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六 孤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

郭鵬打敗了袁氏,留下了袁嗣,讓袁嗣活着,沒讓孟氏易傳承斷絕。

後來又讓袁嗣把孟氏易的資源交給了郭氏,所以他實際上掌握了孟氏易這條通道。

是一條合理合法可以掌握的上升渠道,佔所有通道的十四分之一。

可是這十四分之一給自己身邊的親信們使用都不夠,更別說擴大規模了。

你家學派要發展,我家學派就不用?

你當心我們集體聯合起來排擠你!

所以就算皇帝掌握了十四分之一的上升渠道也改變不了大局。

因爲剩下十四分之十三還在人家手裡死死攥着,你想都別想。

至於其他的至於《小杜律》之類的二流書籍,它們本身所佔據的上升渠道本來就狹窄,往往還是有固定導向的,專門爲了某一職位而準備,在儒門士子看來就是殘羹冷飯,他們根本不在乎,給你就給你了。

事關核心職位,核心權力的上升渠道,你皇帝還想靠手上十四分之一的力量在我們的地盤上掀起波瀾?

可別做夢了好吧?

袁嗣明白皇帝想要遏制士族的想法,明白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皇帝大力提拔寒門官員乃至於增加宦官的數量,不就是爲了遏制士人嗎?這怎麼可能不明白?

但是吧,他們也都一致認爲,這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就是很難做到。

皇帝怎麼和他們搶?

他們又不是袁術那個昏了腦袋的白癡自取死路,整一出造反大戲,讓郭某人名正言順的滅了他,還名正言順的奪到了孟氏易傳承。

但是你要想奪其他的你看看行不行?

剩下十三家法的掌控者和門生們的反對浪潮會把你給吞噬掉的,甭管你是誰。

就算打不過你,不幫你治理國家,讓你的國家徹底亂掉,你看你慌不慌。

大家集體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你看你慌不慌。

袁嗣對於皇帝想要搞事情的想法一點都不期待,完全不覺得他能成功。

但是皇帝陛下這一回好像有點別的想法。

“再怎麼增加規模,也是沒用的,不把最根本的東西解決掉,問題始終還是會存在,袁卿,你說這五經十四家法,爲什麼會誕生?”

“爲什麼……”

袁嗣有點意外:“陛下的意思是……五經十四家法是如何誕生的?”

“也可以這樣說,但是我想知道的是,爲什麼會有十四家法,明明只有五經,哪來的十四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袁嗣眨了眨眼睛。

他敏銳的察覺到皇帝的這個問題不一般。

有什麼政治意圖?

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要問一問?

這種問題,只能據實相告,不能夾帶私貨。

“五經是前漢武皇帝時期就有了的,武皇帝採取董仲舒的策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了規範儒學,確定了五經爲五種正規官方認可的學說,予以確認。

到了後漢時期,後漢光武皇帝重視經學,重立經學教育,初步確定了十四家法,到孝章皇帝時期,孝章皇帝召集天下名儒商討學術問題,討論一月有餘,會議結束之後,才最終確立了十四家法是朝廷認定的家法。”

“嗯,很好,這些事情孤都知道了,袁卿,孤問你的是,爲什麼,五經,要有十四種家法?”

郭鵬面無表情的看着袁嗣。

袁嗣嚥了口唾沫。

“儒家經典從先秦時期傳承至秦,遭遇始皇焚書坑儒,禁止儒學傳播,儒生們將經文藏了起來,或拼命背誦,才度過危局,將儒學傳承至今。

但是在傳承過程中,因爲記憶、字形、字音、個人理解等各種問題,使得五種經書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各自的含義也大爲不同,甚至可以影響經文本意。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儒術成爲國術以後,各家學說不一,爭執不一,個人認同也不一樣,爲了減緩爭執,遂有允許家法各自傳承之舉,以此平息爭端。”

“所以說到底,之所以有十四家法的出現,是因爲想要統一說法的人沒有魄力,而不願意統一說法的人也有各自的顧慮和私利,對吧?”

皇帝乾脆徹底的把問題說明白了,反倒讓袁嗣有些大大的不好意思。

“陛下所言……的確如此,各家學說的不同,是傳播過程之中的遺留問題,很多問題已經延續了數百年,一直沒能得到解答。”

袁嗣交代了自己的看法。

“就孤來看,不是沒辦法解決,而是利益不能調和。”

郭鵬冷笑道:“各家都有各家的信徒,要是統一說法,選用誰家的爲正統?你家是正統,我家的學子們怎麼辦?你們接納與否?待遇如何?和本家信徒一樣嗎?利益如何分配?

這都是問題,而且是很大的問題,幾乎不能調和的問題,本來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爲有人怕麻煩,不願意承擔責任,更不願意讓儒士內亂不止,丟了面子,這纔有了十四家法的互相妥協。”

袁嗣心有惴惴,閉口不敢言。

“什麼學術爭端,什麼異字爭端,什麼微言大義,表面都是仁義禮智信,內裡全是利益之爭,說是儒士,不過是一羣利慾薰心的賭徒罷了。”

郭鵬很乾脆地給出了自己的定義,這讓袁嗣更加憂心。

皇帝該不會是打算朝五經十四家法動手了吧?

皇帝該不會是要打壓某些學派,斷絕某些學派的生路吧?

這……問題可真的大了去了。

儒士們內部一定會爆發內亂的,多年來依靠儒學成爲血脈貴族的儒士們一定會大大的混亂的!

袁嗣猛地擡頭向說些什麼,卻忽然看到郭鵬正在用冰冷的眼神看着他。

那一瞬間,袁嗣只覺得自己掉進了冰窟窿裡,遍體生寒。

“袁卿,孤以爲,聖人一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學術被後人歪曲本意,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以至於後人學的都是些背離聖人本意的虛假學說,這對於聖人來說,未免也太不尊重了。”

郭鵬咧嘴一笑:“袁卿,你以爲呢?”

袁嗣被這一笑嚇得不輕,渾身直打哆嗦。

“陛……陛下所言有理。”

“對吧,孤就是這樣認爲的,好端端的五經,本來都是聖人的意思,後人非要把聖人的意思扭曲了,弄成了歪理邪說,整出了一個什麼十四家法,誰對誰錯,居然都不承認。

那這樣一來,究竟學子們學的是聖人之學,還是被不孝後人隨意編纂出來的歪理邪說呢?十四家法到底是不是真的遵循了聖人的本意?到底有沒有歪曲聖人的本意?孤覺得,這是有待商榷的。”

有待商榷?

皇帝該不會真的……

袁嗣越想越怕。

“陛下,您的意思是……”

“前漢孝章皇帝不是搞了一個白虎觀會議,然後定下來了十四家法嗎?那個時候各家家法爭論不一,孝章皇帝爲了讓你們儒生不要天天爭吵,纔有了那場會議。

現在過去很多很多年了,孤忽然覺得,十四家法之中,肯定有那麼些是背離了聖人本意的學說,讓十四家法繼續存在,那就肯定是允許了一些僞學存在,這是對聖人的不敬,孤決不允許。”

郭鵬一拍桌案:“此番孤北伐鮮卑,立前所未有之功勳,這武功,已經夠了,但是文治還不夠,孤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不僅要國家安定,也要文脈昌盛。

文脈事關國家未來,絕不可小視!而現在這第一步,就要把聖人之言到底說了些什麼給理得清清楚楚,五經,就是五經,沒有家法,只有聖人之法!這是必須的!”

一千零五十九 諸葛亮心裡有些刺痛五百一十二 張遼來了一千二百一十 程昱愛權力甚過愛自己六百零五 江東大亂八百七十五 襄平糧價上漲了?二十五 你和孟德很像一千五百二十三 新年快樂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四十五 陽球必須死一千五百五十九 他們都回來了五百八十九 劉磐之死七百九十八 郭某人真的太難了一千一百七十二 孔卿當真是孔夫子嫡傳血脈?四百一十七 我等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八百六十八 一曲蜀舞迎劉璋六十七 開戰五百二十九 龐羲勸進一千一百五十六 世上沒有兩全法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六百二十八 趙雲是合格的爪牙二百零一 袁隗不甘心三百二十四 真實的謊言五百零三 沒錢沒勢還想做狗?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五百四十 漢中爭奪戰一千三百零一 要跟我一起出海嗎?一千三百零九 太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二百二十六 這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三百八十二 劉協漸漸產生了絕望的情緒九百九十 於是,曹操忙不迭的逃出了勤政殿九 曹家小妹五百三十二 郭鵬出征三百九十七 中原大地烽煙再起一千三百一十八 程昱覺得自己這一波血賺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五百零九 曹宏的極限操作四百一十八 都是孤的錯六百二十二 南征漢中一千四百八十八 呂虔背水一戰一千三百六十八 找到大銀礦了一千三百零二 無論如何都要走出去一千三百九十六 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了三百六十五 劉焉病危九百四十六 魏軍出征河西四郡六百九十七 以血開始,以血結束一千一百九十八 讓老臣代替陛下去死,天下就能安定了五百五十九 孫策痛恨自己的無能二百四十七 夜校一千一百二十九 公子,你生氣了一百二十三 結盟難樓一千四百九十一 郭瑾改組臨淄營六百五十二 陳紀的野望四百三十一 他必然死於袁術之手九百六十二 仗打完了,他們賺什麼一千二百二十一 郭某人不介意把南書房變成自己的影子內閣五百二十四 張濟是真的要投降五百七十二 郭某人再一次大限度的凝聚了人心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九百五十九 聯合商隊西出玉門關五百一十三 笮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一百七十三 靈帝廢史立牧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麼開始對學部指手畫腳了?三百八十六 閻象到底也沒有得出最終的答案七百三十三 張遼的自保之道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一千二百零五 曹仁榮耀退休一千三百九十二 新皇帝下手有點柔和?一千三百三十九 活字印刷與求是書屋四百二十五 罪人一千五百零四 郭瑾感到十分憂慮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一千一百七十 漢文明的光芒正在步步緊逼向大宛國三百四十 郭某人滿臉都是森寒的殺意一千零七十二 仲達,你這樣的人我是很欣賞的九百八十八 郭某人的心裡滿懷惡意一百九十八 董卓迅速的癡戀上了這種感覺二百三十九 潁川荀彧文若,拜見將軍一百三十三 受到驚嚇的張舉二十 求見蔡邕一千三百八十九 衛軍大將軍趙雲趙子龍,他彈劾你!七百八十二 退位與禪讓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三十二 我全都要五百七十三 培養八零後四百八十一 我錯了嗎?關於張飛的一點問題說明七百四十 周瑜之死一千四百八十七 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你忘了?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一千四百零七 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一千一百一十四 新的頂峰一百五十四 郭鵬對自己的未來有極其明確的規劃四百一十九 臧霸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九百三十二 郭某人要辦軍校二百八十九 郭鵬大軍正在朝着陳留縣快速前進八百九十七 他們對未來充滿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