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去河內道否

和錢同式身死消息傳遍京兆的,還有他臨死之前作的那首勘災詩,

散吏馳驅踏旱丘,沙塵泥土掩雙眸。

山中樹木減顏色,澗畔泉源絕細流。

處處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無收。

下官雖有憂民淚,一擔難肩萬姓憂。”

一擔難肩萬姓憂……這麼無奈,這是錢同式最真實的寫照。

朝廷的二品大員,因爲河內道的大旱,就這樣生生折在河南府衙。他坐鎮河南府衙的時候,預見了河南一帶可能會有的暴動,卻沒有想到,這暴動演變之迅速之激烈,已經遠遠超出他的預計。

府衙的士兵面對着暴怒的百姓,選擇了叛反,選擇了趁亂謀逆,錢同式他們纔會驟然沒了性命。

河內道暴亂,此乃國之大災禍,也是沈華善和江成海心中的大悲痛!只是此刻,沈華善和江成海,連悲痛的時間都沒有,河內道的暴亂已出現,如何平定河內道的局勢,纔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他們儘可能地收集着河內道的情況,以便能夠想出最合適的對策,接到消息之後,他們都是不曾閤眼的。

其他的朝官,卻有不一樣的反應。

河內道暴動傳到京兆的時候,朝官們只愣愣聽着這個消息,不知道該有什麼反應。

大永承平已久,除了西燕和突厥邊境,中心腹地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暴動戰事了。當河內道這些暴動出現的時候,他們竟覺得不像真的。

當年盛王作亂,只是侷限在贛州一地,而且短短十來日,就被江南衛攻克了,根本就沒對大永朝廷造成什麼影響。

這一次動亂卻是不同,規模極其龐大,而且發展極爲迅猛。這次暴動從河南、鄂州、晉州三地發端,聚集了數以十萬計的普通百姓。在彪悍盜匪和叛反士兵的帶領下,似有席捲整個河內道的態勢。

河內衛大將軍古大存,在河內道暴動發生之初,就帶着三萬兵馬趕往河南一帶,雖則殲滅了一部分的悍匪叛兵。卻未能阻止暴動的進一步擴散。

因爲加入到暴動之中的百姓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的府衙、縣衙士兵加入到暴動之中去,就連部分河內衛士兵,似乎都在蠢蠢欲動。——他們鎮壓對象。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的親戚、舊友,怎麼下得了手?

所以河內道的局勢,纔會越演越烈。現在暴動的地方,已經不止河南、鄂州、晉州三地了,所發現在的暴動,有十餘處之多。

無一例外的,他們首先衝擊的,是當地的縣衙、府衙,大永的官員。成爲他們首先擊殺的對象。

錢同式的是、這些百姓的兇殘,令河內道的官員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會成爲下一個錢同式,珍惜性命,乃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往往在暴動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官員就害怕逃走了。絕對不會留下來領導鎮壓平叛等事。

河內道的政事,已經羣龍無首。不管是當地的政務軍令,還是朝廷的詔令旨意,都無法在河內道通行。換句話說,河內道已經完全失控。成爲了一個無序無王的地方。

這就是沈華善和江成海等官員在宣政殿上討論的情況,有關河內道暴亂的所有情況,都一一向景興帝報備。

景興帝聽着臣下的彙報,臉色黑沉不已。暴亂!而且還是席捲一道的大暴亂,這些遙遠得只出現在史書中的字句,竟然在他登基剛半年的時候,就出現了!

這等於是一個晴天霹靂,直接將景興帝劈得七渾八噩。他一下子就懵了。

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這樣的大暴亂會在他在位的時候出現。對於河內道,他只知道,有個河內道觀察使錢同式,還有個河內衛大將軍古大存,別的,就一概不知道了。

如今,錢同式已經身死,古大存還帶着士兵和暴民對抗,就膠着在晉州一地,拿暴動也一籌莫展。

那麼河內道的局勢怎麼辦?這麼多的暴民,要怎麼鎮壓?七大道之一,已經暴亂,會不會影響到其餘各道的政事軍務?會不會最終動搖自己的位置?

想到這裡,景興帝黑沉的臉色忍不住發白,良久,才強自鎮定地問道:“諸位愛卿,對於河內道的動亂,有何良策?”

帝王嚴肅而慎重的聲音在宣政殿內響起,傳到了每一個朝臣的耳中。隨即,不少朝臣都低下了頭,帝王這句問話,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古大存領着十二萬的士兵,都沒能阻止局勢的惡化,那麼自己這些文臣有何辦法?

兵部尚書鄭棣桓出言應答:“臣以爲,當下以平亂爲第一要事。當立即調遣江內衛的兵馬,前去河內道平亂。平亂之後,才能賑災,河內道的局勢才能得到控制。因此,臣建議,立即成立招討司,以江南衛士兵、河內衛士兵爲招討司力量,全力平叛!”

鄭棣桓的建議,是順應河內道的局勢的,也是符合軍隊應急機制的。每有大戰事、大動亂,大永朝廷都會設立招討司,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鎮敵平亂!

隨即,沈華善和江成海也出列贊同了鄭棣桓的建議。設立招討司,由招討使帶兵前去河內道平叛,這是控制河內道局勢的唯一辦法。

宗正卿上官棠和鴻臚卿穆克己等官員也都紛紛出列,附議鄭棣桓的提議。其實招討司的事情,他們哪裡懂,只不過帝王既已出聲,他們這些作爲臣下的,當然要表態了。反正招討司又和他們沒有關係,怎麼說都可以。

站在朝臣中的卞之和,自聽到河內道暴動之後,他的心就微微顫抖了,那是一種壓抑住的興奮顫抖。在他看來,河內道暴動,乃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也是卞家極爲難得的復起機會!

無論如何,他都要抓住這個機會,就算無法恢復早前的榮光,也一定要向沈家報了早前彈劾之仇。

想到這裡,卞之和再次將想法默默在腦中理順了一邊,然後纔出列奏言道:“啓稟皇上,臣願爲馬前鷹,自請爲招討使,帶兵前往河內道,定會爲皇上平定河內道的局勢!懇請皇上答應!臣願肝腦塗地,以寬上心!”

卞之和的奏言一出,宣政殿的朝臣,都忍不住低低地“啊”一聲逸出來,安靜的宣政殿,瞬間多了一絲喧鬧。

朝臣們忍不住看向卞之和,眼光中有訝異有深究,甚至還有一絲敬意。

河內道的官員,現在都恨不得長出翅膀,能夠飛出河內道,冀望能夠遠離河內道暴亂的危局。京兆朝堂這裡,除了一些職責所在的武官,文官們,是絕對不會想到親自去河內道的。

畢竟,河內道這樣的局勢,誰都說不準下一步會演變成什麼樣子,錢同式的命運,他們可不想重複。

如今,卞之和主動請命,要帶兵前去河內道平亂,這就等於以己身入險境,尤其他還是大永的前四卿,是朝廷的重臣。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根本就無須他去涉險。如今卻爲了平叛,自請去河內道。這樣的決心和忠誠,不由得不讓人起敬。

就連景興帝,一時也怔怔地看着卞之和,心中頗爲複雜。因爲祥和大街遇刺一事,景興帝對卞之和是極爲不滿的,還撤了卞乎義的職,早前,卞乎義還受了那五十杖責。可是他沒有想到,卞之和竟然會主動提出去河內道。

越是危險的時候,就越能夠體現出一個臣子忠誠,莫怪乎前人有“板蕩識誠臣”之詩句,的確是這樣沒錯,朕早前,對卞家還是太苛責了——景興帝這樣想道。

他正心憂如焚,卞之和就站了出來,願意替他解局,這就等於口渴之時,有人遞了一杯茶水過來,正是最熨帖最合適的時候!

這時機,卞之和掐得恰恰好,就是這麼一番話語,竟然消除了早前景興帝對卞家的不滿。

“卞愛卿甚得朕心……只是這招討司一事,還需仔細配備,金吾衛大將軍和兵部尚書,且將招討司的配備定下,速速報朕!”景興帝這一番說話,則是對卞之和的請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沈華善冷眼看着卞之和,心中對於他打的主意十分清楚,看來河內道的動亂,反而成爲卞家的良機了。富貴權勢當向險中求,這一點,卞之和深知呀。

若是卞之和平定了河內道的局面,那麼卞家的氣勢,便無人可擋了;就算他沒能阻止河內道的亂局,只消在河內道受個傷回來,皇上也定必會感恩他不惜以身入險的忠誠。

這樣看來,卞之和若是去了河內道,不管怎麼樣都是一盤贏棋。

要阻止他前去河內道嗎?若是阻止了他,那麼可以代替他成爲招討使的,只能是自己了。關鍵是,河內道的局勢,到底會怎樣發展?

沈華善一時躊躇,想到了在有餘居養胎的沈寧。

這段時間以來,有關朝堂局面、天下大勢的種種,沈華善都沒有告訴沈寧,甚至禁止秋梧將如流處和蚍蜉的消息告訴沈寧,就是爲了她能夠安胎靜養。

只是如今,河內道暴亂起,他不得不將將她請出有餘居了。

ps:

二更!感謝老顏yyz、璃洛.夜歌、犬獵、咚咚de吖的粉紅票和更新票!謝謝大家。這首堪災詩,乃南宋王夢雷所作,借來一用,版權免責,哈哈。乃們不知道,我從圖書館一樓走到八樓,都沒有找到一個座位,最後是坐在地下碼字的,大家都太好學了!55~~

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142章 廷杖(二)第366章 二王回京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186章 貴人謀第369章 逼反第290章 走險第244章 沈餘憲第518章 夫妻重逢105 相撞第兩百二十七千 裡奔喪第424章 一月尚書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219章 圍絕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142 過年88 胭脂106 看管第95章 春闈今史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379章 押俘第387章 有孕第494章 殺謝35 找茬第65章 兵部尚書丁憂104 才女第26章 塵埃落定第332章 小登科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60章 離京與返京160 遊學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153章 離間第219章 謀利第141章 廷杖(一)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104章 南北分榜60 過渡第404章 奶孃有毒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101章 春闈案四36 瘸子第313章 望君歸24 打探13 底線第五百四十二 舊仇第548章 意外調兵160 遊學62 三年49 身份第279章 謀兵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519章 清醒127 威脅第527章 基石第85章 出事了第242章 三策98 提親132 合計140 倒下第251章 計成第334章 一家登臺番外一哀王不甘21 撐腰119 舊事第310章 決裂136 說法第兩百二十六 謎團迭起第461章 君臣義斷13 底線43 姑姑第178章 背後之手第404章 運籌47 闢謠第149章 封宮第555章 逼宮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514章 沈家起兵13 底線149 洞房101 賜婚168 護送第246章 變故第212章 僅此而已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237章 見太子第113章 哭靈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