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

在魏帝國,大家都隱隱約約有一種奇怪的共識。

皇帝下令要辦的事情,一定能辦成。

比如他要任命劉狄做鄴縣縣令。

這種事情就算被人要求說要走一遍程序正義,吏部也絕對不會阻攔。

張昭全靠皇帝才能站穩腳跟,對於這些縣令的任命,他立馬會通過這個任命,讓這個任命變得合理合法,無懈可擊。

然後這個通行郭魏集團十幾年的政治潛規則就此終結,底層的泥腿子們大規模上位,在縣一級別的政府裡大展手腳,完全佔據主流。

而郡一級別的政府層面裡,也會有大量泥腿子拿着吏部的任命文書進入郡府辦事,掌握一些郡級政府層面的重要權力,在士人出身的郡太守眼皮子底下蹦躂。

可偏偏郡太守沒有權力罷黜這些吏部任命的官員。

這雖然不能影響到中央層面的大局,但就是讓人很不爽,很不高興。

局面改變了,原本被死死壓制住不可能威脅到士人地位的黎庶居然有了挑戰士人的資格。

他們也能做縣令或者縣長了。

過去,他們摸不到這個門檻,而這個門檻是士人的起步,雙方涇渭分明,有云泥之別,彼此的命運並不相交。

可現在不一樣了。

黎庶可以做縣令縣長,可以和士人擔任一樣的職位了。

雖然士人起步就是縣令,並且想要得到晉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這難道不是一種恥辱嗎?

我們能做的事情,他們也能做,這算什麼?

我們的特殊性又在什麼地方?

到時候一個渾身臭氣皮膚乾枯且骯髒不堪的泥腿子居然和一個出身高貴、家中幾代人都是三公級別官員的士人做同僚,一起在郡府裡商討各縣的發展規劃……

這正常嗎?

不安與擔憂的情緒瀰漫在一些士人心裡,他們不安,不知道皇帝這樣做意味着什麼,是否意味着皇帝還有更進一步的政治企圖。

不過很快郭鵬就對自己的行爲做了一些勉強算是解釋的解釋。

他在和田豐程昱等高級官員召開政務會議的時候,談起了這件事情。

“現在的官員之中有一些出身不錯的人,自以爲生來就是高人一等的,生來就要當高官顯貴,不然就是配不上自己的身份,甚至還要自己家世世代代這樣做,而且還不準別人取代,你們說,這樣正常嗎?”

郭鵬凌厲的眼神掃視着官員們,官員們紛紛口是心非的回答【不正常】,並且暗自腹誹郭某人厚顏無恥不要臉。

你家纔是那個最要高人一等最要配上自己身份最要世世代代還不準別人取代的混蛋!

當然這種話打死他們也不敢說出口,所以心裡很明白的郭某人也就順着竿往上爬了。

“說什麼不讓他們做縣令以上的職位,要把他們限制在縣級官府以下,行啊,孤不介意啊,但是孤怎麼聽說涼州啊,荊州啊,平州啊這些偏遠地方的縣令之職甚至都找不到人去做呢?”

郭某人面色嚴肅,掃視着這羣官員們。

官員們紛紛低下頭不說話了。

廢話,偏遠地區的官職誰願意去做啊!

又苦又累又髒不說,還沒有任何的基建設施,去那邊不是去享福的,而是去受罪的,那些從小錦衣玉食沒什麼抱負的士族子弟怎麼可能願意去那種地方做哪怕一個郡守呢?

這種話,自然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會說出來。

郭某人就幫他們說了出來。

“孤全都知道,因爲他們自幼錦衣玉食,長在洛陽這樣的大城之中,眼中所見是一片繁華,讓他們離開繁華之地到偏遠地方,他們如何受得了?根本受不了!

但是那些地方的官就不需要去做了嗎?那些地方就不是我魏國的領土嗎?孤率領大軍一寸一寸的爭奪過來的土地,就這樣白白耗費了嗎?將士的血白流了嗎?簡直混賬透頂!”

郭鵬狠狠地拍着自己面前的案几,怒斥身邊的羣臣。

羣臣低頭,無話可說。

“自己不願去做,還不讓旁人去做,他們是誰啊?他們是皇帝還是孤是皇帝?他們說不讓就不讓?不讓可以啊,去做啊!官職空在那裡沒人去做,結果有人願意還不讓去?”

郭鵬一副極其憤怒的樣子:“此等誤國誤民之人,孤恨不得手刃之!這件事情不準任何人有異議,孤已經決定了,某些人嫌苦嫌累不願意做,那就不要妨礙孤派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去做!”

這算是郭鵬對這件事情的官方解釋,理由藉口很簡單,就是邊遠地區的官有人不願意做,那就不要攔着他派人去做。

至於派的是什麼人,你們管不着。

派寒門子弟也好,派黎庶子弟也好,你們管不着。

沒人敢說什麼不是。

皇帝說的的確有道理,而且皇帝就算不講道理,他們也不能怎麼樣。

不過在目前來說,郭某人還是留了餘地的。

這種事情只涉及到縣令級別,郡守這一級別的上升通道還是暫時沒有打通。

他不想提前那麼早就給士人們太大的刺激,他想給雙方留下一些迴轉的餘地,日後好相見,也能適當的減輕他們的反抗力度。

而且現在還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對於佔盡了優勢的自己,他們必然也沒有什麼膽量在這個時候就和自己翻臉。

所以很顯然的,皇帝的命令會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不會受到什麼阻礙。

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把此番回京的基調打好,郭鵬便率軍正式回京。

得知皇帝即將凱旋,整個京城更加熱鬧了,京城官員們在曹操和郭嘉這兩個領頭人的帶領之下,給皇帝折騰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

有人,有兵,有官,還有皇族子弟。

距離京城一百里,五十里,三十里,分別設三批迎接使者。

從十里往後開始,八里,六裡,四里,二里,還有城門口,這五段迎接點都會有專人接待,向皇帝表示祝賀和恭敬之意。

反正曹操和郭嘉深諳拍馬屁之要義,對於如何拍馬屁已經掌握的爐火純青,保證讓郭鵬感到無比的愉悅。

爲了這次的凱旋儀式,郭瑾和郭家的孩子們也很早就開始準備了,本來曹操和郭嘉只請郭瑾參加,但是郭瑾主動提出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參加這次的凱旋儀式。

“他們也是父親的孩子,父親凱旋歸來,孩兒們前往恭賀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件事情是國家的盛事,也是我家盛事,想必父親非常願意看到兄弟姐妹們一起迎接他凱旋。”

郭瑾如此表示。

曹操和郭嘉互相看了看,然後便點頭答應了。

郭瑾的想法的確不錯,或許,還能有意外收穫也說不定。

曹操和郭嘉全力協助這件事情,郭瑾則親自前往內宮,一一拜見這些名義上的庶母,然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對此,無論是淡泊的糜貞,還是活潑好動的小橋,都對此感到意外。

她們本來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有資格去參與這場盛事,最多隻是在之後的皇家內部宴會上和郭鵬見面表示恭賀。

但是郭瑾卻提出希望他們一起去參加公開的凱旋儀式。

“父親的凱旋,於國而言是盛事,於家而言也是盛事,國人,家人,都應該前往恭賀,不應該分出什麼嫡庶親疏。”

郭瑾很大度的表現出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打消了糜貞等人的疑慮。

於是她們也紛紛帶着自己的孩子,在郭瑾的安排下參與了這次的凱旋儀式,參與迎接郭鵬歸來的盛事。

五百五十七 陸議得出了結論一千零九十五 誓師北伐五百四十五 匈奴沒了,你可以成家了八百二十一 龐統頓時雄心萬丈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四百五十六 所以,賈詡堅決的反對了一千四百六十五 呂虔的確是一個有遠見的官員七百一十六 你們司馬家的手可真長啊一千一百三十一 空前強大的君王從這一刻開始成就了完全體一千五百四十五 曹操中風了一百六十一 同牀而眠一千四百八十四 他只能做人手中刀,不能做執刀人一千一百四十五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條條都不向你開放一千零三十二 馬遠真的非常思念他的陛下三百一十一 討伐袁紹(爲盟主武選清吏司加一更)九百九十五 程仲德,是你逼我的!一千二百二十二 程昱的大動作一千零八十八 他們觸動了郭某人的逆鱗二百零二 席捲天下的風暴八百五十八 我魏天子素來很看重士兵的性命一千二百四十八 如果你沒有做皇帝一百六十五 面見何進一百二十二 郭某很是心寒一千三百零九 太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一千零七十四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一千一百二十五 威望這種東西不是上位者生來就擁有的三百九十九 潰逃的黃巾一百四十一 他是軍閥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二百九十三 已經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斃了八百四十八 蜀軍的絕境八百九十五 那一天,郭某人註定是看不到的一千一百一十六 不爲王臣者,必爲我所殺!一千一百八十三 廢黜趙王爵位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一千一百四十一 這種境界,不是什麼人都能體會到的五百九十三 郭鵬的仁政一千三百七十二 把握下層,拉攏中層,架空上層九百七十五 郭某人的小金庫危機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七十一 盧植的考驗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九百四十 張飛渴望戰爭三百九十二 賈詡的憂慮一千零一十 許靖與張昭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將成爲中華文化廟堂之中的文理二聖二十五 你和孟德很像六百二十五 郭鵬抵達漢中一千二百九十四 主動權還給他們,兩邊不得罪三百六十二 進化的郭鵬四百三十三 袁耀臨危受命一千零四十七 曹休非常“生氣”三百六十四 跟不上時代的陶謙三百九十四 郭子鳳到底要幹什麼?八十五 平定河北二百七十二 奮進的郭鵬與逃難的呂布三百七十八 孫策與周瑜五百八十 魏公深謀遠慮一千二百零九 科舉考試的內容之爭九百九十八 程田黨爭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一千零一 雙方真的是撕破臉要開幹了一千四百零七 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五百三十二 郭鵬出征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五百九十三 郭鵬的仁政九百四十三 賭上郭魏帝國的國運二百八十六 決然的高順六百四十二 亮不是看不清天下大勢之人四百八十八 這是你們自找的七百九十六 荊州人的怒火八百三十 入蜀之路且艱且險三百四十二 郭某人的心中醞釀着足以毀滅一切的風暴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七百五十 黃祖在行動三百 郭氏故吏八百九十 張飛大破公孫康三百一十六 讓冀州多一點忠臣吧一千二百七十二 士燮的反應出乎預料四百六十二 田豐是個有前途的人四十八 子鳳三十一 北伐鮮卑一千一百五十二 延德六年與建安十三年一千三百四十五 下一個輪迴的開始一百六十 郭嘉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千二百九十 王威入羅馬九百 扶余願意尊魏國爲主,甘爲藩邦四百二十九 異心三百八十七 袁術正式稱帝六百八十二 郭鵬現在真的沒什麼後顧之憂了六百一十一 孫策死了七百九十五 公子琮少而機敏,合當繼承使君之位一千一百三十七 他們產生了些許的憂慮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二百一十六 趙雲向前衝九百七十一 郭某人的確在努力的改變這個時代五百七十四 郭鵬又打起了諸葛丞相的主意五百二十四 張濟是真的要投降一千一百九十九 權宜之計,不足以爲萬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