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書房有計

景泰大街內,沈華善的書房內,葉正純咆哮的聲音在響起,沈華善只呵呵笑着,當沒有聽見他的話語。

“你學個球呂務厚!當年我就說過,呂務厚是第一傻蛋,他想做的事沒有錯,但是用錯了方法!好端端落下個杖死的下場,人命都沒有了,還能有什麼用?你這些年白混了。眼看到手的中書令就沒有了!離開了朝堂,還有個球用!”

葉正純罵罵咧咧地道,他的口頭禪,這麼多年都沒有變過,就算在孤山隱了好幾年,他精明的性格還是一樣,尤其是在說到“到手的中書令……”的時候,那樣貌簡直奸儈到出汁。

到手的中書令……說得好像買賣一樣,沈華善“呵呵”笑着,感覺自己額頭有些汗。

“還在傻笑!我在孤山聽到消息,隱都隱不住了,六月酷暑趕來京兆,就是想來看看,你犯的是什麼糊塗!這下可怎麼收場……”見到葉正純那笑着的樣子,葉正純本來有滿腹的牢騷,也一下子就癟散掉了。

“收場……你從孤山來,不就還是爲了幫我收場的嗎?”沈華善笑着說道,頗有些無賴的架勢,彷彿葉正純年長他幾歲,就應該護佑着他似的。

他雖然這樣說着,心底卻極爲感動。爲了自己這一次獻俘禮的事情,葉正純出了孤山,還千里迢迢來到京兆,這一番厚意,他知道得很清楚。

葉正純辭去尚書右僕射一職之後,就長隱在孤山,很少過問朝中之事。他是長泰一朝的重臣,在長泰帝還在位的時候,他就已經致仕了,現在已經是景興一朝,更與他沒有什麼關係了。原本他可以在孤山隱逸到逝。而不必涉這一趟渾水的。

可是爲了沈華善離朝靜養,他還是出現在景泰大街這裡了。

出孤山入京兆,對於葉正純來說。是一個轉變的標誌,標誌着他告別了以往隱逸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京兆朝局裡。

有一些人,比如韋景曜和蕭厚仁,註定是一帝一朝的人物,當長泰崩天的時候,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就終結了;但有一些人,比如沈華善和葉正純,是和天下大勢緊密聯繫在一起。或有暫時的消退,但風雲四起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參與或影響着天下大勢。

“收場的事情。還真不好說。我出發來京兆之前,曾去了溪山一趟。俞正楷等人已經出孝,這三五年守的,還是俞謹之留下的‘爲往聖繼絕學’,專注學問。一時半會也不能前來京兆了。倒是俞正道曾說,你那孫女可助一臂之力。你哪個孫女?”

葉正純想到了來京兆之前的事情,這樣說道,他有些好奇俞正道所說的,是哪一個孫女。

聽得葉正純這麼說。沈華善卻有些皺眉。孫女沈寧現在有了身孕,現還在有餘居安胎,切不能勞心費神。這獻俘禮收場一事,他不打算讓沈寧參與其中。

所以他只對葉正純略略說了說沈寧是俞正道的學生,曾跟隨他學習縱橫之術,其餘的事情,倒是沒有多提及。

“說起來,還是這個球獻俘禮!若你不是腦殘地撿了呂務厚的那一套,又怎麼會想着這收場的事情?好好做着中書侍郎,等到明年初,就可以做中書令了。大永的隱相,隨便你怎麼折騰,卞之和這樣的朝臣,又能拿你怎麼辦?說到底,你還是太沉不住氣了!年紀越大,心性怎麼就越衝動?”

葉正純捋了捋鬍子,對於沈華善之前的舉動做出了評價。他理解沈華善爲什麼那麼做,但是一直離朝也不可行,若沒有中書令這個重位作爲支撐,沈家在西寧道和嶺南道的佈局怎麼開展?

沈則敬的四品官,在葉正純看來,還是太小了。在其位謀其事,沒有足夠的權力,怎能做可堪的事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只是說說而已,真正的興亡,更多的是在擁有權力的人手中。

要有責,就一定要有權。要想負更大的責,就必須有更多的權。

所以他認爲,正二品中書令這個位置,沈華善絕對不可以失去。不能差了這臨門一腳,不然早前的輔助都白費了。這個收場一定要做得漂漂亮亮,這也是他來京兆的原因。

對於葉正純這番評價,沈華善卻不這麼想。獻俘禮一事,是他朝着自己心中的道前行,這當中,沒有可以討論對或許錯的餘地。

況且,他始終認爲,離朝靜養不算是多麼糟糕的事情,現在景興帝對他猜疑過甚,繼續留在朝中,成爲衆矢之的,不是美事。

反倒離了朝局,可以看清楚以前不曾看清楚的事情。那些暗處的人手,已經在動作,重返朝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現在倒不是十分着急。

“若果沒有這場獻俘禮,我又怎麼會知道皇上對沈家忌憚至此?說來也好笑,沈家從皇上還是十二皇子的時候,就追隨輔助他了,我倒想不起沈家做了什麼事情,引起皇上這樣的心思了。”

沈華善語氣有些冷然,也沒有多少對景興帝的恭敬。如今在書房裡只有他和葉正純兩個人,也沒有掩飾什麼的必要。

“懷璧其罪……誰叫你們沈家,特產的就是進士了,而且在朝爲官的人數的確也多了。一家之中,出這麼多人才,這可不是好事。大永人才盡出帝王家,這纔是朝堂的規則。皇上對沈家忌憚,一點也不出奇。”

“太祖之時,中書令張簡在朝任職期間,他膝下七子,皆出仕,且都官拜五品以上,尚不曾聽聞太祖有何忌憚之辭。如今沈家三代,也不過是這個數目。帝王之心,何以至此?”沈華善想到景興帝的種種,心中有忿然。

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寇仇;若君視臣如醜寇,那麼臣視君如什麼?沈華善自己不能作答了。

“你犯傻了吧?皇上的心懷,又怎能太祖之胸襟相比?你糊塗也要有個譜……”葉正純睨了沈華善一眼,根本就不吃他訴苦這一套。

“說來也是,我糊塗了。除了皇上的忌憚,這一場獻俘禮,還讓我知道了卞之和果然不簡單!他能就任尚書右僕射,絕對不僅僅是因爲慕妃的原因。這獻俘禮就是局,他明擺在這裡,我卻不得不跳,這就是他的本事了!”

想到了卞之和,沈華善覺得此人身上的謎團不少,西燕和卞之和有什麼關係,如流處至今還沒有查出來;還有那溫氏,卞之和安插溫氏在皇上身邊的意圖是什麼,他都沒能確切知道;如今又有獻俘禮這個局,他總覺得,卞之和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子,目的,是不臣之心還是別的什麼,他一時半會也不清楚。

沈華善把心中的疑惑一一告訴葉正純,想聽聽他有什麼看法。葉正純雖然離開京兆好幾年,但畢竟在官場高位浸淫了幾十年,看問題獨到的眼光,就是沈華善也不得不佩服。

“你是說,獻俘禮這個事情,是卞之和一手促成的?”葉正純這樣問道。聽了沈華善的描述,葉正純對這個接自己位置的卞之和沒有多少好感,總覺得原本自己坐着的地方,被人佔了拉屎一樣。

深深的違和感。

“是的,看來他算準了當初呂務厚的事情。所謀的,正是我的死穴。通過獻俘禮一事,引起皇上對我的不滿,將我擠下去,若我想的沒有錯。先帝的七位顧命大臣,他是想居其首的。畢竟,皇上做天家的經驗尚淺……”

在宣政殿的時候,沈華善見到卞之和嘴角的笑意,便知道他爲何一力促成獻俘禮了,原來非是爲了討好皇上,而是爲了踢他出局。

天家經驗尚淺,可以作爲的地方就太多了,卞之和打的主意,沈華善能猜得到七八分。

“七位顧命大臣之中,韋景曜和蕭厚仁,等於是退下的了。魏延慶是軍隊中人,不會理會皇家中事,衛復禮之前一直沒能在皇上那裡掛上號。你若是出局,也不會是卞之和一人獨大,這不是還有外戚左良哲……”

葉正純分析說道。卞之和做這些事情,應該就是爲了帝心沒有錯,可是沒有了沈華善,還有一個左良哲,要謀得帝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左良哲恰恰就是受限於外戚身份,加之其人圓滑善鑽,想必皇上只會讓他和稀泥,若真有軍國重務,是斷不會信任重用左良哲的。這樣一來,卞之和不是天下第一臣了嗎?”

這一點,沈華善也是有考慮的。

“既然卞之和想做天下第一臣,我們就助他一把吧,且看左良哲是否答應,再看看容太后是否答應。我倒有一計,既可以讓卞之和自顧不暇,還可以助你來個漂亮收場。這朝局,還是要多贏纔好的。若是一兩個人就而已玩轉了,那多沒意思……”葉正純眯着眼,這樣說道。

他的聲音充滿了興味,彷彿接下來的事情,會多麼有趣一樣。不是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過程,當然會有趣!

葉正純想到這裡,那眯着的眼神和嘴角邊的笑意,看着就是一副奸商的樣子,誰能想到,他曾是大永的尚書右僕射?

ps:

一更!我回來了!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歉意!請大家原諒~~斷更的事情,定不會再出現!鞠躬感謝一直在等待的親們,鞠躬感謝還在給我投票的親們,謝謝大家!

第337章 削爵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55章 援兵到第56章 再遇應南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62章 奪職第448章 帝有疑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471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539 萬骨枯第474章 有溫情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96章 鑑華堂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380章 朝京行第48章 百官出動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408章 全殲第81章 蟄伏和危前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35章 開春吏事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544章 暗殺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98章 春闈案一第204章 折臂第239章 大換血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522章 扶幼主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307章 嬌客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321章 順平第281章 盯梢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58章 關聯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201章 白氏身份第510章 禮崩第227 千里奔喪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551章 出發救夫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46章 太子薨第391章 帝爲棋第396章 道不同第486章 掌軍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86章 刺殺後續第360章 首領第543章 死後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35章 開春吏事第367章 皇家宴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399章 人禍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300章 弒父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307章 嬌客第4章 晚梅有香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24章 使團比試第239章 大換血第49章 真相漸明第303章 救彭第402章 平亂之人第79章 燕都棋局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51章 所謀爲何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323章 政績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99章 春闈案二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219章 圍絕第306章 平步第327章 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