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生死相托

董長瀾抱拳稱是:“父親放心,兒子省得!”

董清嶽拳頭攥緊,輕輕抵在桌案上,望着白卿言和董長瀾:“阿寶……即日起,董家上下便如白家說一般,爲平定這天下,結束這天下戰亂,而戰!上至你外祖母……下至你表弟,與白家刀山火海,生死相托!”

白卿言眼眶之中熱意沸騰,堅定道:“同謀大業,禍福與共,不必向負!”

“董長瀾此生,以表姐……馬首是瞻!”董長瀾朝着白卿言抱拳,“長瀾深信,表姐定能帶着長瀾看到海晏河清,天下無戰那一日!爲此……長瀾不懼生死!”

董家人的血還是熱的,生在這亂世……誰不想結束這戰亂,誰不想再看到天下一統之日?誰不想在那青史留名,因這一統的不世功業流芳千古。

董家在登州按照原計劃依計行事,除了心底知道那南戎的鬼面將軍是阿瑜之外,其餘的一切不變,是爲了以防萬一白卿瑜無法全然控制南戎,也是以防白卿瑜遇到不測方便接應。

八月二十四日,夜裡有登州百姓見城門打開,有輜重車隊出城,第二日城中熱議沸騰。

接連三日,董府夜夜有車馬在夜深人靜之時出城,有流言稱,董清嶽接到消息,戎狄要舉全國之力攻城,提前收拾了董府的細軟逃出去,打算棄城而逃。

有百姓望風而動,也將家中值錢的物件兒收攏,該裝入包袱的趕忙裝入包袱,若是戎狄真的攻城也好提前逃竄。

八月二十七日夜裡,被董清嶽派出城去打探南戎軍情的董長茂快馬入城,直奔董府。

登州城官員連夜被召集,董清嶽告知諸位官員,董長茂已經探知南戎將傾全國之力攻登州城,此情況與當初董清嶽預料一般,登州官員倒也無不信。

董清嶽直言,此次登州軍軍中諸人早已因爲皇帝修葺行宮而剋扣糧餉之事心生不滿,此時若戰……登州軍軍心不穩,恐無法得勝,爲防止戰敗使登州百姓受屠戮,提議在南戎兵馬到來之前,先由登州軍護送官宦家眷撤離,隨後再撤離百姓,留下登州軍和武將官員守城。

官員無不表示贊同,畢竟誰不怕南戎軍隊攻入城,對登州進行血洗……連累自家妻室子女。

八月二十八日一早,有早起的登州百姓,看到住着登州官宦人家的那條巷子,由巷頭到巷尾,一片混亂,朱漆紅門的高門大戶門口都停着馬車,各家女眷懷抱細軟上了馬車,其他財貨被高高摞起在專門拉貨的馬車之上,用油布覆蓋,又用結實的麻繩捆緊,在帶刀登州軍的護衛下,一家接着一家往城外走。

官員家眷這麼一走,百姓的心便全都亂了,有人抄着袖子罵罵咧咧,有人則有樣學樣趕忙回家套車收拾細軟跟隨在官員家眷之後出城。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大罵董清嶽,稱董清嶽這是要棄城而逃,全然不顧百姓死活。

再有人去董府一探,聽說董府財貨是最先運走的,且董家女眷也最早出了登州,如今女眷中只剩下一個董老太君還未曾離去,董清嶽和董長瀾、董長茂也都還在。

當天下午,所有官宦人家轉移出城之後,董清嶽這才立在鐘鼓樓上,敲鼓集合城中百姓。

看到董清嶽,激憤不已的百姓已經顧不上什麼禮儀準備,高聲問道:“董大人,聽說戎狄要攻城,官員和家眷都已經轉移出城了!董大人是否要棄我們登州百姓於不顧?”

那人話音剛一落,就見一輛刻着董府徽記的榆木馬車緩緩停在城門樓下,白卿言扶着董老太君從馬車上出來。

董老太君拄着烏木柺杖,立在馬車之上,雙目炯炯,氣如洪鐘,高聲道:“我董家,世代鎮守晉國邊城登州,從未有過棄城,棄登州百姓之事發生,以前沒有,以後更不會有!”

白卿言扶着董老太君下了馬車,董老太君凌厲視線掃過圍在鼓樓之下的登州百姓,挺直了脊樑,一手拄着油亮的烏木柺杖,一手扶着白卿言的手,朝着鼓樓之上走去。

衆人視線矚目着身着誥命夫人盛裝華服的董老太君,老人家滿頭銀絲梳的一絲不苟,將面容繃得緊緊的,老人家年歲已高,香粉已然遮不住臉上溝壑縱橫的紋路,但她身姿筆挺,莊重自持,周身褪去平日的慈眉善目,周身都帶着一股子殺伐決斷的果決。

董清嶽帶着兒子董長瀾和董長茂親自從鼓樓之上走下,來迎董老太君,董老太君卻擺了擺手,就立在百姓面前,高聲道:“早於六月開始……我兒董清嶽連上十幾道摺子,告知皇帝今年南戎恐會傾全國之力攻我登州城,請皇帝早作準備派兵馳援,皇帝不但未準,反倒剋扣登州軍糧餉,用來修葺行宮之用!”

百姓們聽到董老太君老邁但洪亮的嗓音,緩緩朝着董老太君的方向聚攏。

“皇帝能棄我登州百姓不顧,董家不能!登州軍不能!所以我兒只得做出董家得了消息率先出城之狀,派登州軍先行出城搭帳篷建營地,好讓登州百姓出城之後有地方落腳,不至於成爲流民!”

“既然如此,爲何那些官員帶着家眷先跑了!老太君這莫不是誆騙我等無知小民!”有人高聲問道。

董老太君朝着出聲那人的方向看去道:“因爲登州官員之中有朝廷的眼線,讓登州軍護送也是看管官員管出城,是爲了防止有人提前給皇帝通風報信,皇帝以我兒小題大做擾亂民心爲由,派人奪了我兒的兵權,再無人護我登州百姓!只有將那些官員挪出登州管控起來,我董家纔敢向諸位百姓直言相告!”

董老太君說着將手中的柺杖交給白卿言,朝前邁了一步:“諸位鄉鄰,我董家世代守護登州城,誰能說出……董家可曾有過一次棄城而逃?可曾有董姓一人,棄百姓於不顧?董家世代受登州百姓擁護,亦是世代守護登州百姓!”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背信棄義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安排第四百九十章:殺意第一千五百零四章:過猶不及第七百六十四章:大可不必第二百七十一章:敵意第一百三十章:不得好死第四百零三章:可觀第以前四百九十三章:稱臣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天理不容第五百一十三章:立於不敗之地第二百五十六章:欲求知己者第一千三百一十章:輕而易舉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湯藥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回都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明顯第八章:預見第一千零八章:負責第八百四十七章:官逼民反第五百零三章:慶賀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頭萬緒第一千四百零九章:附議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九百三十五章:真正平靜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叩首痛哭第三百二十八章:噁心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添堵第九十八章:得寸進尺第一百七十九章:決一死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腰桿子硬第一百四十一章:皇權君威第七百三十六章:處置第一千零二十八章:與民同樂第九百二十六章:榮耀還都第一百五十八章:匹配第八百九十五章:自己人第二百三十七章:狠戾第二百三十九章:提醒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行宮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心疼你第七百零三章:不悔第九百一十章:活路第三百零九章:寬縱第八百八十一章:風氣第一百零九章:滔天富貴第五百九十五章:鍾家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揣測第一千五百四十章:悔之晚矣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遠交近攻第三百四十三章:插手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昇天第四百九十五章:血脈第七百三十章:陷害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共存亡第四百二十九章:快撤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叩首痛哭第一百九十七章:平安第一百九十一章:帶話第三百四十四章:推波助瀾第八百六十章:奇兵第七百一十八章:傻不傻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如此之快第九百九十九章:入贅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斡旋第五百二十七章:疏散百姓第九百七十四章:長盛不衰第四百零二章:失望第三百四十七章:得力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敬佩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無價第一百七十七章:披靡無敵第九百六十四章:弊端第七百九十三章:血濺朝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家法處置第一千五百一十章:國之根基第四百三十五章:即刻出城第四十章:公子第九百八十五章:不敢不孝第三百七十七章:祖訓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福大命大第七百三十六章:處置第八百六十章:奇兵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稱是第六百二十章:同流合污第七百六十四章:大可不必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指日可待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別具一格第八百七十六章:堂堂正正第四百六十九章:陪葬第三百七十二章:撥雲睹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與有榮焉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戒備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恩德第一百零九章:滔天富貴第二百七十八章:守她一世第七百四十一章:回府第一百五十三章:失信第九百三十六章:生死與共第一千零五十一章:邀約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