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太子薨

(感謝小金蟲蟲牛的粉紅票,多謝了!感謝妖孽火狐的打賞!)

不管怎麼說,廷杖一事是漸漸遠去了。只有沈華善等少數幾個人,將廷杖此事牢牢放在心底,不敢片刻或忘。

時間繼續推進,二月底發生的大事,更是將所有官員的目光和心思都集中在一處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想起廷杖、呂務厚之類的事情。

二月底,嚴寒將去,春天將來之時,大永太子上官如初在病牀上熬了幾個月之後,再也熬不住了,薨於東宮,年三十五歲。

國失儲君,消息一出,舉國鹹悲。

最先知道太子薨了的是尚藥局的太醫,他們奉上命爲太子醫治,幾乎天天都守在太子病榻前,太子身體每有起色或每有惡化,他們都是最爲關注的。

這天剛好是太醫孫伯揚爲太子診脈,剛進太子寢殿,他就見伺候的宮女面如死灰,哆嗦着說不出話來。

孫伯揚一見她這個樣子便暗道不好,太子想必是不行了,難道這一天,已經到來了嗎?

他快步上前查看,只見太子瞳孔散大,再一探,已經全無脈息了。身體也在迅速失熱中,這一切跡象都在表明,太子薨了!大永儲君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對於太子薨,孫伯揚是早有心理準備的。雖然知道太子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但是當這事真的到來的時候,孫伯揚覺得自己還是有壓抑不住的驚懼和悲痛。但是,這東宮的形勢。卻容不得他驚懼和悲痛!

當下,他壓抑住悲痛的心情,厲聲吩咐東宮的內侍和宮女各安本分,在聖意還沒下來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透露太子已薨的消息,違者將被嚴處。

在派宮女通知太子妃後,孫伯揚自己也火速前去紫宸殿和坤寧宮求見長泰帝和皇后,這事太大,他得親自向他們宣佈這個噩耗。

紫宸殿內的長泰帝有些心神不寧,總覺得有什麼事情發生一樣。手腳也覺得無處安放。

奏摺看累了,他正想拿起書桌上的珍玩細看,碰”的一聲響起,有什麼跌落下來了,倒讓他的心震了一下。

張盛連忙跪下叩頭,也不敢說什麼,那地上摔破的可是長泰帝平日最愛的五鑲白玉如意。

如意,如意,如意碎了,難道是預兆着什麼嗎?

長泰帝看着破碎的如意。臉色陡變,卻還沒有來得及說什麼,宮門局的內侍就匆匆來報:太醫孫伯揚正在殿外求見,道有要事稟告,請上意,召還是不召。

孫伯揚今天不是去東宮診治了嗎?怎麼會來紫宸殿了?長泰帝猛地想到了什麼。難道……難道……

孫伯揚跪在長泰帝面前,印證了長泰帝心裡的猜測。

“皇上請恕罪!臣等……臣等無能!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孫伯揚的聲音帶着顫抖,卻也盡力向長泰帝稟明瞭這個事情。

當他說出太子已薨的噩耗時,長泰帝坐都坐不住,身軀震了幾震,眼中含淚。

雖然他知道太子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情了,可是真臨到了,卻始終無法接受,悲痛不已!白髮人送黑髮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國之儲君先薨,這對於大永來說,是一件極爲不幸的事情!

他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兒子,更是。這個國家的儲君啊!

這對一個帝王來說,是何等摧心的事情!

回顧太子上官如初這短暫的一生,所感慨的唯有“天命”二字而已!天命雖則無常,卻皆有定數。就算是太子,也不能盡享了人間的福分。他享盡了人間富貴,卻拖着那樣一副病體,只佔了儲君之名,卻無儲君之實!

至薨,他的一生,似乎都沒有什麼能真正留下來。這樣一個幾近透明的存在,其實沒有多少官員真爲他的薨感到悲痛。或許,東宮的宮女內侍,還爲他的死感到一絲欣喜。

太子既薨,喪事一切禮儀法度,自然會有太常寺和禮部等官員等料理。慈懿太后的大喪還沒有過去多久,這些官員的經驗尚在,定能將太子的喪禮料理妥當的,長泰帝並無諸多過問。

他忍住悲傷,去坤寧宮勸慰皇后。自從太子已薨的噩耗後,她就臥牀不起了。每每醒來之時,也不斷地流淚,連後宮事務都無心打理了。

在請示過長泰帝之後,皇后讓德妃、賢妃兩人協理六宮,她自己就自顧自地悲傷去了。這個時候,她沒有一個皇后的威嚴,有的,只是喪子之痛的哀傷,如今,她只是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而已。

長泰帝來到坤寧宮的時候,見到的就是皇后這副哀痛欲絕的情狀。短短几日,皇后似乎變了一個人,原本就蠟黃的臉色更顯頹敗了,鬢上露出了星星白髮,雙眼因爲長時哭泣而浮腫無神,這樣一看,顯得蒼老無比。

要知道皇后也不過是五十歲的年紀,可見太子薨了對她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

自慈懿太后崩後,蔣皇后就是這個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了,人間榮華富貴她都享盡了,可是那又怎麼樣呢?年老之時喪子,太子也沒有留下子嗣,最多,也只是被下任帝王稱爲聖母王太后而已。

想到此,蔣皇后便萬念俱灰了。

長泰帝看着皇后的樣子,也無法說出什麼勸慰的話語,只能略說了太子的身後事:“朕已下令罷朝三日,七日後昭告天下。朕打算將太子封號定爲‘靜’,汝意如何?”

長泰帝沒有說的是,禮部呈上來的太子封號是“哀”。病傷短折曰哀,這個封號倒是很符合上官如初的一生。

但是長泰帝爲君爲父,無論如何都要給太子身後哀榮,於是他沒有用禮部呈上來的封號,而是親自擬定了“靜”這個封號。恭己鮮言曰靜,寬樂令終曰靜,長泰帝對這個封號還是比較滿意的,比起“哀”來,已經要好太多了!

聽了長泰帝的話,皇后悲痛之餘也多了半點欣慰,皇上對太子的情誼道不是作假的,她知道這個封號是不符合太子生平的,也知道這個封號已經是長泰帝能想到的最合適封號了。

可是身爲一個母親,就算是兒子薨了,她也要將最好的一切給他,包括這至關重要的封號!百年之後,代稱兒子的將會是這個封號,皇兒在泉下受皇族香火,憑稱的,也是這個封號!既如此,她一定要爲兒子爭取最好的封號!

“皇上想的封號自己是最好的,這個封號,若是皇兒泉下有知,也會歡喜的。他自小體弱多病,連詹事府也不得設,細想想,鮮言寬樂也算得上的;他也不曾好好盡過爲人儲君的責任,說是恭己令終也是溢美了。只是《道德經》有云: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誰又可知其母復守其子乃是人間最難過去的道?”皇后說罷,本來已經稍稍止住的眼淚又如雨下了。

她這一番話,也正正觸動了長泰帝內心處。其母復守其子是世間最難的道,父與子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太子之所以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說到底也是因爲他這個父皇,如果不是當年他最寵愛的樂妃給尚不足三歲的太子下了毒,太子也不至於碌碌一生,至薨也只得個“靜”字封號,這是他這個父皇虧欠他的啊!

皇后不動聲色的看着長泰帝的神色變化,心裡也涌起一股刻骨的仇恨——就算已經將樂妃挫骨揚灰,也不能磨滅的的仇恨。

樂妃下毒的事情她早就知道了,不然也不會設計樂妃和金吾衛守將私通,利用長泰帝將樂妃和她背後的樂家連根拔起!已經報了樂妃下毒之仇!

可是,就算樂妃已成揚灰,那又怎麼樣呢?自己的皇兒,一生都毀了!

這些年她之所以裝作不知道樂妃下毒的事情,就是爲了理由長泰帝這點內疚和虧欠!她要讓她的皇兒就算是不能視朝也能安坐太子之位,要長泰帝不管是因爲什麼原因都不能廢太子,也要讓她的皇兒享受到這世間最尊貴的一切,包括他死後的哀榮!

這是長泰帝虧欠她們母子的!

皇后心裡所想,長泰帝是不知道的,他想起了過去三十來年裡,太子和他在一起的溫情時刻。

回憶良久,才說道:“朕細思,‘靜’也不太好,還是改一改吧。‘恭’字就很好。張盛,傳朕旨意,宣禮部尚書魏晉度進宮。”宣魏晉度進宮,就是令定太子封號。

長泰帝知道,這個“恭”字,必定會引起朝臣的議論和反對,但是長泰帝不介意再做一次呂務厚的事情。

出乎長泰帝和皇后的意料,朝臣們竟然對太子這個封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詹成等門下給事中是絕對沒有意見的,因爲他們就是長泰帝的耳目。

奇怪的是太常寺和禮部也沒有反對。呂務厚廷杖至死的事還在眼前,朝臣們雖然不贊同這個封號,認爲這個封號於禮不合,卻也沒有人敢上書反對長泰帝的決定,皇上正受喪子之痛呢,誰敢去觸那個黴頭?

就這樣,在太子喪葬禮儀尚未完成的時候,他的封號就定了,是爲“恭太子”。

ps:

三更!

第303章 救彭第543章 死後第43章 攏軍心第491章 克敵之火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71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35章 開春吏事第238章 東宮憂患第433章 動天子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247章 大危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08章 全殲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201章 白氏身份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558章 噩耗第49章 真相漸明第19章 返回京兆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153章 離間第227 千里奔喪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25章 互市之爭第100章 春闈案三第487章 祥瑞現第291章 出手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349章 新勢力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87章 順遂第332章 小登科第449章 沈家動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19章 返回京兆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358章 兵器司!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310章 決裂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342章 帝視朝第201章 白氏身份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295章 驚濤第202章 出事了!第341章 毒殺子第446章 驚變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287章 順遂第377章 君有疑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60章 離京與返京第215章 有奸第539 萬骨枯第85章 出事了第265章 舊情第62章 姑姑用意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369章 逼反第347章 本心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16 章 金剛怒目第387章 有孕第22章 人才儲備第35章 開春吏事第300章 弒父第237章 見太子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82章 考第之危第3章 前因後情第464章 氣數盡第50章 流言四起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77章 救應南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