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看雪在此守陵,他才知道,聖慈王太后生前根本離不開看雪服侍,故而臨終前特意留下遺言,命其殉葬。要看書後來是他覺得活人殉葬太過殘忍,下令改由石人代葬,原本生殉之人改爲守陵。看雪因此免於一死,但卻要終生留在這座王陵之中,與聖慈王太后的陵寢相伴。 守陵人生活清苦、單調,並非一般人可以忍受。而住在陵墓石室中的守陵人更苦,與死者緊一牆之隔,每日除了灑掃、誦經、祭奠之外,根本無事可做。尤其石室建在地下,毫無人煙,一年四季皆陰冷潮溼,終日不見天日,這樣的日子連男人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 最令他痛心的是,這個名叫看雪的姑娘在宮中做了十年侍女,還有一年就滿二十五歲,該到出宮的年紀了!而在這之前不久,聖慈王太后還口口聲聲說要爲她尋一門好親事,可是一轉眼,卻又留下遺言要她殉葬。即便由他開恩免於生殉,卻也註定要凋零在這王陵之中…… 他知道,聖慈王太后爲人挑剔、強勢,能得到她的信賴並不容易,看雪必定是個極其體貼的好姑娘。而就在這座王陵之中,他對她的好印象積蓄成了愧意和憐惜,加之他在這裡守陵實在太過寂寞,便每日都來石室裡找她說話解悶。 最終,兩個孤獨的人在這裡互相得到了慰藉,他對她由憐生愛,在這最該清心節慾的地方生了罪惡的事情,玷污了列祖列宗的安息之地。 可他卻並不覺得後悔,他瘋狂地迷戀上了看雪,短短不到兩個月的相處,他終於明白爲何挑剔如聖慈王太后也會偏愛她,她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就像春日裡的綿綿細雨,清涼、清新,潤物細無聲地滋潤了他,她讓他嚐到了另一種滋味。 他十五歲大婚,迄今已有五年,後宮裡那麼多的大家閨秀,與看雪相比竟都乏味至極,無一人能如她這般得他的心意。原本清苦的守陵生活,因爲有了她而迅飛逝,不知不覺三個月守陵期滿,他必須回朝,而她依舊要留下。 因爲當時剛剛掌權的他,面對朝堂、朝臣都是步履維艱,根本沒有勇氣立刻把她帶回宮去。他無法忍受朝臣們的指責與辱罵,罵他朝令夕改,罵他道貌岸然,罵他不孝不義,罵他在王陵之中與守陵的侍女苟且。他必須要維護一個明君的聲譽,維護他將來的君王之路。 於是,他向看雪承諾,至多兩年,等到聖慈王太后的死被人淡忘,等他真正坐穩了王位,他就來接她回去。而他也真的這樣做了!他對她實在太過想念,甚至沒有等到兩年,他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籌劃要如何把她接進宮裡。他想了無數種方法,有假死、有換人、有更改身份…… 可當他親自去王陵想要接看雪回來時,才赫然現看雪已經在王陵之中生下了一個孩子!一個女嬰! 王陵之中人煙稀少,墓室裡的守陵人更是與世隔絕,看雪自他走後便有了身孕,卻因常年呆在石室之中,根本無人覺!她竟然獨自生下了這個孩子! 因爲條件艱苦,那孩子雖然已經十個月大了,卻還是小小的一團,面黃肌瘦,毛稀少,手指上長滿凍瘡。他當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看到這孩子更是愧疚不已,當即決定改變計劃,重新給看雪安排身份,把她們母女都接進宮裡。 可他沒想到,看雪拒絕了,她自覺辱沒了王陵的神聖,對不起聖慈王太后的信任,選擇留下贖罪。但石室苦寒,她終究是心疼孩子,便請求他把孩子帶回宮裡。他勸不動她,也自知罪孽深重,根本沒有立場勸她,最後只得將孩子帶了回去,而讓看雪繼續留在王陵。 回宮之後,他不敢說出這孩子的來歷,只得編造了一個理由,說是去王陵祭拜之後,回宮路上偶聞嬰孩啼哭,想是列祖列宗顯靈降福,便將這孩子帶了回來。 他親自爲孩子取乳名“澈兒”,養在王后宮中,給了她最好的照顧。因當時他膝下只有兩個幼子並無女兒,便也對澈兒格外疼愛,但因顧及名聲,他始終沒敢承認這是他的親生女兒,雖然,他待澈兒比任何孩子還親。就連王后也從未懷疑過澈兒的身份,見這孩子玉雪可愛,又招王上疼愛,也是待她極好。 沒過幾年,看雪在愧疚與自責之中病逝,他又把對看雪的全部思念轉移到了澈兒身上,待她更好更親。因爲惦記澈兒,他每月縱使再忙也要去王后宮裡四五日,宮人們都說他對王后情深意重,成婚十數年來恩愛不變,其實少有人知,他全是爲了澈兒。當然,因爲妻對澈兒視如己出,他也確實感激她、敬重她。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對澈兒關懷備至,卻還是有所忽略。澈兒與太子原真都養在王后膝下,從小一起長大,他看到原真對澈兒疼寵有加,本以爲這是兄妹之情,卻沒想到,兩人成了男女之愛。 當他現兩人的關係不一般時,已是王后帶着原真來向他當面求娶。王后的本意是澈兒身份特殊,又深得君恩,兩人若真心相愛,就該名正言順地請求賜婚。而原真竟也真的來向他表明心跡,他驚怒交織,將王后痛斥了一頓,又下令對原真用了刑,狠狠抽其一頓板子。 原真因此躺了一個月才能下地,他便下令將澈兒軟禁,不允許兩人再有來往。誰知這兩個孩子卻都是執拗脾氣,一個揚言非卿不娶,一個聲稱非君不嫁。爲了保持他身爲君王和父親的威儀,他又不能說破真相,唯有硬逼着原真娶了太子妃,還將澈兒送去別宮繼續軟禁。 如此過了整整一年,直至太子妃懷有身孕,他才覺得事態慢慢平息,將澈兒重新接回宮中。原本是打算儘快安排澈兒出嫁,豈知兩個孩子又迅舊情復燃,甚至走了極端的方式,想以“生米煮成熟飯”的方式來要挾他!幸好他現及時,纔沒讓兩個孩子鑄成大錯。 無奈之下,他只好將當年的內情原原本本說了出來,這也徹底打擊了兩個孩子。原真本是他三個兒子中最讓他滿意的一個,文韜武略,對政事也頗有見地,能將王位交到原真手中,他最欣慰不過。可自從真相揭穿之後,原真從此一蹶不振,開始沉迷於女色,政事上也不如從前勤勉。澈兒更不必說,每日以淚洗面,還因此生了一場大病。 真正讓他下定決心送澈兒離開,是在他即位第三十三年,有人前來暗殺太子原真。主使者始終沒有查出來,不外乎是他另外兩個兒子,但殺手不多,只四五人,其中一個還是女人。 原真雖然頹廢,但還保持着警醒,加之他自己的身手也很好,對方便沒能得手,那女殺手武功太弱,反而被原真親自生擒。可他沒想到的是,僅僅因爲那女殺手與澈兒長得有幾分相像,原真便受到了極大刺激,大醉一場之後,他竟將那女殺手姦淫…… 連個女殺手都不放過,這一旦傳出去就是宮闈醜聞,對原真身爲太子的名譽損害極大。也是這件事讓他真正意識到,如若他再不採取措施徹底斬斷兩個孩子的情愫,他辛苦培養的太子原真就要毀了。這是他一心想將大權交付的孩子,絕對不能因爲這段畸形的戀情毀於一旦,更不能讓這段王室醜聞外泄,害了他們父子! 一個是他最器重的嫡子,一個是他疼愛了十幾年的私生女,捨棄誰,毫無疑問——他選擇送走澈兒。不僅僅是把她嫁出去,而是要嫁得遠遠的,讓她和原真再也沒有碰面的機會,唯有如此,兩個孩子才能徹徹底底遺忘過去,重新開始。 最開始,他想光明正大地收澈兒爲義女,然後以聯姻的方式將她嫁出去,嫁給楚國、燕國。可前思後想,他又有幾個顧慮: 其一,他一直有抱負想要統一九州,澈兒若是以公主的身份出嫁,萬一日後幾個國家打起來,澈兒就會成爲對方要挾寧國的把柄,不僅會讓他左右爲難,也會危害澈兒的安危。 其二,當年他和看雪的事情雖然極其隱蔽,但也有少數近身服侍的太監知道內情,因他當年心存愧疚,這幾個人他並沒有滅口,有的已經告老還鄉,有的已經找不到蹤跡。若是澈兒一直沒有身份還好,若她一旦有了光明正大的身份,是否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從而追查到他當年在王陵中生過的事?這是否會影響他苦心經營了三十幾年的好名聲? 其三,真要把澈兒送去別國,她以後定會生兒育女,那可是他的親外孫,是否有可能繼承一國王位?若是澈兒以寧國公主的身份聯姻,哪個君王也不會傻到立一個與寧國親近的王子爲太子,以防將來大權被寧國控制。但若是澈兒以普普通通的身份嫁出去,生下的孩子反倒極有可能得到青睞。屆時,只要他暗中幫一把,他的親外孫也許就是下一任燕王、楚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