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也知道,自己如果一直被心中的憤怒所支配,是無法清醒冷靜地去面對臨安那羣敵人的。
要知道,賈似道這些人無一不是一手遮天呼風喚雨之輩,他們掌控着朝堂,哪一個不是爾虞我詐蠅營狗苟心狠手辣?
如果自己還是一味地沉浸在悲憤之中,與他們交手之時,是如何都無法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的。
王道明可以將那些權謀手段教給自己,可以替自己分析局勢,甚至可以幫助他尋求對策。
但楊璟心裡的魔障,卻必須由他自己清除,理清了頭緒,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這個計劃之中,否則就對不起這麼多死去的兄弟了。
而作爲調劑心理的最好方式,對於楊璟而言,便莫過於接手一個案子了。
雖然自己眼睛看不到,但身邊有風若塵李準還有鹿白魚,陳水生和唐衝也不是混日子,這麼長時間的辦案,他們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再者,聽完整個案情之後,楊璟就更感興趣了,因爲這件事竟然還跟楊璟有關係!
當年楊璟在巴陵之時,對楊敬亭這個知縣,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非但在刑獄方面,在地方政務方面,也給了他不少建議,其中一項,便是興辦了蒙學。
蒙學就是給孩童啓蒙的學堂,裡頭也就教些三百千,所謂三百千,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北宋之時,宋徽宗趙佶爲了鼓勵大宦官童貫讀書,就曾經賜了他一本手抄的千字文,不得不說,宋徽宗是個被皇帝職務耽誤了的文化人,一手書法那是極其漂亮的。
大宋非常注重文化教育,蒙學也是遍地都是,即便最赤貧的縣區,也有公立的蒙學,縣裡還設置教諭,聘用教導等充當學堂先生。
可楊璟在蒙學推行了新式教育,這三百千的教材,並沒有太多的內涵,主要還是教孩子們認字,所以楊璟便用了後世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們認字的速度大大增加,這也是楊敬亭的政績之一。
他能夠調任矩州知州,除了趙宗昌的推薦之外,這蒙學的政績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
閒話也不多提了,只說蒙學興起,受益的是巴陵的尋常百姓,以往沒條件上學的孩童,很多都受了惠,自然要念楊璟的好。
這案子就發生在巴陵縣城內的一所蒙學裡,這蒙學並非巴陵縣衙開辦的,而是巴陵城內富戶餘奇捐資建成的。
餘氏本來只是巴陵城的外姓,算不上什麼大族,到了餘奇這一輩,也都沒什麼大的名聲。
這餘奇也是個讀書人出身,可惜屢試不中,便四處遊學,結交了不少文人墨客。
眼下大宋文風昌盛,風騷輩出,哪個不是雅士大才,沒點真本事,又如何能夠在文壇拋頭露面?
這餘奇的文才倒是平平無奇,辜負了他的名字,但他卻有一個常人不能及的本事,那就是他對促織有着不小的研究!
這個促織麼,便是蟋蟀,宋人好玩,吃喝玩樂那是一套又一套,遛狗鬥雞養蛐蛐兒,那是必不可少的。
餘奇除了對蟋蟀有着足夠的瞭解和研究,還僱傭了不少街頭搗子,四處蒐羅厲害的蛐蛐兒品種。
到了後來,這些不務正業的搗子都嫌少,他便發動城裡的孩子們,四處爲他蒐羅蛐蛐兒,儼然成了孩子王。
孩子們對尋找蛐蛐兒有着成人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他們無法準確估量蛐蛐兒的價值,餘奇只需要花費一兩個銅板的代價,就能收購大量優質的蛐蛐兒。
這也使得他很快就有了不小的名聲,許多人也都想效仿,可他對籠絡小孩很有手段,這些小孩子只認他這一家,其他人給多少錢都免談。
別的不說,單說他創辦這所蒙學,就足以讓孩子們,乃至於孩子的家長們,都對他交口稱讚了!
許多人都知道,賈似道還有一個外號,那便是蟋蟀宰相,這位奸臣繼承了宋朝君臣不務正業的優良傳統,對蟋蟀是真的有着深厚研究。
他爲此還寫了一本《促織經》,裡頭都是蟋蟀的研究成果,這可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論著,什麼達爾文之類的生物學家,在咱們賈國舅的面前,簡直弱爆了。
《促織經》還正兒八經分了上下兩卷,分論賦、論形、論色、決勝、論養、論鬥、論病等等,各個方面都有着極其詳盡的論述,被玩蛐蛐兒的人視爲聖經一般的存在,就如同喜歡茶的人崇拜茶聖陸羽一樣。
聽說這餘奇攀結上了賈似道在巴陵的採買管家,但凡發現不錯的蟋蟀,就會經由這個採買管家,送到賈似道的面前。
要知道,這蟋蟀的壽命並不長,而且還有着季節限制,所以賈似道有時候甚至動用官道和驛路來運送這些蟋蟀,在玩樂界也是讓人羨慕的大手筆。
餘奇也就因此搭上了賈似道這條大船,餘氏也一躍成爲了巴陵城內的勢力新貴。
餘奇也沒有志得意滿,更沒有因此而欺壓鄉里,發達之後反而想要回饋市井,建了好幾個蒙學,仍舊當他的孩子王,閒來無事,自己還會在蒙學裡頭講課,過一過先生的癮頭,也算是個風評不錯的人。
而這個案子就發生在他的蒙學裡頭。
蒙學的孩子纔多大一點?
有錢人家的孩子,學齡前就接受開蒙,家裡有蒙師,六歲正式入家學的時候,就已經認得不少字了。
不過這些都是個別現象,蒙學裡頭的孩子,小的有四五歲,大的七八歲甚至十來歲也都是有的。
雖然先生管教得比較嚴,可散堂放學之後,孩子們就開始野了。
若是八月到十月,那是全民抓蛐蛐兒的季節,孩子們都忙着賺外快了。
不過十月過後,蛐蛐兒就銷聲匿跡,更何況如今年關將至,孩子們也就沒再去抓蛐蛐兒,只好各玩各的了。
孩子嘛,最樂此不彼的,自然就是角色扮演,過家家玩兒,演着郎騎竹馬來之類的戲碼。
男孩子自然是要“打打殺殺”的,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傳說故事裡頭的,不管哪個朝代的,都拿出來演一演,關公斗秦瓊那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最近最火熱的戲碼,當然是楊侯爺大戰賈國舅了!
得益於王道明和李彧等人四處散佈內幕消息,百姓們對楊璟的遭遇也非常的同情,民衆義憤填膺,這種氛圍自然要影響到孩子。
是以孩子們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夠抓鬮勝出,扮演英雄人物楊侯爺,而誰都不願扮演賈國舅。
這天的幾個孩子,有個運氣好的,扮演楊侯爺,將賈國舅痛打一頓之後,這場戲便完美落幕,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可問題就處在這個賈國舅的身上,扮演賈國舅的孩子,回到家之後,半夜裡吐了兩回,第二天起來,竟然死了,身子都硬了!
孩子的家人那是悲痛萬分,等不到天大亮,便糾結了人手,到扮演楊侯爺那孩子的家裡討要說法,硬說是“楊侯爺”把他家孩子給打死了!
孩子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死者身上也沒有明顯的傷痕,幾個小傷痕有可能是玩鬧的時候留下來的,但凡孩子身上,誰沒三五個小傷痕?
而且這孩子回家的時候一點事兒也沒有,吃喝拉撒也都正常,小孩子力氣小,不可能打出內傷來,怎麼就要怪罪到“楊侯爺”的頭上來?
這“楊侯爺”一家也不是善茬,雙方就鬧到了衙門來,縣老爺也是頭疼,這小孩子的事情如何說得清楚?
正當關鍵之時,一個人來到了縣衙,一定要縣太爺嚴懲兇手,若不給他一個交代,他就自己私了,到時候出個什麼人命亂子,可就不能怪他言之不預了!
這堂堂縣太爺,讓人這麼威脅,照着常理,早就亂棍打出去了,可縣太爺卻忍了下來,責令捕快和推吏全力追查,否則就先拿胥吏們開刀!
王鬥和陳水生幾個也算是躺槍,稍稍一打聽才知道,威脅縣太爺的人,正是風頭正勁的餘奇!
據說賈似道今次從南邊凱旋而歸,論起軍功來,皇帝要加封寶文閣大學士,同知樞密院,還要封他臨海郡開國公了!
餘奇是樹大好乘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賈似道回京之後,春風得意,餘奇卻趁機給他進貢了一頭紫袍大將軍!
這蛐蛐兒也分個青黃紫黑,裡頭大有講究,比如這青蟲裡頭,有真青珍珠頭,大青項起疙瘩,或青藍項起毛丁,銀絲貫頂,兩旁清晰無麻路,青金翅,黑臉鋼牙六足如玉,肚白如霜,腿撒青靛斑,這就是蟲王了。
而這紫袍大將軍,乃是紫蟲裡頭的蟲王,在這寒冬季節裡,就更是珍貴了!
酒色財氣,賈似道早就習以爲常,美人什麼的,也都膩歪了,最喜歡就是玩蛐蛐兒。
今番將楊璟坑死在南疆,還封了衛國公,萬事都圓滿了,餘奇獻上這個紫袍大將軍,雖然是錦上添花,但卻得了賈似道大歡心,據說賈似道要給他謀個正經出身,往後專門給賈似道辦事!
現任知縣是個懂官場的,早早就收到了消息,又豈敢得罪了餘奇!
餘奇早年讀書,四處遊學,也是風流倜儻,早在青樓裡掏空了身子,一直沒能生養出兒女來。
如今得勢了,有錢了,家裡非但妻妾成羣,外頭還金屋藏嬌,與其他婦人還有些不清不楚的桃花債。
那假扮賈國舅的孩子,就是他跟城內一個小寡婦生下的孩子,這可是他餘奇的命根子啊!
這小寡婦董氏,夫家也是個大族,所以一直沒有改嫁,守寡的日子可不好過,也是見得餘奇是個風流人物,長得好,又有錢,再者,他也有不能生養的毛病,與他苟且也不怕懷孕,兩人便好上了。
誰知道好死不死,她卻懷了餘奇的孩子,敗露之後,夫家也是家醜不可外揚,隨便找了個名目,就把她趕了出來。
餘奇不好得罪董氏的夫家,不能明目張膽將董氏接回來,只好放在外頭養着,還將孩子放到自家蒙學裡頭,平日裡更是金貴得緊,誰知道會出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