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四 自古以來

張飛把康居的三萬援軍打到全軍覆沒,還把康居主將的腦袋給砍了,連帶軍旗一起送了過來。

感情張飛過去花了幾天,派人送消息回來花了幾天,打仗就用了一天。

對此,魏軍諸將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郭瑾於是也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大家都是這樣看待的,那麼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

老實說,康居國的騎兵還是不錯的,裝備也好,防禦也好,都挺不錯的,奈何遇到了全副武裝的魏軍騎兵。

在魏軍騎兵的衝鋒之下,康居騎兵被無情地撕裂,一次遭遇戰就被打懵了,主將都被殺了。

於是張飛覺得還沒打過癮,詢問郭瑾有沒有打到康居國本土上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話,他可以帶兵去打前鋒。

估計如果康居軍隊都是這副德行的話,他能狠狠的教訓一下康居國,讓康居國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順便還能讓康居國做個藩屬國什麼的。

郭瑾高興之餘趕快把張飛往回叫。

康居軍隊打不過魏軍,但是人家國土面積大,人口多,能動員的力量也多,真要打起來,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打慫他們的。

現在幹掉他們兩萬人,算是狠狠的教訓和警告,讓他們不要參與到這件事情來。

真要打,也要到大宛國故地被魏帝國完全掌控恢復生產可以提供軍需爲止。

那個時候纔有向康居國討要說法的基礎。

現在能把大宛國打下來纔是最重要的。

對於康居國,以警告和索要賠償爲主,暫且保持和平。

之後,郭瑾決定把康居主將的腦袋和康居軍隊的戰旗一起丟到貴山城裡面,告訴城內軍民,康居援軍已經全軍覆沒,他們期待的援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如此,則促成了貴山城軍隊士氣的崩潰。

大宛王知道已經沒有人可以救他了,於是十分恐懼的請求投降,求魏軍饒他一命,他願意爲此付出任何代價。

結果消息剛傳出去,城內就發生了兵變。

一些貴族出身的將軍聯起手來發揮了傳統技能——殺國王,把大宛王給殺了。

這就和當年李廣利遇到的情況一樣,大宛貴族再次發動兵變,殺了國王,向魏軍請降,請求魏軍罷兵,他們願意爲此付出任何代價。

大宛國的政體是漢人難以想象的,王只是一個羣體代表而已,在大宛貴族看來,換國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當年漢軍征討大宛,大宛貴族就聯合起來殺了國王,漢軍立了新的國王,等漢軍走後一年,大宛貴族覺得新國王過於諂媚漢國,又把這個新國王殺了,另立一個更新的國王。

有種貴族民主的感覺。

換國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殺了,請罪,再換。

反正應該也會和之前一樣,對吧?

不一樣。

魏帝國是非常標準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最忌諱的就是以下犯上,還是連續多次。

大宛國這種存在對於魏帝國而言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郭瑾更加生氣,砸碎了手裡的茶碗,怒吼着要魏軍發動總攻。

十二月三十,魏軍發動總攻。

猛火油罐、巨石塊和震天雷不要錢的往城裡面扔,一口氣扔了兩個時辰,然後纔是全軍總攻。

城中大宛守軍早已方寸大亂,面對魏軍不要命的終極總攻,終於敗下陣來。

城池被攻破,城門被打開,魏軍魚貫而入,和城內殘餘的大宛軍隊進行巷戰,並且一舉推進到了大宛王宮之內。

其後,郭瑾以【以臣弒君,大逆不道】的罪名,宣佈將城中所有大宛貴族、將軍誅滅全族,展開了一場針對大宛上層貴族的全方位屠戮。

大宛王是魏帝國的藩屬國君主,是魏天子冊封的君主,要殺要換也是魏天子決定,怎能由你們這羣臣屬亂來?

這是藐視上下尊卑,這是十惡不赦之罪!

之後的結果自然是確定的。

大宛貴族、將軍和官僚被盡數殺絕。

相當一部分軍隊軍官也被處決。

城內有文化能識字的人幾乎被殺絕,所有財富都被剝奪,只有部分姿色不錯的女子和最底層的普通民衆得以倖存。

之後,郭瑾讓曹仁負責指揮,將軍隊散出去,分別攻取大宛國內剩餘的城池和堡壘,一切標準按照魏軍的慣例來——

將一切軍事力量蕩平,官面力量蕩平,上層統治階級全部消滅,只留下底層善於生產也只會生產的工具人。

從文化層面和政治層面兩個層面上一起抹掉這些國家存在的事實和根基,將他們徹底滅國,連復國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罪惡的文化殺手郭某人在這種事情上貫徹落實了他的專制之心。

不僅要從政權層面消滅對手,還要從文化層面毀滅對手,讓他們想復國都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文字怎麼寫。

這些國度永遠只存在於魏帝國的史書記載裡。

文字,民俗,詩歌,還有宗教,全部都被毀滅。

任何書面記載、明文記載、特色建築、特色風俗,除卻少部分有價值的被當做戰利品送回洛陽,其他的都會被魏軍一把火燒光。

這塊土地上從此只有工具人,沒有了文化,更不存在文明。

文明的證據或許只能在那些戰利品和魏帝國官方史書上找到。

對於這種軍功,官方史書肯定是要大肆宣揚一下的。

整個國家、社會都被完整的摧毀了。

但是不要緊,魏帝國在國內的戰爭之中磨練出了相當優秀的統治手段,非常善於治理這些不被看作人的工具人。

很快,一套完整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漢文化規則會完整的複製粘貼到這裡來。

從此,漢文化就是這裡的【自古以來】。

這對於工具人們自然是幸運的。

因爲他們失去了一個不把他們當做人的統治階層,迎來了一個願意把他們當做人的統治階層。

所謂兩害相權去取其輕,這些工具人們自然會知道選擇誰比較好。

大宛國至此覆滅,連一丟丟存在的痕跡都沒有了。

不只是大宛國,車師國,鄯善國,且末國,精絕國,龜茲國,疏勒國,于闐國,等等等等,所有的西域古國,都在延德八年這一年內相繼告終,被磨去了存在的痕跡。

殘暴嗜血的魏帝國士兵在毫無人性的皇帝郭某人的指示下,將他們的政權連同文明一起,全部消滅了。

除了些許器皿還能作爲魏帝國皇室藏品而留存着他們的文明曾經存在的證據,其他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一把火,全部燒燬。

就和當年被燒燬在弘農縣城內的郭某人弒殺漢獻帝的證據一樣,全部化作飛灰。

西域真的就是自古以來的魏國領土了,大宛國也是。

於是就在延德八年的最後一天,郭瑾趕着給郭鵬送去了他遠在大宛國……不,是大魏帝國的鎮西都護府送去的註定遲到的祝福。

小郭某人要告訴老郭某人,他們父子的邪惡計劃已經成功了,西域之地從此就屬於魏帝國了。

小郭某人相信老郭某人一定會高興的手舞足蹈。

三百三十一 袁紹咬牙切齒的痛恨郭鵬一千五百一十七 曹蘭對郭鵬產生了巨大的誤會八百五十四 郭嘉入成都一百六十九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千五百二十六 郭承志的後勤見習二百二十 討董聯盟的存在就像一個笑話一般五百七十二 郭某人再一次大限度的凝聚了人心六百八十九 漢帝封王一千二百一十二 程昱的第一刀四百三十四 一旦城破,又該如何?九百五十六 龐大的聯合商隊一百九十 我去青州吧一百一十七 要把事情乾的漂亮一點四百四十八 這筆生意在橋蕤看來非常值當一千五百零二 劉健的確成長爲了一個標準的末代皇帝三百七十九 袁公路欺人太甚!一千四百六十六 司馬懿憂心忡忡六百九十一 郭某人的政治打擊永遠都不會來的太遲七百七十 皇帝與代表一千零一十八 諸葛亮想要外放一千五百二十三 新年快樂一千四百六十一 曹昂的心中充滿異樣的情緒一百三十二 朱儁來了九百一十九 可以擴大戰爭範圍了一千一百二十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二百二十七 你也配當演員?一千二百八十 揚州不再是過去的揚州一千一百一十四 討伐南中的時候到了一千五百三十三 我絕對沒什麼好名聲七百五十九 孟德有如此見地,魏王殿下一定會很高興一百六十二 幸運的靈帝一千一百二十四 師漢長技以制漢六十九 張樑死了三百三十八 大營陷落九百九十二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五百九十三 郭鵬的仁政一千二百八十七 爲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一千一百三十五 第一名,馬謖七百八十八 宦官與特務一百六十一 同牀而眠八百三十 入蜀之路且艱且險四百八十三 戰爭和隱戶一千三百二十三 難道要變成第二個曹仁?一千零六十九 司馬仲達,你可真是我的恩人啊!一千四百四十四 郭瑾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有償增值服務三百二十八 對不起,四世三公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的七百七十四 從現在開始,你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一千四百五十九 郭家祖孫幾個都不是正經人四百二十四 反客爲主之時八百二十二 魏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強悍的武力九百八十七 拜見貴霜皇帝一千五百一十八 郭承志不懂女人二百七十八 呂布大掠陳留郡九百三十六 討伐高句驪一千三百六十二 郭某人的過河拆橋八十八 程立不能答應八百四十七 打贏這一戰的不是我等,而是陛下四百八十五 八國分封五百一十六 徐州二張一千三百四十 洛陽城內的頭版頭條二百一十三 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將軍一千零四十九 他們已經做好準備要打一場生死之戰了五百三十 八國變四國一百七十八 誰招我入京八百三十四 嘴炮之王一百九十六 賢良董卓七十四 左豐來了二百九十九 做老闆的感覺,真好一千一百四十八 黃龍殿會議一千一百五十七 你們和我談舊情?七百七十三 第三步,永遠不會終結一千一百三十七 選賢任能乃千古難題一千一百四十六 孤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三百八十三 你這個天子是不是太菜了一點?一千四百八十四 他只能做人手中刀,不能做執刀人三百八十 士族的選擇絕非唯一三百二十一 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九百三十二 郭某人要辦軍校八十三 這是人間八百二十八 郭魏政權一鼓作氣平定天下的信念空前強烈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一千二百九十七 郭鵬需要羅馬,就像羅馬同樣需要他一樣八百四十九 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四百四十六 我終於是個人了!三百五十六 袁術的麻煩有很多五百九十六 合肥之戰(上)五百七十八 我就叫他把江東兵的血在合肥流乾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二百零九 放飛自我的董卓二十三 學生潁川郭鵬,拜見蔡議郎一千四百五十七 司馬懿與毛玠五百五十五 少年陸議一千一百九十九 權宜之計,不足以爲萬世法六百八十四 魏軍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十分主動的一千一百四十一 這種境界,不是什麼人都能體會到的一百一十 來做我的親衛吧一百三十八 在我身邊做個親兵吧六百六十三 從雒陽北部尉走向天下一千二百一十一 程昱不會再有任何迷茫一千五百零九 經濟危機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