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

能突破制度約束本身就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存在。

尤其當這個人還是一位軍中大將的時候,那就更危險。

想象一下,京城裡出現大問題的時候,這些大將突破制度帶兵入城,將一切都給平定了……

軍隊和武力纔是真正的手腕啊。

皇帝威望高,還能壓住這些大將。

可要是皇帝威望不夠,這些大將就會成爲一個個非常確定的不穩定因素。

這種不穩定因素是郭鵬不能接受的,同樣,郭瑾更不能接受。

“所以父親纔要允許子孝叔辭職,還要懲治子廉叔。”

“子廉本身算不上多大本事,與他並列的將軍有很多,但是因爲他是親族將領,有這方面的加成,加上他的萬貫家財,才必須要處理,子孝則是威望僅次於爲父,不處理不行,而除了子孝之外……”

郭鵬看着郭瑾:“你說說,軍中還有哪些非常有威望的將軍是你難以駕馭的?”

“我魏大軍定鼎天下之後,世人評斷軍功,定下五員大將爲當世前列,衛軍將軍趙雲,鎮西將軍曹仁,鎮東將軍張遼,鎮北將軍于禁,還有鎮南將軍樂進,當此五人,其餘諸將,名聲都沒有那麼顯著。”

郭瑾認真的回答。

“沒錯,就是這五人,威望最高,權勢最大,職權最重,軍功最盛,對於你而言,他們更受到軍隊的崇敬,而其中,威脅最大的曹仁已經處理掉了,接下來,還有四個。”

“父親的意思是……他們都要處理掉?”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

郭鵬笑了笑:“你說,你能駕馭誰?還是說你有信心,可以讓誰做你的心腹,繼續用他而不受到反噬?”

“這……衛軍將軍趙雲趙子龍,爲人忠良純正,一心爲國,從無半點僭越、違法之舉,乃是軍中將領之典範。”

郭瑾看起來對趙雲也很有好感。

“倒也沒錯,正因爲如此,爲父才把子龍放在中央統領衛軍,給他如此大的信任,子龍是農莊子弟,性情淳樸,更是爲父親兵出身,最爲親近。

對了,當初你和你母親從洛陽到北疆的幾次往返,都是子龍和郭烈一起護送的,盡職盡責,從無差池,這些事情你還有印象?”

“略有一些,不太清晰,但是依然記得當時子龍將軍騎白馬的颯爽英姿。”

“哈哈哈哈哈!”

郭鵬點了點頭:“子龍的確是不忘初心的將領典範,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而且衛軍將軍這個職位過於要害,爲父能駕馭,你不一定能,除卻子龍之外,你今後還是不要設置衛軍將軍這個職位了。”

“父親覺得這個職位不好?”

“要害職位,執掌京城大部分兵權,除卻子龍這種爲父絕對信任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用,不管是誰,所以還是不要設置了,直接分散兵權,衛軍四將軍就夠了。

或者你要覺得不夠,五將軍六將軍也可以,不是將軍也可以,校尉就不錯,爲父立國的時候有太多功勳將軍要賞賜,不給將軍名號說不過去,你則不然。

你總歸不能把兵權託付給一人,尤其此人還有威望,必要時節,依靠他的威望,他能突破制度,帶兵入城,扭轉局面,那是最危險的。”

“兒子知道。”

討論到要緊的事情,郭瑾面色緊張,非常認真。

他非常清楚軍隊的威力所在。

郭鵬用五千禁軍廢掉三四萬士人及其家眷的事情近在眼前,這種事情,郭瑾絕對不會忘記。

五千禁軍就能威壓天下,廢掉士人特權,把一整個特權集團廢掉,可見軍隊的威力之大。

軍隊,纔是君主專制的根本和基礎,所以中央軍的兵權,還是直接掌握在皇帝一人手裡最爲可靠。

“剩下三人,于禁,張遼,樂進,你覺得又該如何處置?”

放過趙雲,郭鵬又開始安排其餘三人。

郭瑾默默地思考了一會兒。

“父親曾讓兒子隨軍去遼東參加戰事,那段時間裡兒子和於將軍相處過,感覺於將軍是一個純粹的將軍,且爲人並不太強勢,所以兒子並不擔心他會做出出格的事情。”

郭鵬稍微思考了一下,覺得郭瑾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于禁在幾名大將之中,算是資歷比較輕的,曹仁也好趙雲也好樂進也好,都在於禁之前投效郭鵬,只有張遼是最後投效郭魏集團的,所以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高調的那種性格。

事實上幾名大將都不是很高調的性格,相反,比起一些二線將領,他們反而更加低調。

倒是那些二線將領有的非常高調,總想搞個大新聞。

而且早前他們都是郭鵬的舊部,在郭鵬的指揮下行軍征戰,直到郭鵬退居二線之後,他們才紛紛頂上一線,靠着魏帝國統一全國的戰爭成爲五虎上將。

比起趙雲、曹仁和樂進,于禁和張遼其實處境並不好,甚至在朝中也沒有什麼願意爲他們說話爲他們奔走的人,他們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基本上全靠郭鵬的信任。

于禁其實也挺倒黴的。

于禁最早是鮑信舉薦給郭鵬的,早期鮑信在郭魏集團中的地位很高,一度擔任兗州刺史的職務,是郭魏集團最早的封疆大吏之一。

那個時候于禁與他的關係很好,兩人常有往來,交往親密,互相之間都沒什麼秘密,甚至還有互相結爲兒女親家的打算。

不過很快,郭鵬決定稱王,在郭鵬稱王的這一過程中,荀彧、臧洪和鮑信是三個主要的反對勢力領袖,和郭鵬站在了對立面上。

荀彧和臧洪最後爲此而死,鮑信則因爲最後時刻慫了,向郭鵬乞饒,所以僥倖活命。

之後,他雖然丟了全部的身家地位,但是好歹還是活着的,全家都居住在洛陽郊外,耕種田地爲生,並沒有遭到什麼進一步的迫害。

比荀彧和臧洪好多了。

不過鮑信還是驚懼有加,每天都在擔心郭鵬會不會加罪於他,把他殺了之類的,甚至一度有學習當年韓馥的架勢,躲在廁所裡試圖割腕自殺,最終被家人救了下來。

雖然被救了下來,但是他的疑心病並不能治癒。

終於,在延德六年,鮑信在濃重的心病加持下,感染風寒不治身亡。

鮑氏家族失去鮑信,進一步衰微,現在鮑家人只能守着一百多畝薄田過日子,家中子弟連讀書都難,吃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郭鵬並沒有撫卹的想法。

站錯隊的人苟活下來已經是無上的恩典,還想要什麼?

要是讓站錯隊伍的人得到寬恕,當初那些站對了隊伍的人要怎麼賞賜纔算夠?

不過於禁可能終究是念及當初鮑信的舉薦之恩,還有後來相處的情分,派人給鮑信一家送去了一些錢財,糧油米麪之類的,接濟他們度日,讓他們不至於餓肚子。

這個事情當初有御史臺的官員上表給郭鵬,彈劾于禁居心不良,不過被郭鵬留中不發,摁下去了,沒理睬他,默許了于禁的接濟。

一百四十一 他是軍閥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六十九 張樑死了一千二百 郭魏政權的一次自我革命一千二百三十三 皇權的威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一千一百九十五 皇帝真的要對察舉制度動手了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一千二百四十一 惡人,爲父幫你做,好人,你來當一千三百九十七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魏帝國的宿命一千三百一十九 曹操偶爾也想任性一把三百六十四 跟不上時代的陶謙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試圖刺殺皇帝!二百零一 袁隗不甘心一百九十二 圖窮匕見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九百二十二 陛下劃定的線你不能越過去!一千零六十九 司馬仲達,你可真是我的恩人啊!一千四百七十一 我小看你了一千二百一十三 這種地位,是你程仲德說動就能動的?八百二十四 改組荊州軍六百零三 吳人自此不敢向北看一千二百一十四 是人,就會死九百七十八 這幫人送美女是幾個意思?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六百七十 他們覺得郭鵬累了一千四百四十七 稅務司郎中也要成爲雄職一千三百三十二 看起來,程昱打算做一個孤臣七百三十六 吳景陣亡四百七十 你們當真是同一個父親的兒子嗎?不吐不快了一千二百一十二 程昱的第一刀四百五十三 張濟和段煨的嫉妒一千一百六十一 戰神的兒子當然也是戰神六百三十三 華佗封爵記一千一百八十 洛陽亂成了一鍋粥九百六十三 辛毗立刻爆發出了無窮無盡的行動力一百零四 劉備覺得自己很有優勢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四百三十六 壽春百姓盼大漢王師如久旱盼甘霖一千二百六十 士燮犯了郭鵬最大的忌諱一千五百二十八 李乾決定畢其功於一役一千二百四十九 來生我們再一起過這樣的生活吧八十五 平定河北五百二十九 龐羲勸進二百四十七 夜校七百零六 古典式逼婚四百一十四 郭鵬真的越來越喜歡曹洪了二百三十八 你還是覺得將軍不是郭鵬的對手?三百二十五 沒有風險的事情,我可從沒聽說過一千二百三十一 你是想把整個曹氏給拖累死嗎?一千四百四十二 王海波覺得這個世界很瘋狂三百零五 我不會讓你做毫無意義的事情一千四百七十八 諸葛都護當真與尋常官員不同六百八十五 河首平漢王國被曹仁從地圖和歷史上一起抹掉了二百六十七 郭鵬理政(下)四十九 結婚二百四十五 全靠同行襯托三百五十九 我何曾說要爲子廉脫罪?二百零五 討董號召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一千二百零九 他,就是一個最完美的司隸校尉的人選八百一十六 如此的一羣真實的人啊一千五百二十三 新年快樂六百三十一 劉璋只能向南看七百零六 古典式逼婚八百三十二 皇帝也是需要休假的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五百零四 郭某人對待政敵從不留情一千三百三十五 爲了未來,你能做好一國之君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一千一百八十 清丈土地一千三百八十一 郭瑾感到憤怒和不安一千零二 登上舞臺的戰士們一千三百一十八 程昱覺得自己這一波血賺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四百三十七 該動手了一千一百八十 洛陽亂成了一鍋粥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七百二十 吳人依然談魏色變一千一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們,更懂,興盛家族一千四百四十七 毀滅性的影響一千四百五十五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三百九十七 中原大地烽煙再起一千一百七十一 若要說聖人,也唯有陛下一人可以擔得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一千二百五十 糜貴人之死二百四十六 被粉碎的驕傲八百七十五 襄平糧價上漲了?一千一百七十一 不滅大宛,誓不歸國八百八十三 太史慈登陸朝鮮半島八百二十八 郭魏政權一鼓作氣平定天下的信念空前強烈一千四百九十九 拆分民政部七百九十六 荊州人的怒火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九百五十九 聯合商隊西出玉門關一千四百六十九 還要啥自行車?一千一百八十七 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做一個好父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