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蓮花洞

伊闕在洛陽城南二十多裡處,東面的香山與西面的龍門山隔水相對,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闕,相傳兩山本爲一體,正是大禹治水時,鑿開山“門”,使伊水暢流,故春秋時就稱爲“伊闕”。 隋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面對“伊闕”而又稱“龍門”,龍門山河壯麗,風景幽美,素爲文人騷客所喜。自北魏始,歷朝皇室又在兩岸開鑿石窟寺,其時已有數千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在崖壁上,猶有不少正在修築之中。今日因才過了年,天氣寒冷,又到傍晚,月亮初從東方升起,山林靜默,暮色藹藹,四下裡不見遊人。

狄仁傑與李元芳、斛律衝、狄春並吳伯一行來到山下,棄馬拾級而上,只見林木翠華落盡,密密的枝叉襯映山石間,平添了幾分蒼茫孤寂之美。時而又有大小佛洞出現在石壁上,因光線漸暗,一尊尊佛像雕塑融在山色裡,叫人看不清楚面目,卻有一種奇異的神秘充斥其間,衆人都屏氣凝神,不敢擾了這山之精靈。俯瞰山下,遠近青灰色的山谷層層環抱,彷彿一隻巨大的碗,在東西兩山相連處開了道豁口,水流方可至此穿過,不見伊河波光,唯聞淺灘處的潺潺水聲。

狄仁傑見衆人神色凝重,個個閉口無言,不由笑道:“我們夜遊伊闕,風光自與別時不同,元芳狄春,平常這等景緻可不是輕易能看到的。”

李元芳一笑道:“大人,您知道,卑職對這些佛像、古蹟,原就比較愚鈍。”

狄春也道:“老爺,我們這不是來找那寶藏嗎,我看天都快全黑了,找起來怕不容易啊。”

狄仁傑呵呵笑道:“你急什麼,自會有人幫我們找到那處佛窟的。”說罷環顧四周山崖,點點頭,看向李元芳。

此處已到山間一片平臺,除去上來的路,左右各有兩條岔道通去。李元芳會意,示意衆人掩耳,提氣向山中呼道:“來的可是候思止候將軍?就請出來相見罷!”呼聲在山林間迴盪作響,驚得宿鳥紛紛飛起,衆人只覺耳中轟鳴,果然前面不遠處,跌跌撞撞涌出一支人馬來,也不着軍服,只作尋常家丁打扮,爲首一人騎在馬上,由隨從牽着,走到近前來。

狄仁傑負手而立,冷眼看去,見那人身材短小,雖穿着華麗,卻難掩一股惡俗之氣,暗道此人既是地痞出身,倒也須怪不得他。

原來這候思止本是個家奴,以密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起家,因這個誣告,害死了一大批人,但也受到天后親自接見,賜他五品官職,他卻極爲無恥,還嫌官小,要當御史。其時天后問他:“你大字不識一個,怎麼能當御史?”侯思止狡辯說:“獬豸雖然不識字,卻專會觸邪人。我不識字,可我有一片忠心,可以像獬豸那樣懲治陛下的仇人”,由此而受到賞識,破格提升。

只聽他在馬上乾笑幾聲,也不下來,只拱手道:“狄大人有禮了。在下正是候思止,蒙天后親封爲遊擊將軍。今日登門去拜訪您老人家,不想沒見着,倒在這裡碰上了,當真是巧啊。”

衆人聽他說得不倫不類,枉李元芳還稱他一句“候將軍”,都暗自皺眉,狄仁傑側轉過身,看向山岩,懶怠搭理。

斛律衝見他狀極無禮,心念稍轉,撮口輕聲爲哨,候思止跨下馬兒一顛,便將他震得滾下地來,結結實實地摔了一交,這一下變故極快,他隨行諸人和馬伕都沒有防備,已見他屁股着地,哼哼着爬不起來,忙都伸手去扶,只懼於候思止素日手段,不敢露出笑意。這邊斛律沖和狄春卻早已爽爽快快地笑出聲來,候思止好不容易站穩了,回過神來,弄明白是斛律衝在搗鬼,方待罵人,眼前一花,已見李元芳立在自己身前不足一尺處,一驚,自然向後仰去,眼見得又要摔了。

李元芳本不願多與他囉嗦,倒不想嚇他這一跳,見他驚懼之下又要出醜,伸手一拉,扶住了他,沉聲道:“候將軍小心了,我只是問問:你世居洛陽,可知道這西山上,哪一處洞窟刻有一朵大蓮花,並一個手持柺杖的老頭陀?”因知這位候將軍是個目不識丁的,李元芳已是耐着性子,儘量講得明白了。

候思止見李元芳一身氣度不可小覷,方纔又領教了那一喊的聲威,他見機極快,知道眼前的虧吃不起,已自換了一副媚臉,賠笑道:“這個容易,我有個手下就是這附近的。”一面回身喝道:“還不出來帶路!”

果然一人出列,低頭回道:“大人問的可是蓮花洞?老人們相傳,這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因洞頂雕了一朵獨一無二的大蓮花而得名,洞中有諸多菩薩,據說佛前侍立的兩個弟子,一個叫迦葉、一個叫阿難,其中之一的手上就握了錫杖,像是個風塵僕僕的老和尚——這倒是別的洞窟沒有的,也不知是不是?”

狄仁傑聽他說得與書冊中所載不差,料是不錯:“洞在哪裡?你帶我們去看看。”

那人望了候思止一眼,見他點頭,方小心走到狄仁傑這邊,指明瞭方向,正是其中一條小道,又在前引路。斛律衝狄春等緊隨而去。候思止回身一使眼色,正要身後的人馬都跟上,猛一擡頭,卻見李元芳擋在路中,冷冷看向自己,一點也沒有讓己方人馬過去的意思,不禁心頭一顫,忙一笑掩過:“煩請借個路。”

李元芳看也不看他,道:“山路太窄,你還是改日再來罷。”

候思止眼珠一轉,笑道:“今夜月色甚好,我幾個弟兄正要上山觀景,嚮導都來了,哪有白走一趟的道理?”一面回身假意詢問衆人,身旁就有幾個立時起了哄,一時人聲嘈雜,倒也頗有些聲勢。候思止看向李元芳,一臉的無賴:你本事再大,也不好就此拿下這四五十個官兵罷?好歹我也是朝庭命官,就是擠,也要擠過去看看如何打開那寶藏的入口!

李元芳搖搖頭,嘆了口氣。狄仁傑等也停了下來,只聽斛律衝遠遠叫道:“元芳兄,與這等小人囉嗦什麼!不如我搭把手,一起料理了?”

候思止見是斛律衝在前大叫,猶記着方纔一摔之仇,後退了一步,口內罵道:“你小子,不過仗了幾聲雞叫…狗叫的,有種放馬過來!”看那架勢,分明就是街頭潑皮找架打的模樣,可憐他顧慮李元芳在前,本來一句話就說不明白,緊張之下猶要硬充膽大,口吻聲調極是古怪,衆人一愣,身旁一人小聲道:“將軍,是‘雞鳴狗盜’。”候思止反應過來,大聲道:“不錯,你就是個‘雞鳴狗盜’。”

李元芳見他如此德性,不免也露了幾分笑意,又早聽到一片腳步聲由遠及近,料是李楷固帶人到了,索性背轉身向狄仁傑走去,一面向斛律衝笑道:“不必你我費事了,我們還是快隨大人去辦事要緊。”正說着,果然李楷固已帶了一支兵卒,自山下上來,因見天色已黑,都點起火把來,人未至,已聞笑聲:“什麼雞呀狗的,誰這麼有學問那!”

火光照映,只見候思止一張臉上不知是什麼顏色,又見沿路上火把串成長龍,想來李楷固的人不少,已自氣餒。李楷固走到近前,手下兵卒已將山路截斷,先向狄仁傑招呼了一聲,又笑嘻嘻地看向候思止,他二人素無交往,故連面上的客套也自免了。候思止不甘就此被攔下,想了想,取出一物,隔了衆人遙向李元芳道:“我這裡有樣東西,也算是件‘奇貨’,請狄大人看看。”

李楷固哂道:“你當是買菜麼?還有討價還價!”

候思止眼看狄仁傑等要走,急着將那物件一拋,道:“狄大人且等一等。”李元芳聞言看去,似是一件小小玉飾,心中一動,身形躍起,接過看時,卻是那隻玉虎,伸手遞向狄仁傑,狄仁傑眉頭一皺,果然正是阿玉隨身所藏那串玉虎掛飾。

狄春因見阿玉那日取出玉虎,知道此物與阿玉身世有關,見它落入候思止手中,暗道不妙,斛律衝卻不知其中底細,那吳伯更是一臉木然,也不知在想什麼。

候思止叫道:“狄大人,有我們跟着,有什麼事,也好有個照應,嘿嘿,我也不敢亂來的。”

狄仁傑不願多說,只道:“也罷。楷固,就讓他們過來罷。”當下李元芳、斛律衝等不再理會候思止,都緊跟而上。李楷固不解發生何事,但也命兵卒讓出一條路來,容候思止等通過,再於最後跟上。

少時,來到一洞窟前,在洞外看去,裡面高深各約丈許,影影重重雕了許多佛像,狄仁傑等走入洞內,舉起火把照得雪亮一片,正面即是主尊釋迦牟尼佛的立像,兩側爲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迦葉、阿難二弟子致禮肅立,造像約有二三人高。其左年老的正是伽葉尊者,他身披厚重的袈裟,右手執杖,顯出艱辛跋涉的神態,那雕像刻的栩栩如生,即便李元芳、斛律衝、狄春等對佛教典故不是甚解,一望之下,也頓生敬意。

狄仁傑仰頭查看洞頂,果然穹窿頂上,雕有一朵碩大精美的蓮花,圍繞蓮花,還有6個手捧果品、迎風飛翔的飛天,婀娜多姿,生動傳神,而天衣、雲彩隨着天女的舞動,如隨着音樂的旋律在翻飛,飄揚,生動逼真,精細繁縟的文飾雕刻使整個藻井分外靈動,再看兩邊壁上另有大大小小無數佛龕,佈局或層次分明,或錯落有致,似是“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向世人顯現着佛陀世界的莊嚴和繁榮。洞內種種果真與高長恭書冊中所記的夢境相同。

衆人心知沒有找錯地方,便各自在內搜索起來,洞窟本不甚大,候思止等只湊在洞口東看看西望望,卻苦於不得其道。狄春走上前來幫着狄仁傑仔細照看迦葉的造像,確見整個雕像身後與山岩相連處,似有刀斧痕跡,好像整塊被從山體挖出,重又安上,但二人嘗試了佛像上各處看似開關的地方,佛像卻依然紋絲不動,毫無反應,難道是歷時太久,使得開口已損?

狄仁傑轉而又把目光投向洞頂,忽記起書冊中曾說到:那朵巨大的蓮花“層層盛開”,脫口道:“元芳,你上去試試將蓮花向上推動。”

李元芳應聲躍起,借一蹬之力,雙手撐舉,奮力將石蓮往上托起,只聽一聲悶響,穹頂上方某處似是中空,蓮花花瓣隨即嵌入洞頂岩石三分,剎時灰塵石粉自上落下,李元芳忙護了狄仁傑避向洞口。

待塵埃落定,衆人環視洞中,除了蓮花外,仍不見有別的動靜,斛律衝與狄春等不由大感意外。卻見狄仁傑一語不發,正自凝神細聽,再聽時,原來巖壁中間似有沙沙的細聲傳來,候思止半探了身子,正想問一句,早被一旁緊盯着他的李楷固一眼瞪了回去,心知此刻不是打岔的時候,只好縮了回去。

半晌,那細聲方停了。狄仁傑皺了皺眉,走到迦葉像前,示意李元芳一同推動雕像,這一回果然應力而動,轟然聲中,雕像頭部以下的整塊山岩如同一扇石門,以佛像爲中線,向一側轉進,露出一道門戶來。狄春與吳伯忙高舉了火把上前探照,內裡黑漆一片,不知通往何處。狄仁傑仰望雕像,卻見迦葉尊者似是低頭注視着衆人,而身體已側向門內,手中之杖斜斜指向黑暗中的前方,正像在爲衆人引路,不覺心頭一凜。

第27章 重見天日第24章 蓮花妙法第35章 出路第7章 晨遇第9章 夜探第6章 重逢第16章 起舞第25章 鉞下水府第10章 初解迷語第2章 買酒第12章 面具第15章 蛇渡第27章 過道第15章 舊事第16章 上元佳節第15章 舊事第8章 聞聲第22章 釋嫌第30章 變數第15章 蛇渡第21章 畢方第21章 畢方第9章 淺析第2章 鎏金綠度母像第17章 天津一戰第24章 蓮花妙法第1章 寧州刺史府第26章 歸路長後記第15章 舊事第30章 變數第34章 豁然貫通後記第12章 靈藥第3章 七巧玲瓏鎖第19章 浮巖引子第11章 斛律後人第24章 蓮花妙法第3章 七巧玲瓏鎖第26章 歸路長第1章 赴任洛陽第13章 順水人情第15章 舊事第36章 希望第12章 靈藥第20章 透光寶鑑第3章 鬧鬼傳聞第15章 蛇渡第25章 鉞下水府第12章 面具第8章 琳月第25章 西山一夢第10章 初解迷語第4章 天一生水第29章 神龜負書第9章 淺析第17章 彼岸第29章 神龜負書第26章 歸路長第19章 賭約第13章 順水人情第12章 面具第25章 鉞下水府第34章 豁然貫通第16章 起舞第8章 聞聲第13章 質庫第28章 效法迦葉第15章 舊事第28章 別離第6章 重逢第16章 上元佳節第20章 透光寶鑑第24章 蓮花妙法第25章 鉞下水府第27章 過道第17章 天津一戰第4章 荒村墓洞第9章 淺析第13章 順水人情第32章 洞廳第18章 舞馬第9章 淺析第10章 初解迷語第32章 洞廳第26章 蓮花洞第15章 蛇渡第29章 神龜負書第7章 斬妖第7章 斬妖第2章 買酒第10章 日魄月精第27章 過道第12章 面具第21章 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