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七 帝國內部的叛亂已經進入尾聲

荊州叛軍是聲勢最大的一支叛軍,四面出擊。

不僅進攻江陵,甚至打算越過武關直接攻入司隸地區,又進攻豫州的汝南郡,試圖開闢第二第三戰場。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不是單純的抗議清丈土地了,而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造反行動,一次實實在在的顛覆政權的行爲。

如果荊州、冀州和幽州同時爆發這樣的叛亂,郭鵬說不得還要稍微擡眼看看荊州方向的問題。

但是荊州叛軍大肆作亂的時候,冀州叛軍已經被消滅,幽州叛軍也奄奄一息。

等郭鵬準備派軍隊南下荊州協助平叛的時候,幽州叛軍也被消滅了,青州叛軍奄奄一息。

荊州叛軍的處境其實相當尷尬,但是他們不知道。

所以郭鵬想了想,本來不打算大動干戈,直接交給荊州駐軍去解決。

不過他很快得知了武關方面軍隊的彙報,得知叛軍正在進攻武關,頗有點蹬鼻子上臉的趨勢,他很生氣,於是決定派兵南下。

他任命衛軍將軍趙雲爲徵南將軍,率領三萬衛軍南下,通過武關進抵南陽郡,先拿下南陽郡,然後再南下南郡,蕩平荊州叛軍。

當年爲了大局沒有對荊州士族豪強進行徹底的清算,他一直引以爲憾。

這一波,無論荊州有多少牛鬼蛇神,他都要全部揪出來,一個一個好好的審訊着,收拾着,誰都別想從他手上全身而退。

當年沒有清算的,這一波要全部清算掉,當年沒有解決的,這一波要全部解決掉,只有褪去舊時代的桎梏,新生的魏帝國才能走的更遠。

否則就是一個司馬家的晉帝國,歷史意義就是把曹魏沒有走完的歷史進程走完。

魏帝國要走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怎麼能留下莊園經濟這種嚴重不符合君主專制的經濟體存在呢?

不僅有地有糧,還有人有槍,拉出來就是一支軍隊。

之前的鹽鐵官營這幫傢伙也是留了一手,沒有把違禁的軍械全部交出來,這一點,郭鵬其實是猜測到的,而且非必要情況下,這羣人也不會把這些藏起來的軍械暴露出來。

而現在,就是必要的情況之時了。

河北叛軍、中原叛軍和江南叛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多半是自發的,先是河北,再是中原,最後是江南,凡是當年清算的不夠徹底的,留下了舊時代印記的,都是造反比較狠的。

而當年清算的比較徹底的,或者下手比較狠的,那造反力度都非常弱,甚至沒有造反者的存在。

比如司隸和雍州、涼州,還有豫州,幷州,揚州,益州,那都是清算非常徹底,殺人殺的也非常狠,有些地方人都給殺光了,當然不是郭某人乾的,而是西涼軍事集團乾的。

這些地方的人都給殺得差不多了,自然沒有什麼歷史遺留問題,對於清丈土地這種事情,清丈也就清丈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清算不夠徹底的,那就冒頭造反了。

不過也無所謂,這波就是爲了清算他們清算個乾淨。

不把這些歷史遺留問題讓郭瑾去完成,郭某人自己負責把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給處理了。

時間進入到了延德九年的六月份。

炎炎夏日之時,帝國內部的叛亂已經進入尾聲。

地方豪強被大規模誅滅,豪強莊園被大規模推平,隱戶被大規模釋放,同流合污的、心存不軌的官員被普遍罷黜、誅殺。

與此同時,延德九年的三月份,魏帝國還是照常舉辦了第二次科舉考試,四月,選拔出來的嶄新的年輕的官員們登上歷史舞臺。

從四月份到六月份,三個月的觀政期後,他們被大規模安排到地方擔任職位。

平叛戰爭中表現低劣,或者與豪強叛軍同流合污的官員或被罷黜,或被殺,處理的七七八八,地方上有不少官職缺口。

而表現出色的地方官員則得到了大規模的提升,三名錶現極其優秀的黎庶出身的縣令被火箭般升職爲郡守。

由此帶來的基層官員大規模的缺乏,也正好由這一批被選拔出來的科舉官員補上。

同時,因爲預料到被選拔出來的八百名新晉文官不夠用,郭鵬在四月份召開特別的【恩科】文舉考試,再次選拔了八百名舉士。

他給予這八百名幸運兒三甲舉士出身。

經過觀政和太學進修班的突擊補習之後,這八百人全部外派地方接任基層官職,在大規模缺乏官員的鄉村基層就職,以便於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地方行政,穩定地方秩序。

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和荊州尤其需要這一批新晉官員的接任。

畢竟一場大叛亂,除卻一口氣暴露出來的與豪強同流合污的叛亂者之外,還有不少以身殉職的鄉長、村長乃至於縣令級別的官員。

與叛軍的戰鬥之中,民兵隊伍並非毫無損失,相反,民兵隊伍的損失並不小。

爲數不少的民兵戰死,也有爲數一百以上的軍事教官以身殉職。

大規模的損失之後,自然是大規模的填補。

很多地方從上到下的官員被換了一茬兒,長官被換了,辦事小吏也被換了。

有些縣整個縣府的官員都換了一茬兒,因爲原來縣府的官員不是死了就是升職到郡裡面去了,沒有誰還留任在原來的地方。

官員的大規模升職、調職、任職體現的是魏帝國在延德九年的這一場空前劇烈的政治、經濟清算行動。

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清算清算的是從東漢中後期以來在地方紮根尾大不掉的豪強地主階級。

這些豪強因爲沒有家傳經典或者發家比較晚,未能及時升格爲士族進入中央,只能盤踞在地方,爲地方一霸,俗稱地頭蛇。

他們沒有政治權力,或者政治權力僅限於本地,在本地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中央派下來的官員往往需要與他們合作,才能行使統治權。

如此,他們不斷的做大,不斷的強化自己在地方的勢力,使得中央越來越難以拔除他們在地方上的根基,尾大不掉。

漢末亂世二十年摧毀了一大部分這樣的豪強,可總是有那麼一些能活下來,且發展至今,使得郭鵬不得不動用最後的手段剷除他們。

這場大清算行動成功將東漢中後期以來漸漸形成規模的帶有分裂性質的莊園經濟全面摧毀,因爲這場大清算行動而死去的豪強地主及其家人不下十二萬。

通過這場大規模清算行動,郭魏政權成功蕩平了莊園經濟存在的基礎和未來,將莊園經濟連同豪強莊園主階級一起連根拔起。

他們進行了劇烈而強勢的全國性質的叛亂,的確給魏帝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政治動盪。

三月底開始的叛亂,就算眼下六月底的全部統計數據,三個月以來,青州、冀州、幽州已經造成縣令殉職十七人,鄉長殉職四十五人,村長殉職八十九人,軍事教官殉職一百零三人。

民兵的損失在兩千人上下,還沒有完整的統計結果。

這是目前的三個州的統計數據,其他還沒有統計出來的州目前還不清楚情況。

經濟損失大概是一個令人心驚的數字,郭某人也還沒有得到。

但是這場大叛亂終究被魏帝國堅若磐石的鄉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摁了下去,中央平叛軍隊甚至只擔負起了最後的收尾工作和清算工作。

很多中央官員在得到具體消息的時候都是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的。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皇帝不顧勸阻堅決推行的鄉村制度和民兵制度居然真的在這個必要的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千四百五十七 司馬懿與毛玠二百七十二 奮進的郭鵬與逃難的呂布九十八 這一戰必須要打贏六百七十九 一直都在奮戰的馬超終於死了四百八十 被拋棄的人九百八十八 郭某人的心裡滿懷惡意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五百二十二 天子喪命一千零八十八 他們觸動了郭某人的逆鱗二十九 猛男盧植一千二百九十二 羅馬貴族和魏帝國的雙贏八百七十七 柳毅忽然覺得有什麼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七百一十 一個屬於郭魏的時代四百四十四 亡國之君還敢口出狂言?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軍的軍糧一千二百八十三 原始的殖民開始了四百七十五 劉表註定無法北上七十五 還請天使務必不要這樣做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六百六十九 用完就拋棄,方顯人渣本色一千一百三十九 除了贏,我無路可走六百三十五 從襄陽到江陵一千五百三十四 這好像是咱們父子第一次單獨相處吧?八百四十一 天火焚城一千一百九十三 於是很多人就裂開了五十六 張角是個有能耐的人一千五百一十八 郭承志不懂女人八百零六 荊益內戰一千零九十八 入主草原五百九十七 合肥之戰(中)一千三百一十六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郭鵬在私下裡流淚八 悲慘世界七百一十四 今日顯然又是曹操的慘敗一千零九十七 郭某人專屬皇家戰車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該商量商量了一千二百四十一 惡人,爲父幫你做,好人,你來當八百一十三 公子琦和公子琮之中沒有贏家一千零九 拿掉程令君兼管吏部之權一千一百三十 煮飯吃的馬謖九百五十六 龐大的聯合商隊六百四十八 蔡邕一生的驕傲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一千一百二十二 關羽很羨慕張飛九百二十一 崔琰有些焦躁六百 你要是死了,我活着還做什麼?七百九十二 郭某人的枯燥生活一千一百一十七 天降猛男郭子鳳,誰能抗衡?九百一十八 厲害,實在是厲害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六十三 新官上任六百零七 自我懷疑的孫策一千一百二十五 爲呂凱“報仇”一千零七十三 司馬懿眼中所看到的四百六十六 天子護不住我們一千五百四十 父親,你,要造反嗎?一千三百零九 太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一千一百七十三 郭鵬並不在意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一千五百四十一 焚書一千零九十八 入主草原四百八十七 我什麼地方得罪了郭鵬?七百六十一 那臣就去起草陛下禪位給魏王殿下的詔書了四百七十九 魏公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四百二十六 火頭將軍郭鵬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一千四百四十七 稅務司郎中也要成爲雄職四百二十三 蔡瑁不傻七十四 左豐來了一千零一十九 吾弟所言,深得吾心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二百三十五 麴義進犯青州一千五百零七 沒人在意劉健爲什麼死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六百七十二 董卓不懂經濟四百三十九 隨我護駕八百八十 公孫康縱兵搶糧一千四百七十八 諸葛都護當真與尋常官員不同六百六十三 從雒陽北部尉走向天下一千一百一十四 新的頂峰一千零四 這混賬的二重君主!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一千一百八十五 恐慌從官場很快蔓延到了民間四百七十六 公瑾,我不怕一千一百六十六 于闐國與疏勒國的覆亡七百六十一 那臣就去起草陛下禪位給魏王殿下的詔書了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一千二百二十九 幸好你沒有一千五百一十八 郭承志不懂女人十七 關係戶的自我修養六百五十八 誇官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一千二百八十八 荊州舉士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憤的地步一千五百零五 劉健死了五百二十三 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