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溫大師的要求

第九十一章 溫大師的要求

經此變故,恭大師終於脫離凡塵,修爲再精進一層,值得可喜可賀。而段小三卻無緣無故得到了一個“大師”名號,卻始終有些不安。“大師”的名號比王玄策的“方杖”名聲更響,權威更盛。

溫大師說道:“既然特使大人和護衛都已接受封號,就此而別,不作多言。你們回吧。”

王玄策說道:“所謂‘無功不受祿’,我們平白無故接受了封號,恐怕於情不合。溫大師有什麼事,還請交待一二。”

“做與不做,皆憑天意,願與不願,皆在你心。我佛不會強求。”

“爲佛之事,皆是我願。大師就請不要多慮。”王玄策又瞥了段小三一眼,眼神中含了一些無奈。

段小三知道王玄策看他這一眼的意思。王玄策是怪他行事太魯莽,結果侵佔了恭大師的修行寶地,搶了“大師”封號。他心中也是鬱悶,這能怪他嗎?如果不是恭大師追着他打,他會跑進那個破洞嗎?況且,這破“大師”的名號,又有什麼好呢?

這要怪起來,還得怪那個多嘴的李真珍。對,就是那個罪魁禍首李真珍。段小三將怨恨的目光向李真珍投射過去。

李真珍似乎也明白段小三的意思,嘿嘿一笑,雙手一攤,表示無可奈何。

段小三無奈,只得豎起耳朵,聽溫大師如何說。

溫大師說道:“既是如此,還請儉大師細說。”

儉大師說道:“其實事情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勞煩方杖和大師回大唐之後,向唐王建議弘揚佛法,廣建佛寺,大識佛緣。”

“就這麼簡單?”段小三和王玄策同時愣住。

儉大師又接着說道:“衆所周知,天竺國有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三教三足鼎立,其中又以婆羅門教勢力最盛。天竺國爲佛教開源起教之地,自孔雀王以來幾百年間,發展之勢勢不可擋,佛教教徒遍佈天竺國每個角落,尤以東部那爛陀,西部鍵陀羅爲最。倡導衆生平等,弘揚真、美、善之法,皆是佛祖立教之本,深受廣大貧苦衆生的歡迎。但也正因爲如此,與摩天所稱的種姓不平之意,起了根本衝突。婆羅門祭司、佛祖高足,在那爛陀不知爭辯多少回,每次皆因低層人羣的支持,而使婆羅門祭司大失顏面、鎩羽而歸。”

儉大師所說的這些,其實段小三等人都十分清楚。而這次阿羅那順率金甲軍,突襲鉢羅耶伽,火燒香提寺,恐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卡塔帕大師的挑唆。卡塔帕大師正是婆羅門教地位最高的大祭司。

儉大師說峰一轉,又接着說道:“如今的大唐,與幾百年前的孔雀王時期非常之像。大唐王政治開明,勵精圖治,又樂善好施,崇尚佛學,已逐漸呈現百年盛世之態。且,大唐自古往今的文化追求,亦是儒學。儒學之本,在於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八字德目,與佛祖倡導的四諦說、八正道、十二因緣不謀而合。因而,作爲佛祖的弟子,自然希望看到佛像在大唐國土上俯拾皆是,佛法在大唐子民中廣泛傳誦。”

原來如此。段小三總算聽明白了幾位長老的用意。說得通俗一點,佛教在天竺國倍受壓迫,需要騰籠換鳥,換個地方再發展。

邊上的讓大師又補充道:“等到時機成熟,或許可以再建一個大唐那爛陀寺,成爲東邊大陸的佛學中心。”

王玄策緊皺雙眉,說道:“向陛下勸諫弘揚佛法一事,我們必當竭盡全力,在所不辭,只不過,要再建一個那爛陀寺,那……”他有些猶豫不定,畢竟新建一個那爛陀寺,是一個天量級別的大工程,可不是光憑嘴巴說說就成。

儉大師說道:“這個難度自然很大。不僅需要人力物力財力,更需佛學經典的傳承。前幾年,大唐玄奘大師就曾不遠千里來到那爛陀寺,並帶走了一百多部佛經。我希望你們也能像玄奘大師一樣,先行帶走一部分能夠傳承下來的佛家經典,回到大唐,爲我佛門再發揚廣大。”

王玄策一聽,眉頭皺得更緊,問道:“可是,我們在逃亡途中,不一定能帶得了那麼多佛家經傳。”

儉大師又說道:“其實,在玄奘大師回大唐之時,我們亦有此方面的考慮。現如今,天竺國王對佛教極盡打壓,形勢越來越緊。所以當今之急,是想先將一部分典藏帶到大唐,以免遭受塗炭。”

“哦,原來如此。”王玄策長吁了一口氣,“如果是一部分,那自然當竭盡全力,完成大師們的心願。”如果不耽誤他們的行程,能帶上一些佛學典藏,大唐陛下也是樂意看到,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段小三也鬆了一口氣。保護特使是他唯一的職責,如果在不影響此任務的前提下,做一些對弘揚佛教的事情,也是可以的,畢竟他還身爲佛教的“大師”。

儉大師見王玄策答應,也是欣喜異常,又將此事的注意事項一一交待了一番。王玄策又將一些疑問提出,儉大師、讓大師、良大師也作出瞭解釋。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王玄策和段小三等人準備告辭。溫大師等四位大師緩緩站了起來,對着段小三等人微微俯身,雙手合什。

王玄策一見他們站了起來,驚得有些不知所措。這是修行者對尊重的客人最高禮節。

王玄策連連擺手“不敢當”。溫大師說道:“特使大人在自身艱難困苦之時,毅然幫助那爛陀寺完成佛祖心願,佛祖聖心感念,一定會保佑特使大人一路平安。”

“唉,還有我們在這呢?”

不合時宜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不用看也知道,這聲音一定是那個不嫌事多的李真珍。

段小三狠狠地瞪了李真珍一眼,示意他不要多嘴。

李真珍顯然看到了段小三的示意動作,還向他擠眉弄眼了一下,然後對溫大師說道:“大師們,感謝的話就不要多說了啊,我只是提一個小小的要求。”

“要求?”衆人一聽,都有些愣了。李真珍居然向溫大師提要求?這臉皮實在比城牆還要厚,比石壁還要硬。

“我們不認識他,請大師不要理會。”段小三喊道。只要李真珍一開口,必出幺蛾子。這是段小三得出的結論。

可溫大師沒有理會段小三,“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

“呃,這要求也不高,大師們一定要辦得到。”

“請說。”

“能不能讓我這位朋友也在那爛陀寺進修學習?”李真珍看了一身邊的拉妮,問道。

“什麼?”衆人大跌眼鏡。衆所周知,那爛陀寺乃是高僧研習佛經之地,幾千人中並無一人是女性。不知李真珍怎麼會提出如此古怪的要求。

對衆人的表情,李真珍視若無睹,一本正經地說道:“我這位朋友嚮往佛祖久矣,在那爛陀寺學習乃是她最期待的願望。”

“別說了。”拉妮臊紅了臉,扯了扯李真珍的衣袖。

“別阻止我,就算要死,我也要吐露你的心聲,完成你的願望。”李真珍一副豪氣干雲的模樣,說得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別鬧。”段小三喝斥了一聲,轉而對溫大師歉疚地說道:“不瞞大師,這是我的朋友,他偶爾會精神錯亂,胡言亂語,還請大師見諒。”

溫大師呵呵一笑,似乎並不介意,說道:“既然女施主一心向佛,這也是佛祖之願。怎奈那爛陀寺並無女施主,也無此先例,恐怕留在這裡不太方便。”

“小小的要求也滿足不了?”

“那爛陀寺雖然不行,但離這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叫菩提寺,研習氛圍濃厚,也是那爛陀寺珍藏佛學佛經之地,最重要的是菩提寺專門建有容納女施主之所,再爲適合不過。”

“溫大師果然是有辦法,祝溫大師修行有成。”

“什麼?溫大師?”衆人面面相覷。

“溫大師、良大師、儉大師、讓大師,不是嗎?”李真珍指着四位長老,一一點着。這是剛纔段小三、李真珍和拉妮私底下給曼彈沙那、曼陀羅、曼伽室沙、曼拉德塔私下取的綽號。他們四位,再加上一個曼地沙耳大師,剛好是大唐語中的溫、良、恭、儉、讓。

“你閉嘴。”段小三十分尷尬,趕緊捂上李真珍的嘴。

第五十六章 段小三的出現第一百零七章 緊張的室利第二十二章 不肯說出身份的室利第八十九章 竹籃打水的李真珍第二十章 發瘋的黃牛羣第一百零五章 特使團受襲的真正原因第四十二章 阿克謝的城堡第一百十七章 什麼武器?第七十六章 拔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段小三的表白第十五章 赤道醫生的家第四十七章 阿克謝身邊的比馬第三十二章 摩天大船第五十章 激辯第三十八章 智慧頭骨第十一章 發動偷襲第三十五章 油火間第一百十四章 段小三的等待第五十五章 榆樹林裡的大師第六十章 西姆拉客棧第五十三章 不再安全的住所第七章 來意不善的衛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生死相搏第五章 特高級的天竺武士第八十九章 抓了一把腋下的白毛第八章 坐船逃生第一百零五章 特使團受襲的真正原因第一百零十章 室利的表演第四十七章 鉢羅耶伽的塔庫裡王第六十六章 兄弟情 紙糊情第十三章 傷亡慘重的護衛隊第五十章 激辯第八十一章 衝出城門第七十九章 困在石柱林第八章 神仙索第一百十六章 生離死別第一百二十二章 室利的真正身份第七十六章 太陽神廟第一百十二章 還是沒能突出重圍第七十一章 離間第七十八章 困仙陣第十六章 厚臉皮的段小三第九章 金色的腳鏈第一百零三章 三個問題第十二章 水鬼第六十二章 蝙蝠人第一百零六章 想不到的人第四章 漆黑的衚衕第十七章 婆羅門的婚禮第三十一章 通緝犯第一百零二章 惹了大動靜第一百零八章 意外的意外第十章 神秘的長鞭第十六章 厚臉皮的段小三第六十九章 好心的塔庫裡第九十七章 李真珍的屁股第二十四章 偷襲大唐商行總會的黑手第八十二章 聖物的去處第八章 神仙索第七十六章 拔河第一百十六章 九天玄功第八十章 與李真珍接頭第四十六章 提米爾汗的出現第四十四章 黑乎乎的內城第一百十四章 段小三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賭一次第一百零二章 惹了大動靜第七十二章 突圍失敗第五十七章 美味的蜥蜴肉第二十一章 置換體液第十章 神秘的長鞭第八十三章 討厭的人第九章 婆羅船第九十五章 自投羅網第五十二章 伽達大師的佛心第一百零九章 智珠在握?第十九章 赤道的身份第四十六章 提米爾汗的出現第八十章 與李真珍接頭第七十五章 染布坊激戰第九十九章 金甲軍爲何要襲擊一清僧人第一百零九章 智珠在握?第七十六章 太陽神廟第一百零八章 厚臉皮的李真珍第十八章 不同尋常的費舍離寺第六十二章 沒有計劃的計劃第五十四章 一個意外的中年人第三十一章 總會廢墟的黑影第六十四章 燒不死的怪物第十八章 有緣人第一百十一章 卡塔帕的長袖神功第一百十五章 強勁恐怖的卡塔帕大師第九十三章 黃麻地裡的僧人第三十八章 救室利還是救巴米?第二十五章 圈馬的小樹林第一百二十一章 事起變故第八十八章 去火的糖水第八十九章 抓了一把腋下的白毛第二十章 發瘋的黃牛羣第九十九章 與室利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