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辦法是殺光

最好的辦法是殺光

僞清修的《明史》上說陸萬齡平生做過唯一的一件事情便是提出在國子監爲魏忠賢修祠堂,原因在於他認爲孔子寫了《春秋》,而魏公公寫了《三朝要典》,所以孔子是聖賢,魏公公自然也是聖賢,既然是聖賢,自當要進祠堂的。

且不論那幫東林漢奸對陸萬齡此舉動機描述的是否真實,僅站在陸同學的角度看,袁大海認爲陸萬齡的出發點很好,他的投機功夫不在自己之下,只可惜,他的運氣太衰了點,前腳嚷完要在國子監替魏忠賢修祠堂,後腳天啓就死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陸萬齡是個人才,至少他知道如何將自己貧寒子弟的身份在最短時間內昇華。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了之後會給自己命運帶來什麼樣改變的人,都是人才。

若是上天再給天啓幾年時間,那袁大海相信,陸萬齡一定會成爲閹黨之中那顆最耀眼的明星。只可惜,天啓死得太早,還有,在國子監裡給魏忠賢立祠堂也未免太過了,魏忠賢再如何忠君愛國,僅他那文化水平,好像也實在不能和孔夫子並列…就算真要立,也不應該是你陸萬齡來提,而是應由我袁大海來提纔是當然,現在不行,因爲時機還沒有到。

如果條件成熟,袁大海肯定會搶在所有人的前面,爲魏忠賢修祠堂的,要是讓這等風光之事被別人搶先做了,這完全不符合他袁大海的爲人準則。

嗯,看來《三朝要典》也得提上日程了,什麼《東林點將錄》的,都得馬上搞出來,可不能讓顧秉謙、霍維華他們搶先出爐了,這可是大大的政績工程,由東廠宣教司做出來,那將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還有,既然陸萬齡鑽到自己門下來,那可得好好利用他在國子監大幹一場,一定要把這讀書人心目之中的聖地佔領,絕不能讓他成爲東林黨的人宣傳陣地

偉人告訴我們,宣傳陣地,我們不去佔,敵人就會來佔。

要學以致用。

…………

“大人?大人?…”

馮銓在邊上叫了兩聲,才把走了神的袁大海給叫醒,見衆人都奇怪的看着自己,尤其是陸萬齡,都有些誠惶誠恐了,袁大海忙鼓勵似的拍拍他肩膀:“往後在我東廠宣教司好生做,本官絕不會虧待你們。”說完,朝衆人掃視一眼:“魏公公已經答應我了,只要各位願意在我宣教司幫忙的,你要銀子也好,要官做也好,本官都答應你總之,各位既然來了,就安下心留在我東廠,本官絕不會讓你們替我白乾”

“多謝大人”馮銓和那八人忙齊聲謝道,有了袁大海的準話,他們這會才放下心來,也徹底定下心來要在這宣教司好生大幹一場了。說白了,能來這裡,衝得就是利,沒有利字,誰個願意替你東廠幹活

熙熙攘攘,皆爲一個利字。

袁大海滿意的點了點頭:“嗯,好,諸位明日便可到宣教司來做事了,原衙門那裡你們不用擔心,東廠自會去打招呼。”這就是在告訴這幫人,不用擔心原來的官職和工資,在東廠這邊算借調,不必有任何顧慮。

衆人忙又道:“有勞大人”這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激了,畢竟誰也吃不準這東廠宣教司能夠開多久,將來又是個什麼光景,能保住原先的官位是最好不過的了。

今日已晚,自然是做不了什麼事了,袁大海便又將成立宣教司的目的以及這些人今後要做些什麼大致講了遍,八人先前已聽馮銓講了個大概,聽後都道知道怎麼做。見差不多了,袁大海便讓李慶帶人送他們回去,但讓馮銓留了下來。

“伯衡,交待你的那件事準備得如何?”

伯衡是馮銓的字,和文人打交道,直呼其名不好,以官職相稱也顯得不親近,兄弟相稱不倫不類,袁大海便索性學魏忠賢一般,以表字來稱呼。

馮銓點頭道:“已有腹稿,回去之後便準備提筆寫了出來,明日就能給千戶過目。”

“好”袁大海呵呵一笑,突然壓低聲對馮銓道:“只要伯衡把宣教司辦好,我便給你打個包票,一年之內,侍郎之職,六部之內任你挑”

“侍郎?任我挑?”

聞言,馮銓呆了,不敢相信的看着袁大海,卻見對方滿臉微笑的對自己點了點頭,不由欣喜若狂,激動的對着袁大海深一鞠躬:“若真如此,馮銓誓死不敢相忘千戶大恩”他都有些泣不成聲了。

“哎,我不過一介武夫,前程有限,你卻不同了,乃是大好讀書人你也知道,咱大明重文輕武,所以只要你好好幹,他日前程必不在我之下,說不定到時還得請馮大人多多關照下官纔是”袁大海半是真心話,半是打趣道。

馮銓一聽,忙直襬手:“不敢,不敢...”正色道:“大人知道我馮銓不是那忘恩負義之輩,自結識大人以來,就多得大人相助,爾今又賜我這等榮華,滴水之恩也須涌泉相報,更何況這等天大恩情呢”

袁大海笑道:“好了,伯衡還是回府好好琢磨如何開個好頭吧”

馮銓忙點頭道:“如此,下官告退”

……

馮銓走後,袁大海便要也回去睡覺,路經廠獄時,發現有一間屋子卻亮着燈光,便問與自己一起出來的錢恩:“那間屋裡關的是誰?”

錢恩朝那屋子看了眼,回道:“是熊廷弼。”

熊廷弼?

袁大海點了點頭,隨口問道:“他怎麼還沒睡的?”

錢恩道:“自從大人吩咐給他些書看後,他便常通宵達旦看書,今日怕也是如此吧。”

聞言,袁大海輕聲一笑,對錢恩道:“走,去看看。”

錢恩讓值守番子開門之後,袁大海叫他留在外面,自己一個人進了屋子,見熊廷弼正抱着本書倚在牆角就着昏暗的燭光在看,對自己的進來渾沒有留意,便輕手輕腳走到他前面,緩緩蹲了下去,輕聲道:“熊公怎麼還不休息?”

“嗯?”

陡聽人說話,熊廷弼一驚,擡眼一看,見是袁大海,不由笑了起來:“你們東廠的人走路都是這麼靜悄悄的嗎?”

袁大海也笑了起來:“熊公看得入迷,怎能怪我呢。”不請自坐,朝熊廷弼手中的書看了眼,問道:“熊公看的什麼書?”

“《左傳》。”

熊廷弼合上《左傳》,旁若無人的起身伸了伸懶腰,爾後點了點頭,說道:“你來找我,可是魏忠賢答應放我?”

袁大海把手一擺,搖頭道:“我還沒有和廠公說你的事。”

聞言,熊廷弼“噢”了一聲,明顯十分失望。

“你打算何時說呢?”

“不說則以,一說必成之時。”

“好,有你這話,我熊廷弼便是再等上幾年又何妨?”

“你能等,我卻等不了。放心,我既決心要熊公再擔重任,便是不會食言的。”

袁大海笑了笑,想起一事,開口說道:“對了,你那日叫我取幾份遼東地圖於你,卻不知是要來做什麼?”

聽袁大海問這個,熊廷弼“嗯”了一聲:“在詔獄裡呆了四年,對那地方已經忘了很多,便找些地圖來看看,若是你真能將我弄出去,也好有個準備不是。”

“那不知,熊公在這些地圖上可有什麼新發現沒有?”

“前幾日倒沒看出什麼,不過今日卻發現,有一地十分重要。”

“何地?”

熊廷弼沒有馬上告訴袁大海,而是從牀頭取出一張地圖,端着蠟燭走到桌前,將地圖平鋪在桌上,將燭光移得近些,指着被自己用毛筆圈的一個小圈道:“你看,就是這裡,寧遠。”

“寧遠?”袁大海一驚,脫口便道:“此地扼守遼西,確是兵家重地,但與錦州相比,卻好像又次了些。”

熊廷弼不以爲然道:“一口吃不成胖子,遼東已全落在後金手中,修城之事事幹重大,動用兵馬、民夫、糧草甚巨,如何能輕率前出…若是我能再複用遼東,首要做的也不是修寧遠,而是先修中前所、前屯等地,形成支援後,再去修寧遠城,至於錦州嘛,有些遠了,鞭長莫急,若沒有寧遠城,修錦州也是空話,不可能的。”?說到這裡,他的神情突然變得有些痛苦:“可惜,老夫當初太過魯莽,輕易就將遼東軍民土地盡棄,使得我大明現只剩下山海關一道堅關,若關破,則京師危矣。”

袁大海聽了之後,沉默片刻,開口說道:“熊公有所不知,你所擔心的局面不會發生的,因爲已經有人在寧遠築城了。”

聞言,熊廷弼一怔,旋即有些吃驚道:“噢?誰?”

袁大海的目光盯在寧遠,悠悠說道:“此人名叫袁崇煥,現爲寧前兵備道。”

“一個寧前道有這等眼光?”熊廷弼有些不相信。

袁大海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支持他的人是孫承宗。”

“難怪。”

孫承宗支持在寧遠修城,熊廷弼是信的。問道:“寧遠何時築的城?”

“去年。”

“已過一年多,此城應已築好。若此城築得還算向樣,我大明北進便還是有機會的。要知這寧遠修好,便是戰守都可,不致處處被動。”

聽熊廷弼說這些遼東的事,袁大海心念一動,問他:“熊公以爲遼東邊事,何策可最終解決?”

“這個嘛…”

熊廷弼想了想,開口說道:“主守而後戰,徐徐圖之,不出十年,遼東便可全復。”

嗯?聽了熊廷弼的答案,袁大海突然笑了,因爲同樣的話,在三年後爲另一個人帶來了殺身之禍,不同的是,那個人當時說的是“計五年,遼東可復”。不過相對而言,熊廷弼這話比那人要實在些,因爲現在女真還叫後金,還不是那個“大清”。

“熊公想不想聽聽我對遼東的看法?”

“你的看法?”熊廷弼奇怪的看了眼袁大海,他很好奇,一個東廠的番子能夠對遼東提出什麼看法。

袁大海沒有理會熊廷弼的眼神,而是自顧自道:“我認爲於其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莫不如專以消耗女真有生力量爲主,據我所知,女真可戰之兵不多,未到十萬之數,倘若我們專以襲擊他們的兵丁爲首要作戰目標,那用不了多久,怕女真就難以支撐。”

聞言,熊廷弼笑了:“談何容易,女真人騎射之厲,非我大明軍隊所能硬抗。只有憑藉堅城大炮之利,才能擋得住女真人。若是將軍隊派出去和他們硬拼,百戰卻難有一勝的,到頭來只怕損失的是我們的兵力,而不是他女真人的。”

“我看未必。”

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對戰爭的理解自然不同,袁大海不打算與熊廷弼探討軍事戰略上的事情,而是詭異的衝熊廷弼笑了笑:“若我是遼東督師,我就練一支精兵,由海路運至女真後方進行襲擾,但遇女真村寨集市,盡數燒燬,糧食也全部搶光,運不走的就地燒燬,碰上女真的人丁,管他男女老弱,通通殺光,如此只需一兩年,女真人就要陷入內困之中。沒有糧食,沒有奴隸,他們就得出來搶,要麼搶蒙古人,要麼搶朝鮮人,要麼就是搶我們大明,而在他們出來的搶的時候,他們的老窩卻是一天也不得安寧,試問,女真人又如何安心去搶。哼哼,只怕他們得先忙着對付我這支精兵吧。他們來圍剿,我則退;他們退,我則來,叫他疲於奔命,惶惶不可終日。”

“紙上談兵。”

聽了袁大海的話,熊廷弼一點也不客氣的扔給他四個字,“從海路把一支精兵運到女真人後方,註定這支軍隊的人數不會太多,老夫就算你五千人吧,而五千人兜個大圈跑女真人後方去,無疑是羊入虎口。”言畢,語重心長道:“年輕人,戰爭不是兒戲,你如果不懂,還是不要亂髮表看法,更不要試圖去做,這樣做的後果只會讓事情往壞的方面轉變,而不是如你所想那般。你可知道,遼東邊事糜爛到現在這種地步,就是壞在那幫根本不懂的東林黨手中就是因爲他們的瞎指揮,自以爲是,才導致今日的局面。”

“熊公說得對,我是不懂。”

袁大海不打算和熊廷弼再談自己的構想,因爲在他的構想中,有許多應該殺傷力極大的槍械出來,這些纔是最終的殺器。不過這些熊廷弼不知道,和他說他也不會明白,倒不如不說。

滅大族,屠殺解決不了問題;滅小族,屠殺卻無疑是最好的手段,雖然這種手段十分的不好,但誰也不可否認,這是最有效的辦法,可以減少許多麻煩。

第185章 大幕拉開(一)第63章 黑獄(四)故事說明第241章 斬盡殺絕第2章 拿銀子來第32章 要報仇 入閹黨第179章 東林悲歌(一)第139章 人去屋空第154章 血腥的內廷(四)第180章 東林悲歌(二)第212章 又一個東林大佬走了第18章 須防清君側第34章 要聖旨 給聖旨第170章 假仁假義第102章 番子殺人第84章 任容妃第229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十二)第16章 當斷則斷第57章 黑旗進京(中)壞得流油了第204章 姑娘,你可別坑我第200章 人間正道是武夫(上)第89章 今日免朝第185章 大幕拉開(一)第172章 天下事,東林不行(上)第77章 無愧於心第100章 鎮壓(中)第102章 番子殺人第229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十二)第237章 無恥之徒(五)第22章 春風得意太過早第5章 目中無人第235章 無恥之徒(三)第173章 天下事,東林不行(下)第212章 又一個東林大佬走了第228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十一)第46章 南苑賽馬第92章 跋扈至此嗎?第145章 五百刀斧手(二)第10章 遼東缺馬第14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81章 東林悲歌(三)第13章 好一聲“爹”第70章 黑獄(十一)第91章 自作多情第213章 東林大財主(上)第104章 閹黨《真理報》第191章 大幕拉開(七)第241章 斬盡殺絕第2章 拿銀子來第62章 黑獄(三)第25章 奇怪的邏輯第23章 仇人,不止一個第89章 今日免朝第156章 血腥的內廷(六)第174章 太康伯張國紀第94章 做一個大反派第133章 吾師肺腑,皆鐵石所鑄大鬧內閣下第204章 姑娘,你可別坑我第100章 鎮壓(中)第180章 東林悲歌(二)第79章 袖手旁觀第153章 血腥的內廷(三)第89章 今日免朝第107章 阮大鋮又鬧事了第224章 風捲殘雲 血洗東林(七)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59章 葉閣老來了第238章 無恥之徒(六)第98章 監生鬧事第108章 江西人反水第81章 千歲也害怕第233章 無恥之徒(一)第87章 化兇爲吉第103章 書生滿地走,當官不如狗第180章 東林悲歌(二)第148章 內廷大清洗(上)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215章 東林大財主(下)第151章 血腥的內廷(一)第100章 鎮壓(中)第21章 把水攪得再混些第161章 血腥的內廷(十一)第195章 喜極生悲(下)第196章 你不仁 我不義(上)第172章 天下事,東林不行(上)第169章 公公,千歲請您自裁第241章 斬盡殺絕第147章 五百刀斧手(四)第41章 黑旗箭隊第83章 貴妃名號第19章 去找熊廷弼第73章 黑獄(十四)第167章 進了東廠,你才知厲害!第66章 黑獄(七)第168章 暴風雨之夜第238章 無恥之徒(六)第87章 化兇爲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