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晴翠琉璃(七)

貞寧十二年的秋天, 在詔獄的一片血霧裡悄然而至。

中秋的前幾日下了一冷雨,天氣迅速轉寒,楊婉一時不妨, 偶感了些風寒, 尚儀局的事務因臨近中秋越發繁忙, 楊婉拖了一兩日, 竟然開始發燒了。

這要放到現代, 也就是幾顆頭孢就解決的事,可是擱大明朝竟然有些要命。

楊婉起初並不想讓寧妃知道,但姜尚儀卻不敢瞞着寧妃。

宋雲輕去承乾宮稟告之後, 寧妃就命合玉將楊婉接到了承乾宮來養着。

楊婉生怕寧妃身邊的人將這件事告訴鄧瑛,時不時地就要問一聲。

寧妃去看她的時候, 聽見免不得將她摁在榻上, “三番五次地起來, 是認真不想好了嗎?”

楊婉捏着被褥,“我怕他們多嘴, 去跟李魚那些人瞎說。”

寧妃挽起牀帳,在她身邊坐下,理了理她發汗後的溼潤的頭髮,“讓他知道又怎麼了。”

楊婉咳了一聲,“也沒怎麼, 就是看他太忙了。”

她說完嘆了一口氣。

整整一個六月, 鄧瑛都把自己耗在了太和殿的工程上, 雖然他做事一向專注, 但楊婉還是第一次看到他自損般地傾注到一件事情上。

“太和殿快要竣工了吧。”

楊婉點了點頭。

“我前幾日去看得時候, 看見屋脊上的是一件鎮瓦獸雕已經全部完成了。”

寧妃笑了笑,“你啊, 一說到他的事,病得再難受也精神了。”

楊婉不置可否。

有的時候過於關注一個人,就會忽略了身邊的人。

楊婉看着寧妃溫柔的目光,想起皇帝每回召她侍寢回來,她都要一個人靜靜地在寢殿內坐一會兒,出來後卻不流露什麼。

她比楊婉更善於掩藏情緒,不讓身邊人擔憂,但這也讓楊婉更心疼她。

“過兩日就中秋了,等奴婢再好些,奴婢給殿下做些新奇口味兒的月餅吃。”

寧妃拍了拍她的額頭,“合玉她們跟我說了很多次,以後除了煮麪,可都不許你再碰廚房了。”

楊婉撐起身子,“我不入廚房,我可以教她們啊。”

寧妃笑着點頭,“行,這還是姐姐進宮以後,和婉兒過得第一個中秋。”

**

也許是有了些現實的樂趣,過後的兩日楊婉到真的好了很多。

燒退下去以後,便可以起身走動。

這日天氣晴好,楊婉點了一支線香,披衣坐在書案前整理之前的筆記,易琅穿着一身簇新的錦袍回來,一進門就直奔到楊婉面前。

“姨母,你好些了嗎?”

楊婉站起身向他行了個禮,“奴婢衣衫不整,恐唐突殿下。”

易琅牽起楊婉的手,“姨母好久沒有陪我玩了。”

楊婉蹲下身,用自己的袖子替他擦了擦汗,擡頭問跟着他的內監道:“娘娘呢。”

內監躬身應道:“娘娘去慈寧宮,給太后請安去了,這會兒還沒回來。”

楊婉點頭道:“好,你們去外面候着吧,我陪殿下。”

說完指了指一旁的椅子,“殿下去坐一會兒,容奴婢去後面穿件衣裳。”

易琅點頭應好,聽話地走到椅子上坐下。

楊婉也沒多想,轉身走進裡閣。

誰知,等她再出來的時候,卻見易琅在翻她放在案上的筆記。

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凡涉及自己論述性和評價性的文字,楊婉都是用英文寫的,只有純粹的史實記載,才用的是漢字。她平時都很小心,輕易不會讓人看見這本筆記,但今日,卻的確是對這個剛識字不久的孩子疏忽了。

易琅前面的都看不懂,但在楊婉翻開的那一頁,看到了周叢山,趙平令等十餘人的名字,以及標註在這些名字後面的“秋決”二字,不禁擡頭問楊婉,“姨母,你寫這些人的名字做什麼。”

不知爲何,他問這句話的時候,聲音雖然稚嫩,面目卻很嚴肅。

楊婉一時失語。

易琅忽然提高了聲音。

“姨母,你在私議朝政。”

他說完這句話,擡頭看着楊婉。

楊婉恍然。

也許是因爲他太小了,又和自己太私近,她竟然險些忘了,這個小孩子,是下一朝的皇帝。

“姨母。”

他又喚了她一聲,楊婉忙屈膝在案前跪下,“奴婢知錯。”

易琅低下頭,“內廷宮人是不能私議朝政的,姨母寫在紙上更是不該。”

楊婉咬着脣,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史料記載下來的靖和帝和他的父親不一樣。

他算得上是明朝十幾位奇葩君王當中最挑不出什麼錯的皇帝,當然這不僅得益於帝師張琮和後來內閣首輔楊倫對他的規訓,也得益於他天生的敏性,然而文字和具體人物的距離過於遙遠,楊婉也是在今日,才忽然對《明史》裡判給易琅的“敏性”二字有了切身的體會。

她伏下身,再度認錯請責。

便在這個時候,寧妃從慈寧宮回來,殿外的內監忙將她引了過來。

寧妃走進偏殿,見楊婉伏身跪在地上,易琅坐在案後正低頭看着她。

忙出聲道:“怎麼了,怎麼讓你姨母跪着?”

易琅聽到聲音,起身向寧妃行了個禮,“姨母做了錯事。”

寧妃走到楊婉身邊,攙着她的胳膊道:“來,先起來。”

楊婉沒有起身,“娘娘,是奴婢有錯,奴婢不敢起。”

寧妃見她這般,凝眉看向易琅,“她做了什麼錯事。”

易琅指着自己面前的筆記應道:“她私論朝政。”

寧妃起身走到案後,看了一眼楊婉攤在案上的筆記,易琅指着周叢山的名字對寧妃道:“母妃,張先生跟我說過,這個人是父皇要處死的人,他辱罵父皇,父皇很生氣,不準任何人求情。姨母是內廷宮人,本不能過問朝政,她卻私寫這些人的名字,這是犯了大忌。”

寧妃將楊婉的筆記合上,蹲下身將易琅摟入懷裡。

“你姨母……身子纔好些。”

易琅點了點頭,“兒臣明白,母妃,兒臣也不想責罰姨母。”

他說着鬆開寧妃的手,走到楊婉面前,“姨母,你以後不要寫這些東西了。”

楊婉忙應道:“是,奴婢謹遵殿下的話。”

易琅聽她這樣說,又回頭看了看寧妃,這才道:“那姨母你起來吧。”

“是。”

楊婉應身站起身,有些歉疚地看向寧妃。

寧妃彎腰摸了摸易琅的頭,“你先出去,母妃有話對你姨母說。”

易琅點頭,跟着內侍走出了偏殿。

寧妃將書案上的筆記拿起來,放到楊婉手中,“收好它。”

楊婉抿着脣接過筆記,擡頭道:“娘娘不怪奴婢。”

“怪你做什麼。”

她說着,低頭看着楊婉的膝蓋,“他讓你跪得久嗎?”

“沒有,剛跪着,娘娘就來了。”

寧妃嘆了口氣,擡袖攏了攏微鬆的鬢髮,“你還叫姐姐怪你,如果不是你洞悉了司禮監與陛下的關聯,鄭秉筆已經死了。你身爲女子,比我這個做姐姐,強了不知道多少。只是……我這個兒子,雖然與你親,但他畢竟是先生們的學生,我只能在他的飲食起居上照顧他,他的品性,心智,都託給了文華殿,我也不知道他今日會這樣對你。”

楊婉搖了搖頭,扶着寧妃坐下,自己也蹲下身,擡頭看着她道:“娘娘,這纔是對的,不論是以後繼承大統,還是封疆守衛一方,他都是天下人的主人,他應該明大禮,公正刑罰,這樣才能讓各方安泰,不是嗎?”

寧妃握着楊婉的手,“你是這樣想的。”

楊婉笑了笑,“是隻能這樣想。”

寧妃道:“那你還給他做那些新奇的月餅嗎?”

“嗯。”

楊婉笑着點頭,“殿下又沒做錯什麼,奴婢生什麼氣啊。娘娘……奴婢想求您一件事。但是這件事情您不能讓殿下知道。”

“什麼。”

“霜降的第二日,奴婢想出宮去一次。”

“做什麼。”

霜降的第二日,即是“秋決”之日。

楊婉曾經在研究明朝刑罰的師姐的資料裡,粗略地看過一些描述,但是哪畢竟是文字性的東西,需要靠聯想才能拼湊出具體的場景。

而這一次,她想親眼去看一看,歷史上記載的“嘔血結塊,甚見腐肉”是什麼樣的場景。她想近距離地看清楚,這些曾經對她而言亡於紙張上的人,究竟是如何赴死的,如何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也想親自感受,明朝北鎮撫司的刑罰究竟殘忍到何種境界。

經歷了這一段歷史上的空白時期,楊婉逐漸明白,要真正理解鄧瑛所身處的這個時代,她就必須懂得這個時代裡,最真實的恐怖究竟是什麼。

“你不想說就算了。”

寧妃的聲音打斷了楊婉的思緒。

她剛要張口,卻又聽寧妃道:“姐姐……總要給你尋一個理由吧。這樣……聽說,哥哥家裡的妻子上月初得了一個症候,現在也不大見好,我也一直想遣人去問候,霜降後,你就回家去看看吧,母親應該也很想你。”

她想得過於周到,楊婉幾乎有些承受不起。

“娘娘……您就這麼信我,什麼都不過問。”

寧妃攙起她,“我其實知道你在想什麼,若是倒回去二十年,我也想像你一樣。”

楊婉一怔。

這話咋聽之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但細想卻很微妙。

寧妃似乎並不想讓她往下深想,站起身道:“看你能下牀了,今日恰好也得閒,你不是說要教合玉她們做什麼新奇的月餅餡嗎?我去讓內廚房備着,你換一身衣裳,且過來一道。”

她說完朝殿門走了兩步,又想起什麼,轉身道:“對了,後日中秋,宮中有大宴,姐姐也要去,大節裡你一個也無趣。只是你身子還沒好,到不好來回走動再惹風寒……”

“我沒事,娘娘。”

寧妃笑了一聲,“又沒說不讓你出承乾宮,你慌什麼,這兩日再好好調理調理,後日即便要去賞月,也不要在多風的地方,嗯……今日咱們做的月餅兒,你也記得包些起來帶去。”

32.晴翠琉璃(四)29.晴翠琉璃(一)152.銀沙啄玉(八)4.傷鶴芙蓉(三)25.陽春一面(三)164.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養生篇)8.仰見春臺(一)12.仰見春臺(五)112.杏影席地(九)157.竹紙雕心(三)94.江風寒露(一)7.傷鶴芙蓉(六)64.天翠如翡(一)110.杏影席地(七)150.銀沙啄玉(五)69.天翠如翡(六)70.天翠如翡(七)130.還君故衫(十)22.月伏杏陣(六)136.夕照茱萸(六)167.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初見篇)49.冬聆桑聲(二)54.冬聆桑聲(七)72.天翠如翡(九)33.晴翠琉璃(五)25.陽春一面(三)32.晴翠琉璃(四)68.天翠如翡(五)1.楔子55.獨住碧城(一)94.江風寒露(一)26.陽春一面(四)42.瀾裡浮萍(四)35.晴翠琉璃(七)115.月泉星河(三)115.月泉星河(三)113.月泉星河(一)143.寒江渡雪(六)54.冬聆桑聲(七)138.夕照茱萸(八)138.夕照茱萸(八)139.寒江渡雪(一)19.月伏杏陣(三)158.竹紙雕心(四)93.山月浮屠(十)36.晴翠琉璃(八)82.蒿里清風(九)104.杏影席地(一)137.夕照茱萸(七)23.陽春一面(一)19.月伏杏陣(三)69.天翠如翡(六)7.傷鶴芙蓉(六)88.山月浮屠(五)157.竹紙雕心(三)76.蒿里清風(三)74.蒿里清風(一)122.還君故衫(二)158.竹紙雕心(四)169.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追求篇)53.冬聆桑聲(六)166.我和鄧瑛的大明日常(娛樂篇)54.冬聆桑聲(七)98.江風寒露(五)85.山月浮屠(二)40.瀾裡浮萍(二)26.陽春一面(四)123.還君故衫(三)124.還君故衫(四)42.瀾裡浮萍(四)5.傷鶴芙蓉(四)68.天翠如翡(五)17.月伏杏陣(一)112.杏影席地(九)49.冬聆桑聲(二)144.寒江渡雪(七)105.杏影席地(二)94.江風寒露(一)42.瀾裡浮萍(四)136.夕照茱萸(六)161.尾聲:檐下芭蕉雨75.蒿里清風(二)153.銀沙啄玉(九)6.傷鶴芙蓉(五)69.天翠如翡(六)47.瀾裡浮萍(九)83.蒿里清風(十)43.瀾裡浮萍(五)13.仰見春臺(六)103.江風寒露(十)143.寒江渡雪(六)1.楔子50.冬聆桑聲(三)167.我和楊婉的現代日常(初見篇)37.晴翠琉璃(九)107.杏影席地(四)111.杏影席地(八)60.獨住碧城(六)25.陽春一面(三)94.江風寒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