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

齊御北戎一役,轟動中原,諸侯這才拜識齊軍之非凡戰力,齊公姜祿甫更是萬分欣喜,遂於齊都臨淄大排慶功宴,廣邀天下諸侯赴宴。

席間宣讀功祿簿,頌揚齊公豐功偉績,自不必說,主將管至父、連稱亦得論功行賞。

鄭世子姬忽則被拜爲齊室上卿,並獲齊饋贈糧餉千餘石。

然鄭世子心中並無半點喜悅之情。

適時,蒲姑大戰北戎單于攣鞮慕勒,齊公姜祿甫領軍與其激戰僵持不下之時,獲其屬邦派兵增援,方纔得以大獲全勝。

此次大擺慶功宴,齊公姜祿甫爲示好魯室,遂請魯公姬允助其布排諸侯座席次序。

魯公姬允則依周王朝賜立諸侯時間先後,將之齊室屬邦各諸侯座席緊鄰齊公佈置,鄭室因之得立諸侯時間最晚,由是鄭室座席爲其排在諸侯之末。

而鄭世子姬忽則以爲此役之中,擒戎將大良、少良,聚殲戎兵數千,己之功勞無人能及,理當次於齊公而座,遂怒而尋其理論,着其重排次序。

魯公姬允則以周禮對之,言日:“禮之大,功莫可及!”遂婉拒其請。

鄭世子姬忽愈發惱怒,然身在他邦客地,不好僭越行事,只得忍氣吞聲依約赴宴,心中卻已牢記魯公刻薄之言,誓日他日必雪今日之恥!

整個慶宴前半段,鄭世子姬忽末位獨坐默言,把盞自斟悶飲,但見其他諸侯把酒言歡,盡顯喜慶之象,還觀世子嵌入其中猶顯格格不入。

齊公姜祿甫身爲東道主,得衆擁懟相敬,皆已飲至半酣之態,與之寒暄半晌,這才適得閒暇小憩。

望之今日盛況,齊公姜祿甫心中無比概,轉而看見鄭世子獨做遠處自飲,知是招呼不周,責問近侍方知其中原由。

鄭乃齊室得力盟邦,亦爲齊公姜祿甫文霸長策中不可或缺之友邦,而鄭世子姬忽乃鄭公姬寐生長子,來日極有可能繼掌鄭室,此次大戰北戎亦是居功至偉,斷不可慢待於他。

昔日,齊公姜祿甫爲穩固齊鄭同盟,提出過締結姻親之盟,欲將其女文姜許於鄭世子姬忽,然鄭世子以其微末之身,不敢高攀爲由婉拒。而今臨沂關前一戰成名,立下不世奇功,又當一衆諸侯在此,何不趁此促成美事,以定齊鄭世代盟交。

想定即行,齊公姜祿甫起身面朝諸侯百官,平展雙臂示意衆人靜音,而後言道:“助齊破北戎,世侄功不可沒,可謂是英雄出少年,老夫甚是欣慰喜愛,早有認侄半兒之念,今當衆諸侯之面,孤將愛女出嫁與侄,願世侄萬勿推辭!”

聞之齊公姜祿甫言中帶有籲請之意,因是前者入洛覲王之時,初見鄭世子姬忽,嘆其舉止不凡,喜其颯爽英姿,加之齊鄭結交伊始,爲穩固齊鄭同盟,遂有意將長女文姜許與爲妻。

而得鄭世子姬忽直言辭謝,日:“婚配嫁娶重在衡宇相望,齊地離鄭千里之遙,女若嫁我入鄭,舉目無親,孤苦悽怨,豈不苦人哉?吾不敢擔此罪責也!且齊室乃爲中原第一強邦,將女下嫁弱邦鄭室於我,世人必說吾輩趨炎附勢,吾所不願也!詩云人各有偶,齊尊,非吾偶也,吾之禍福榮辱,我自爲之,大國澤下,實是不敢仰止!”

對之強邦齊室主動示好邀請,諸侯莫不暇迎,聞得鄭世子此番徵詞,齊公姜祿甫只道是姬忽年少氣盛,其心欲展鴻鵠之志,不求攀高附強,是以亦未心生妒恨。

而今世子姬忽又於齊地立下不世奇功,且鄭室今日之地位,可比肩齊魯之勢,得以與其盟交,中原大勢即定九成,因是齊公姜祿甫又起聯姻強盟之心,有意將之次女許與爲妻,遂起身謂衆言日:“諸君今日齊聚一廳,是爲周室東遷以來最大盛事,寡人之莫大榮光,今驅殲戎寇得定北境安寧,諸君功不可沒,更有世侄姬忽遠行千里如齊獻策,親領大軍血戰臨沂關斷敵歸途,以身作則扞護周室社稷,寡人甚是欽幕篤愛,諸君共鑑,今將次女許配與侄,望訖納之!”

待其音落,在座諸侯紛紛起身賀喜。

而鄭世子姬忽乃是性情耿直好強之人,加之今日宴飲本就心情不暢,遂起甚直言拒卻,言日:“吾之先已表明心志,鄭之弱邦,不敢攀富寄強,今擊番邦略進尺寸之功,豈敢以此邀迫齊女下嫁於我?且婚配之事,需得父母授命,方敢成事,今父君遠在鄭地,未能徵詢父君之意,吾不敢自作主張,是以齊公美意,恕某難以從命!”說罷,躬身禮退,即日啓程返鄭。

再說齊公姜祿甫,身爲東方強邦之君,於衆禮下請婚,遭之當面駁回,即是聖人亦難保君子傾顏,心中雖有不閱,礙於大喜之日,不便出言責怪,只得強做歡笑,邀衆續飲。

此事過後,齊公姜祿甫於心埋下怨憤,對之鄭室心生芥蒂,齊鄭同盟逾日漸差。

宴過數日,如齊諸侯紛紛返邦,魯公姬允亦引得使團還魯,車架剛入曲阜,即得喜事一莊,乃是其妻文姜爲誕下一子。

文姜者,即是前時齊公意將許入鄭室者,遭至姬忽婉拒,後爲籠絡魯室,遂將之許與魯公姬允爲妻,時至今日,文姜入魯已有三載矣。

魯公姬允喜得貴子,自是不勝欣喜,爲其命名即成首要之事,遂問詢於申繻,言日:“名隨一生,不可胡亂爲之,上卿飽學鴻儒,爲孤思之,此子當取何名耶?”

上卿申繻對曰:“取名之法有五,一爲信、二爲義、三爲象、四爲假、五爲類。以名生是爲信,以德命是爲義,以類命是爲象,取於物是爲假,取於父是爲類。忌取之名有六,忌以國號爲民,忌以官職爲名,忌以山川爲名,忌以隱疾爲名,忌以畜牲爲名,忌以器幣爲名。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號爲名則廢宗,以官爲名則廢職,以山川爲名則廢主,以畜牲爲名則廢祀,以器幣爲名則廢禮。昔日,晉因僖侯而廢司徒,宋因武公而廢司空,我因先君獻、武而廢具、熬二山,是以公器大物不可爲名也!”

聞其所言,魯公姬允思之良久,而後謂其言道:“此子生辰干支,與孤同爲乙亥,命之曰同,上卿以爲可否?”

上卿申繻回道:“甚好!”

名已取得,魯公姬允心中大悅,即行前往後苑告知文姜。

文姜懷抱稚嬰,聞得愛子之名,言道:“驥子臨凡,九州同風!佳名也。”

言罷,二人相依相偎相偎,笑顏端詳懷中幼子,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自從流放羽父三族後,魯公姬允性情大變,對之衆人皆存猜忌之心,忠奸不辯幾至半瘋之境,已無心力打理朝政,軍政大事皆由文姜操持主辦,從後爲其出謀劃策。

文姜入魯三年,憑藉其特殊身份,以及高超政治才幹,遊走於諸侯列國之間,或結盟,或退兵,爲魯謀取利益,使得魯室實力大增,步入豪強之列,深受魯室臣民擁戴。

魯公姬允亦因此對文姜甚是愛慕,而今文姜又爲其誕下公子同,魯公姬允遂令大行官,以太子降生之禮舉宴,接以大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遍邀屬邑盟邦諸侯,赴魯參加慶典。

入魯諸侯皆爲應邀而往,而紀侯姜無啓則是不請自到,大喜之日,來者皆是客,魯公姬允亦未問其緣故,着人爲其安置館舍,邀其共襄盛舉。

慶典過後,諸侯各自起行離魯,紀侯姜無啓則是久居館舍,並無返邦之意,尋得一日突入魯公姬允府邸,當其面哭訴道:“祈請魯公援手救我命乎!”

魯公姬允聞言驚惶失色,回問道:“紀候何出此言耶?”

紀候姜無啓止泣答日:“歲前,鄭齊盟而伐我,幾覆紀室社稷,寡人迫於無奈,只得開城獻降,着齊軍則以肅亂爲名入駐紀城,寡人爲之謹小慎微,只恐一日齊軍復起,奪我百年基業,世將再無紀室之名也!”

魯公姬允憑言慰道:“紀侯多慮也!齊公素以仁義著稱,汝若安分守己,定不致亡邦滅族!”

聞言,紀侯姜無啓復泣言日:“利劍橫頸,終難善了,寡人此番還紀,恐是再無面君之日矣!”

見其如是說法,魯公姬允亦不好一味推脫,遂問道:“汝需寡人如何相助耶?”

紀侯姜無啓拂袖拭淚,轉而拱手回道:“入魯之前,寡人盡已謀劃妥當,退戎慶功宴上,齊魯連姻不成,盟邦關係亦因此生出裂痕,未得數日,鄭世子姬忽便領的本部三千鄭甲離紀還邦,城內僅剩得千餘齊卒駐守,寡人亦因此便得以離紀入魯,只盼魯公引得一軍向紀,寡人與之裡應外合,千數齊兵刻日即可攻破,而後合兵一處固守紀城,即便遇齊引軍反撲我亦無優,旬日之間齊軍必退!”

魯公姬允垂頭忖量,謂其言道:“邦國爭戰,事關社稷,切不可草率行事,且請紀候驛館暫歇,容孤三思之後,再做答覆!”說罷,便着人護送紀候姜無啓回驛館。

待其走後,魯公姬允亦轉身行往後苑。

不多時,魯公姬允來至文姜臥房,只見其兩眼空洞無神,神緒煩悶行至茶案處座下,繼而搖頭嘆息一陣。

文姜觀之氣氛不對,遂將懷中太子同,交由侍女帶下照料,行至魯公身側座定,擡手稍加拂理衣衫,謂之問道:“夫君愁眉不展,是爲何事憂心耶?”

聞其所問,魯公姬允中斷思緒,隨即凝神擡首回到:“終是蠻不過夫人也!方纔紀候姜無啓前來拜府,告求寡人出兵,助其護邦擊齊,因是夫人故土,未敢輕易應允,然紀乃寡人屬邦,直言拒又恐失卻民心,致使寡人左右爲難,還盼夫人爲我解之!”

待其說罷,文姜拂袖遮面莞爾一笑,回言道:“些許小事,竟擾得夫君如此心神不寧!”

魯公姬允聞言寬心大半,盡解愁容笑言道:“願聞夫人高論!”

文姜斂顏續言道:“首說,齊魯勢均力敵,皆爲當世諸侯列強,加之齊室新近大敗北戎,兵鋒正盛,此時與其交兵,必是兩敗俱傷!再者,時值春秋亂世,諸侯爭相稱霸,友鄰盟邦更是至關重要!眼下,秦室漠北崛起,楚室南疆稱雄,晉室北境獨大,衛宋陳蔡周,抱團據守中原,餘得鄭齊魯三足鼎立天下,而今爲紀與齊決裂,勢如鼎失一足,可致天下傾覆,夫君且言,此爲魯之所需耶?”

魯公姬允急言回道:“這天下大勢,爲夫人剖析得如此透徹,寡人豈能不明其中利害相關,只是紀乃魯室屬地,吾之北境屏障,今爲他族所侵佔,寡人弗能無視?”

文姜撫其掌,輕言慰道:“齊雖入紀,但未傾覆其社稷,可知其心存忌魯之意,是以只需齊魯盟約尚在,紀室可保社稷無憂!再輔以宣告諸侯,言請天子做主,說解齊紀怨憎,即可穩萬民之心,夫君以爲可否?”

魯公姬允聞言大喜,笑顏輕擁文姜入懷,贊日:“夫人秀外慧中,得之夫人,寡人幸甚!魯室幸甚!”

說罷,二人相依相偎,雙手緊握一起,幸福之情溢於言表,無不羨煞旁人也。

次日,魯公姬允即着侍者前往驛管,傳言告知紀候姜無啓,太子同臨世,乃大喜之日,不便起兵造殺孽,但願以魯室之名,恭請天子爲其主持公道,以邦交之道,化解紀室危機。

聞得侍者一番通稟,紀候姜無啓知其不會出兵相助矣,思道求人不如求己,欲以一己之力,與齊逶迤周旋,求保紀室社稷殘存,遂當即辭別侍者,引衆驅車還邦去也。

而在紀候姜無啓離魯不到數日,魯南陳室公子陳躍又至魯地,密會魯公姬允,求其出兵助己復取君位,許以錢糧無數,兼送城池數座。

開出條件不可謂不豐厚,然魯公姬允早已失卻殺伐爭世之心,藉由婉拒公子陳躍所請,爲免惹禍上身,當即着人禮送公子陳躍出境。

出得曲阜,公子陳躍登高南望,陳地山川盡收眼底,隨即大喊道:“竊賊居室,天理何在!”

說罷,公子陳躍跪地大哭。

公子陳林、陳杵臼與之同行,二人費盡周折將其從陳室廟堂解救出來,欲借魯室之力剪除逆賊陳佗,不料至此碰壁而返。

見得公子陳躍跪地悲慟,公子陳林上前安撫道:“兄長不必悲望,入此求事不成,吾等再尋他法便是!”

公子陳杵臼立其後,亦隨言道:“是也!魯人不願助我,我等自行其事便是,但請兄長許我本部族丁兩千,三日內,我必斬殺逆賊陳佗,獻其首級於麾下!”

公子陳躍垂首跪地,單舉一臂止其言,沉聲回道:“不可莽撞!此時還陳,我等必死無疑!”

公子陳杵臼聞言怒震雙臂,轉身默言。

公子陳林則上前一步,躬身問道:“如兄所言,當下吾等該當何往?”

公子陳躍單臂撐膝緩慢其身,繼而轉身謂對二人言道:“吾等先往蔡地一行,伺機尋我孃舅相助!”

聞得此言,公子陳杵臼急而跨進一步,憤詫道:“逆賊陳佗亦是蔡室朗婿,兄長何能斷言蔡室助我不住賊耶?”

公子陳躍默思片刻,而後回道:“林弟所言不無道理,因是我思之,吾等兵分兩路,吾去蔡地求助,林弟與臼弟返陳,籌謀除逆!如此,即便我赴蔡地失利,還可期盼二弟事成!”

公子陳林續其言道:“我意亦是如此!”

公子陳杵臼則直言反問道:“逆賊陳佗對我等恨之入骨,我兄弟二人如此回陳豈有命活?”

公子陳躍回道:“此事吾卻未曾謀劃,確係我之思考不周,如若不行,汝等先往鄭地一避!”

見言,公子陳林拱手言道:“此事無需兄長憂心,吾自有謀劃,只是蔡地一行,兇險萬分,兄長還當珍重!”

說罷,三人互挽手臂,皆道一聲保重,隨即下山翻身上馬,齊望南疆目光堅毅。

古嶺黃沙之中,三騎絕塵望南馳去,行至濟水北側岸邊,三人就此分道,公子陳林並公子陳杵臼行陸路,策馬繞道奔赴宛丘,公子陳躍則棄馬行水路,爲求避過官道盤查,偷過陳境,密赴蔡地。

且說公子陳躍,自濟水上得渡船,便寄座船倉,可惜兩岸山水美景,未曾出倉一觀。

渡船順流直下,漂流三日漸入蔡地,公子陳躍於平輿渡口下船,轉乘軺車。

又于山林小道顛簸一日,這才輾轉抵達新蔡,念及魯地所商,公子陳林並未急於求見蔡候,而是轉道先行進見姨母蔡毓。

車至府前,經通報進得府來,公子陳躍先行三跪尊長之禮。

蔡毓數年未見其侄,今見其落魄至此,甚是心疼,趕忙命人看座讓茶。

公子陳躍接過茶來,一行熱淚奪眶而出,言道:“侄兒命在旦夕,姨母救我也!”

蔡毓見其哭得肝腸寸斷,似是受到莫大委屈,心生憐憫之心,謂之回道:“吾侄既入蔡地,吾必保汝周全,但有難處,可訴與我知,吾必爲汝做主!”

公子陳躍拱手謝過,繼而言道:“吾之叔父陳佗,弒君犯上之輩,想必姨母有所耳聞,將謀囚禁於氏族祠堂,月前得宗弟搭救,方纔得以逃脫魔掌,逆賊陳佗隨即頒下海捕文書,天地之大竟無侄兒容身之所!”

蔡毓安撫道:“吾侄勿怕,此乃蔡地,非是陳佗想來即來,想走即走之所!”

聞言,公子陳躍跪地三叩首,謝日:“姨母大恩,侄兒萬死難報!”

見此,蔡毓連連叫其免禮,着人上前相扶。

公子陳躍久困於陳,飢寒交迫而致體弱多病,加之千里奔波,體力早已透支,未待直起腰身,便是眼前一黑暈厥過去。

蔡毓隨即令人扶下休息,差遣親信隨從踏前照料,並請良醫生爲其醫治。

再說公子陳林並公子陳杵臼回至陳地,來至太康城尋求蔽護。

太康城守令陳熠多受桓公陳鮑恩典,且爲太子陳免擁護者,聞得先君、太子接連爲逆賊陳佗所害,本欲起兵赴宛丘斬殺國賊,奈何兵微將寡爲下屬勸阻。

今聞先君遺孤至此避禍,太康城守令陳熠親領隨從前往相迎,後將二位讓居府中。

數日來,三人常聚一處,商議除賊剔奸除逆之策,幾番爭討辯論下來,還是未得萬全之策。

如此又過得數日,兄弟二人接獲公子陳躍來書,書中所言,除卻對之二人想念之情及問安之語,餘下所言便皆是謀誅陳佗之法。

公子陳躍信中寫道已在蔡地尋得姨母蔡毓蔽護,不日即向蔡候姬封人進言,請其助己誅逆復位,爲配合公子陳躍蔡地行事,請其二弟設法引導陳佗領軍壓赴蔡境,如得成行則事可成半也!

二人閱罷信簡,隨即找來太康守令陳熠商議,要知道陳公陳佗髮妻亦是蔡女,且與蔡侯姬封人交好,若想說動陳公陳佗頒令兵壓蔡境並非易事,需使非常手段方可成事!

太康城守令陳熠行至,公子陳林即將公子陳躍信簡遞至手中。

太康城守令陳熠會意翻看一陣,繼而問道:“二位公子將做如何打算?”

公子陳林直視太康城守令陳熠,緊接其話語回道:“吾等此身乃爲陳佗通緝要犯,於陳地謀事,吾等無計可施,但盼城令指點迷津!”

待其說罷,太康城守令陳熠轉面望向公子陳杵臼,公子陳杵臼會意回道:“城令莫望我也,上陣殺敵吾還尚可,運智鋪謀非吾所長,全憑城令謀劃!”

太康令陳熠行前一步落卷於案,滯目座定轉而沉思。

一柱香過後,太康城守令陳熠還對二人言道:“依着公子躍信簡所求,此事確是不易達成,然亦非無法,需得二位公子受些苦楚!”

聞之此言,兄弟二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拱手告道:“只求誅邪除暴,遑論生死,城令直言即可!”

聞得此言,太康城守令陳熠趕忙起身託扶二人直腰,繼而屈膝跪地,伏身叩首一氣呵成,謂之兄弟二人言道:“即是如此,恕臣無禮犯上,來日即將二位公子押赴宛丘!”

公子陳林行前扶起太康城守令陳熠,言道:“吾等決非貪生畏死之輩,城令有話不妨直言!”

太康城城令陳熠回道:“逆賊陳佗竊居君位,手握軍政大權,以一城之兵敵舉國之兵,實無勝算,倒是公子躍所提取蔡制陳之策或可一行,但需我等引導陳佗領軍侵入蔡境,而陳蔡交好,輕易難使陳佗對蔡動武,唯有將之二位公子押赴宛丘,詐言棄暗投明,而後獻言公子躍流落蔡地,得其孃舅相助,不日即向陳室用兵,戰火燃及己身,陳佗定難座視不理,唯有如此,方可逼迫陳佗發兵南下侵蔡!”

聞言,公子陳林心中犯疑,問道:“吾等一家之言,陳佗如何能信?”

太康城城令陳熠續言道:“公子無需憂心,此事在下業已謀劃妥當,吾將指使門客百人偷出關外,而後扮作難民入關散佈流言,言日蔡室大軍壓境將伐陳也!如此待得我等抵達宛丘,其邊關戰報亦已送達陳佗手中矣!”

聞得此言,公子陳林心中疑慮盡釋,贊其心賦大才。公子陳杵臼亦是滿面笑容,連道:“好計!好計!”

隨後三人又將行程及路上細節商議一道,直到日暮方散,而後公子陳林著信回覆公子陳躍,將之今日所謀盡訴公子陳躍知曉。

次日,公子陳林及公子陳杵臼換過囚衣,關押於囚車之上,隨之太康城城令陳熠一聲令下,一行百人即向宛丘進發。

緩行三日,跋山涉水百餘里,終抵陳都宛丘,經得府衙通報,太康城城令陳熠獨自押解陳林兄弟二人進殿覲見陳公陳佗。

施過君臣之禮,太康城城令陳熠抱書直言上奏道:“臣於太康城內,擒獲通緝要犯陳林、陳杵臼,經過數日刑訓審問,得知其兄陳躍如今躲藏於蔡地,此乃二人供狀,請君上過目!”

聞之此言,陳公陳佗乃是半信半疑,先君三位公子,逃出宛丘已有數月,雖已頒下海捕文書,但此期間音訊全無,竟爲一城守令輕易擒獲,不由得疑其有詐,遂歷聲問道:“聽聞太康城城令久有反意,今與叛臣同至宛丘,可是合謀欺君耶?”

見言,太康城城令陳熠趕忙拜倒在地,裝作小人姿態,沉着回道:“明君當前,微臣豈敢心生反意,今日押解二人至此,實是響應君上詔令,一片忠心可昭日月,望君莫聽小人之言,敬請明察!”

觀其行,聞其言,十足小人姿態,諒其亦無犯上膽量,陳公陳佗戒心隨之稍有緩釋,着其呈上罪臣供狀,隨手翻閱一番,繼而問道:“且說汝是如何擒得二人?”

太康城城令陳熠伏地回道:“回稟君上,其實二人並非爲我所擒,實是二人尋到微臣,言日掌握重要軍情,籲請微臣引之上殿面奏君上!”

聞其此言,陳公陳佗佯怒道:“叛臣所言,豈能信之!”

太康城守令陳熠微擡其頭回道:“君上所言甚是!此二人皆爲君上通緝要犯,微臣自是不會輕信二人,是以當即差人將之二人捆縛關進大獄,繼而將其分開刑訊拷問,知其所言並非妄說,這纔敢將二人押解至都府宛丘!”

待其說罷,陳公陳佗靜默片刻,繼而言道:“寡人姑且信汝之言,宣見叛臣陳林、陳杵臼二人上殿,寡人倒要觀其手握何等重要軍情!”

聞君有命,殿外禁衛甲士應聲前往押解陳林並陳杵臼。

不大功夫,陳林等二人便爲禁衛甲士押解進殿,謁見君王本該行君臣之禮,然陳林二人則是傲立一側,毫無行禮之意,禁衛甲士見此發聲:“跪下!”

雷霆襲耳,卻未想到陳林駁斥道:“爲民所拜者,聖仁之君也,敢問五父可是聖仁之君?”

見其口出忤逆之言,禁衛甲士喝道:“口出狂言!”

音落即要上前按下二人,使用武力強制行將跪禮。陳公陳佗笑言道:“階下之徒,不配與孤談論聖仁之道,汝等有命活至現在,乃在汝聲稱握有重要軍情,若非如此,寡人早將汝等打入死牢矣!”

說罷,陳公陳佗閉目深吸一口氣,繼而緩緩睜開雙眼,續言道:“且聞汝等重要軍情是何說辭?”

待其音落,公子陳杵臼搶言道:“蔡室即要伐陳!”

聞言,陳公陳佗大笑連連,回道:“此等反間之計,着實太過拙劣也!”

見此,公子陳杵臼一臉茫然,側目望向公子陳林,卻見其眼神堅定,神情自若笑對陳公陳佗。

恰在此時,陳公陳佗笑聲未止,忽聞殿外奏道:“邊關急報!”

聞此四字,陳公陳佗笑到一半,突然嘎然而止,隨即着人取得戰報閱之,證實蔡室確有伐陳之意。

閱罷戰報,陳公陳佗面色蠟黃,轉而問道堂下公子陳林:“汝等何以知之?”

公子陳林歪頭笑顏反問道:“五父還當是我等危言聳聽耶?”

對此一問,陳公陳佗亦不做正面回答,言道:“將汝所知,盡數講來!”

公子陳林回道:“上月初旬,吾等三人赴蔡求助,歷盡萬難尋得姨母蔡毓,爲其收留於門下,亦算得一棲息之地,吾等本欲寄居蔡地了此殘生,遠離世事紛爭,奈何吾兄陳躍心有不甘,竟說通蔡候出兵助其爭奪陳室君位,至吾等離蔡之時,蔡候已徵得精兵三萬,趕赴項城集結,不日即向陳境用兵!”

陳公陳佗自知君位來之不正,陳林之輩絕難與之同心,仍舊疑其乘僞行詐,遂接其話語問道:“即有蔡室相助,攻我不備,剩算可達八成,足可取締寡人自嗣君位,而汝之兄弟三人,可爲是情同手足,汝等爲何棄缺兄弟不顧,反倒還陳助我御蔡?”

公子陳沉着回道:“吾等身爲陳室宗親,實不忍睹子民爲外邦屠戮,吾等使命達成,再無遺憾,是殺是剮,悉聽尊便!”

陳公陳佗拍案回道:“敬汝二人忠貞仁厚,免之一死,此次跟隨寡人出征伐蔡,勝則汝等榮華富貴,如若有詐,寡人定叫汝等死無葬身之地!”

說罷,揮手撤去禁衛甲士,公子陳林二人拱手領命。

而後陳公陳佗頒下君令,整軍三萬,南征蔡室。

十日後,陳室大軍整備妥當,陳公陳佗親自掛帥,領軍南征蔡室,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陳蔡邊境。

動靜鬧得如此之大,陳蔡之爭一時間傳遍諸侯,蔡候姬封人聞得戰報,乃是滿頭霧水,急詔文武商議對策。

蔡室廟堂之上,蔡候姬封人直言問道:“陳蔡歷來交好,素無嫌隙,今突起大軍數萬伐我,衆卿以爲何意?”

公子姬獻舞出而上奏道:“陳蔡盟好數十載,已是生死之交,今其突起大軍伐我,必是誤會所致,君上可差人執書往問之,澄清誤會自可消弭兵爭!”

蔡候姬封人心中想到亦是如此,是以剛要差人使陳之際,公子陳躍出而拱手奏道:“外臣有言,蔡候明鑑,諸君已忘繻葛兵敗之日乎?容外臣坦言,桓公在世之時,自不會與蔡爲敵,而今乃五父執政,素有親鄭背盟之念,今突犯蔡境,多半乃五父討好鄭室之舉,即或不是如此,正如公子獻舞所言乃誤會所致,蔡候使人前往澄清誤會,或可免得今日兵爭,然陳蔡背道相馳,終是難免一戰!”

公子陳躍寄居蔡已有月餘,蔡候姬封人對其入蔡前因後果,已是清楚瞭然,今日聞得陳軍來犯,遂邀其同來議事。

聞其一番說辭並非無理,蔡候姬封人遂止前念,緊問道:“依卿之意,孤當何爲?”

公子陳躍亦不與其虛委客套,直言回道:“陳蔡實力相近,與之硬拼,只會是兩敗俱傷,領軍出征與爭戰乃爲下謀!”

蔡候續問道:“試問公子上謀爲何?”

公子陳躍回言:“智取當爲上謀!歸根節底,陳蔡兵爭之禍,乃在五父,是以五父不死,蔡室難寧,懇請蔡候以我爲餌,誘殺五父!”

待其說罷,蔡候姬封人短暫思付一陣,繼而言道:“且將詳細道來!”

公子陳躍續言道:“五父伐蔡,原由有二,一爲討好鄭室,二爲取我首級,五父親鄭已是既定事實,無從改變,餘之便可爲我所用,但請蔡候領軍一萬駐守項城,待得五父領軍而至,出城與之交戰一合,佯敗而有,而後以我爲餌請和,邀請赴宴,席間設計殺之!”

聞言,蔡候姬封人嘆息一聲,輕輕點頭,回言道:“公子所言,或爲當下唯一可行之法,且試行之!”

說罷,蔡候姬封人即又與衆卿討論近兩個時辰,將之行謀大略商定,而後頒下君令,着各部依計而行,不得有誤。

金秋九月下旬日,陳蔡兩軍會於項城,兩軍各自擺開陣勢,攻方指城而望,防方臨城據守。

陳蔡二君想望各自立於陣前遙遙相望,蔡候姬封人至此仍不願與其一戰,欲待上前問其伐蔡原由,以期釋解誤會止戈罷兵。

而在蔡候姬封人催馬前行之際,公子陳林轉項朝其兄弟公子陳杵臼使個眼色,公子陳杵臼見狀瞬時會意,隨即順手提弓高舉過頂,反手取箭上弓射向蔡候姬封人。

利箭不偏不倚落在蔡候姬封人身前,其跨下戰馬守此驚嚇連退數步,耳聞得敵陣公子陳杵臼喊道:“休得再往前行,莫道本將長弓無情!”

聞到此言,蔡候姬封人自知此戰無可避免,遂於原地拔劍號令全軍,隨之長劍緩緩平行前指,其身後將士受命發力,一齊衝出陣來。

陳公陳佗見敵發動攻勢,猛然抽出長劍,轉身提劍後揚,望之身後諸將一眼,隨即揮劍前指,感到一聲:“殺!”

其身將士亦如潮水般涌出,轉眼間,兩軍便已纏鬥一處。

而戰得一柱香盡,蔡候姬封人即令鳴軍退兵,領軍退居項城。

陳公陳佗眼見得勝利在望,不料蔡軍退守項城。

項城雖小,而有蔡軍萬餘把守,亦非一時可破。

是以陳公陳佗亦令收軍回城,以便重新調配兵卒器械,以便來日強取項城。

一夜無話,時至次日巳時,陳公陳佗領軍兵臨城下,方要下令攻城,只見城門開起,蔡軍俾將持節而來。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陳公陳佗敕令全軍戒備。

不多時,蔡軍俾將行至跟前,聞其言道:“陳公大軍臨城,吾君自知不敵,特使末將前來求和,請君陣前座論品茗,望君首肯!”

說罷,蔡軍俾將側身揮臂,一簇侍者端出桌案茶具,擺於戰陣中央。

見此,陳公陳佗思道,項城已是囊中之物,諒其亦無法再掀風浪,若可不戰而屈人之兵,亦算美事一莊,且與他談上一談。

由是陳公陳佗下令全軍後退五百步待命,繼而落馬踏步走向茶案,負手迎城挽拂披風,按劍落座閉目靜待。

不過多時,蔡候姬封人解下戰甲,一身素服獨自出得城來,瞭視矩步行至茶案前,迎將陳公對案落座。

蔡候姬封人輕拂身上塵土,繼而抱拳置腹言道:“陳蔡兄弟之盟,互通連理,曾數度聯軍伐外,不期今日疆場對決,真乃造化弄人也!”

說罷,蔡候姬封人垂頭嘆息一聲,陳公陳佗垂頭閉目回道:“寡人亦不想與公爲敵,奈何蔡君收納陳室叛臣,欲兵侵陳地,寡人也是不得以而爲之!”

聞言,蔡候姬封人擡頭直視陳公,回言道:“陳公所指叛臣可是公子陳躍,寡人不知其所犯何罪,今其逃難至蔡,寡人身爲其舅,護之理所當然,即便躍侄於陳犯下大過,今其置身於蔡,亦於陳無害矣,陳公何必咄咄逼人耶?”

待其說罷,陳公陳佗亦擡頭直視蔡候回道:“逆臣陳躍,不論置身何地,終是寡人心腹大患,或拘或殺,終爲寡人言之爲算,望君莫讓寡人爲難!”

聞其此言,蔡候姬封人放聲一陣大笑,繼而輕言問道:“爲續盟交,敢問陳公今日可否就此退兵?”

陳公陳佗鎮靜回言道:“未達寡人所求,斷難退兵!”

蔡公姬封人拂袖淡言問道:“公欲求何?”

陳公陳佗正襟危坐,按劍言道:“囚賊陳躍還陳,取項邑充我軍資,達此兩條,寡人即行退軍!”

蔡候姬封人展顏淡笑直視陳公陳佗,須臾應道:“即是如此,便如陳公之意!”

說罷,蔡候姬封人伸手提壺,滿斟兩盞清茶,繼而舉杯邀其共飲。

陳公陳佗想道一戰除卻心腹大患,又得項邑闊地數十里,心中甚是歡欣,遂附盞一飲而盡。

蔡候姬封人托杯置腹,望其飲盡盞中清茶,繼而側身望城頭,托杯祭茶於地,言道:“今日一別,來生再會!”說罷,蔡候姬封人置杯於案雙手撫膝,垂首閉目不在言語。

陳公陳佗聞得此言,以爲蔡候乃是不捨項城而感慨,是以並未在意,當其再望城門之時,公子陳手託一精緻木匣,獨出項城向其走來。

陳公陳佗目不轉睛緊盯公子陳躍,待其行至案邊,方纔收回目光。

公子陳躍亦不與二人搭話,將手中木匣擺放於茶案中央,並將其打來朝向陳公陳佗,即而後退一步立於一側。

陳公陳佗觀之匣中所盛乃是項城令印,方要伸手去取,聞得蔡候姬封人言道:“一路好走!”

聞得此言,陳公陳佗知其有詐,怒而問道:“汝等欲將何謀?”

而蔡候姬封人仍舊垂首閉目再未有言,到是公子陳躍立身一旁陣陣大笑。

陳公陳佗心知不妙,欲待抽出長劍斬殺二人,頓覺胸中血氣翻涌,猴頭一甜,一口鮮血噴涌而出,繼而是視覺恍惚頭疼欲裂,想要取劍已是奢求,此時方知茶中有毒。

見此,公子陳躍收聲止笑,行至陳公陳佗身邊,取其配劍在手,謂其言道:“叔父當日藥鴆先君竊居君位,可曾想到今日竟會落得同樣下場!”

聞得此言,陳公陳佗開懷慘笑數聲,回道:“陳室交與汝手,吾可放心去也!”說罷,又是一口鮮血噴出,即而垂頭氣絕。

公子陳躍緩揚起長劍,言道:“弒君戮侄,天地當誅!”說罷,一道寒光閃過,陳公陳佗首級跌落地上。

見得陳公陳佗遇害,陳軍衆將欲待上前救之,公子陳杵臼大喝道:“助賊者亡,知錯善改者,既往不咎!”

數萬大軍竟然爲其一語喝住。

公子陳躍則提上陳公陳佗首級,行至陣前擲於地上,公子陳林兄弟二人當先下馬,行將上前跪地三叩,齊聲言道:“臣等叩迎新君!”

聞言,公子陳躍厲目望之三軍。

片刻過後,陳室三軍齊聲三呼:“新君千秋!”

聞此,公子陳躍轉身肅顏望向蔡候姬封人,朝其點了下頭以示辭別。

蔡候姬封人端座原處,朝其揮揮手以做迴應。

此時公子陳林牽過一匹戰馬來,兄弟二人翻身上馬,公子陳躍頒下爲君首道詔令,着三軍退兵還陳,數萬大軍受命緩緩離去。

天道輪迴,因果有報,陳公陳佗弒君戮侄,空有一身治國方略,終落得身首異處,埋骨他鄉,後人諡之爲廢公。

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06章 盟宋魯交戎 討滑鄭伐衛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28章 楚候謀隨境 齊公御北戎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謀天下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