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謀利

“關於礦藏管理歸屬一事,已經定下來了。時間定在十日後,地點是在昆州府衙。我、謝同甫和趙鈺罡三人自然是在場的。適逢御史中丞楊簡銳在嶺南道督察政事,他也會來到昆州這裡監督此事。”

沈則敬這樣說道,將西寧道礦藏的最新進展告訴沈得善和沈則遠,除了時間地點,當然還有具體的程序等等。這些,過兩日就會在昆州府衙前面公佈出來。

沈得善和沈則遠聽了,臉上的表情頗爲嚴肅,他們心裡有一種即將收尾的感覺,越是到了最後,就越是備受考驗的時候,也就越馬虎不得。

從年初進入西寧道以來,沈得善帶領着沈家子弟做了不少事情,目的,就是按照沈華善所定的族策,以西寧道昆州爲據點,作爲打通西寧商路的第一步。

通過三七之藥等事件,胡不塗、彭瑾、楊家,都從李家手中得到了不少錢財,削弱了李家對礦藏的絕對控制權,現在李家既敗,將李家原先的份額順利接收下來,平息西寧道礦藏的暗涌,將礦藏暗地裡的收益轉化爲昆州的賦稅,這纔算是完滿收官了。

能不能順利接收西寧道礦藏,是結果,也是關鍵。雖然沈得善和沈華善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最後的結果怎樣,沒有誰敢保證一定如願,故而他們嚴陣以待。

人之趨利,若水之就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沈家志在西寧道礦藏,從小而說,是趨利本能,從大而說,是爲西寧賦稅,從更大而說,是爲了沈家將來的佈局。

硬要衛道處之,沈家爲了更大的佈局。算得上亂臣賊子之心,但這不能埋沒沈家在這事上的本質貢獻,或許將來史書,能有個公正評價。

“十天的時間,足夠謝同甫和趙鈺罡準備充足的資財了。這昆州之地的大商,誰能有那樣的本事和威望來打理西寧道礦藏?謝同甫找的人,是張家?”十天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若是這個時間再短一點,就好了。

“本來他們還道要一月之期準備的,若不是剛好楊簡銳在嶺南道。還不能壓成十天。十天。是他們答應的底線了。”對於沈則遠的期望。沈則敬也想成。既然不成,那麼就要做得更好纔是。

與此同時,謝同甫和趙宇罡也在商量着資金的事情。在李家出事之後,趙鈺罡就專注候着李家的暗賬。對於這些礦藏生意關注的,倒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在這方面也不擅長,是以礦藏生意應對一事,是謝同甫在準備。

謝同甫的心情也算不得上佳,有很多細節,他也不能對趙鈺罡說。畢竟,兩個人只是基於共同受益之上的同盟,他看中的。是趙鈺罡西寧衛大將軍這個位置,還有他掌管着的十二萬兵馬。

在這個基礎上,兩個人才能一次又一次合作,但這並不代表着,謝同甫是信任趙鈺罡的。

“資金會陸陸續續準備到位。大商家。我也物色好了。十天的時間雖然倉促,但是沈家和楊家,也是同樣的時間,沒什麼。不知道大將軍這裡,有多少可堪用之資財?”這個,纔是今天謝同甫想問的重點。

既然大家都想在背後操縱礦藏這門生意,沒有理由,趙鈺罡只是坐享其成,總得要拿出一部分錢財來才行。雖然自己聯絡的那些大商人,已經準備了不少的資金,但是謝同甫仍是擔心不夠。

說白了,這一次認股,打的就是本錢。這一半的礦藏份額,初始數目乃是五百萬之數,那些大商人要估算最高的數目,才能得出一個合理之數。

“我這裡,百餘萬,是現成的。再多,就拿不出來了。”對於這個問題,趙鈺罡這樣回答。

百餘萬之數,以一個大將軍而已,的確是不少了。也就是涉及到整個西寧道礦藏的問題,纔會是這樣龐大的數目,趙鈺罡知道這一點,倒也沒有作過多隱瞞。

“那煩請大將軍將此筆錢財準備妥當吧。雖然那些大商人們都已經在準備了,但是不知道到時候是否足夠,以作不時之需。”趙鈺罡拿出這個數目,謝同甫還是滿意的。

早前李家每月孝敬的兩成收益,真的是不少,這百餘萬之數,趙鈺罡是應該拿出來的。

離開西寧衛駐紮地之後,謝同甫又去了張家拜訪。謝同甫和張傢俱體說了什麼,只知道張老爺子送謝同甫出門的時候,是滿臉笑意的,彷彿有天大的喜事一般。

“大人,主子那裡的錢財,已經轉運到了。走的是互市的路子,這一筆錢財,沒有通過任何錢莊,就算沈家和楊家再怎麼厲害,也想不到主子還會有這麼一手的。”在倚邦的觀察使府,謝同甫的心腹長史這樣說道。

仔細說來,他也不能算是謝同甫的心腹長史,而是主子爲了方便,安插了這樣一個官職,方便自己和謝同甫一起辦事,也方便謝同甫辦的事情不會外泄。保密,纔是第一前提,有時候,也是制勝的先機。

“那就好了。那些大商人都準備好了吧?”謝同甫對於長史的辦事能力還是很放心的,這樣說道。他雖然去了張家拜訪,卻並不代表,自己屬意的大商家,就是張家了。

張家,無論是錢財還是人丁,都絕對不是楊家的對手,將他推了上去,不是自討苦吃嗎?張家的唯一作用,就是掩人耳目了。

到了公開認股的那一天,昆州府衙裡面是無比熱鬧。幾乎西寧道的名商大商都積聚了,這裡的氣氛,堪比過年時節。

在昆州,稍有點資產的商人家族,都跑來昆州府衙這裡湊熱鬧了,因爲要再一次遇到這樣的盛況,就要等到五年之後了。

五年一度的重新認股,這是昆州刺史沈則敬的提議,主要是爲了避免再出現李家那樣的狀況,五年一度,有資者有意者,就可以參與到這個局中。

而且,爲了儘快穩定西寧道礦藏,消弭李家的惡劣影響,這一次認股,官府所定的門檻和準則都低了很多,這就意味着,商人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西寧道的礦藏,乃是西寧道第一的生意,其收益、重要性要比藥材還要重得多。商人趨利重利,又怎麼不會出現在昆州府衙這裡?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作爲商人,要掌握的,就是這樣一個規律。這一次官府放低要求,這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一半的礦藏份額,只靠一家,是不可能將它拿下的,這一點,所有人都很清楚。是以在來到昆州府衙之前,這些商人們,都已經自發抱成團,集合衆家的資財,去競得那一半的份額。

昆州府衙內,沈則敬和謝同甫都等人,都端坐在府衙議事廳裡面,在這裡面的,還有御史中丞楊簡銳和趙鈺罡,還有西寧道其他州的刺史們,桂州刺史盧智勝和南州孔燭照都來了,當然,他們自己本身都覺得,這一次,純粹是來打醬油來了。

這一次,議事廳中的官員,都不是主角,他們只是監督過程、覈查最後的結果。這次認股之事的主角,乃是議事廳外面那些西寧道商人們。

在這些抱團的商人之中,最受矚目的,有三方。其一,是以楊家爲首的楊家商團。這些商人,大多數是著名的大藥商,他們和楊家有着割不斷的關係,當楊家有意競爭這個份額的時候,這些商人們也都想在西寧道礦藏上插一手了。

其二,是以張家爲首的張家商團。這些商人,有壟斷昆州林業的張家,也有一些原本和李家交好的大藥商們,李家倒下了,他們沒有選擇投靠楊家,然而和張家聚成一力量,打算通過西寧道礦藏,以東山復起。

其三,是以羅家爲首的南州商團。南州商團的商人們,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商人世家,然而勝在人多!那裡,十家有九家,都是經商!基數太多龐大,所以就算每家拿出不多的錢財,那數額也很可觀了。

除了這三大商團之外,還有以曹家爲首的倚邦商團、桂州商團等等。倚邦商團,是新興的商團,是西燕和大永開設互市以來,才新崛起的,根基尚淺,影響力有限;桂州商團,離昆州這裡稍遠,也沒有多少家是出名的。

基於上述的這種情況,官員們和各位商人們的目光,都放在了那三個商團之上。所有人都很想知道,在這三個商團裡面,最後勝出的是誰?甚至,有不少精透的商人,還爲此開了盤口,賭誰贏。

雖然礦藏涉及的金額太大,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但是這盤口,還是可以來玩一玩的嘛。

不管是爲了礦藏,還是爲了盤口,總之所有人都熱情高漲。

“鐺鐺鐺”三聲鑼響之後,就說明這一次認股正式開始了。不管是議事廳內的官員,還是議事廳外的商人們,都在緊張地等待着事情的發展。

西寧道礦藏,到底花落誰家,很快就知道了。

ps:

二更!這一章寫得有點悶,?推薦好友影留香的《閒妾》。/mbeqbi?重生了!?痛定思痛,?踢開各種勾心鬥角,踹飛神馬爭風吃醋,她只是想做個“閒妾”,有這麼難麼麼麼麼麼麼……?!!!

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539 萬骨枯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219章 圍絕第367章 皇家宴第315章 寇色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398章 天象現第294章 割血第337章 削爵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27章 簡在帝心第288章 朝徵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184章 愛情第296章 保住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551章 出發救夫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458章 關聯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315章 寇色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270章 放餌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50章 流言四起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425章 不由己第302章 狠手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299章 密謀第147章 毒婦第462章 奪職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517章 株連第415章 宣傳戰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449章 沈家動第522章 扶幼主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417章 高唱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415章 宣傳戰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169章 情迷第429章 死地第521章 弒君第73章 太子妃第394章 復起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276章 來者是誰第459章 產子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496章 拖你下水謀反第280章 誰更聰明?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528章 下一步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130章 搶人之戰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368章 殘害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323章 政績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488章 奇策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90章 入書房第262章 潛行第225章 未定第63章 考課進程第483章 天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