喬年,孫傳庭,傅昌宗,趙晗,張秉文等一干內閣六部的大佬,再接着是那些議員,兩次是那些侍郎等三品官員。

畢自嚴的這份報告很長,他年紀大,讀一段時間還要講解一下,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時辰,還在講。

依照的是士農工商的分類,將內閣去年的一系列政務進行總結,後面是明年的計劃,詳詳細細,每一個計劃,每一個步驟都相當詳細。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份報告不是內閣單獨起草,是集合了朝廷之力,之前議員們已經審議過,現在,只能算是走一個過場。

朱栩坐在最中心,最高處,安靜的聽着。

現在大明的行政模式正在不斷的轉變,內閣更加的務實,

認真。

畢自嚴的報告相當詳細,並沒有以前那麼多的含糊之詞,模棱兩可,更多的是簡單直接,政策,目標,長遠計劃,清晰可見。

這只是第一天,一直到傍晚纔算結束。

朱栩出了內閣,轉回乾清宮。

曹化淳,劉時敏等跟在朱栩身後,平靜無聲。

朱栩晃悠着肩膀,笑着道“你們隊今天這場報告有什麼想法?”

曹化淳走了兩步,才道:“皇上,奴婢以爲,畢閣老等人殫精竭慮,盡心盡力,應該有所褒獎。”

“那怎麼褒獎?”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劉時敏兩人登時不說話了,畢自嚴已經是‘首輔’,除了加銜,已經是賞無可賞。

朱栩活動着身體,來到乾清宮,繼而就聽到一陣清脆的讀書聲。

“是燁兒他們幾個?”朱栩停下腳步,望向不遠處的一個廂房。

曹化淳道“是,大殿下,二殿下,三殿下正在南書房讀書,是新建伯正在上課。”

朱慈燁,朱慈煊,朱慈熠三個小傢伙,一個五歲,兩個四歲,正是讀書的時候。

朱栩想了想,走向南書房。

聽着讀書聲,朱栩來到窗邊,從縫隙裡悄悄看去。

新建伯站在最前面,單手拿着書,目光看着下面的三位殿下,臉上一直帶着滿意的微笑。

新建伯是世家,是王陽明的家族,世代書香,在大明的地位非凡,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第二個孔家。

三個小傢伙坐在下面,穿着常服,端坐着,認真的看着書,脆聲聲的念着,誦着。

朱栩觀察着,揹着手,忽然轉頭看向曹化淳道:“新建伯可有什麼官身?”

曹化淳搖頭,道:“新建伯一直居家,不曾入仕。”

朱栩沉吟片刻,道:“傳旨,新建伯教育皇子有功,加翰林編修,入翰林院供職。”

曹化淳心裡微跳,神色不動的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三個小傢伙都不錯,乖乖聽話,不吵不鬧,朱栩很滿意,微笑着走了。

畢自嚴等人在議會收拾一番,便回到了內閣,衆人都是鬆了口氣,喝茶,輕鬆的敘話。

刑部尚書廖昌永吐口水,道“畢閣老,刑部這邊壓力太大了,人手少,失誤多,那些四處的流民都要刑部抓,還沒銀子,別說下面的人,就是我也快愁白頭……”

工部的徐大化都是輕鬆,道“工部的收尾倒是比下官預期的要走,要快,明年給個三百萬兩,就能妥帖,接下來要是沒有大工程,不會要多少銀子。”

吏部的趙晗摸着前額頭,嘆氣道:“你們都還是好的,這一年,吏部處理的大小官員有五百之多,這還是我們有意壓着,要是真動起來,一千都打不住,你們說說,吏部明年怎麼辦……”

孫傳庭看着二人,笑着道“都別說這些了,大困難都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咱們都能輕鬆一點。明年的稅糧九百萬應該可以到,稅銀三千萬兩左右。海外還會有一大部分補充,咱們只要矢志推動‘新政’即可。”

國庫的開源,節流在同時進行,海外的補充非常大,節流更是如此,工部,軍隊,移民等大筆流水的銀子節省下來,朝廷的日子將會前所未有的輕鬆。

有錢有糧,心中不慌。

其他的尚書剛要再吐口水,畢自嚴放下茶杯,道:“這些事情以後再說,明天,後天都是大議的時間,你們留些神,不要出亂子。最後一天,王公大臣,勳貴公卿,各地的使節,藩國國主等都會一起來旁聽,認真一點,不能讓人看了笑話。”

畢自嚴養望多年,這些內閣六部的高官對他還是頗爲敬佩,聞言便沒有多言。

就在這個時候,內監要求內閣擬旨的話傳了過來。

“新建伯入翰林院,加翰林編修?”

衆人一怔,接着就深思起來。

乾清宮那位做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

旋即,一些人瞳孔微縮,面沉如水。

明朝閣臣有一個前規則,那就是,都是翰林出身!

無翰林,不入閣!

衆人都知道乾清宮對大皇子的偏愛,這是提前鋪路嗎?新建伯是給大皇子安排好的首輔?

c

第十五章 漿糊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意不在明第1503章 對上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諫第六百零三章 食堂敘話第1285章 一場好戲番外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撫安排第1338章 圍剿第七百六十章 討伐安南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六百五十八章 顧炎武第四百零九章 一重重的壓力第1527章 截殺孫承宗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將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兩百七十九章 東廠出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兩百章 第一波試探(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九章 殺意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五百八十八章 盜匪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送行秦良玉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京城第九百四十八章 畫餅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復瀋陽第八百零零八章 設立大元帥府怎麼樣?第1399章 倭國定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八百九十七章 呢噥軟語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五章 圈錢(求收藏,推薦票~~)第三百七十五章 集權、叛變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寧完我死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七十六章 收攏第四百一十六章 緊急應對第五百九十六章 政改效用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百九十章 大跨步(求月票~)第六十章 魏良卿找罪受第六百零一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509章 輕描淡寫的安排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海蘭珠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緒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戰(上)第1154章 摧枯拉朽的海戰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1477章 舉報信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三百九十章 皇上準了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1324章 話儒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1374章 鬥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兩百四十一章 朱由檢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三百四十章 欲裁一京第八百二十六章 周應秋去職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七百八十一章 刺客來襲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信王的第一次贊同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1451章 多爾袞謀自立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攻九州第三百零二章 瑞王苦楚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萬燝杖斃第九百七十八章 升旗儀式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