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0342殷遹敗逃

怎麼辦?

面對勢如破竹的敵人,殷遹猶豫了起來,腦子裡開始交替出現“是戰”“是逃”這兩個詞語。

就在此時,陳遺率領的一千生力軍終於從襄陽殺了出來,他們明知自己的戰鬥力不如周如海所領的騎兵,所以只能在氣勢上下了一番功夫。

整天的鼓聲、遮天的站起如行雲流水般由遠而近,荊州軍營中的將士,頓時就意識到了襄陽守軍的到來。

一直以縮頭烏龜的面目出現的襄陽軍,此時此刻竟以勢如猛虎的氣勢殺了出來,這又怎能不令敵人聞風喪膽?

陳遺所領這一彪軍的出現,總算是終結了殷遹心中的矛盾。

在下一刻,荊州軍向西潰逃了。

可惜周如海所帥的黎民軍在兩日之內奔襲了三百里,剛纔又反覆衝殺了幾次,所以他們座下的戰馬早就乏力了。

這種時候,騎兵已是無力追擊了,而陳遺的性子本來就是謹慎無比的,他帶着將士只追出三五里之後,便返回了襄陽城,而周如海則帶着騎兵隊在打掃戰場。

這一場戰鬥雖打得酣暢淋漓,可騎兵隊在這次戰鬥中還是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在與殷遹的親衛硬碰硬的戰鬥中,共有七個將士被當場砍下馬來,而被砍死的戰馬也有十餘匹,坐於其上的將士在落地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

這一場戰鬥下來,騎兵隊將士死了九人和十餘匹戰馬,受傷的人馬則爲二三十之數。

這樣的傷亡對於取得的戰果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可週如海卻意識到騎兵隊的可貴,——如今江左的戰馬可是死一匹少一匹的!

而騎兵的訓練,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如海將戰場打掃乾淨之後,已經是一個時辰以後了,這期間顧愷之帶着護衛迎了出來,他理所當然是要對周如海等人的到來表示感謝。

更重要的,還是將殷遹抓來的一千多百姓和兩百多荊州俘虜,親自押回城去。

在交流中,顧愷之自是問起南陽郡的局勢來。

對於南陽的局勢,周如海見到後秦軍的數量時,便認爲自己是否再返回南陽,已毫無意義。

袁崧所帥的雍州軍和南陽軍聯合起來,已經將近萬人,他們如果謹慎行事,步步進逼最後將後秦軍趕出南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就算是加上週如海這支騎兵,也就是隻能做出擴大戰果的優勢。

如果非要再次返回南陽,周如海的目標也應該是後秦軍的戰馬,一如當日範二所希望的那樣。

可如今殷遹雖是暫且離開了襄陽,誰又敢保證他不會再次圍攻呢?

不管是爲了襄陽的絕對安全,還是繼續奔波在南陽和襄陽之間,騎兵隊現在最緊要的還是先休息一天。

至於殷遹所領的荊州軍是否反撲襄陽......

殷遹騎着馬及時離開了戰場,跟在他身後慌不擇路地逃跑的荊州軍,也有兩千五六百人。

但在陳遺率領的黎民軍追了四五里地之後,這些荊州軍最後至少有兩成,被黎民軍捕獲,陳遺也因爲手中多了四五百俘虜而拖慢了速度,最終放棄了繼續追擊。

半個時辰之後,殷遹已逃出了十里,他又用了半個時辰收拾殘兵,才發現如今還跟在身後的將士,甚至都不足兩千人了。

殷遹所領的五千將士,在三天的工程中死傷超過千數,更多的死在襄陽城下的,還是他讓人從附近的鄔堡和村莊中抓來的百姓......

而在今天的被偷襲戰中,死的、傷的、被俘虜的、跑散的荊州將士,則足足有兩千餘人!

七天前被殷遹從江陵帶來的將士,此時已不足四成。

殷遹看着這些士氣低落的士卒,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纔好,他同樣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就在此時,他們的耳邊突然出現了一個由前方傳來的,由遠而近的快馬奔襲的聲音。

衆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前方,而後便看到了由江陵而來的信使,他理所當然帶來的是江陵城被王鎮惡佔領的壞消息,而這個消息發生在三天前。

這個信使同樣終結了殷遹到底何去何從的想法。

殷遹回身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一千九百多荊州將士,隨之大手一揮,“咱們回援江陵城!”

如果是因爲回援江陵,才遭遇的這樣一場慘敗,大概也算是可以說得過去吧?

江陵的失守,總算是給了殷遹一個回家的好理由。

跟在他身後的荊州將士,又何嘗不是歸心似箭?

殷遹開始由襄陽城外十里的地方往江陵回援之時,江陵城正在進行着一場罵戰。

與一年前一樣,桓振還是那個最迫切想要進入江陵城的人,但與一年前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他擁有了正義之名;桓家的根基就在城中,桓振所帥的將士們的家人也都在城內,所以他有十足十的理由想要入城。

可惜如今的江陵城的主人,已不是去年的殷仲堪,而變成了王鎮惡。

五天前,還在石門城駐守的王鎮惡,莫名其妙地接到了這個突襲江陵城的命令,當時的他,還爲這個奇怪的命令而與甘絛、沈田子有過一番爭論。

雖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他卻知道範二有自身的考慮。

十七歲就開始在豫章和天門兩地佈局,這樣妖孽的存在,不是王鎮惡的自信所可以挑戰的,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命令,並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他。

而在得到了目前襄陽的局勢後,王鎮惡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真正作用。——佔領江陵,只是圍魏救趙之計,主要是爲了牽制殷遹和殷仲堪主力部隊的。

在攻下江陵之後,範二爲王鎮惡指出的路是模糊的,他只有後者隨機應變。

其中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殷仲堪率領大軍回援的話,他就第一時間殺向襄陽;如果殷遹率領大軍由襄陽回援,或是殷仲堪同時回援,他則可以退回天門......

現在的結果,顯然不在計劃之內。

王鎮惡此時擁有一千六百將士,這還包括可以以一敵百的六百陌刀營將士,所以他根本就不甘心在桓振的威脅下退出江陵。

江陵城的攻防戰,也就此開始了。

奇怪的是,江陵城的老百姓似乎並不害怕黎民軍,畢竟黎民軍的軍紀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至今都沒有任何搶劫百姓的記錄。

但他們也不能幫着黎民軍,去打外面那些荊州士卒不是?

他們同樣知道,城外的荊州將士多半是江陵人,即便是他們最後打敗黎民軍入了城,他們同樣不會*擄掠,因爲兔子不吃窩邊草。

於是,在雙方膠着的情況,城內的百姓們竟然一如既往地過日子,他們只是以路人甲的心態來看待和評論,這一場由黎民軍和荊州軍在江陵城上演的攻防戰。

參與黎民軍守城的江陵城百姓,只有毛德祖和他的幾十部曲,王鎮惡對他們的歸附顯然給予了熱切的歡迎。

至於原本守城的魏詠之,則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態,就如當日被範二俘虜的盧循一樣。

王鎮惡倒是沒有將魏詠之當做外人,無論做什麼決策都將其帶在身邊,他顯然是以範二爲榜樣,想以此來收服他的。

沈田子雖不忿於王鎮惡的收買人心之舉,卻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想這件事,畢竟他需要帶着陌刀營的將士不斷地到幾個城門去巡邏。

一千六百名黎民軍,再加上毛德祖的部曲,也不過是一千七百餘人而已。

這些人若在平時看守像江陵城這麼大的城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在城外駐紮着五千人,而這五千人還是一副回家的姿態的情況下,也就顯得有點人手不足了。

桓振發起的第一場攻城戰,是在六月二十七日的傍晚,也就是他們回到江陵城外一個時辰以後。

在沒有任何內應,沒有任何攻城工具的前提下,這樣一場戰鬥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或許,以試探性攻擊來定義這樣一場戰鬥更爲合適。

桓振一方只是象徵性地發起了兩次攻擊,而後就徹底熄火了。

荊州軍退去之後,沈田子便向王鎮惡提出了今晚偷襲敵營的計劃,畢竟打仗講究的是“兵行險着”,而偷襲戰術也一直被黎民軍運用得爐火純青。

從範二在三八洲中與桓玄交手的第一戰,再到後來的江陵城外火燒江州軍的戰船,而後是甘純和蔡葵從夏口追擊桓玄的潰兵,海鹽之戰、滬瀆壘之戰、九州之戰、澧陽碼頭之戰、澧水之戰.......

在最近一年中,偷襲戰術貫穿着黎民軍建軍以來的多數戰役和戰鬥,這也是當之無愧的使用次數最多的戰鬥方式。

雖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在黎民軍中不會使用偷襲戰術的將領,顯然不算是好領導。

沈田子在此時建議,給桓振所領的五千荊州軍來個迎頭痛擊,也正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王鎮惡卻以爲桓振此人並不簡單,遂斷然否決了這個提議。

沈田子據理力爭,卻也不敢違抗軍令偷偷行事,但兩人間的齟齬算是就此結下了。

正文_0157二鍋頭與英雄血正文_0441偷襲者口中的“敵襲”正文_0142《殺胡令》正文_0254全軍覆沒正文_0016碎屍案正文_0186以工代賑正文_0263夜襲武昌正文_0336纔出虎口又入狼窩正文_0003破壞約戰的正確打開方式正文_0451分崩離析正文_0307鯊魚和鯨魚正文_093爲皇太子建藏書樓正文_0258桓玄必須死!正文_0414姚紹的主動出擊正文_0352土地政策正文_0180再擺鴻門宴正文_0353收郭銓正文_0253身先士卒正文_0409新羅王正文_0359入主荊州正文_0336纔出虎口又入狼窩正文_0174暗流涌動正文_0416姚紹的處女敗正文_0424鄔堡正文_0235十國並立正文_0388沼澤地正文_0183早點鋪裡的小道消息正文_0241和談正文_0110不差錢正文_0245華麗麗的武裝正文_0396秘密潛回京城正文_0185山雨欲來風滿樓正文_0389大敗慕容超正文_0047《千字文》正文_0057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正文_0147付諸洪喬正文_0368寧州爨氏正文_0046母糖(第三更)正文_0152天師道金符正文_0272王愉的離開正文_0402五路大軍正文_0040主公正文_0438赫連文陳正文_0255投石車大戰正文_0097冉小賤和田小雞正文_0171仁義之名正文_0430知恥而後勇正文_0125中原的月亮比羅馬圓正文_0257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正文_0064我能助你復國!正文_0199接收戰利品正文_0299孫恩的真正目標是京城正文_0398後秦國的儲位之爭正文_0336纔出虎口又入狼窩正文_0167王凝之的書法正文_0308火攻正文_0280近鄉情怯正文_0010京城來信正文_0365湖口見聞錄正文_0108大功告成正文_0431臨陣倒戈正文_0001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文_0352土地政策正文_0344一邊倒的戰鬥正文_0298向自己人舉起了刀正文_0349庾楷和王愉的失策正文_0445北魏使者正文_0205新的度量衡——“溫度”正文_0446北魏作戰計劃正文_0008相親正文_0347鎩羽而歸正文_0122你也配姓趙?正文_0062我的表伯是王中書!正文_0345逆江而上的北府軍正文_0159吟詩豈能不登樓?正文_0083分工正文_0421入主長安正文_0100蘇園正文_0445北魏使者正文_0123水泥的進一步試驗正文_0019你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正文_0132點石成冰正文_0155入席正文_0141潁川陳氏正文_0396秘密潛回京城正文_0317棋局正文_0101軍細柳正文_0119小馬過河正文_0026讓國民活得有尊嚴正文_0023江左風華第一正文_0264鄂州孟氏正文_0163詠絮謝道韞正文_0426西秦來犯正文_0224種痘得痘正文_0358大破江陵城正文_0309放逐正文_0132點石成冰正文_0265正大光明的偷襲正文_0114獵獸怎如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