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一 孫策死了

興平五年十二月十二,吳公孫策傷重不治而死,吳公的爵位和吳國國君的職位交給了他年僅十七歲的同母弟孫權孫仲謀。

孫權在一片茫然間倉促登位,在周瑜的扶持下接受了吳國羣臣的拜見。

然而這不是一個故事的結束,而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孫策的死根本瞞不住,孫策似乎也並不想瞞,大大方方的自己主動承認,很符合他一貫的行事風格,但是這樣一來,就給周瑜帶來了很多麻煩。

孫策就算戰敗,就算威望喪盡,還是創業首腦,還有一點點凝聚人心的能量。

外人會反抗他,會欺負他,但是跟着他創業的人們多少還會念及舊情,跟在他身邊。

但是孫策一死,一切都不一樣了。

孫權沒有跟着孫策打過什麼仗,也沒有立下什麼戰功,全靠周瑜的扶持坐在吳國國君的位置上面,沒有任何威望,和創業的那羣人也沒有感情。

孫策已經很努力了,至少沒讓自己那個還不滿兩歲的兒子做國君,而是把位置傳給了少年孫權。

儘管如此,吳國的人心還是散了。

那些因爲仰慕孫策的威望,受到孫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而跟隨孫策的人,對吳國失去了信心,認爲吳國遲早藥丸,於是選擇了離開。

還不是江東本地人的離開,而是一批爲數不少的跟着孫策從江北過江來到江東創業的舊部離開了。

他們紛紛不辭而別,丟下了在江東的一切,偕老扶幼渡江而走,奔着郭魏政權去了。

吳國沒有希望了,大家好聚好散,有緣的話,江湖再見。

前線吳景和孫靜正在兩路用兵征戰的時候,這些人拋棄了曾經爲之奮鬥的孫吳政權,選擇了北上,可見一個有魅力和威望的領袖對於一個勢力集團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可惜孫吳政權已經沒有那麼優秀的領袖了。

話雖如此,這也是郭某人造成的,因爲他的過於強勢,他的郭魏政權比同時期另一個時空中的曹魏政權強,更讓孫吳政權的人們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於是,他們乾脆選擇了離開。

周瑜和孫吳宗室重臣孫河一起竭力勸說,好說歹說留下來了一批人,終究沒有讓孫吳的中央核心立刻崩潰掉。

然後周瑜又不得不封鎖孫策死亡的消息,只寫信給孫靜和吳景兩人,讓他們兩人私下裡知道,不要讓軍隊知道,不要讓軍隊本就不多的戰鬥意志因爲孫策的死而徹底崩潰。

周瑜知道這個消息遲早會泄露出去,但是至少要晚一點讓軍隊知道,要是能爭取一個時間差,爭取到吳景和孫靜擊潰山越叛軍,那就再好不過。

饒是如此,在這樣的震盪之中,孫吳政權本就脆弱無比的根基遭到了嚴重的損毀,頓時呈現一派搖搖欲墜的態勢。

好在周瑜利用自己多年跟隨孫策征戰得到的威望勉力維持局面,倒也沒有讓局面立刻就崩潰,給孫吳政權爭取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但是這樣一個大好時機,會有人不利用起來嗎?

賈詡迅速通過渡江到徐州求生的孫策舊部們得知了孫策死亡的消息,然後火速派人過江把消息散佈出去,尤其要讓正在造反或者因爲畏懼孫策的存在而暫時不敢造反的人知道。

當時,孫靜和吳景都在率軍和豪強山越聯合軍戰鬥,戰局呈現膠着狀態。

孫靜和吳景都吃了魏軍戰旗的虧,於是派人在軍中大肆宣講對面的人不是魏軍,而是山越賊人和本地豪強,讓士兵觀看他們的着裝,很輕易就能看出那些人沒有穿着魏軍的戰甲。

吳軍士兵漸漸回過味來,嘗試着與這些人戰鬥,果不其然,發現這些人的戰鬥力遠遠沒有魏軍那麼強,於是又是惱火又是憤恨,努力作戰,硬生生將人數更多的山越豪強聯合軍打敗了。

吳軍開始大規模的收復失地,持續作戰,山越和豪強的聯合軍則步步戰敗,眼看着局勢就要被扭轉,結果就在這個時候,關鍵的消息傳來了。

孫策死了。

一直以來都在竭力率領大家往前進的孫策死了。

創立吳國基業,一手打下江東地盤的孫策死了。

這個消息是山越豪強聯合軍這一方首先知道的,他們大喜過望,很快就把孫策死掉的消息傳了出去。

很快,所有參與叛亂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大家欣喜若狂,更大範圍的傳播這個消息。

當然了,和他們對壘的吳軍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吳軍軍心大動,大量軍將立刻前去詢問各自的將軍,將軍們又去找統帥詢問事情的真假。

當時,吳景和孫靜也僅僅是才知道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好要怎麼做。

周瑜告訴他們要封鎖消息不讓軍隊知道,爭取一個時間差,趕在消息傳播開來之前把眼前的敵人消滅掉,但是結果並不像周瑜所預料的那樣,消息傳播的速度超乎尋常的快。

孫靜和吳景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將這個事情告訴主要將領,再讓主要將領把這件事情往下面傳播,說孫策的確不在了,現在吳國的國君是孫策的弟弟孫權,孫權已經開始統領吳國,吳國內部是安穩的。

但是這樣的回答並不能讓大家安心作戰。

孫策有威望,跟在孫策麾下作戰是他們已經熟悉的事情,他們信賴孫策,儘管孫策慘敗,但是長期積累的信賴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的。

同理,孫權想要積累屬於自己的威望,需要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場戰鬥,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的積累。

而孫權並沒有這個時間。

眼下的局面危如累卵,孫權沒有威望卻臨危受命,廣泛的質疑和絕望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當即就有很多軍將表示絕望,說孫策都死了,吳國沒有希望了,這仗還怎麼打?

他們紛紛褪下軍裝,抱團結夥而逃亡,或往更南面逃亡,或直接渡江向北逃亡。

吳景和孫靜竭力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收效不大。

而此時此刻,山越、豪強聯軍再次打起了魏軍的旗號來進攻,剛剛差點被扭轉的局面再次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三百零二 公孫瓚的演技實在是令人難以認同二百七十一 文和亂武五百八十九 劉磐之死九百九十二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一千二百一十九 他終於理解朱元璋的難處了五百三十三 韓遂頗爲得意的打着自己的算盤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掃穴政策一千一百六十七 郭瑾的這場出道表演秀也挺不錯的一千四百六十五 呂虔的確是一個有遠見的官員一千三百六十八 找到大銀礦了一千一百零四 郭鵬,你未免太瞧不起我們了吧?六百五十五 郭鵬樂於選拔願意聽話辦事的人九十九 如果我能做主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一千三百五十六 最後一個時辰一百一十二 翻車的劉秀六百零六 這是暗黑周公瑾最後的溫柔六百九十八 魏王一千一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們,更懂,興盛家族一千五百零五 劉健死了八百二十 鳳雛與子鳳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三百零七 麒麟降世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八百三十三 偶爾,郭某人也想做做昏君一千零七十 調查組的官員一個比一個兇悍四百零八 難道你不認爲孤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一千三百八十六 趙雲的奏表(上)一百六十一 同牀而眠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一千五百六十 歸去來兮七百一十四 今日顯然又是曹操的慘敗四百一十二 大決戰(下)八百五十五 劉璋投降二百二十九 曹純的心理陰影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一千四百七十 太極宗師對太極宗師一千一百二十一 張飛是個真將軍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一千一百五十 戰爭已經打響了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一千零二十七 標點符號大革命(上)三百一十二 萬事離不開數學一千一百六十八 西域地區的三個都護府一千二百三十三 皇權的威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一千零三 田元皓,你也變成這副模樣了?一百六十八 太守府內洋溢着快活的空氣六百六十三 從雒陽北部尉走向天下八百六十三 我有伯寧,益州再無憂矣!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一百四十六 蔡公爲學生做了太多了一百四十 郭府君的煩惱四百六十六 天子護不住我們九百零七 開戰時刻六百九十 稱王大作戰,開始了五百七十五 蜀軍北伐二百一十三 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將軍一千二百四十七 政治聯姻的負面影響在此時此刻暴露無遺二百四十三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一千三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穩腳跟了一千零九十三 天降猛男郭子鳳三百零一 郭某人沒有情懷一千四百四十九 時過境遷,換了人間八百一十六 如此的一羣真實的人啊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四百七十九 魏公二百四十六 被粉碎的驕傲二百六十五 挾天子以令諸侯四百六十三 他們的慾望爆發了七百二十七 魏延與虎衛重騎一千零二十三 魏帝國逐漸的正常化九百零五 幸甚,魯子敬!一百八十八 袁太傅的一步棋一千一百八十二 袁嗣忽然覺得背後有點涼意五百八十八 龐羲退兵一千一百七十八 扭轉未來一千二百九十八 王威真的很鬱悶八百四十六 嚴顏主動出擊一千一百零一 烏丸人當然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三百八十五 袁術無所畏懼一千二百一十 程昱愛權力甚過愛自己十三 照顧好自己一千零三十七 郭某人要帶起喝茶的節奏六百四十七 新皇帝的人選八百六十八 一曲蜀舞迎劉璋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五百六十 碾碎你八百七十七 柳毅忽然覺得有什麼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一千二百零三 儘管那一天或許早已換了人間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四百零一 亂世啊八百九十四 東北巨獸一千一百零二 素利與扶羅韓一千三百八十五 趙雲不敢公私不分八百七十三 郭某人的經濟手段二百八十三 覺醒的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