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蔣博文反

蔣博文反了!

這句話語,直接將沈華善和沈則思震住了。他們兩個驚異地看着應南圖,想確認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他們可以猜想到事情的發展,也可以預見到蔣博文的野心。但是,沈則思纔來到嶺南道,蔣博文就謀反了?

怎麼會這麼快?這麼突然?

“蔣博文擁兵謀反,自稱隴右王,此事已經傳出來了,估計京兆已經收到消息了……”

“皇上對蔣博文還十分信任,往北疆送去的錢糧,也沒有斷過的。蔣博文怎麼就反了?”

沈則思一時想不明白,難道蔣博文已經做好了謀反的準備?

沈華善和應南圖,也陷入了沉默之中。沒想到,蔣博文真的謀反了,實在是……太突然了!

他們不知道,蔣博文在這個時候舉起反旗,也是迫不得已。對於他來說,這個時候還是太早了,他屯兵存糧的準備尚未完全做足,謀反稱王,還是太倉促了!

他早有謀反之意,早就積極爲謀反做準備,除了存糧之外,暗地裡早將蔣家子弟全都移到了隴右道。但這麼快就謀反,還真不是他所想的。

只是,局勢的發展,已經輪不到他再猶豫。沈則思已經逃離北疆,嚴律政已經知道北疆的真相,他的彈劾尚書已經送往京兆,景興帝說不定會對他生疑,這就是他面臨的嚴峻形勢。

“主子,隴右有十二萬,兵馬人員已經足夠了;況且戶部還送來了不少錢糧,可以支撐主子起事了。事不宜遲,末將擔心謀反事泄,事反而不成!”

蔣博文的親衛們,跪在蔣博文的軍帳中,這樣說道。

從他們勾結突厥,殺了安北府兵開始。他們就沒有回頭路了,他們只能跟着蔣博文,走上這唯一的路!

就算蔣博文不謀反,若是朝廷問罪。他們避無可避;但是如果蔣博文謀反成功,他們就是列土封疆的大功臣。

這個買賣該如何選擇,這些隴右衛將領心中十分清楚。

“況且太常失瑞,天下頻現,大永氣數已盡。主子必是取而代之之人!主子,請速下決心!”

又有一個親衛這樣說道。隴右衛在蔣博文麾下已經十幾年。隴右衛實則已經是蔣博文的私軍,若是蔣博文起事,隴右衛必定會跟隨的。

“主子,現在河內道有大洪水,河內道必定有動亂!朝堂疲於治水救災。必定無暇顧及隴右道的情況;況且,末將還得知一個消息,西燕已經在集兵,看樣子是有異動了。”

還有親衛急急地說道。這些親衛們所說的,都是同一個內容。就是勸蔣博文起事,道現在是最合適的實際!

大永內憂外患,此時不反,更待何時?難道真的要朝廷帶兵前來,主子才能下定決心謀反嗎?

蔣博文聽着屬下殷殷的話語,心思也漸漸激盪起來,原本猶豫的心也漸漸堅定。

這些士兵說得沒有錯。現在就是最合適的時候!

景興帝昏庸無能,以致天災不斷,又有太常失瑞之事,這必定是上天預警,自己在這個時候起事,拯救萬民於水火。乃是順應天命之舉!

自己,必然是天命所歸之人!

“本將決定應諸位所請!以隴右衛駐地爲龍居之所,舉兵朝天子!景興帝昏庸無能,朝中奸臣當道,百姓水深火熱。拯救萬民,身死而無悔!”

最終,蔣博文下定了決心。他爲謀反準備了十幾年,這些年來一直在攏軍心、被存糧。如今谷大祖並五萬府兵已經被滅,北疆百姓不知真相,必定會對他感恩追隨!

有十二萬兵馬,還有北疆十五萬百姓的支撐,他必定會成功的!這江山乾坤,必不再姓上官,那九個山河乾坤鼎,必在他的掌中!

對於大永朝廷和安北府兵來說,蔣博文乃國之奸佞,罪行滔天。但是在隴右衛軍中,蔣博文卻有至高的威信。隴右衛士兵心目中,最尊敬的人不是景興帝,而是蔣博文!

隴右衛在蔣博文掌管之下,不知不覺成了蔣家軍。蔣博文彈劾谷大祖之時有言“只知谷鄭,不知上官”,但在隴右衛內,才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只知蔣家,不知上官,這纔是隴右衛軍心所向。當蔣博文宣佈順應天命、自立爲王的時候,隴右衛士兵絕大部分士兵都是歡欣的,並且誓言追隨蔣博文,爲天下百姓換一個新天新主!

那些忠於大永朝廷的兵將、反對蔣博文稱王的兵將,早就被關押或者被殺害了。

在蔣博文宣佈謀反之後,爲謀反而作的種種事物,很快就準備妥當了。加身的黃袍、金刀玉璽、應天命的詔書等等,都一一放在蔣博文前面。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隴右衛士兵們的行事還是十分迅速的。在普通士兵準備這些行頭的時候,蔣博文的親衛做了最重要的兩件事。

這兩件事,爲蔣博文順利稱王打下了根基,也使得蔣博文的在隴右道的統治持續了很長時間。

其一,他們爲蔣博文的謀反,做足了民間準備,在隴右道普通百姓中,立下了蔣博文天命所歸的印象。這些準備,包括旱地突然冒甘泉,泉水匯合在地,成一個“蔣”字;又包括六月寒梅花開,花瓣落地,當然還是個“蔣”字;當然還包括活魚說人話,“蔣氏王,大永亡;蔣氏出,萬民實。”

蔣氏王,大永亡;蔣氏出,萬民實。這樣一句話,在短短時間內,就在隴右道和北疆流傳了。

街頭巷尾的童謠,也都在傳唱着這句話。(如果沈從善在生,必然撇撇嘴:抄襲!)

其二,他們爲蔣博文的謀反,找了一個大義之名。師出無名,當然不是仁義之兵,也不會有最後勝利。申明大義,這主要的,當然就是一篇橫空出世、振聾發聵的檄文!這檄文征討的對象,就是景興帝!

蔣博文不知道他的親衛,找了哪個名宿大儒來寫這一篇檄文,總之他對這篇檄文無比滿意。事實上,這篇檄文的確有奇效,張貼公佈之後,爲蔣博文贏得了很多民心。

這篇檄文有言:“景興視朝者,性非愛民,行無帝德,地實寒微……”,是指景興帝非天命所歸、忝居其位,是以國朝天災不斷,百姓苦難不已。

又有言“有獻俘殺戮,又有兄長定罪,禍延子孫。仁之義之不作,德之賢之已亡。太常失瑞,知國祚之將盡。天降異災,識王庭之遽衰。”,指大永朝奸臣當道,仁義禮信盡失,大永氣數已盡,乃是上天早有預兆。

最後還有言“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予本隴右將軍,因天下大亂,爲衆所推,是以稱王,爰舉義旗,以清妖孽。”,最後號召天下百姓,共同征討無德無能的景興帝,爲天下百姓謀福祉。

在這個時代,一篇檄文的力量,完全可以充當幾營兵將來使用。當這篇檄文傳遍大永的時候,景興帝的聲名也一塌塗地了。

當蔣博文謀反的消息傳到京兆的時候,左良哲腿都忍不住顫抖起來了。蔣博文反了,蔣博文反了?

先前他還和蔣博文有書信往來,他還曾爲蔣博文說好話,戶部還給隴右衛士兵送去了錢糧。

蔣博文怎麼會反?自己會不會受到牽連?

這是左良哲心中惴惴不安的事情,當他和魏延慶等人去到紫宸殿的時候,見到的,就是景興帝鐵青的臉色。

謀反!還是帶着十二萬隴右衛兵馬謀反,並且佔有隴右道和北疆之地,還自立爲隴右王!這就是蔣博文的謀反。

這樣的謀反,對大永來說是致命的衝擊,這不是河內道黃淵、劉良這兩個反賊引起的動亂,而是真真正正的謀反!

隴右王這個稱號、檄文上的字詞,刺痛了景興帝的眼,也刺痛了他心!

什麼隴右王,什麼氣數將盡!枉之前他還對蔣博文信任有加,還讓北疆送去錢糧,如今看來,這一切都是蔣博文的詭計了!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永只能有一個景興帝,何來一個隴右王?

“皇上,蔣博文這個逆賊,已經將蔣家族人都接走了。剩下的蔣家姻親,全都被控制了。”

魏延慶低着頭,沒有去看景興帝的臉色。

在聽到蔣博文謀反的時候,金吾衛士兵已經第一時間趕去蔣家,蔣家門額上“帝臣不蔽”御書還在,可是裡面只剩下僕從了!

可見,蔣博文謀反,早有預謀,絕不是忽然之事。這時,魏延慶也知道,北疆的真相,必定是沈則思所說的那樣了。

沒想到,深沐皇恩的蔣家,竟然會謀反!蔣博文還是前國舅爺!那麼,坤寧宮中的蔣太后,知道蔣博文謀反的事情嗎?

“人來!速去坤寧宮,將太后帶來!”蔣家子弟全都離開京兆了,但是蔣家,還有一個蔣太后!

想到蔣博文謀反,景興帝的震怒,簡直不知如何宣泄。謀反,十二萬兵馬謀反!

他只能這樣反反覆覆地想着這個事情,既震怒又害怕!

可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在大永君主身上,也合用的。

景興帝沒有想到,大永的禍事,絕對不止蔣博文謀反這一件!

ps:

二更!感謝那一小堆的粉紅票!晚上還有一更哦!粉紅票就到50了,明天要不要加更呢?哈哈,看你們了!?檄文內容,有參考,但基本都是自己寫的哦~

第375章 連環局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70章 卞氏之恨第24章 使團比試第50章 流言四起第112章 國有喪第318章 鬥錢多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310章 決裂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396章 道不同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2章 破局之策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153章 離間第379章 押俘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13章 望君歸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446章 驚變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98章 春闈案一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22章 人才儲備第352章 山陵崩第242章 三策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483章 天有哭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462章 奪職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34章 喜事多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373章 見太后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182章 代價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357章 南越一族第380章 朝京行第268章 心思第131章 走私事發第337章 削爵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341章 毒殺子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64章 變化之前第311章 前奏第378章 征伐出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421章 京兆窩案起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527章 基石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552章 路上第407章 轉運司之因第147章 毒婦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474章 有溫情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372章 妖孽出第232章 草場案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19章 返回京兆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382章 立功第20章 如流處第130章 搶人之戰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202章 出事了!第30章 臨近過年第248章 兩難第531章 緩稱王第385章 離朝第296章 保住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133章 匠人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