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官場大調整

不久,吏部根據各官的考碟來安排官員的升遷或退職等事宜,當然會有不少人升職或者退官。這是五年一次的大調整,其中不少重要位置都換了人,許多地方也開始適應新的主官,因此,考課之後,大永官場格局又是一變。

西寧道觀察使何可道因爲鄒經亙一事,以年老乞骸骨,他年紀也不小了,本來就打算致仕的了,只是出了這樣的事情,退得並不光彩,到底,也算是官聲有污;河內道觀察使衛良查也是一樣的情況,雖然臺前河道治理的事情尚未結束,不過和他這個河內道觀察使關聯也不大,他也上摺子以年老請退,同樣退得不光彩。

對這兩個人的請退,長泰帝並沒有多作挽留,很快就準湊了,請退准奏這個過程,進行得極爲迅速。這樣的情況,不由得讓人心生嗟嘆。

說起來,天下七大道觀察使和尚書左右僕射同樣都是官位二品,可是何、衛兩個人致仕後的待遇跟去年尚書右僕射甘明泉的根本無法相比!不說蔭賞子孫和賞賜御用衣物了,就連那齎銀,也只是定例的三千兩,比甘明泉的五千兩少了將近一半,當然也沒有享全俸的特權。

長泰帝雖然並沒有明說,但衆官心知,這是長泰帝暗自責怪他們爲官不力了。聞絃歌而知雅意,因此沒有官員上摺子爲這兩人請求加賜尊榮,就連御史大夫龔如熙也不敢爲衛良查請求,他們兩家還是親家呢!何、衛兩人心中都有悔恨,沒想到臨致仕之前還聲名有損,幾十年的辛苦等於白費了,可以想見,這兩個人致仕後的淒涼。

相比這兩個人的淒涼。吏部尚書徐友元就算得上是榮退了。雖然吏部尚書的官等比觀察使要低,可是徐友元深得帝心,去年也沒有貪戀尚書右僕射的職位,所以他致仕後的待遇要比何、衛兩人還要高一截。

考課的事情一了,徐友元果然像之前對長泰帝說的那樣。以病乞骸骨了。他是長泰一朝的老臣了,長泰帝自然對他再三挽留,雖然致仕後沒享有全俸的特權。長泰帝卻蔭封了他兩個孫子爲從七品官員,一個調入門下省弘文館任校書郎一職,一個外放西寧道滇州宜良縣任縣令,這可比齎銀、全俸實在多了!徐友元對長泰帝感激萬分,伏在大殿之上連聲稱皇恩浩蕩皇恩浩蕩。

看到何、衛兩人和徐友元的不同境況,,諸官員心有慼慼: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啊!

這樣一來。接近大永官場頂端的位置就空出了三個來。諸皇子的心思又開始動了起來。這三個位置,每一個都是十分重要的,兩道觀察使就不用說了,掌管一道的政務,是一道衆州的主官,位置自然非比尋常。就連吏部尚書之位,也備受衆人關注。因爲吏部掌管百官升遷調動,若是自己的親信任吏部尚書,那局面就不一樣了!

再說了,雖然只是空出這三個位置,卻牽動着朝廷上下,更替和補充,必定會涉及更多的位置,這是五年一度的大調動,誰不想從中分一杯羹?諸皇子雖然心思欲動,卻不敢表現太過明顯。自從尚書右僕射一事後,這幾個皇子都知道,長泰帝心裡若是對這些位置有了打算,那麼是怎麼謀劃都沒有用的了。

葉正純和沈則敬在討論這三個位置的繼任人選,沈華善去了臺前治水,不然討論得更加深入一點。葉正純看着沈則敬平靜無波的樣子,頗感無聊,和沈則敬討論起來的時候,也有些意興闌珊,沒有沈華善那個小老頭,就沒有人和自己唱對臺戲了!想到這裡,葉正純忽而長嘆一聲道:“人生寂寞如初雪啊!”

沈則敬聽了這句話,眉頭抽了抽,心想老師這肯定是在想念父親了,卻並沒有說話。按照這兩個人的討論,兩道觀察使的位置不好說,但吏部尚書的人選必定是從國子祭酒衛復禮和秘書監溫珪章這兩人裡面出的!私心來說,沈則敬希望衛復禮能上位,且不論成方圓和衛復禮的關係,就憑沈則儒在國子監任職,衛復禮也會對沈家多關照幾分的!

只是,不知上意如何,當然,溫珪章上任對沈家也沒有什麼損失,還是如目前這般了。

五皇子府內,上官長治也在和幕僚討論相關的人選,這次五年一度的大調動,上官長治的目標不在這三個位置,而是因爲這幾個位置產生的調動,他盯着的,是四五品官員!這些四五品,雖然現在還不太重要,但過了十來年,必定是朝堂的中堅力量,必定是朝廷將來的柱樑!——這些,纔是初升的太陽!

上官長治想得很清楚,能在那些三品以上位置任職的,都是長泰帝的親信,拉攏過來的可能性不大,不若把目光放在那些具有升遷潛力的官員之上,這樣更爲有利!錦上添花不如送碳市恩!這個決定,許三思和李可安也極爲贊成的。

三皇子上官永平已經能下牀走路了,只是身體還是虛弱,看來那一次傷勢要調理很久才能恢復如初。這時冼茂信也在建議三皇子保持沉默,讓不要輕舉妄動,千萬不要在長泰帝面前透露想親信上位的心思!爲此,他這樣對三皇子說道:“不爭即是爭,皇上必定看在殿下傷未痊癒的份上,會對殿下多加照顧的。說不定這次會有意外的收穫!”

上官永平也聽取了冼茂信的建議,專心專意在三皇子府養傷,彷彿對朝廷紛爭無知無覺的樣子,再一次讓葉正純和五皇子等人對他刮目相看:這個三皇子,漸不簡單了啊!

二皇子府就頗不平靜,兵部尚書陳知浩已經丁憂,上官承佑損失了一大勢力,他迫切希望得到吏部尚書之位來彌補自己的不利局面!可是他舅舅張星華是正四品的太僕少卿,如果要調任吏部尚書,資歷上還是差了兩等,側妃姜氏的孃家也沒有人能接上這個職位的。這樣細想來,二皇子府的勢力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他連日來着急不已,連嘴角都起了泡,一方面因爲自己這邊沒有人夠資格而惱火,另一方面則是暗自希望老三老五也沒能撈到好處。

很快。長泰帝的旨意很快就下來了,升刑部尚書謝同甫爲西寧道觀察史,升鴻臚寺正卿錢同式爲河內道觀察使。升永州刺史任弘毅爲刑部尚書,升少府監穆修己鴻臚寺正卿,而衆人最爲關注的吏部尚書人選,則由秘書監溫珪章頂上,吏部侍郎楚炎代替溫珪章成爲秘書監,掌管秘書省事務,而楚炎的位置。則由刑部侍郎周陽煦擔任……

這一番調動更替下來。大永官場主要官職都有了極大的調動。這個結果,在很多人意料之中,又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錢同式在任鴻臚寺卿期間,表現極好,接待西燕和出使西燕的事情都辦得漂亮,升遷也是應有之義;謝同甫和任弘毅都是長泰帝的親信,升遷也不讓人意外;溫珪章接任吏部尚書也是很多人猜中了的。畢竟,論年紀論資歷,他都在衆官之上。

因此,最令人尋味的反而穆修己和周陽煦的調動,不少官員都在猜測:長泰帝此舉,似乎別有深意啊。

穆修己是穆太妃的侄子,穆太妃曾撫養過長泰帝兩年,對長泰帝也是極好的,更重要的是,穆太妃和周賢妃情同母女啊,因穆太妃和周老太君在閨閣之時極爲要好。周陽煦又升爲吏部侍郎,難道這京兆的風向,要變了嗎?三皇子真是因禍得福啊,與其他兩個皇子相比,這次調動,他是得了不少好處啊。

上官永平高興無比,不爭即是爭,冼茂信說的這話確實沒有錯啊!他安坐在三皇子府養傷,就有這樣大的好事落在他頭上,這可比前年他去安北任監軍驚喜多了。在他的心目中,穆修己當然是自己人,有九卿之一的助力,他當然高興了,自己的舅舅周陽煦就更不用說了,吏部侍郎比刑部侍郎高了一等,主管官員升遷調動,將來往上走就更容易了。

上官承佑聽到消息時自然氣急敗壞,他感覺自己的路越來越不好走了。母族的勢力沒有在這次考課之中得到好處,反而讓老三的母族上位了,若是老三成親之後再添了妻族的助力,那不是更如虎添翼了?!他想到這些,不由得埋怨陳老太君死得不是時候,連帶的,對陳婉柔也頗有微詞,加上陳婉柔還沒有身孕,他就更加寵愛側妃姜氏了。

上官長治聽到這些任命,不免有些失望,倒沒有像上官承佑那樣氣急敗壞。他主要是因爲錢同式高升一事失望,他在鴻臚寺花了那麼多心思,也沒能將錢同式拉攏過來,如今又來了穆修己作正卿,看來他在鴻臚寺的任職是應該結束了!幸好該做的事情,也做得差不多了,就算離開了鴻臚寺,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至於三皇子舅舅周陽煦的升遷,上官長治根本就不放在眼內,想起屬下彙報的關於周家的那些事情,上官長治露出了嘲諷的笑意:鍋內青蛙,再有能耐,也蹦達不了幾年,就算高升,於他何妨?

接着,吏部又宣佈了各官各職的換職或留任等事宜,除了西寧道和河內道,其餘五道觀察史都換地任職,江南道觀察使王備是去年才任職的,還是繼續留任;劍南道觀察使竇崇成了嶺南道觀察使,嶺南道觀察使丁文翰則去了隴右道,關內道觀察使蔡松林調到江南道去了……

其餘的,大多都加等留任,一時間,外放的外放,進京的進京,各地的驛館異常忙碌,馬市、鏢局的生意也好了很多。不管衆人有得還是有失,到正月底的時候,五年一度的大調動已經全部安置完畢,下一次要進行這麼大規模的調整,又是五年之後了。

ps:

二更!

第一百零八章 太后病重第一百八十二章 代價第五百二十一章 弒君第三百零五章 奠第五百二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七十六章 救應南圖(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月尚書(50粉紅加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安排後路第六十七章 朝暾宮之殤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理昭昭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力誅殺他!第兩百二十九章 重返局勢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兩百四十一章 撤給事中第五十六章 再遇應南第兩百七十四章 登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設毒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剛怒目第一百九十一章 溪山俞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本心第九十章 入書房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祥第九十九章 春闈案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清醒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五百一十三章 時到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三百五十二章 山陵崩第三十八章 猜猜我是誰?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八十三章 解危和仁政第十七章 莊子避暑第四百八十三章 天有哭第五百一十四章 沈家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常失瑞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家登臺第兩百四十四章 沈餘憲第五百章 荒謬的爭論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不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宮闈波瀾第兩百六十二章 潛行第兩百七十八章 將軍府舊怨第兩百一十六章 錯了!第兩百五十二章 移勢第六十八章 結果第兩百三十六章 東宮屬官第六十七章 朝暾宮之殤第四百二十章 京兆有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離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情第一百五十章 奪嫡開始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復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沈家尚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先機第四百一十章 慈不主兵第六章 鋪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皇子妃人選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兩百一十七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室後裔第五百二十五章 攻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理寺審訊第三百九十一章 帝爲棋第一百三十四章 目標是沈寧第兩百一十九章 圍絕第四百零七章 轉運司之因第一百三十四章 目標是沈寧第五百五十九章 死守善道第三百零二章 狠手第兩百二十一章 全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家族的力量第一百七十四章 和親使團第三百三十六章 斷子絕孫第三百六十章 首領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五百章 荒謬的爭論第三百五十四章 第一道旨意第兩百一十章 韜光養晦第五百二十章 不臣第三百八十章 朝京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沈華善回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勢力出動第四百六十九章 禮樂征伐第三百一十三章 望君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哭靈小產第三十二章 過年和元宵第一百三十四章 目標是沈寧第五十七章 賑災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安排後路第四十三章 攏軍心第七章 隨伺書房第兩百一十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六十七章 危險將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餘字輩登臺第四百三十五章 明白人第五百一十章 禮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