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齊聚虎牢關

杭牢關軍營夕中,只見呂布等將領一個個像鬥敗的公二※六…着腦袋。說閱讀盡在董卓來回走動“都給我跪下。”接着又看向單跪的呂布“奉先啊奉先,你爲何如此糊塗,十萬大軍你只帶回一萬軍隊。真是氣煞老夫也。”董卓臉面通紅。氣的火冒三丈,本以爲自己和李儒等衆將士出城迎接得勝而歸的呂布和衆將士。誰知道,回來的只有一萬多殘兵。一斤。

個灰頭土臉,十萬大軍回來只有殘兵一萬。董卓如何不生氣。

“都是那葉晨害的,他的死,諸侯的決裂那都是假的,他們早已在跑馬嶺之地安排陷阱,所以我軍纔會如此慘敗呂布馬上解釋說道。儘量把自己的責任減輕。

“是啊承相。那逆賊葉晨心狠手辣,想把十萬大軍活活燒死,要不是溫侯拼命殺敵我軍又哪有可能脫逃出來,不然早已全軍覆沒。”站在呂布身後的魏續幫出來幫呂布說話。

啊,是啊見魏續開口爲呂布求情,呂布身後等衆將各個站出來爲呂布求情說道。只有一人從外,那就是張濟,張濟知道自己在跑馬嶺之時就勸過呂布撤軍,可呂布非要在向谷中前進,才使的如此大敗。呂布的責任是託不了關係。張濟本來真不知道是該向董卓名言還是放過呂布。

就在張濟還在沉思之時。董卓看向張濟說道“元江張濟字是否真是如此啊董卓見衆將士爲呂布求情就只有張濟例外。所以纔會問張濟實情。張濟心中暗想,衆將士都爲呂布求情,呂布又是董卓的愛將,張濟知道這些人都怕得罪呂布不敢名言,自己也不想槍打出頭鳥,自找沒趣。要是兩邊都不討好自己還不如爲呂布求情也算給個呂布空頭人情。

張濟說道“確實如此承相,此次我軍不但被葉子文等部將圍攻。那些早已撤走的諸侯逆黨其實都是幌子,他們早就埋伏中跑馬嶺之中。要不是溫侯勇猛殺出一條血路,我等也不會有機會回來面見承相呂布一聽董卓要問張濟,身上可是畢出一身冷汗,現在一聽張濟不但沒有嚴明自己的罪過,反而幫自己求情。呂布不時擡頭望了望張濟。

“好了,此事我也不怪罪你等。看你等模樣也都疲憊不堪,還是先下去梳洗吧董卓對跪在身邊的衆將士說道謝晝相。”衆人馬上退出大帳。可不敢在此久留。

“葉子文此人真是可惡至極,居然用假死來矇騙老夫,讓老夫折損九萬將士。李儒我等現在應該如何是好。”等衆將士走了以後。帳中只剩下董卓和李儒兩人之時。董卓問下李儒說道。

“晝相不必心急,雖說我軍此時大敗,但有虎牢關天險之地盟軍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拿下李儒對着董卓說道。十五萬大軍只剩下六萬左右,只要不出城迎戰。完全可以抵抗住盟軍十萬大軍。

“話雖如此,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是袁紹軍和葉晨等各諸侯會合,我們將面對的是二十萬大軍。爲了安全起見,要不我把洛陽城中的兩萬大軍也調過來如何董卓此時大軍只有記水關由李催、郭記兩人鎮守的五萬大軍,虎牢關董卓親自鎮守的六萬大軍,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之地三萬西涼兵,洛陽董卓之弟董顯鎮守的兩萬大軍,榮陽汴水徐榮兩萬大軍鎮守,西涼等地,零零碎碎算起來還有二十萬左右,只是這二十萬大軍都是東南西北遠着呢?而且都是必要鎮守之地。

“承相不可,雖說我們已經殺死袁陸一家,但洛陽城中叛逆黨羽不計其數,要是我等抽取洛陽城中兩萬兵馬,到時候我等將被困守虎牢之地,受兩面夾擊李儒馬上制止住董卓。

“晝相不必驚慌,記水關只有五萬大軍鎮守,都能鎮守住袁紹的十萬大軍,何況虎牢關。”李儒對着董卓說道。董卓一聽李儒之說,心中稍微安然下來。

虎牢關是愁雲密佈。在三十里外的盟軍之中是熱鬧非凡,此次大敗董卓十萬大軍,死傷過五萬,俘虜敵軍三集多,兵器和盔甲之類無數。

然而盟軍死傷不到一萬,還是最後呂布拼死追殺而照成。三萬多俘虜葉晨只要了一萬三千左右,剛好手中葉家軍還有一萬七加起足三萬,其餘兩萬俘虜全部分給其他等諸侯,畢竟他們也出過力,加上這裡不是上谷,自己也沒有這麼多閒糧來養活如此多人。葉晨大軍而出,糧草雖然帶足,但也養活小廠訓此多的軍不如把活此俘虜分給諸個諸侯給自二,二:好印象。

中軍大營之中,各諸侯等都坐在其中慶賀今天大勝“來,子文老弟,伯掛在此敬你一杯,要不是你已假死之計來誘敵董卓老賊,又豈會如此大敗董卓軍,十萬大軍之逃走一萬之餘,真是大快人心啊公孫瓚高舉酒杯朝葉晨敬酒道。

“的確如此。葉將軍真是年輕有爲啊。此次殲滅董卓軍是大功一件。”陶謙也不忘誇獎幾句。接着孔融等諸侯都站起來敬酒葉晨,看來今晚的主人公不醉都不行了。面對諸侯一個個所敬來的酒,葉晨是心中那苦啊,身上的傷口可都還沒復原,但也沒有推辭。

“諸位都客氣了,說到底沒有諸位的幫助,又何來殲滅董卓大軍。

來,葉某敬各個一杯葉晨提起酒杯朝諸位諸侯先乾爲敬道。

看着站立在劉備身後的關羽,葉晨知道關羽此次可是大露臉面了,虎牢關前斬樊稠,力敵呂布不敗,劉備三兄弟的表現早就讓各路諸侯驚訝不已,誰也沒想到小小的縣令三人居然會有如此了得的武藝,現在他們三人可是搶手貨,甚至有些諸侯還打劉備三兄弟的主意。葉晨拿起兩盞酒杯朝關羽走去說道“雲長虎牢關前力戰呂布而不敗,真乃英雄也,實爲讓葉某敬重,來,葉某在此敬你一杯關羽受寵若驚,接過葉晨手中的酒杯“謝將軍。”

兩人喝完酒之後葉晨放下酒杯“雲長折殺敵將輿稠,大功一件。雖說晨不能給雲長加官進爵,但晨是賞罰分明之人葉晨對着站立在帳外的士兵大喊道“來人啊,取戰馬和盔甲來。”沒過一會,只見兩個士兵一人牽着一匹高大而強壯的馬匹,一人雙手捧着一件金色鎧甲往大帳中走來。

xx雲長確虎將也。而虎將更不可缺少上好兵刃,坐騎。鎧甲三樣。

此三樣乃爲將者安身立命之物。缺一不可。得知雲長已有青龍偃月刀,確無上好鎧甲和坐騎,晨今天就送這兩樣給予雲長,此馬雖及不上汗血寶馬之類,但也是塞外良駒好馬。此鎧甲更是我軍中上好材料製成,普通刀槍難以砍入”葉晨忙讓手下把鎧甲送到關羽面前。

的確,關羽心動了,那個武將不想要這三樣裝備,起初關羽看到趙雲和典韋等人的鎧甲和坐騎心中都不忘羨慕一番,關羽用手撫摸了下士兵手中的鎧甲,又走到那匹良駒身旁看了看,在葉晨眼中要說這匹好馬也算不上好馬,但在關羽眼中的確是好馬啊。葉晨的大方讓帳中各諸侯的將領都有點羨慕起關羽。

“謝葉將軍。”關羽簡單十萬說道,可此次居然朝時晨鞠躬道謝。關羽如此孤微的人,難道見到這樣的場面。

“雲長,來來來葉晨拉起關羽的手往劉備的身旁走去,並吩咐士兵給關羽加個座位。葉晨如此對待關羽,在場的衆人看也看的出來,特別是劉備臉色十分難看。但也快速帶過,見葉晨如此關照自己的二弟,劉備面而微笑向葉晨敬酒道謝。

xx葉將軍,我軍明日是否大軍壓上,一舉拿下虎牢關?”當衆人喝的也差不多時候,袁遺站起來說道。

“不可,雖說董卓此次重創,十五萬大軍死傷過半,但只要有虎牢關這道關卡所在,任我等現在的兵力是難以攻下虎牢之地。到時候兩敗俱傷是難免的葉晨停頓下,接着又說道xx諸位放心,我已經把虎牢關之事通知盟主等人,不出兩日,盟主肯定帶大軍而來,到時候十九路諸侯會聚,攻打虎牢關是勢在必得。”

盟軍一舉殲滅董卓十萬大軍的消息不到第二天就已傳到記水關袁紹等人手中,當袁紹得知之後。在場衆人爲不驚訝,自己記水關沒拿下,對方虎牢關已殺敵十萬,怎能不讓在座的驚訝啊。袁紹等人見記水關久拿不下,商議之後,大軍直奔虎牢關而去。

兩日之後,袁紹十路諸侯和葉晨九路諸侯會合,十九路諸侯大軍再次會合之後,袁紹下達命令。直接對虎個關發動猛烈的攻城戰,聯盟大軍連續攻打虎牢關三天,最終還是沒有拿下虎牢關。但雙方傷亡慘重。盟軍三天類攻城戰,死傷超過三萬之多,本已攻上城池,但被呂布等大軍頑強抵抗。董卓軍也好不到那裡去,三天來的守城戰,六萬大軍只剩下五萬不到。

第368章 南下第350章 東郡戰役第19章 收留典韋第46章 名駒雪獅子第416章 親征南下第197章 幽州之戰(五)第330章 袁術稱帝第350章 馬超進幽州第123章 又見劉備第80章 郭嘉病重第66章 夜襲敵營第338章 滅袁術第360章 兗州之主(上)第170章 追擊董卓第337章 滅袁術第47章 野馬奔騰第440章 秒殺第110章 典韋還鄉第380章 進攻漢中第139章 葉晨之弟第415章 下邳之戰第360章 兗州之主(上)第316章 袁術得玉璽第235 征戰冀州第39章 汗血寶馬第140章 終身大事第337章 滅袁術第357章 滅夫餘第396章 有小人好辦事第234章 李儒歸劉第390章 于禁歸曹第233章 董卓被誅第259章 輕騎救援第26章 鐵頭老三第212章 黑山軍叛亂第268章 常山甄家第94章 董卓革職第380章 兗州之主(下)第一百六四章 關羽發威第138章 又是一年第417章 滅曹之戰第197章 幽州之戰(五)第194章 幽州之戰(二)第421章 破江夏 平益第229章 美人計第351章 軍中比試第410章 攻打江夏第92章 盧植出事第366章 五年第76章 張飛背屍第10章 傳家之寶第420章 除去北上毒瘤第219章 烏金城告急第275章 攻城十日第87章 生靈塗炭第239章 路遇三將第36章 張飛歸來第149章 進軍洛陽第26章 鐵頭老三第231章 遼東戰役第40章 名駒烏帝第391章 八陣第8章 黃雀在後第343章 呂布之威(下)第260章 孤掌難鳴第370章 劉備尋才第一百一六章 平原縣令第225章 婚禮在即第255章 粗中有細第84章 不相上下第13章 購買田園第248章 狂傲之士第255章 粗中有細第127章 烏桓來襲(四)第371章 霍峻追隨第31章 放虎歸山第92章 盧植出事第335章 三軍會盟第71章 潁川荀悅第86章 引入山谷第216章 引蛇出洞第354章 南匈奴內亂第86章 引入山谷第57章 前往鴻俯第31章 放虎歸山第233章 董卓被誅第156章 滿門被殺第370章 劉備尋才第130章 靈帝召見第285章 生命垂危第396章 有小人好辦事第42章 大亂之前第一百一七章 分派事物第5章 上山遇虎第388章 荀攸當軍師第241章 束州攻防戰第146章 孫策周瑜第215章 遠征烏桓第188章 安排百姓第274章 徐晃徐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