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三 界橋之戰

之前袁紹的軍隊被郭鵬打的狼狽竄逃,這一次要是沒有更好的戰術戰法獲得勝利,袁紹在冀州的統治可就真的要告終了。

甭管你是不是四世三公,只要你被殺了,一切就完了。

所以袁紹手底下那些人也是相當的緊張,沒有一個人不竭盡全力應付此戰的。

他們將自己的利益寄託在袁紹身上。

公孫瓚這個遼東出身的人在他們眼裡就是野人,遼東野人,能和他們這些書香士族混到一塊兒嗎?

不能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讓謀臣們追隨的。

否則黑山軍百萬之衆早就得到天下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孫瓚是沒有和袁紹爭奪天下的資格的。

因爲他沒有人望。

但是在某個時期,他的確具備和袁紹爭雄的資格。

而且如果袁紹真的死了,被他殺了,河北被他奪了,他也就具備了人望了。

所以說,對於公孫瓚而言,這也是一場不能輸的戰鬥。

雙方的會戰在秋風颳起之時打響。

前哨戰數次,袁紹全部失利,被公孫瓚的優勢騎兵以經典騎射戰術擊敗,難以對抗,這使得袁紹軍中的士氣更加低落,出現了逃兵的情況。

袁紹皺眉苦思,想不到對抗公孫瓚優勢騎兵的辦法。

他的騎兵都是新兵,沒什麼戰鬥經驗,有也是戰敗逃跑的經驗。

而公孫瓚的騎兵都是燕代之地的騎兵,長年累月和遊牧騎兵戰鬥,戰法戰術精熟,絕對不是袁紹的新兵蛋子能對抗的。

正面交戰沒有戰術戰法,絕對會很快就潰敗。

可是辦法,在什麼地方呢?

謀士們羣策羣力,爲袁紹定下了用步兵挫敗公孫瓚的步兵,使他的騎兵即使戰勝也無法立足的戰術,但是這需要十分強大的步軍整容,確保袁紹可以戰勝公孫瓚的步軍。

誰來做這個主要角色呢?

這個時候,麴義站出來了。

之前被郭鵬一戰打崩,麴義痛苦了很久才恢復精神,這一次,他要用公孫瓚的血來洗刷恥辱。

通過之前的數次前哨戰,麴義觀察了公孫瓚所部騎兵的戰術戰法,心中有了數。

他曾經在涼州生活過很長時間,對付輕裝騎弓手很有辦法,這一次,麴義早早備下了千張強弩,準備埋葬掉公孫瓚賴以稱雄的輕騎兵隊伍。

弩是產生於戰國前期的射擊兵器,發展到了漢末,分爲手弩和強弩兩種,手弩單兵可以操作,只有瞄準簡易的有點,射擊力度甚至不如弓箭。

而強弩就不一樣了,需要用雙手拉住弓弦,上腳猛踏系在弓上的吊帶,硬是將弩機踹開,用盡身體的力量。

因此強弩具備比弓手使用的硬弓還要大的射擊力量,可達十二石,射擊軌道低伸平直,不需要經過多久的訓練,瞄準目標,稍微擡高一點點,命中率就很高。

麴義向袁紹建議,由自己率領精兵持大盾和長矛阻敵於前,不讓公孫瓚的騎兵得逞。

然後設下千張強弩於後,射殺公孫瓚的騎兵,以挫敗他的騎兵衝擊。

之後藉此優勢,袁紹可以下令全軍向前突擊,必可一鼓而破公孫瓚的步軍。

他的步軍若失敗,則騎兵也沒有了立足之地,必然也要隨之潰敗而去,則此戰袁紹必然獲勝。

給袁紹畫了一張大餅之後,就看袁紹願不願意用了,如果袁紹不願意用,一切都不用談。

這的確很危險。

“此戰若敗,我在冀州當無立身之地,還談什麼其他的大業呢?”

危機時刻,袁紹也是很光棍的,孤注一擲。

老子不管了!搞!

麴義的戰術得到了使用許可,麴義大喜過望,立刻開始籌備這場決戰。

九月十六日,公孫瓚引兵三萬衝過界橋,排兵佈陣,將精銳騎兵放在左右兩翼,將主力步軍放在中間。

公孫瓚的步軍以冀州降卒爲主,公孫瓚對他們沒什麼信心。

所以公孫瓚將自己最精銳的最有信心的白馬義從騎兵隊安排在了步兵方陣的最前面,以大將嚴綱統領,率先對袁紹的軍陣發起衝鋒。

戰鬥開始,公孫瓚的騎兵開始行動,左右兩翼騎兵分別向袁紹左右兩翼的騎兵衝過去,而最中間的白馬義從也向袁紹軍的中軍步兵大陣衝了過去。

公孫瓚的軍隊貫徹了他的戰術戰法,一開戰,騎兵就猛衝猛打,分分鐘將袁紹的騎兵打到崩潰。

開戰很短的時間內,袁紹的騎兵就崩潰了,掉頭就逃跑,被打的哭爹喊娘,而公孫瓚的騎兵則轉入追擊狀態。

而與此同時,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衝擊袁紹步軍大陣的時候,遇到了對手。

騎弓的射程和貫穿力尚且不如步弓,哪裡有是強弩的對手呢?

一看騎兵進入強弩的射程範圍,麴義立刻下令強弩射擊。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都是輕騎兵,未曾穿重甲,就算穿了,也抵不住強弩十二石的衝擊力,於是頃刻之間被箭雨覆蓋,大量陣亡。

轉瞬之間,白馬義從損失千餘騎,大將嚴綱被當場射死,陣亡了。

最精銳的白馬義從的潰散,讓後面新歸附的步軍頃刻間大陣動搖,臨近崩潰,而就在此時,麴義率軍出擊。

麴義猛衝猛打,袁軍步軍羣起而攻,沖垮了公孫瓚的步軍,公孫瓚目瞪口呆,被親衛拉着穿過界橋逃命。

其後公孫瓚試圖收攏敗兵再戰,但是抵擋不住麴義的兵鋒,麴義率軍一直追擊公孫瓚到大營,順勢斬斷了公孫軍的大旗,徹底擊潰了公孫瓚。

這一場界橋會戰,對袁紹的意義巨大。

袁紹由此擺脫了危局,藉助此戰重新獲得威望,獲得了穩住地位的契機,並且順勢進軍,收復了清河國和渤海郡,將公孫瓚的勢力逐出了冀州。

自此以後,冀州纔算完全被袁紹掌握。

不過此戰之中,雙方的損失都不算大,都沒有傷到元氣,可是袁紹於此戰中成功停止了公孫瓚的南侵,大大挫折了公孫瓚的銳氣。

公孫瓚率領潰兵一路逃出了冀州回到了幽州涿郡,在這裡蟄伏不出,舔傷口。

而此戰獲勝之後,袁紹在收復失地的同時,決定反擊公孫瓚,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不過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爲忌憚麴義,怕他功高震主,所以沒有讓麴義領兵,而是派遣另外一名部將崔鉅業掛帥出征。

戰鬥還在進行,沒人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是公孫瓚元氣未損,還在堅持,他和袁紹的冀州爭奪戰還沒有結束。

郭鵬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十月初了,公孫瓚戰敗的消息郭鵬還是有點意外的,他認爲自己削弱了袁紹的實力,公孫瓚搞不好能贏,袁紹搞不好就要被公孫瓚一波帶走了。

結果袁紹還是苟住了。

公孫瓚不行,只是將才而已,無法和袁紹爭鋒,袁紹終究是可以打敗公孫瓚的,所以……

先這樣吧,總要讓公孫瓚發揮出自己該發揮出的作用之後,再退場,公孫瓚總歸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足夠自己收拾掉劉岱佔據兗州了。

郭鵬摸着自己的下巴,緩緩地思索着。

三 以孝治國大漢朝四百九十四 討伐鮮卑人是上策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終日的陸勉一千四百七十七 所以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決問題啊八十五 平定河北四百九十六 數學是一切的基礎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一千一百九十九 許靖有幸成爲這場大戲的一號男主角二百六十六 郭鵬理政(上)三百二十七 汝南袁氏政法大學VS潁川郭氏律法職業學院四百五十三 張濟和段煨的嫉妒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一千一百九十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七百二十五 吳國將面臨來自郭魏政權疾風暴雨般的打擊一百二十七 局勢扭轉六百零七 自我懷疑的孫策一千一百三十一 儘管如此,也不能阻擋郭鵬對王平的欣賞七百二十二 郭魏的國策八百六十五 真以爲魏天子是冤大頭?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七百五十六 十五年前的心願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七百零五 郭瑾必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千五百一十五 我已經不坐在那張皇位上了八百三十五 王平的建議一千五百二十七 說到底,還是缺人口十 舔狗舔到最後一千一百四十一 這種境界,不是什麼人都能體會到的一千四百七十 太極宗師對太極宗師一千四百六十二 郭鵬對姜維很感興趣關於張飛的一點問題說明二百三十六 大軍歸來一千五百一十一 稅卒的建立五百七十四 郭鵬又打起了諸葛丞相的主意一千二百九十五 把虛假的主動權還給羅馬,拿到真正的主動權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一千四百六十七 抗壓大師司馬懿一千零六 陛下和老臣都被田元皓矇蔽了六百九十 稱王大作戰,開始了一百一十五 郭鵬無意於挽回這個漢帝國一千二百二十 自己奪來的權力,哭着也要享受它一千零八十九 突然結束的反腐行動一百七十九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八百零二 不知蒯君能否爲我分憂九百一十九 可以擴大戰爭範圍了一千一百九十四 蔡瑁的處境比較尷尬六十一 做一枚稱職的棋子三百七十二 向我證明你是壯士一千一百五十九 曹仁真的非常憂慮一千一百一十七 朱褒很討厭雍闓一百八十三 救駕一千一百八十一 簡直就像個守財奴一千二百一十四 是人,就會死九百六十九 重設西域都護府八百九十七 他們對未來充滿嚮往一千五百一十七 曹蘭對郭鵬產生了巨大的誤會六百六十 更加努力的享受九九六的福報一千二百四十三 于禁和張遼的處境並不好九百五十一 曹休兵進柳中城六百八十五 河首平漢王國被曹仁從地圖和歷史上一起抹掉了七百一十 一個屬於郭魏的時代九百三十八 于禁兵臨丸都城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一千零九十一 郭瑾需要走自己的道路七百五十一 我希望天上趕緊降下一道雷把郭子鳳劈死五十四 袁術沒有未來一百九十四 萬物生靈,盡入士人之手一千五百一十 “幸運兒”王粲一千四百八十八 呂虔背水一戰一千零三十三 有點等不及的感覺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併十五 年十二,殺人三百三十七 贏了做人,輸了就是一條死狗!七百一十 一個屬於郭魏的時代八百九十四 東北巨獸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一百六十四 想吃肉的袁術一千零七十七 這真的不是一道送命題嗎?九百九十二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一千三百五十四 郭鵬明白,曹蘭未必就不明白一千二百 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準備嗎?九百一十七 曹操和王粲的攻守同盟一千三百一十七 趙雲負荊請罪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一千零八十九 突然結束的反腐行動五百八十 魏公深謀遠慮一千零四十一 雍闓的囂張並非無緣無故一千一百三十 煮飯吃的馬謖一千二百七十三 士燮是鐵了心要跟隨魏帝國的步伐四百七十八 如此這般的我,配不上封公的賞賜嗎七百 無我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五百一十三 笮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一千二百八十七 爲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一千四百零二 歷史早就被另外一個人改寫的面目全非了一千一百五十二 延德六年與建安十三年六百二十四 龐羲等人頓時對郭鵬充滿了敬畏和嚮往四百零九 皇帝本無種,兵強馬壯者爲之十三 照顧好自己六百八十一 韓遂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