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

鄭友元發着內閣中書印刷的一道道‘軍改’最新的大略,每一個人都打開,油墨未乾,認真的看着。

一干人全都低頭看着,沒多久,不少總兵面露驚訝,旋即是喜色,之後又是怔怔,悄悄擡頭對視,繼而又低頭看審視起來。

再到畢自嚴手上,畢自嚴慢慢翻着,看的眉頭擰的成川字,神色凝重。

他是內閣‘首輔’,儘管這道文書很多問題用了‘模糊’的方式處置,他還是一眼看穿。

在地方上,這些總兵有了‘臨機決斷’之權,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沒有旨意或者朝廷的命令,他們就能單獨行動,對轄區內任何目標用兵。其他方面,除了糧餉,幾乎都大大的放開,地方這些總兵像是即將去除了鎖鏈的猛虎!

在朝廷上,‘大元帥府’的位置並沒有明說,到底是掛在內閣之下還是如何,大元帥府的‘大元帥’雖然由皇帝兼任,可處理事務的是誰?具體如何運轉,官員的任命,征討命令從何而出等等,都有些含糊。

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涉及到國體的方方面面!

畢自嚴已經摸透朱栩的脾性,心裡瞭然透徹,這是故意的!

乾清宮裡的那位故意留着這些‘破綻’,日後肯定會藉此機會達成某些他們現在勢必會反對的目的!

這種埋‘伏筆’的手段,過往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到底是什麼目的?’畢自嚴心裡暗道,他的眉頭漸漸鬆開,沒有過往那麼憂慮,只是心裡終歸有些不舒服。

皇帝做事,要瞞着他們這些輔臣,是不信任,也是他們認知不夠,能力不夠!

這說出去,外人肯定不信,可歷次事實證明,他們看的沒有皇帝遠,雖然不甘心,無奈,難受,可不得不承認!

放在以前,這樣的‘軍改’計劃,畢自嚴是絕對不會答應的,非得與朱栩爭一爭不可。但現在的畢自嚴已經不會了,他的心思全數放在‘新政’上,他是來旁聽,知曉即可,不會多言一字。

孫承宗坐在最前面,等了一陣,環顧衆人一圈,沉聲道:“你們都看過了,我說十點。第一,現在我大明各處民亂不斷,匪寇四起,朝廷將視各地情況,放權不一,諸位總兵需要恪盡職守,不得逾矩。

“第二,各地的兵額將由兵部嚴格分配,覈查,杜絕一切吃空餉,貪污糧餉等不法之事,兵部以及大元帥府每年都將進行多輪次交叉的核查。”

“第三,各地駐軍、總兵,原則上駐紮一地不得超過五年,每二年輪調其中三分之一。”

“第四,駐軍需嚴格準守相關朝廷綱紀,不得與地方產生衝突,但凡出現重大事件,一律嚴懲不貸!”

“第五,各地駐軍的軍餉,糧草,器械,用具,軍裝等等,由兵部統一配發,不得私自徵集,任何進出都需嚴格向兵部奏報。”

“第六,‘大元帥府’是我大明最高的軍事管理部門,任何的軍隊調派,戰爭征討,人事更替等都需要由大元帥府決定,內閣以及兵部,不得旨意,無權調用。”

“第七,大元帥府最高職權隸屬大元帥,大元帥由皇帝兼任,定製。”

“第八,大元帥府設一大元帥,二元帥,八大將軍,九處十二局,伊始初建,諸多事項不全,需慢慢完善,這期間任何不可造次!”

“第九,大元帥府當前有兩大要務,一個是國內必須穩定,任何叛亂,匪寇都要堅決鎮壓,消滅。另一個就是征討察哈爾。察哈爾已成我大明咽喉之患,不得不除,皇上已經明確告訴本官,這一戰,將由大元帥府來指揮,具體規劃,本官會與皇上再做商討。”

“第十,本官再次重申,這一次的‘軍改’,事關我大明江山社稷,千秋萬代,萬不能大意分毫!本官醜話說在前頭,若是有人在這件事上與朝廷,與皇上相左……誅九族!”

第十條一出,鴉雀無聲!

一干總兵心神凜然,面色凝重。孫閣老顯然是在警告他們,或者說,直接威脅!

孫承宗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看似威嚴,卻從來不說狠話,當他說狠話的時候,沒有誰敢不在意。

他說到做得到,他有這個能力!

曹文詔坐在孫承宗不遠處,面色如常,一句話都沒有出。

這道‘軍改’大略,上面除了大明常規部隊的改制外,還列出了一個‘皇家軍團’,包括赤金衛,泰寧衛的兩支騎兵,多爾袞的建奴騎兵,還有他的快反營,總共四支軍隊,人數有十二萬人!

這些是不會裁減,不隸屬兵部或者大元帥府,直接歸屬皇帝指揮,基本上算是皇帝的親軍!

這對孫承宗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的讓步!

其他人,自然也沒什麼話說,胳膊拗不過大腿,削減兵權勢在必行,他們無能無力。

實際上,他們也確實做不了什麼。

西方戰區,秦良玉手握近十萬大軍,對皇帝忠心耿耿,她不說話,下面的六省誰敢多言一句?

南方戰區,情勢複雜,單左良玉所屬的十萬大軍無聲易手,就足夠震懾所有人了。

北方戰區,熊廷弼在主導,他是朱栩的潛邸老人,朱栩一句話,他不敢回半句。

剩下的沿海諸省,吳襄,楊肇基都不是有野心的人,自然很是服從。

七七八八的算下來,哪怕有人不甘心放棄兵權,在大勢滾滾之下,阻擋不了絲毫。

孫承宗見震懾住了,便開始逐字逐句的開始‘商討’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除了一些小細節,其他基本上無可更改,一羣人也就是配合着,將過程走完。

畢自嚴在邊上看着,聽着,一直沒有開口。

但他發現了,這些地方的總兵,幾乎都是乾清宮的人,在削弱兵權的同時,其實也在集中,向上集中!

集中軍權!

‘這是皇上的目的之一?’畢自嚴自語,他心裡有某種預感,這只是目的之一,很可能是淺顯的,乾清宮必然還在醞釀更大的事情。

只是,他猜不透,也不敢猜。

孫承宗的‘軍改’會議還算順利,基本上沒有什麼波折。這些總兵都希望朝廷放權,這次是史無前例,自是不敢要求太多。

這場臨時的小會議,一直開了兩個多時辰,孫承宗彙總了各方面的意見,對‘軍改’大略再一次進行修改,揣着奏本進宮。

這個時候,朱栩正準備出宮,在乾清門恰好遇到了。

朱栩放慢腳步,道“朕去一趟袁老大人家裡,他夫人過世了。袁老大人病逝的時候朕不在京,現在必須去走一趟。一邊走一邊說吧,對了,海軍的事情朕讓你放着,沒有與熊文燦,唐王多說吧?”

孫承宗跟在朱栩身側,來不及多想,道:“袁老大人那邊,臣明天也走一趟,海軍臣沒有規劃。‘軍改’已經定稿,臣想請皇上過目。”

“不用看,朕心裡有數,說說這道奏本上沒有的,你的想法。”朱栩道。

孫承宗跟在朱栩身側,看着朱栩的側臉,沉吟一聲,道:“皇上,對‘大元帥府’的架構,權職,以及運作,臣以及朝廷,地方總兵都不甚明白,尤其是官吏的配置,不知皇上心裡有何打算?”

朱栩直接就道:“架構,就是朕之前說的,權職,不受內閣轄制,你依舊是內閣右次輔,再掛一個元帥,中將銜,主持大元帥府一切事務,秦良玉,熊廷弼,盧象升加少將銜,曹文詔……也加少將銜,他的快反營改叫皇家第一軍團,朕親自賜名,旗幟。另外,特旨,英國公張維賢,兵部尚書申用懋,允准進大元帥府,掛‘軍機參事’名……”

孫承宗聽着朱栩的話,一邊跟着走,一邊細細思量,漸漸有些明悟。

第四百二十章 金兵突圍第六百八十四章 極端第八百二十三章 烙鐵入水第兩百八十四章 舊勢力與新勢力第1273章 政治道德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第1441章 由不得你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遼東的人事安排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技淫巧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1229章 意外的前進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1130章 國祚千秋第1324章 話儒第六百一十一章 救命稻草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七十九章 流言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八十八章 作坊出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零五章 不合時宜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1466章 倭國的終結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九百一十九章 豪情萬丈第1175章 陰森森第一百四十章 槍炮的威力(求訂閱~)第1346章 王牌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1324章 話儒第1278章 閹了多爾袞第1290章 體罰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遼東第六百五十一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集權、叛變第九百二十四章 盪漾第四百七十七章 御駕山海關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從也得從第八百六十六章 抓人第四百零八章 火燒巡撫衙門第九百六十四章 決心即下第1531章 謀算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六百七十三章 推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1529章 妖孽必出第1352章 李定國遇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向高致仕第七百二十五章 琉球變卦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第八百九十章 人潮如織第1507 世界視角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第1265章 大元帥府的部署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五百七十七章 朝臣抱團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忠善(求訂閱~)第九百六十四章 決心即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人是鬼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九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復出第1290章 體罰第1366章 夜襲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1119章 來自倭國的和平使者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二十三章 倪文煥(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七章 公子賭徒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1240章 範圍擴大第八百七十六章 孫傳庭入京第九百零八章 最後一根釘子(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1480章 最嚴酷的三年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1199章 無聲的談判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1211章 各懷鬼胎第1526章 送行第一百七十章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