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二二章 決定封禪

封禪一詞來源已久,封爲祭天,禪爲祭地,合起來稱呼爲“封禪”。乃是帝王拜揭天地的一種禮儀,古人認爲羣山中泰山最高,爲“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纔算受命於天,早在夏商周之世便已開始流行。

根據傳說,先秦之前舉行過封禪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別是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但由於之前史料記載缺失,所以這十二帝封禪也只是流於傳說。

其後秦並天下統一中國,直到現在大唐貞觀之世,真正經過封禪的只有兩位君主,那就是聲明顯赫的秦皇漢武。

秦始皇秦一中國之後,認爲自己的統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帶了齊魯的儒生博士到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而西漢中葉漢武帝在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外北擊匈奴,南滅南越,憑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禪,而那次封禪也是至今爲此的最後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禪的條件,一是統一中原國力強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雖然只有單單兩點,但這兩點卻是很少有帝王能夠做到的。

如今楊世道在這大殿提出舉行封禪儀式,不僅是對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對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頌,所以一經提出,立即在羣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餘長寧作爲現代人,對這封禪的重要性卻是渾然不覺,在他看來,不過是舉行祭天儀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煩,不如就在大興宮擺設祭壇,何必要跑到泰山那麼遠?

李世民手指緊緊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臉上露出了一絲激動的紅色,對於楊世道的提議不禁怦然心動了。

秦朝乃是華夏第一個統一九州的朝代,而漢朝卻是古代最爲強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緊隨秦皇漢武進行封禪,那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爲大唐天子以來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便是能消散他以前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遜位的惡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輕輕地吁了一口氣,環顧羣臣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話音剛剛落點,長孫無忌出列稟告道:“按照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管仲的說法,封禪需要鳳凰來儀,麒麟現身,方纔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無數,而真正能夠封禪成功者寥寥無幾,但聖德之君必有上天護佑,微臣聽聞上月流星墜於涼州,紅色鳳凰鳴於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漁民出海誤入蓬萊仙島,曾見麒麟聖獸飛翔於雲端之上,這些無比表明着上天對我大唐的認可,所以微臣認爲封禪正當其所。”

當先便得到了長孫無忌的認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奮,又繼續問道:“還有哪位愛卿有奏?”

大臣們都是精通察言觀色,眼見李世民如此表情,心裡早已明白了幾分,況且目前大唐貞觀盛世的確堪比秦皇漢武所取得的功績,所以大家也是樂於順水推舟,都紛紛出言贊同。

餘長寧聽見殿內全都一片贊同之聲,頓時搖頭失笑,看來皇帝老丈人還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時,一個低聲的嗓音突然響了起來:“殿下,老臣反對泰山封禪。”

此言一出,全殿皆驚,大臣們探頭探腦地打量着那出聲之人,都想看看是誰如此不識擡舉打破了這歡慶喜悅的氣氛,但當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無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徵苦笑道:“魏卿家爲何反對?難道是認爲朕的功勞不夠?”

魏徵沉着臉拱手道:“陛下即位以來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

“那難道是朕德行不夠?”

“非也,陛下堪稱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覺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昇平。”

“難道覺得百姓錢穀不夠豐厚?”

“非也,大唐百姓還算安居樂業。”

這一問一答話到這裡,李世民頓時露出了不悅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爲何你卻要反對朕前往泰山封禪?”

魏徵雖然個子矮小,臉黑猶如包公,但口氣卻是猶如沉雷劃過,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陛下,古之帝王名聲的大小,在於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於是否到泰山封禪。從隋代大亂以來,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斷,我大唐雖然統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連連用兵烽火不休,如今雖然滅東土厥,平吐谷渾,掃高昌國,在外取得赫赫戰功,但就是實而論,國內百姓也只堪堪溫飽過了幾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禪泰山,必定會勞役百姓,多用糧餉,舉國又大起波瀾,所以老臣反對。”

餘長寧暗暗偷笑道:這魏徵當真也算一個老實人,竟連這些話都敢明目張膽地說出來,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縱英明,仁愛之國,遇到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說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頭了。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心平氣和地開口道:“魏卿家,封禪並非朕喜好沽名釣譽,而是向天下彰顯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實,也要有盛世之名,況且即便是車架萬騎前去泰山,朕也會體貼萬民不會鋪排浪費,難道這你也要反對?”

魏徵依舊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對。”

話音落點,李世民鼻子都差點氣歪了,雖說魏徵不是第一次給他如此難看,但李世民還是覺得在羣臣都贊同的情況下,魏徵如此反對實在有些太過分了。

此刻,吳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禪不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兒臣經常與齊王書信往來,齊王多次在信中說齊州的百姓仰慕聖天子久矣,曾上萬民表請求天子前來泰山,魏大人如此固執己見反對封禪,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齊王名爲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領齊、兗兩州,而泰山便在兗州境內,聽見連齊王都如此說了,不少大臣又是紛紛出言附和李恪之話,使得魏徵更顯孤立。

面對李恪的指責,魏公卻沒一絲動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內。

見狀,李世民暗暗鬆了一口氣,一拍御案定策道:“諸位愛卿,朕已決定明年開春之時前往泰山封禪,彰顯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請尚書省以及齊州都督府做好封禪籌備,屆時朕將率領羣臣前往兗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頓時響起了一片允諾之聲。

下得早朝,羣臣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宮殿,口中還興奮地議論這前去封禪的事情。

餘長寧眼見魏徵一人踽踽獨行離開殿門,連廊下食都沒吃便準備離開,不由頓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問道:“魏大人,難道賓滿樓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嗎?怎麼現在就走了?”

魏徵眼見是餘長寧,不禁露出了驚訝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悶而已。”

餘長寧第一次與這個千古盛名的諫臣單獨在一起,心裡不由有些激動,笑道:“其實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慮,千古帝王有哪個不想留下一筆功績刻在史書?陛下爲之意動從而決定封禪也是常事。”

魏徵卻是苦笑搖頭,突然止住腳步正色道:“餘駙馬,你乃新晉之臣,卻不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鋪張浪費若是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費錢糧啊!”

言罷,他輕輕一嘆走了。

望着魏徵頗顯孤單的背影,餘長寧久久回不過神來,半響才嘆息道:“這個老頭兒的確有些大題小做了。”

來到鴻臚寺衙門,楊賢文立即前來向餘長寧稟告要務。

他拱手笑着低聲道:“大人,下官已經按照你的吩咐收買了一批出名的風水師,現在他們都在大肆造謠說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不少庶民已是開始議論,想必要不了多久便會一傳十,十傳百,弄得人盡皆知。”

餘長寧滿意地點頭道:“三人成虎,看來過不了幾天南山風水寶地一事便會得到貴胄們的認可,到時候我們再順勢修建陵園,一定會狠狠地賺一筆。”

聽少卿大人將司儀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楊賢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還是有些猶豫地開口道:“不過大人,建造陵園可是需要一筆不小的金錢,司儀署目前也只是略有節餘而已,根本無法獨立建造。”餘長寧微笑開口道:“關於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議,常言道合作才能雙贏,本官覺得不如也將典客署一道拉進陵園的建造,你看如何?”楊賢文聞言一愣,隨即露出了不悅之色,開口道:“大人的主意雖是不錯,但典客署那幫傢伙以前多對我們輕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難保不會生出事端,加之兩署吏員向來不和,下官覺得還是再做考慮爲妥。”

第一卷 第五三一章 廢立第一卷 第八十二章 各作詩篇第一卷 第九三六章 進入玄宮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第一卷 第一三九章 前往陳莊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行程風雨第一卷 第五九九章 扔紅綾第一卷 第三六九章 一夢千里第一卷 第七九二章 公主醉酒第一卷 第九七二章 珠算妙用第一卷 第七三四章 兵變計劃第一卷 第三十章 綠裙女子第一卷 第二九二章 招攬仁貴第一卷 第五八九章 羅凝歸來第一卷 第十二章 北京烤鴨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仁至義盡第一卷 第五八五章 形勢好轉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甄雲的提醒第一卷 第二八一章 長劍寶衣第一卷 第五五九章 周密謀劃第一卷 第七一一章 收押大牢第一卷 第一五八章 誰對誰錯?第一卷 第三五三章 受挾而行第一卷 第二六八章 迴文詩詞第一卷 第九八二章 無奈隱瞞第一卷 第三四九章 我來解毒第一卷 第七六九章 各方來賀第一卷 第三五四章 施計逃走第一卷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頗有淵源第一卷 第六四一章 建國之議第一卷 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飛馬追趕第一卷 第一七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隆冬暖意第一卷 第四八七章 才女之邀第一卷 第一三一章 歹人出現第一卷 第九三一章 洛水之神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卷 第八九四章 鐵勒攻陣第一卷 第二〇九章 大雨傾盆第一卷 第一五八章 誰對誰錯?第一卷 第一千零四章 易諸之心第一卷 第八四一章 錢糧掣肘第一卷 第九八二章 無奈隱瞞第一卷 第五一五章 太宗的慰問第一卷 第一八一章 仗義直言第一卷 第五七三章 閉門羹第一卷 第三四九章 我來解毒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小村寡婦第一卷 第九四四章 返回昭陵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卷 第六百零六章 甄雲的決定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只願你好第一卷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搗亂之蛇第一卷 第五一七章 李靖的考驗第一卷 第五九二章 漠南之變(一)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別有洞天第一卷 第二九〇章 巨蟒襲來第一卷 第一千零七章 遠方之訊第一卷 第二一〇章 無恥奸商第一卷 第五一六章 機會難得第一卷 第四七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卷 第七四九章 溫情款款第一卷 第四四九章 突厥使臣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軍法從事第一卷 第五五一章 天子賞賜第一卷 第四五二章 牀頭吵架牀尾和第一卷 第一零一章 購買香料第一卷 第六六六章 險勝第一卷 第二〇八章 洛陽購糧(三)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和諧美滿第一卷 第四七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卷 第五二八章 頭痛問題第一卷 第八九四章 鐵勒攻陣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唐軍襲營第一卷 第三二一章 紅髮部落第一卷 第四二八章 池畔山川第一卷 第四二六章 鴻臚少卿第一卷 第六八七章 可見不可求第一卷 第二八四章 公主的心意第一卷 第二七九章 太宗的差遣第一卷 第二五〇章 公主之箭第一卷 第三四八章 挾持脫逃第一卷 第八六三章 狗急跳牆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 來到襄陽第一卷 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天火焚城第一卷 第七三四章 兵變計劃第一卷 第四五七章 長寧授課(二)第一卷 第三九二章 斗酒詩百篇(三)第一卷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秋獮之變(四)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女王仁心第一卷 第三七三章 魔教火門第一卷 第七六四章 傍晚敘話第一卷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兩件喜事第一卷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北國風雪第一卷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秋獮之變(八)第一卷 第六十二章 進入決賽第一卷 第一一一章 美人贈劍第一卷 第八四零章 臨危授命第一卷 第一七〇章 偷偷出宮第一卷 第七三七章 一舞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