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十四 給東漢帝國收屍

所謂正坐胡坐雖然也有些道理,但是在更多人看來,皇帝的意思最重要。

你在皇帝手底下當官,還要和皇帝唱反調。

說句難聽的,你以爲當今天子是前漢天子那麼好糊弄的?

很顯然,不是每一個士族出身的官員都那麼看中所謂正坐和胡坐之間的區別的。

士族也不是鐵板一塊,不是沒有叛逆者。

一如黎庶出身的官員裡一樣也有貪腐之輩。

有背叛階級的個人存在,這是可以肯定的。

再說了,這種事情不過是滿足一下口腹之慾,圖個新鮮,真要上升到華夷之辯,那也太多餘了。

諸葛亮就是經常去酒肆喝酒吃飯的士族官員之中的一員。

他覺得這種方式很有趣,很有新意,吃起來也很愉快,很舒服,而且價格也不貴,是他這種囊中較爲羞澀的官員也能負擔得起的。

應邀者有徐庶,有孟建,有石韜,還有司馬懿。

一共五個人的小型宴會,也不對外開放,五人簡單地吃一頓飯,喝一頓五人都喜歡的酒,算是給諸葛亮送別。

“孔明,你到底爲什麼要選擇外放?我還是不明白。”

徐庶敬了諸葛亮一杯酒,一口乾掉,滿臉費解的看着諸葛亮:“離開洛陽,也不去長安,卻要到敦煌……那麼遙遠的地方,可真的沒有酒肆,也沒什麼可以尋歡作樂的地方,更沒有滿眼青翠,你真的想好了?”

諸葛亮笑了笑。

“陛下聖旨已下,我已經不得不走,元直,何須多言?”

石韜也敬了諸葛亮一杯酒。

“孔明,你比我們都聰明,總是能想到我們想不到的事情,你能不能說句真話,你到底爲什麼要離開?”

“真話?廣元,我有說過假話嗎?”

諸葛亮搖頭道:“理由我已經說過了,在這個我等即將受到重用的時候,我想積累更多的實際經驗。

我要知道今後我在洛陽城內到底該做些什麼才能對魏國有好處,這種事情一直待在洛陽城裡可弄不明白,我要出去看看。”

“可是敦煌……也太遠了,關中不行嗎?”

孟建也敬了諸葛亮一杯酒。

“關中都已經被治理的差不多了,我想去更加荒蕪的地方,從頭建設一個地方,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庶,如此一來,纔算是真正的政績,我才能說服自己回到洛陽。”

諸葛亮回敬。

最後就剩下司馬懿了。

“孔明,我就不敬你了。”

司馬懿一手端着酒杯笑道:“就在剛纔,我也把申請外放的奏表遞上去了,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也會到涼州邊地去找你的。”

徐庶、孟建和石韜驚訝的看着司馬懿。

諸葛亮只是稍微愣了一下,看着司馬懿的表情,便露出了真摯的笑容。

“仲達,我以爲你只是在開玩笑。”

“一開始,我也以爲你在開玩笑,但是想了想,我覺得你說的很對。”

司馬懿一口把杯中酒喝乾:“若不能知道我在洛陽城所做的一切是爲了什麼,或許,我繼續待在洛陽城裡也沒什麼意義了。”

“真的要去?”

“真的要去。”

諸葛亮和司馬懿對視一眼,而後一笑,場面充滿了莫名的氛圍。

這讓徐庶等三人更加疑惑了。

一個兩個都趕着離開內閣那麼有前途的地方,去涼州那等苦寒之地忍受風吹日曬和艱苦的環境,圖什麼啊?

就是那種莫名其妙的理由嗎?

他們怎麼想也不能理解這兩人的理由,總覺得這樣做很傻逼。

人是不能互相理解的,人與人之間的快樂也不相通。

所謂我見諸君如傻逼,諸君見我應如是。

在這個大家互相把對方當傻逼的時代,能做到嘴上相互尊重對方的想法,不開口閉口就是罵人的話,就已經很難得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嘗試着互相理解,並且互相認同,互相不把對方當傻逼,已經可謂是知己的典範。

這場酒宴之後的第二天,司馬懿被郭鵬喊去了勤政殿書房,然後出來,收拾收拾行李。

當天下午,司馬懿就得到自己被調往涼州敦煌郡廣至縣當縣長的調令,責令五日內準備好,啓程赴任。

兩人有一天的時間差,所以諸葛亮先出發,然後在洛陽城西的驛站裡等到了之後趕來的司馬懿。

之後,兩人攜手共進,一路上品味人間最美的風景,看着來來往往的行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帝國邊陲的征途。

那必然是遙遠且偉大的征途。

而同一時刻,郭某人又在洛陽城內給自己的臣子們下達了一項新的任務。

修史。

修《後漢書》。

這其實不是郭某人自己想到的,郭某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還沒想到要修史書。

只是蔡邕閒來無事,某一日上表給郭鵬,希望郭鵬可以對他開放宮廷內收藏史料的場所,他想用餘下的生命修一部關於東漢帝國的史書。

他想爲東漢帝國收屍,全了自己最後一個念想,給他所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那些人做傳,記錄他們所經歷的所發生的事情。

於是郭某人才想到了修史的事情。

其實也不怪他,準確的說,這一時期,直到數百年後,史書的重要性和政治意義並沒有爲人所重視。

且直到隋唐以前,修史書都不是官方組織的事情,都是私人行爲,歷朝歷代官方並沒有想過專門派一羣人給前朝修史。

包括《史記》在內,最開始的名字叫《太史公書》,是司馬遷的私修史書。

更早的孔子所修魯國史書《春秋》、無名氏所修《戰國策》還有《竹書紀年》等等都是一個性質的私修史書。

東漢時期,班固兄妹聯手修了《漢書》。

漢末三國時期,有諸國官僚士人私著的《魏略》、《三國志》、《英雄記》、《魏書》、《吳書》等私修史書。

到南北朝時期,包括《後漢書》、《華陽國志》等等,也是私修史書。

當時的政府官方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也不認爲史書具備隋唐之後所普遍認知的可以給上一個朝代蓋棺定論並且宣佈自家政權合法性的政治意義。

最開始禁止私修史書的人是隋文帝楊堅,不過隋朝國祚短,沒有能貫徹落實。

到了唐朝也沒明令禁止,但是設置了專門修史書的國史館。

從那以後被認同的所謂正史絕大部分都是官方下令組織修訂,爲了給上一個朝代蓋棺定論並且宣揚自家政權合法性了。

這種史書就被稱作正史,當然除了滿清之外,也沒有真的嚴厲禁止私人修史,不過一律稱之爲野史罷了。

於是滿清只好流行起了打打擦邊球的考據學。

而眼下,修史只是一羣社會精英出於個人的某種目的或者志向而進行的行爲,和官方沒什麼太大關係。

對蔡邕來說,想給東漢帝國收屍是一回事,自己閒極無聊也是一回事,並且想着和司馬遷還有班固兄妹比肩也是一回事。

他也想給後世留下一點重要的東西。

一千二百九十三 他的地位並不穩固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六百零六 這是暗黑周公瑾最後的溫柔四百九十八 我會殺人的!五百四十四 郭某人勢在必得一百八十五 董卓來了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九百一十九 可以擴大戰爭範圍了三十一 北伐鮮卑一千一百九十九 權宜之計,不足以爲萬世法一百八十七 袁隗,你是真的老奸巨猾一千一百七十六 國際已經沒了四百八十一 我錯了嗎?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一千一百八十七 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做一個好父親了二百八十九 郭鵬大軍正在朝着陳留縣快速前進一千一百六十四 富庶的小國一千零一十八 諸葛亮想要外放一千一百五十六 大家,真是勤勉的演員啊一千二百一十七 對付內閣也遠比對付尚書檯要簡單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六百零三 吳人自此不敢向北看三百九十四 郭子鳳到底要幹什麼?一千二百三十一 你是想把整個曹氏給拖累死嗎?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八十九 抵達南陽一千零八十三 我,還是當年的那個我七百一十九 爲了存活,周瑜已經不惜一切手段了一千三百零三 辛毗能理解瑪努爾的疑惑八百五十二 鄭度的計謀三百四十八 是袁氏內戰,還是郭袁之戰?六百四十二 亮不是看不清天下大勢之人一千四百五十三 尷尬的州刺史們四百二十五 罪人一千三百六十八 找到大銀礦了六百五十二 陳紀的野望一千四百八十三 他們已經一滴都不剩了七百八十三 一個帝國的誕生八百一十三 公子琦和公子琮之中沒有贏家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三百一十七 恐怕我等都要成爲他的俘虜了!六百九十七 以血開始,以血結束九百四十七 魏帝國拒絕割據七百零八 君,民,黎庶(下)九百七十九 大家都是精壯男兒,並不佛系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四百二十 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抗衡郭鵬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五百零七 這個反,他造定了五百八十六 劉璋很生氣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一千四百六十九 還要啥自行車?一千四百 失敗的行刺八百一十六 如此的一羣真實的人啊三百九十二 賈詡的憂慮八百七十三 郭某人的經濟手段一千一百五十六 世上沒有兩全法四百五十三 張濟和段煨的嫉妒七十一 盧植的考驗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一百七十四 京師會有大兵,兩宮流血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軍的軍糧一千二百一十六 獨夫之心二百零四 郭鵬心中的怒火和野望瘋狂的滋長着二百六十一 袁紹可不會做宋襄公一千一百四十四 別忘記自己一路是怎麼走來的一千五百二十 於是郭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千一百五十四 臣才疏學淺,竟不知有這等事三十八 郭鵬詣闕上書一百五十一 悲壯的糜氏九百二十二 陛下劃定的線你不能越過去!三百二十一 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三百九十八 曹仁的內心毫無波動一百九十三 被登基的劉協五百六十 碾碎你七百七十 皇帝與代表一百二十一 你不負我,我不負你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名士風範四百八十 被拋棄的人二百三十一 傳國玉璽五百二十九 龐羲勸進八十三 這是人間五十五 雒陽北部尉一千四百九十四 一場雷暴大雨如期而至一百九十七 董卓失去了對袁隗的畏懼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一千三百七十四 張飛還是很喜歡諸葛亮的二十六 郭鵬有極強的目的性五百零五 孫策不願意妥協九百五十九 聯合商隊西出玉門關一千三百一十三 太上皇病了九百二十 程昱憤怒的都快要吃人了九百九十五 程仲德,是你逼我的!七百六十五 郭某人對史書的記載進行了專業性的指導四百一十六 妙才,辛苦你了一千二百二十五 有人要陷害我!一千零八十五 魏延絕不是一個好上司一千一百四十二 漠州的建立一百八十 宦官們決定進行最後一次極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