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山門受阻解劍卸甲

道觀,也就是道士們的殿宇,是用來祭拜道家聖人神仙,以及道士們隱修之所。

晉朝的道士、丹鼎大宗師葛洪曾經在書上說,陝州靈寶縣的太初觀,乃是函谷關侯見到老子的地方,終南宗聖宮是關尹的故居,周穆王修葺之後,改名號爲樓觀,見了祭拜老子的祠廟,道觀的興起,應該就源自於此了。

這古人讀書寫字,都是由右至左,所以道觀其實應該是觀道。

觀,也就是看的意思,引申爲探索,觀道的意思,便該是探索道的奧義。

而所謂觀者,於上觀望也,這個觀,特指古人觀望天象之時的天文臺,站在天文臺上,窺視上天的奧義。

所以道觀就像天文臺,道士們在這個天文臺上,窺視道家的奧秘,因爲也有“道觀觀道”的說法。

道士們在道觀之中修道和祭拜,道家需要清靜無爲,離境坐忘,是以需要極其靜謐的環境,是故道觀通常都修建在深山老林裡,而不像大和尚的廟宇,修在鬧市之中,甚至還用來做生意。

道士們在如此安靜和空曠之地,能夠隔絕世俗的喧囂,能夠聆聽天地的低語,能夠返璞歸真,聽那風聲蟲鳴,看那日落日出,餐霞飲露而飄然逍遙。

由於道教是華夏本土教派,是以源遠流長,道觀自是遍佈各地,這其中便誕生了不少能夠被譽爲道教祖庭的地方。

如幽燕大地上的白雲觀,道觀天下青城山,龍虎山的上清宮,呂祖廟,以及後來的武當等等,道家也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說法。

龍山觀,便是這麼一個天下道士所向往的地方。

這龍山觀位於鳳凰山南麓,坐西朝東,依山而建,順山勢而走,彷彿渾然天成,周圍山脈如盤踞的青龍,羣山拱衛,諸多宮殿隱於蒼松翠柏之中。

真可謂:“青山綠水氣溫暖,冬寒照常芳草鮮。王母玉池盛瓊漿,金鯉戲遊閃金光。奇花異草散馥郁,苑林恰似天上降。”

楊璟這才走到山腰處,除了看不到盡頭的石階,偶爾便只能看到一些些宮殿的瓦片和飛檐。

楊璟沒來由想起一個典故來,便朝身邊的風若塵道:“我曾聽說,徽宗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爲題,考究宮中畫師,那些個畫師絞盡腦汁,儘量把寺廟給藏起來,有的畫在山腰,有的則藏於密林之中。”

“而拔得頭籌的那位,畫中沒有一磚一瓦出現,畫了飛瀑直下山腳,山下一個老和尚在挑水。”

“既然有和尚在挑水,自然是用來洗衣做飯,便說明山上必定是有寺廟的了,這和尚這麼老了,卻需要自己挑水,說明寺廟裡頭沒有年輕人,甚至已經很破落,又點出了古寺二字來,而整幅畫都未曾出現過寺廟,只是惹人聯想,是以得了第一。”

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着靖康之恥,但民間對這位帝王的傳說典故還是比較多。

然而楊璟說完之後,風若塵卻有些驚愕道:“還有這等事?你怎麼聽來的?”

楊璟也是微微一滯,心說這些典故或者故事,說不得是後人牽強附會甚至胡編亂造的,既然風若塵沒聽過,可能並不一定是真的。

這麼一想,楊璟也就心虛起來,只是訕訕笑道:“我只是想說這龍山觀,便是這等姿態罷了...”

風若塵見得楊璟的笑容,直以爲他又在玩笑,也不跟他閒扯,途中也漸漸出現一座座門樓,左右已經不時出現一些建築。

越是往上,視野也就越開闊,龍山觀也就漸漸露出了真面目來。

但見得那宮殿羣不似人力所造,而像天庭直接掉落到人間的一座座宮殿,各種館閣樓臺,在山間若隱若現,整個龍山觀便如同頭頂上觸手可及的天上宮闕一般!

這道教裡頭供奉的神仙也是五花八門,有供奉三清的,有供奉純陽祖師的,有供奉張天師的,也有供奉關聖帝和真武大帝保生大地,雷公電母各路神仙,福建等地還有供奉媽祖娘娘的,總之是數不勝數。

到了後世,海南甚至還有玉蟾宮,據說便是供奉白玉蟾葛長庚的,至於這龍山觀裡頭供奉哪路神仙,楊璟也是頗感好奇。

這一路也見識了太多奇觀奇景,楊璟對龍山觀也有了大概的瞭解,對這個道觀的底蘊也就越發驚歎,難怪楊太后要背後把持這座宮觀了。

照着那小道姑所說,楊璟等人即便都是身強體壯的練武之人,也足足花了一個多時辰,纔來到了正山門樓。

許是那個鬆晏真人又有了預算,又許是早早做了安排,但見得一名鶴氅老者,領着十幾名知客,守在了山門前頭。

這道觀裡頭也是有等級的,因爲道士數量太多,自然需要有人管理,道觀的田產和林產以及日常事務,總需要有人出面來張羅。

似天師和法師這種等級,多半存活在傳說之中,現實中最高貴的,該是各道派的創始祖師爺,而後便是真人,往下是修煉的黃冠和羽客之屬,尋常的便是居士了。

道觀裡頭的掌教真人其實不太理會俗務,主要是指引弟子,進行精神建設,這些事情便交給觀主或者是監院來管理,監院便似總管,而後纔是各院的執事。

至於那些所謂知客,便是負責接待和迎送客人的,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之。

不過這些知客眸光精亮,看來都是龍山觀常常對外交涉之人,只是受紅塵俗世的糾纏,道行修煉不上去,是以功力都不深。

而那六十多歲的監院,卻雙眼熠熠,面容清矍,雖然身子枯瘦,但有着一股高深莫測的震懾力!

便是這監院就給了楊璟如此的威懾力,真不知道那鬆晏真人又該是何等的修爲!

見得監院等人出現,那小道姑便快步往前小跑,眼中已經滿是委屈,就好似要用眼神,告楊璟一狀。

“師叔伯伯,易姬回來了...”

那老監院見得小道姑一臉惱怒,也是暗自搖頭,點了點她道:“貴客蒞臨,易姬你可不要胡鬧,這跑跑跳跳的,可沒規矩,不免讓貴客笑話了!”

名喚易姬的小道姑見得平日裡最疼愛她的師叔伯伯故意板着臉,小嘴頓時癟了下去,跺了跺腳,便站到了老監院的旁邊。

楊璟將這一切看在眼中,整了整官服,便走到前面來。

楊璟出門之時穿的乃是道袍,因爲他也算是南無派弟子,而且還是本字輩,輩分算是非常的高,穿着道袍,也是想以道家弟子的身份,與龍山觀拉進距離,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可經過了昨夜之時,楊璟已經知道有人要對付他,便乾脆將道袍換了下來,穿上了官服。

這可是提舉洞宵宮的官服,掌管天下道教的二把手,大宋皇帝陛下正兒八經給封的官。

“貧道乃龍山觀監院陳錫賢,權領龍山觀諸多知客弟子,歡迎提舉洞宵宮楊璟大人。”

這陳錫賢報出家門身份,明知道楊璟乃是提舉,卻連恭迎二字都懶得用,表面上客客氣氣,實則拒人千里,似乎有些不情不願,連表面功夫都如此敷衍。

楊璟早已察覺到不善,也不動聲色,畢竟這是楊太后的地盤,官家讓他來,楊璟受氣也就理所當然了。

楊璟也不計較這些,他在意的是大局,小打小鬧也是無傷大雅,便朝陳錫賢道:“原來是陳觀主當面來迎,不知本官可有幸見得鬆晏真人?”

既然對方不友好,,楊璟也不用假惺惺逢場作戲,乾脆開門見山好了。

這陳錫賢雖然是個老狐狸,但做不得龍山觀的主,如果楊璟要一個個去應付,可就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了。

陳錫賢見得楊璟毫不客氣,臉色頓時有些陰暗起來,朝楊璟道:“鬆晏真人正在閉關,不便見客,楊大人可到觀中歇息幾日,領略一番我道家洞府的風光。”

楊璟也知道這鬆晏故意擺架子,便朝陳錫賢道:“如此也好,那便勞煩陳觀主前面引路了。”

那陳錫賢卻笑了笑道:“楊大人,我龍山觀乃是清秀的道庭聖地,尋常信士入得山門,卻需解劍卸甲,煩請大人以及諸多扈從先將兵刃交由知客弟子保管。”

這陳錫賢雖然客客氣氣,但卻暗藏玄機,讓楊璟不由皺起眉頭來。

陳錫賢將楊璟當成尋常信士,那麼楊璟就不得不入鄉隨俗,遵從道觀的規矩了。

所謂信士,是指那些沒有經過道教認定儀式的俗人,既然是俗人,進得道觀,便該聽從道觀的安排。

楊璟明知道鬆晏要對付他,如果他和劉漢超等所有人都將武器卸除,難免要吃虧,這刀劍兵甲自然是不能交出去的。

而除了信士之外,還有居士、道士和法師等,這居士乃是接受過皈依道門儀式的人,信奉道祖,受持戒律,屬於正式的道教弟子。

至於道士,便是經過傳度,發放度牒,也就是道士的證件,屬於正式的道士了。

楊璟乃是南無派本字輩,與原名張本靈的宗雲是師兄弟,鬆晏真人與董尚志同輩,楊璟即便在龍山觀,照着道門的規矩,輩分也是極高的。

如果楊璟用道士的身份來反駁,那麼就以道士的身份來訪,放棄了官方身份,更加不好對付這些人,而且既然你承認自己是道士,就該照着道門的規矩來辦事了。

是以楊璟稍稍尋思,便朝陳錫賢道:“陳觀主,本官今次乃爲了公務而來,並非私訪,皇城司有明令,不得擅自卸除武裝,還望觀主見諒了。”

陳錫賢雙眼微眯,朝楊璟道:“楊大人這是讓老道好生難辦了,觀裡有觀裡的規矩,鬆晏真人耳提面命,便是殿前司都指揮使顏明止大人,早先來訪,也需解刀,咱們這方外之地,實在受不得刀劍腥氣,還請楊大人解劍卸甲,再入山門。”

楊璟往前一步,朝這老觀主道:“如此一說,我楊璟堂堂朝廷命官,提舉洞宵宮,總督天下道人,卻還真就進不得這龍山觀了?”

第六十章 喝酒第五章 開棺之時,冷月又在笑第七百一十五章 官家御賜龍種神駿第二百七十五章 身陷生死絕境第四百零零六章 絕處逢生意外現身第三百一十一章 陰溝裡翻了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龍去脈第四百七十四章 御史走狗深夜搶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不幸之中還有萬幸第七百二十五章 生死時刻誓降蛟龍第五百九十九章 攻陷倉庫權當見禮第六百五十四章 同時受傷內情推敲第四百六十八章 局勢逆轉勾踐出鞘第四百七十九章 奇怪的封賞與任命第五百八十八章 道人消失縣丞爲難第七百五十九章 自古英雄不問出處第六百四十三章 強援駕到三方亂鬥第六百七十九章 離京南下充當誘餌第一百七十六章 打死算逑第七百九十九章 勇將死志南下取關第五百八十六章 道城尋人又遇命案第八百零零九章 暫且歇息接手命案第二百六十七章 憤怒的小啞巴第二百五十章 三招半試牛刀第六百四十二章 耶律私兵大打出手第五百八十七章 巡檢鋪裡瞭解案情第六十二章 老米第四百一十九章 相國醉酒吐露心聲第五百五十四章 江寧知縣講述案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入陣百步援助林勳第二百一十七章 米飯青苗醃菜第一百七十六章 打死算逑第二百五十三章 韓洛音又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招一招半招第一百二十一章 夜領聖旨第四百九十一章 王朝心臟暗流涌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整頓軍隊往西接應第四百八十八章 難兄難弟別有說詞第二百七十章 兵分兩路行進第八百一十六章 皇城司故人的勸降第八百一十八章 兩淮劇變義軍南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拋卻心事水路北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籌謀應對危機第五百六十二章 淮西提刑突如其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羅斯人與妮茉本部第三百八十章 少女揭示李代桃僵第二百七十一章 懸棺絕壁洞口第五百零零七章 丁大全牆倒衆人推第三百三十章 隱秘內應潛伏衙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玉石不能俱焚第五百零零二章 爵爺落套將計反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百姓聲援禁衛退走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殿之中震懾官員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土司來尋女第四百四十二章 半途見得故人三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天香犧牲死士第五百七十七章 裝置成功挑選女醫第二百七十八章 羞辱武道宗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癡男怨女往事第七十三章 發病第五十章 悔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得不服第三百九十二章 出門狩獵初見使者第三十五章 獻功第四百四十二章 半途見得故人三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守關把門震懾國師第三百五十章 內應沒有內亂來湊第四百七十七章 狀元駙馬雙重誘惑第二百二十七章 脣槍舌戰往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烈焰寒冰相互交纏第五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聖教主一言引大亂第六百三十九章 別吉請客閒遊紅館第三百零零九章 繁花似錦聖女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坑和洛魔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攀登絕壁遇險第三百七十八章 審問奴婢抽絲剝繭第二百三十九章 想方設法勸服第三百一十九章 書房審問雀兒第三百六十二章 聖旨遭搶光臨驛館第七百一十九章 坤道之觀查訪祥瑞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無派來拜訪第七百二十七章 養龍之人蒙古國師第六百零零三章 迎接天使遭遇刺殺第二百八十九章 玉石不能俱焚第五百三十八章 前往丹房尋找生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葛薯和窯洞第一百五十一章 白魚說蠱第八百零零九章 暫且歇息接手命案第六十二章 老米第二百九十六章 騙人者人恆騙第二百二十二章 進入貴州地界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君隨行饋贈筆記第八百二十章 宗主發怒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憤怒的小啞巴第七百一十章 雙生姐妹花的結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心煩意亂終得相見第三十六章 夜審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賢者的預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御醫現身奸宦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