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甘爲鷹犬

魏忠賢絕不是善男信女,閹黨與東林之戰不可避免!雙方相持四年,早就成**之勢,所缺的不過是根導火索,只要引信一燃,必有一場惡鬥!

星火燎原,在所難免!閹黨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攔,東林黨的垮臺命中註定!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

袁大海賭了,拼了,結局雖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那快速發跡的誘惑實在太大,大到他根本不去考慮三年後的崇禎皇帝,只一心想踩着東林黨人的肩膀登上閹黨的核心權力層,登上大明的最高權力層,從而做他想做而今無力去做的事!

他沒有選擇,他必須投靠魏忠賢,也必須依仗他的權勢,不然,他就只能如一顆流星般劃過大明的夜空,永遠消失在歷史的年輪中而不起一絲波瀾。這不是他想要的,絕不是!

天啓四年,不但是東林傾覆的年頭,也不僅是閹黨真正崛起的年頭,更將是我袁大海改變歷史軌跡的開端。

雙膝跪下的那刻,袁大海已是心如鐵石,再無他念。他清楚自己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非常清楚!因爲一開始他便是朝這個目標努力的,這個角色便是——刀,長刀,致命的長刀,一把掌握在魏忠賢手中的長刀!

不是進士出身,甚至連個秀才都不是,註定邊兵出身的袁大海無法走一條文官崛起的道路,但是,他可以走武夫之路!

大明固然重文輕武,但是在魏忠賢這裡,這個影響了百多年的陋習被改變了,魏忠賢不討厭武人,因爲他不是什麼文人!

文臣有五虎,武臣有五彪!魏忠賢的手上從不缺殺人的刀,許顯純、田爾耕那幫錦衣衛的武夫已經伺立在旁,他們都是可以用來殺人的刀!

袁大海現在也要做那把殺人的刀,但是他要做得更好,比任何人都要好,他要做一把可以決定想殺誰的刀,而不是做一把只知出鞘而不知選擇的刀!

心意決,巍然不改矣!

一臉毅然的跪在那,袁大海臉上浮現的是堅決而又激昂的表情,上面鮮明的刻着:忠心、無畏、鐵骨錚錚!

“願爲千歲鷹犬,願爲千歲效死!”

………….

望着這個卑微的東廠番子,聽着那慷慨激昂的話語,顧秉謙的眼神中不經意流露幾分驚訝與讚賞。孫雲鶴告訴過他,“九千歲”是從一東廠番子嘴中說出來的,當時他就很驚訝,在官場混了一輩子的顧大學士當然清楚,那一聲“九千歲”意味着什麼,如果不出意外,這位首倡“九千歲”的番子將成爲魏忠賢的新貴!現在,他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因爲這個番子的表現實在是叫他刮目相看!

此子大有前途,今後當好生拉攏之,顧秉謙如此想道。

崔呈秀的表情依然是那樣,並沒有什麼變化,但他的心中卻更苦了,從一開始到現在,袁大海給他的感覺就是處處壓他一頭,每當他將魏忠賢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時,袁大海總會不合適宜的冒出來,硬生生的將魏忠賢的注意力從他身上移開,這讓他抓狂、鬱悶、窩火!但卻是什麼也不敢說,什麼也不敢做,這種內心的煎熬實在是太不好受。

不知爲什麼,聽了袁大海的話,霍維華有種厭惡感,他不喜歡東廠的人,固然因爲這些人聲名不佳,只是太監手中牽着的鷹犬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武人——什麼道理都不通的武人,只知道耍狠鬥兇、狗仗人勢的武人。但是眼前這個東廠的小小司房,卻讓他平生第一次有種不安感,伴隨着不安感的便是越來越強烈的厭惡感。

小人,霍維海給袁大海的評價,小人趨勢而得志,是他的最終判詞。

你想做魏忠賢手中殺人的長刀,哼,長刀好殺人,但刀身上的血跡卻足以壓得你一輩子喘不過起來!

魏廣徽的心情也很複雜,他沒有理會眼前這個東廠的番子,他在想他的事。

魏廣徽不想魏忠賢對付東林黨,尤其是楊漣,因爲他敬重楊漣,道不同,但志卻同!哪怕是被**星那麼污辱,他也沒有動過要對付東林黨的念頭。

如果說東林黨人還有哪一個可以值得他把酒夜談,那麼魏廣徽可以肯定,除了楊漣外就再無他人了,哪怕是葉向高、左光斗都不足以與之相提。

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許吧,魏廣徽不認爲自己投靠魏忠賢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更不是什麼道德上的污點,他想做事,實實在在的做事,爲大明,爲百姓踏踏實實的做那麼幾件事,而不是被朝廷裡污煙障氣的黨爭給制肘得一事無成,整日就是勾心鬥角,你說我“結黨“,我說你“結社”的。

但是眼下的朝堂,當真就能安下心來辦事了嗎?東林黨要殺魏忠賢,魏忠賢能視而不見,任由刀架脖子那天嗎?就算魏忠賢肯退,楊漣他們又能罷手了?

矛盾,十分的矛盾,魏廣徽既不想魏忠賢倒臺,又不想東林黨垮了,左右爲難時,他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必再勸魏忠賢什麼了,更不能再爲楊漣他們說情,因爲他看到魏忠賢的眼睛眯得快成一條縫了。如果沒有記錯,魏廣徽可以肯定,這是魏忠賢拿定主意的外在表現。

唉,在心中深深的嘆了口氣,魏廣徽無力的坐了回去,再也不說一句話,他保持沉默,想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對。

在打量袁大海的同時,李永貞也同樣在考慮,他考慮的是對付東林黨到底有幾分勝算,如果敗了又會怎樣。

李永貞是個天才,一個從來沒有讀過書,卻因爲做了十八年牢而變成一個熟讀四書五經的博學天才,甚至還精通書法,琴棋書畫無一不能,更可怕的是,他還能品評八股文!這樣一個人物,如果不是因爲太監的話,恐怕考取一個進士不在話下。

與魏忠賢一樣,李永貞也是在萬曆年間入的宮,但直到萬曆駕崩後,李永貞才初次認識魏忠賢。天啓元年秋,李永貞被派到秉筆太監兼兵杖局掌印太監諸棟手下,而在兵仗局裡有個隨堂太監叫劉榮,此人是魏忠賢的心腹。

李永貞與劉榮一見之後,便相互佩服,遂結爲生死之交。第二年,諸棟病死,通過劉榮的引見,李永貞轉投魏忠賢的名下,升任文書房。天啓三年,他鴻運當頭,一個月內連升五次,升爲“玉帶隨堂秉筆”兼內官監掌印,成了魏忠賢身邊的內廷五虎上將之一。

之所以如此官運亨通,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李永貞的本事,因爲不識字的魏忠賢需要這樣一個精通文墨的人替他處理政事。

李永貞清楚,從天啓元年至今,四年裡,東林黨眼睜睜看着魏忠賢羽翼已成,魏現在是既有三黨官員投靠,內又有客氏相助,依恃上寵,力可拔山,如此強化勢地位東林黨看在眼裡能不憂心腫腫?所以,東林黨與魏忠賢這一戰是再所難免的,斷然無法迴避,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

哪怕不爲魏忠賢考慮,也得爲自己考慮,魏忠賢如果失勢,東林那幫人能放過自己?

權衡利弊,考慮再三後,天才李永貞決定了,正如眼前這個番子所言,東林與魏忠賢之間只有一者可活!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

“千歲,該是決奪的時候了!”

第157章 血腥的內廷(七)第25章 奇怪的邏輯第55章 借爾項上人頭一用第144章 五百刀斧手(一)第54章 閹狗害我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第83章 貴妃名號第156章 血腥的內廷(六)最好的辦法是殺光第214章 東林大財主(中)第17章 甘爲鷹犬第129章 東林點將錄(下)第238章 無恥之徒(六)第55章 借爾項上人頭一用第85章 怕什麼?有我呢!第212章 又一個東林大佬走了第195章 喜極生悲(下)第135章 趙南星(上)第46章 南苑賽馬第67章 黑獄(八)第163章 血腥的內廷(十三)第29章 寶哥哥馮銓第146章 五百刀斧手(三)第172章 天下事,東林不行(上)第31章 齷齪的翰林院第232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十五)第97章 內廷有人第12章 公公救我第68章 黑獄(九)倒黴蛋陸萬齡第72章 黑獄(十三)第231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十四)第221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四)第194章 喜極生悲(中)第215章 東林大財主(下)第215章 東林大財主(下)第138章 抓人,抓人!第168章 暴風雨之夜第128章 東林點將錄(上)最好的辦法是殺光第213章 東林大財主(上)第52章 鳴鏑(中)第37章 擴編東廠第135章 趙南星(上)第58章 黑旗進京(下)第11章 公公英明第186章 大幕拉開(二)打就打誰怕誰第182章 東林悲歌(四)第31章 齷齪的翰林院第63章 黑獄(四)第185章 大幕拉開(一)第154章 血腥的內廷(四)第153章 血腥的內廷(三)第73章 黑獄(十四)第48章 公公莫慌第152章 血腥的內廷(二)第185章 大幕拉開(一)第174章 太康伯張國紀第160章 血腥的內廷(十)第26章 奉聖夫人第53章 鳴鏑(下)第106章 佔領輿論第18章 須防清君側第168章 暴風雨之夜第45章 耳目一新第52章 鳴鏑(中)第172章 天下事,東林不行(上)第217章 罷了楊漣第110章 獨善其身第105章 廷杖第73章 黑獄(十四)第44章 武裝太監第203章 我的志向是殺人第203章 我的志向是殺人第177章 放浪的女人(下)第12章 公公救我世間正道唯有大閹乎第35章 東廠不能亂第9章 投魏公公去!第7章 管事太監王啓年第73章 黑獄(十四)第48章 公公莫慌第170章 假仁假義第206章 東林狗咬狗(中)第188章 大幕拉開(四)第80章 螳螂捕蟬第163章 血腥的內廷(十三)第151章 血腥的內廷(一)第211章 大佬總是先行一步第10章 五虎崔呈秀第44章 武裝太監第71章 黑獄(十二)第39章 利益瓜葛第13章 好一聲“爹”第212章 又一個東林大佬走了第28章 大人很俊俏第208章 少年學士 黑頭相公(上)第157章 血腥的內廷(七)第241章 斬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