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目標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情況未必是這個情況。

人這種生物並非是純理性的,很多時候他們做事都是感性因素佔主要,尤其是黑白分明的草原人,有時候他們固執得可怕,有時候卻又開明至極。很多情況下都要看即將要做的事,是不是符合他們已經形成的三觀。

張長安作爲斥候在前線探索的時候,上官傾城率領的大軍在百里之外緩行。因爲都是騎兵,百里路程實在算不上遠,精騎奔襲速度的極致,是一天一夜三百里。而在草原上,這個距離還可以被拉得更遠。

所以這百里距離,在某些時候,也就是一個行軍日的路程。

作爲三萬餘精騎的主將,上官傾城要考慮的問題,自然跟張長安有所不同,最大的區別是所慮對象的大小。

“契丹大軍對我大唐的攻勢,現在集中在三個地帶,分別是嬀州居庸關、檀州北口、平州渝關。根據最新消息,耶律阿保機就在渝關之外。跟前兩者相比,渝關其實是最容易攻破的,但是到了夏日,渝水上漲之後,依據地利建造的渝關,它的護城河就變得更加難以逾越,所以現在是最堅固的。

“耶律阿保機如果想要攻破邊關,只能選擇居庸關和北口。不過就眼下的形勢而言,耶律阿保機是否主動進攻,其實都在兩可之間。說到底,在河西、蜀地戰爭沒有獲勝的情況下,戰場大勢對契丹有利。

“此戰拖延下去,契丹大軍雖然也有糧食補給的問題,但相較於三面臨敵的大唐而言,耶律阿保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所以耶律阿保機現在很可能採取的固守戰略,靠着對回鶻、南詔的支援,用這場戰爭拖垮大唐。我們要贏下這場戰爭,就必須打破僵局。

“眼下襬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嬀州方面的契丹的大軍。領兵主將依然是腹心部大將耶律斜涅赤,麾下軍隊大概在六十萬上下。其主力分作兩部,一部分攻打居庸關,一部分圍困嬀州州治懷戎城。

“跟我們大軍征戰不同,他們沒有另設糧秣輜重庫,所以懷戎、居庸關,就是他們的牛羊羣和輜重庫所在,我們想要通過切斷他們的糧道,達到擊敗他們的目的,並不如何容易。”

說這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楚錚。

他現在是上官傾城的錄事參軍,職位雖然不高,但有參贊軍機的權力。這位白鹿洞的弟子,現在到了施展平生所學的時候,所以意氣風發得厲害。

上官傾城對楚錚的話不可置否,面無表情道:“根據張長安回報的消息,契丹軍中的糧秣應該已經不多,否則不至於出動大隊兵馬外出籌糧。

“戰爭打到現在,應該已經超出了耶律阿保機事先的預料,糧秣不濟就是體現。我們只要打掉他們的籌糧隊,仍然能夠起到支援前線戰場的作用。”

楚錚想了想,認同了上官傾城的判斷。

他轉而尋思着道:“草原人征戰,其實都野蠻得很,耶律阿保機本部的糧秣,其實不至於太過短缺,契丹八部控制的地盤,就足以調集足夠多的牛羊。

“但是兩百萬大軍征戰在外,有很多都不是他的嫡系軍隊,這些軍隊要保障自己糧秣充足,現在就不得不開始籌糧。由此看來,之前幾個月裡,邊關將士浴血奮戰,將契丹大軍擋在長城之外,戰果和效果都是很明顯的。”

上官傾城沉吟半響,目光銳利道:“我部三萬餘騎,要打破僵持的戰局,這就是機會。傳令給張長安,務必探明契丹籌糧軍隊的集合地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擊中的,打痛他們!”

“是!”

張長安接到上官傾城的軍令後,召集了自己五百餘部下中的都頭,和不塵道人,一起商議如何探明契丹籌糧大隊的集合點。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不簡單的地方在於,衆人現如今所處的位置。

大軍從雲州出發,基本是沿着長城方向,在草原上一路向東北前進,眼下所處的地帶,距離嬀州最近的縣邑懷安縣,也有接近兩百里。在這廣袤的草原上,要尋找契丹籌糧軍隊的集合點,並不是靠修士就能完成的。

“契丹的籌糧隊既然出現在這裡,而且是千人隊的規模,可想而知他們的集合點距離這裡不太遠。兩百里方圓之內,必然有他們的營寨。不塵,你現在就出發,去跟草原上的全真觀、無空釋門聯絡,發動他們的力量,務必探明對方的所在。記住,一定要隱蔽行蹤,不能讓契丹修士察覺,否則就會打草驚蛇。”

張長安鄭重跟不塵說道。

不塵點點頭,“指揮使放心,全真觀雖然在草原上還沒行走太久,但要是論及眼線的實力,絕對可供驅使,在下這就出發。”

不塵走後,張長安依然沒有完全放心,作爲一名領兵將領,可以藉助別的力量查探軍情,但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他召集了隊伍中的練氣修士,想要派遣他們出去,化妝易容之後去調查、跟蹤契丹籌糧大隊。

“沒有草原牧人做嚮導是不行的,一旦我們跟契丹修士遭遇,必須要有牧人出面說話。我們雖然也會說一些草原上的語言,但因爲進學的時間太短,現在都說得不太熟練,很容易露出馬腳。到時候自身性命不保事小,一旦引起契丹大軍的戒備,上官將軍帶領的主力大軍,就無法成功突襲。”

都頭徐九說出了自己的考慮,他也是長安修行學院的學生,而且之前就是軍中銳士,對兵事並不缺乏瞭解。

張長安沉吟片刻,“這個部族裡還有六個活人,現在就能夠跟隨我們行動的有四人,但是不塵都不能說服他們爲我們效力,你我如何向他們開口?”

這個問題拋出來,衆人都陷入了沉默。

徐九忽然道:“我聽活下來的幾個牧人說,你救下的那個少女,其實是部族酋長的孫女,如果你能說服她,再由她出面勸解那些牧人,或許這件事就不難。”

張長安怔了怔,沒想到格桑還是酋長的孫女。這兩日她傷心欲絕,兩人其實沒有過多交流,平日裡他就是吃飯的時候,會叫上對方,畢竟用了人家帳篷裡的鐵鍋。

但是睡覺的時候,他並沒有在人家的帳篷裡,畢竟這裡還有很多帳篷。

再見到格桑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張長安跟衆人商議事情用了很長時間。格桑坐在草地上雙手抱膝,對着璀璨而遙遠的天空,唱着他只能聽懂一半的歌謠,聲音很好聽,像是黃鸝一樣。

雖然張長安也沒見過黃鸝,但大家形容一個人聲音清脆好聽到時候都這麼說,他也就隨大流了,只不過這個清麗的嗓音,現在怎麼聽都怎麼傷感。

因爲格桑在流眼淚。

流着眼淚唱歌,聲音還不哽咽,這是張長安沒見過的。

大約草原上的女子,跟中原女子的確有些不同,格桑沒有像中原女子那樣,在流淚的時候表現出什麼需要安慰的姿態,她哪怕是一個人面對着黑夜,也有獨自安身立命的勇氣,不需要多情才子的撫慰。

張長安擾擾頭,大唐男人憐香惜玉的本性,讓他想要安慰對方,但是邊地男兒的粗放,又讓他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對方。

最後他就只能在對方身旁坐下來,靜靜地聽她唱歌、

雖然歌詞內容一知半解,但他覺得歌曲琴音這個東西,重要的從來就不是內容,而是營造的意境和氛圍。高山流水覓知音,好像就是這麼個道理。至少張長安此時就聽懂了,格桑這是在向她死去的父母親人,訴說着自己的相思和孤單。

也不知過了多久,格桑的歌聲止住了,大約是唱累了,流淚也流累了,就把下巴擱在膝蓋上休息。

張長安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詞,幾次欲言又止,最後反倒是格桑率先說話:“你能幫我報仇嗎?”

這是很簡單的一句話。

很簡單的一個要求。

體現了格桑現在的心情與心境。

她說這話的時候,擡起頭看着張長安,目光灼灼,看不到絲毫軟弱怯懦,反而神色堅毅,水亮的眸子裡充滿希翼。

張長安自認爲無法拒絕這樣的請求,畢竟這跟他的使命是一致的,所以他鄭重道:“只要你願意幫我,我就能爲你報仇。”

格桑的回答很直接:“我要怎麼幫你?”

說完這話,她已經躍躍欲試。

張長安張了張嘴,再度無言。

一個族羣被滅只有兩天,一個失去親人只有兩天的女子,此時應該是六神無主,不知所措的,但眼前的格桑卻讓張長安認識到,草原上牧人的生命力,遠比他想象中要強大。

張長安不知道的是,格桑早就被老酋長無數次告知,不能堅強的牧人,不可能熬過一個又一個寒冬。在中原那塊宜居之地生長的少女,不會知道草原上的生活是多麼艱難。

中原人老是嘲笑草原人是蠻子,其實他們說的沒錯,草原人的確野蠻得很。但如果他們不野蠻,他們根本就活不下去。

在這塊蠻荒地帶,他們習慣了與牛羊這些牲畜,和野狼那樣的猛獸爲伍,所以哪怕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女,也能在失去所有親人之後,很快振作起來,並且看清眼前的形勢,知道該請誰爲自己報仇。

張長安得到了他想要的幫助。

在格桑的勸說下,部族裡活下來的人,都同意了供大唐這支異族軍隊驅使。

格桑勸說他們的時候,張長安就在後面跟着,他發現格桑的言語並不如何有力,思想也不如何嚴密,論鼓動性實在是不值一提,他自信能夠說出讓人熱血沸騰百倍的話來。

但就是這樣簡單樸實的語言,從格桑嘴裡說出來,那些牧人就輕易的認同並且答應了,而且態度很堅定。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長安意識到,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其實唐人再如何脣槍舌劍,對普通牧人都是不管用的,唯一有用的,是說話者的身份。

格桑是草原人,是他們的族人,所以她說出來的話,很容易就能獲得同伴的信任。

格桑幫助張長安解決了大麻煩,唯一的要求,是殺光那些侵犯部族的人,附加的要求,是要跟張長安一起上戰場。

“戰場兇險,不是你們女子可以涉足的地方,如果你不是修士的話。”

張長安很嚴肅地對格桑說道,“你可以當我們的嚮導,但如果戰鬥開始了,你就只能遠遠避開。”

格桑雙眼淚汪汪,卻咬着嘴脣回答道:“我不會妨礙你們戰鬥的,我就在戰場邊緣,你們不用管我。我只希望你們不要攆我走,這樣我就能親手爲族人報仇!”

這樣的要求,張長安沒法子拒絕。

在他眼裡,草原女子也就是鄉野丫頭,他雖然不歧視對方,但也升不起重視的心思。既然格桑一定要自己擰刀子砍人,在不成爲大軍負擔的情況下,讓她砍殺幾個傷兵泄憤也沒甚麼不可。

有了格桑和她的族人的幫助,張長安的斥候隊就散了出去。

他麾下五百多人的隊伍裡,有數十個長安修行學院出來的學生,他們中修爲最低的,也是在進入學院之前,就有望進入煉氣期的,在學院進學大半年,大多數都突破了煉氣期。

現在,他們到了用自身修爲報國的時候。

張長安親自領着格桑——或者說,被格桑領着,潛入了荒野。

普通將士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行動,在張長安這個五人小分隊中,格桑是唯一一個不是練氣修士的存在。

他們遁入茫茫草原,依靠格桑對環境的熟悉,再配合張長安對敵軍行動的判斷,加上不塵給予的簡易地圖,很容易就跟上了一支籌糧的契丹騎兵。

這支騎兵有七百多人。

這說明他們之前已經禍害足夠多的牧人,這才能分出近三百人去押送牛羊,現在這支騎隊正踏平了一個兩百多人的部族,在付出了極小的代價後,蠻橫的牽走了他們的牛羊。

約莫是時間到了,這支騎隊沒有繼續籌糧,而是由整支隊伍,押送着牛羊開始往回走。張長安知道此地的方位,他們往回走肯定是往西南方向,這樣才能靠近嬀州。所以,他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對方的行動意圖。

同樣趴在草坡上的格桑,現在滿面通紅,咬牙切齒,只看她如狼一般的目光,張長安就知道,她肯定想起了自己部族被滅的場景。眼見對方已經開始回程,張長安拉着格桑離開草坡。

相處得時間越久,張長安就越覺得格桑跟一般女子不同。準確的說,是跟中原女子不同。她明明只有十三歲,卻意外的懂事與成熟,無論一路上看到什麼,是如何的憤恨,只要張長安下令,她就絕對不會遲疑或者衝動,絕對配合張長安的行動。

就像現在。

她明明已經五官都扭曲了,但張長安說走,她就悄無聲息的跟着走了。

這樣的格桑讓張長安心生憐憫,對方實在是太可憐了。

他本身就不是什麼不諳世事的紈絝子弟,也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普通百姓,當然知道一個人越早成熟,就意味着她在不該經受苦痛的年紀,經受了太多的苦痛。

格桑明顯就是這樣的姑娘。

哪怕她是部族酋長的孫女。

張長安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一個百餘人部落的酋長,在草原上實在是沒什麼權力可言,跟中原相比,草原要無序得多,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的現實也赤裸得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少女,又如何能夠嬌氣得起來?

格桑總是讓張長安眼前一亮,但他並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注意對方,自身的使命和所處的境遇,讓他必須時時刻刻繃緊神經。

隱蔽的跟着這支押送牛羊的隊伍,張長安等人一路朝着龍門縣的方向前行,隨着日月更替,路上遇見的契丹騎隊持續增多。這樣的時候,張長安就不得不佩服格桑。

這個少女總是能夠根據山川地勢,提前告訴張長安,要避過哪些路線,哪樣的地方萬萬不能踏足,哪樣的地方適合大軍行動。因爲格桑的存在,張長安等人一路上就沒有被契丹遊騎碰到過。

張長安驚異的發現,格桑實在是聰明得厲害。

這一路上,爲了自身行動的周全,他給格桑灌輸了很多軍事常識,包括斥候行軍需要考慮的天時、地利等要義,而格桑每每都能現學現用,要不是這樣,他們早就被契丹的遊騎和修士發現了。

實話說,張長安並不認爲格桑很聰明,他跟對方也說一些國家大事、詩詞歌賦、戰爭面目時,對方就像是聽天書一樣,過耳即忘,唯獨跟這片草原有關的東西,她總能舉一反三,就像是本能。

依靠着格桑,張長安最終發現了,籌糧的契丹軍隊集合的地點。

那是一處河谷,有大片契丹軍隊的帳篷,更有海洋一般的牛羊羣。

第六十四章 她的故事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六十五章 世界和平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九十一章 勝負已分(中)第十一章 好學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第十章 南下第六十九章 蜀軍之敗(下)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三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下)第九十四章 高手(4)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三十二章 遠見卓識(第六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朋友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三十六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3)第一百一十三章 馴服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四十八章 這就是差距(第四更)第一百零四章 成長的根由第十八章 這可怎麼辦第七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中)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第四十九章 站立的位置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六十七章 太客氣了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八章 這麼在乎嗎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章 狗腿子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一章 世子第七十四章 對手(3)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六十一章 不是我願意的第六十七章 蜀軍之敗(上)第十二章 鋤奸第九十章 有禮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十章 得定州第三十章 明志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二章 外鬆內緊第一百一十九章 宮變(4)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五十九章 危機與勝利(7)第七十八章 推進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六十九章 了不得的事(三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對馬海戰(4)第十八章 爲殿下赴湯蹈火第六十二章 風雲(1)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八十八章 配合第八十五章 故人與故事(上)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五十五章 勝負第四十章 八方雲動第六十三章 溫馨有趣的生活第一百零四章 步步生蓮 太乙真仙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書生道 君子堂第一章 絕頂論道第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二十五章 絕望(第三更)第八十九章 祂就是神第六十八章 值得第一百章 梵音起 大雪落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十七章 突遭劫難第五章 聯合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一百零八章 倭國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最後時刻第九十三章 放與不放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四十八章 你找死(三更)第三十一章 冥冥之中的曄意第七十一章 務必殺了他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二十章 很好很銷魂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的聯合第三十六章 身死道隕(第十更)第三十七章 一個跑 一個追第一章 勤王第五十四章 沒有無能之輩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三十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3)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七十九章 異變第八十二章 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