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七 夜校

之前荀彧的建議郭鵬都會採納,所以荀彧覺得這一次郭鵬也會採納。

對於郭鵬大量任用貧苦出身的只認識一些字的人做基層的村長鄉長這種事情,荀彧是不太贊同的。

他秉持着漢代士人的一致觀念,認爲貧苦卑賤出身的人就算認了字,也沒有德行,不能重用。

雖然未曾往深處去考慮,沒有考慮到更深入的階級屬性的問題,但是荀彧也一樣是不贊同的。

不過這一次,郭鵬看了荀彧幾眼,張口說了一句《老子》當中的名言。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家中財產夠多,飽讀詩書,就不會犯罪嗎?光武帝時,門生遍天下的大儒歐陽歙貪污數千萬錢被處死,難道歐陽歙讀的書不夠多嗎?”

荀彧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郭鵬提出的問題。

郭鵬撫着荀彧的背部,搖了搖頭,嘆息道:“文若,我在雒陽學習八年,見到的士族子弟不比你見得少,那些廣有財產卻依然貪心不足的人,我見的還少嗎?

你說的那種人的確存在,但是,並不普遍,貪婪,不會因爲有錢並且飽讀詩書就會改變,清廉,也不會因爲出身貧苦而改變。

重要的不是用什麼人,而是政策的詳細制定,律法的嚴厲執行,從上到下共同的監督,如此,才能讓掌權之人小心謹慎,不敢逾越。”

荀彧沒想到郭鵬說的話讓他無法反駁,他想不出反駁的論據,想不到反駁的話語,並且感覺郭鵬說的很有道理。

“明公所言,彧未曾深思,彧有失考量,請明公責罰。”

荀彧果斷向郭鵬認錯。

郭鵬搖了搖頭,握住了荀彧的手。

“這不是文若的錯,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上如文若這般誠誠君子,已經不多了,甚至非常之少。”

“明公謬讚,彧實在是不敢當。”

荀彧覺得臉上有點熱。

當天晚上,郭鵬把程立叫到了自己的書房裡,面授機宜。

“夜校?”

“對,夜校。”

郭鵬點了點頭:“雖然條件比較簡陋,但是我已經決定在我們可以直接掌握的鄉村之中,推行夜校的政策。”

程立看着郭鵬所書寫的夜校政策的草案,十分吃驚。

“這……”

“這個,我在討伐董卓之前就有想法了,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夜校的必要性,就拿這一次來說,只是靠我自己,是根本不夠的。

我一個人不夠,我派出巡查使者不定時定量定路線的明察暗訪,是可以震懾,但是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效力依然不夠。

若要解決根本問題,就要從根本上入手,根本在鄉,在村,在土地上,那些村長鄉長受命,則爲一村一鄉之主宰,幾乎掌握農戶生殺大權。

我下令,需要他們去執行,而他們是否很好的執行,我一個人管不過來,他們暗中打折扣,暗中違反,使用政策上的漏洞鑽空子坑害黎庶,讓他們吃不飽飯,我無法及時發現。

到最後黎庶受苦,我被責怪,我和黎庶雙輸,獲利的就是這些人,黎庶吃不飽飯,是要起來造反的,黃巾賊不就是這樣發展壯大的嗎?

我屯田,爲的是不讓黃巾賊繼續坐大,可現在這纔多久,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就死了人,若繼續這樣下去,屯田鄉村之中,遲早會再次出現黃巾賊,我的初衷還有意義嗎?

到時候我前方征戰天下,後方黎庶揭竿而起,首尾不相顧,我還能實現目標,實現我的追求嗎?不能,我必須要穩定後方,將其變成我最可靠的大本營,因此,夜校非開不可!”

程立皺眉苦思,覺得郭鵬說的有道理,但是開夜校和整頓屯田政策又有什麼直接聯繫呢?

“主公,夜校和屯田之策之間,有聯繫嗎?”

程立想不通。

“當然有。”

郭鵬果斷點頭:“若要不讓這些鄉村土皇帝爲所欲爲坑害黎庶,最好的辦法不是我親自監督,而是讓黎庶自發的監督,我要改動屯田之策的內容,我要教會黎庶如何反制違法的村鄉之長。

但是如果平民黎庶不識字,不懂道理,只知道種地吃飯造反,這個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沒有意義的,他們不識字,我沒有任何辦法,我必須要讓他們識字,懂道理。”

程立覺得十分詫異。

“主公想讓平民黎庶監督反制鄉村之長?主公……讀過墨家的書籍嗎?”

程立這麼一說,郭鵬這纔想起來墨家關於基層鄉村組織的一些理念和自己這樣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算是吧,我認爲,這未必不是一種辦法,只是墨家的學說過於強調自治,我不這樣認同,我認爲要讓兩方互相牽制。

不讓鄉村之長做土皇帝,也不能讓鄉村宛如獨立王國,罔顧官府政策,無論哪一方過於強勢,最終都不利於國家。”

郭鵬的兩隻手轉來轉去,轉的程立的腦袋有些反應不過來。

但是這不要緊,郭鵬要做的事情,要實現的目標,程立算是明白了。

相互牽制,制衡,平衡。

這樣一想,程立就立刻理解了。

不過,這可是帝王之術,沒想到自家主公現在就想要運用帝王之術了?

真是適合稱王稱帝的大才啊。

程立相當的感嘆。

於是,在新制定的政策之中,除了巡查使者不定時定量定路線的巡查之外,還有開辦夜校的政策。

規定每個村的村長要在太陽落山耕作停止之後,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教全村村民識字。

這年頭沒有娛樂活動,沒有電,太陽下山以後人們就回家睡覺,睡眠時間遠超現代人。

當然他們也的確沒有別的事情可做,晚上大量空閒的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哪怕一天只能認一個字,也要教他們認字,將村民認字數量的多少列入政績考覈之中,成爲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對農戶也是一樣,認識的字多,就能減免更多上繳的糧食留給自己吃。

整個過程,郭鵬也有考量。

考慮到現實情況的制約,郭鵬選擇採用石板和石筆的方式,發動軍隊採石,採取大塊石塊,着石匠將其一面打磨較爲平整,然後運往各村,交給村長使用。

將石板立在村中開闊地上,搭一個大棚,村長用石塊在石板上寫字,每天寫一個字,日落休息之後,點起火堆,一羣人圍繞着一堆火堆,一起坐在開闊地上。

村長教,村民念,然後就用小石塊在地上寫,寫完之後抹掉再寫,可持續利用。

爲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消耗,節省經費,郭鵬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邊生火煮飯一邊藉着火光識字的想法。

幾戶人家圍繞在一起,用一堆火煮幾家人的飯,這邊飯煮着,那邊村長教認字,又能照明,又能煮飯,不浪費木材。

飯煮好了大家一起吃,吃過了繼續識字,然後各自回家睡覺。

一百一十九 我師兄死了?三十三 亡國之宴六百一十二 龐羲眼中的殺意卻越來越甚七百五十九 孟德有如此見地,魏王殿下一定會很高興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六百七十 他們覺得郭鵬累了一千五百一十四 郭鵬愁眉不展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一千四百零八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試圖刺殺皇帝!九百六十八 郭某人頓時多了許多孝子賢孫二百四十三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一千二百八十一 顧雍是真的爲郭鵬感到可惜六百九十七 以血開始,以血結束一千三百四十八 西蜀公國九百五十四 荊州裁軍五百七十四 郭鵬又打起了諸葛丞相的主意一千四百八十九 呂虔更想做到的是幫助安息國恢復太平一千四百五十九 郭家祖孫幾個都不是正經人三百五十三 陶謙一直很有危機感一千二百四十 走向皇帝之位的道路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四百九十六 數學是一切的基礎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一百三十四 丘力居想要止損九百零七 開戰時刻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八百九十三 公孫康的絕境三百一十五 公孫瓚的終末二百零二 席捲天下的風暴八百六十三 我有伯寧,益州再無憂矣!三十九 多謝叔父出手相助一千五百二十八 李乾決定畢其功於一役二百一十八 他成了英雄六百二十九 漢中郡一分爲二二百零六 你這傢伙真是個小機靈鬼兒一百八十二 宦官出逃,郭鵬渡河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千一百四十七 五經十四家法的零和博弈五百八十八 龐羲退兵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個決斷六百一十 你還會做孫伯符的摯友嗎?六百九十二 小皇帝很不喜歡荀彧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一百六十九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六百九十 稱王大作戰,開始了一千五百三十九 訣別一百九十一 呂布的決定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名士風範三百零一 郭某人沒有情懷五百四十三 劉璋進位漢中王一百七十一 劉焉上表一千一百三十一 空前強大的君王從這一刻開始成就了完全體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八 悲慘世界一千三百九十三 趙雲主動減少了自己出現在軍隊裡的次數二百三十九 潁川荀彧文若,拜見將軍五百五十五 少年陸議九百四十 張飛渴望戰爭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覺得農部尚書諸葛瑾之女如何?七百三十三 張遼的自保之道二百四十三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一千一百六十七 郭瑾的這場出道表演秀也挺不錯的一百七十二 益州有天子氣!一百九十六 賢良董卓一千三百三十三 最後,朱元璋沒有成功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一千一百九十二 清算不徹底三百二十一 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四百九十三 叛亂之心十七 關係戶的自我修養六十一 做一枚稱職的棋子二百零五 討董號召一千一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們,更懂,興盛家族三十五 向上爬三百一十二 萬事離不開數學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一千一百七十七 郭某人的國務會議一千三百五十九 終於瘋了,皇帝終於瘋了!六百六十一 郭鵬並不想看到一個光明頂的諸葛亮四百一十七 我等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八百四十九 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六百七十三 郭鵬回收鑄幣權五百四十五 匈奴沒了,你可以成家了九百九十九 運河之爭二十六 郭鵬有極強的目的性一千零五十二 文明和野蠻的界限從來沒有在曹休的心裡如此明確過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個決斷三百九十九 潰逃的黃巾四百九十 從此匈奴不復爲患矣一百二十六 焦頭爛額的靈帝九百八十 馬遠的大宛之行一千零一十四 崔琰案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百二十四 叛亂爆發一千二百八十七 爲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一千二百三十六 來,現在這個皇帝就來讓你做九百一十 天子要加徵商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