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氏祠堂

暗道的出口,卻是在坡下的一間房屋內,狄仁傑與李元芳從一壁薄板後鑽出時,發現這間老屋保存尚算完好,屋室也較寬大,除了窗戶有些破損外,屋內桌椅用具都還按當年有人居住時的模樣擺放着,只是積滿了灰塵,茶几的一角上,居然還有幾個狗爪印,又見廳堂正中掛了幾幅人像,原來是村中的祠堂。

狄仁傑環顧四周,點頭道:“現在看來,這祠堂有暗道與坡上洞室相通,那洞室裡的東西恐怕不是墓葬,建造這個村子和洞室應該是爲了收藏和保護一些東西,兩者之間連有暗道,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將東西取出來。”

“究竟是什麼如此神秘?”李元芳道:“可惜石臺上的東西早被人取走了。”

狄仁傑道:“東西確早已取走,但這裡外人罕有進入,或有些蛛絲馬跡留下,也未可知。元芳,你我一同四處查看一下。”

李元芳這才發現廳堂內佈置十分簡單,也不見尋常祠堂裡的匾額之類,除了中間一案兩椅,左右兩列木椅雁翅排開,別無他物,心想木椅茶几中也難藏什麼東西,便走到案前,細看兩幅人像掛軸。

狄仁傑眯眼道:“元芳,你看左面這幅是不是有些歪了?”

李元芳輕輕躍到案上,推開畫軸,果然後面一個格子,取出內中摺好的一張薄絹,遞與狄仁傑,因見得來容易,不由玩笑道:“這村裡的人也是奇怪,看着像是謹慎小心,把東西藏在這裡,卻不免落了俗套。”說着仍從案上躍下,與狄仁傑同看上面內容。

原來絹上記的正與洞室裡所藏之物有關,那洞室雖不是蘭陵王之墓,但確實收藏了高長恭生前所用的面具。

文中記敘:齊主高瑋政治腐敗,荒淫無道,常信奸佞小人之言,無端誅殺朝中大臣。高長恭善戰之名頗高,怕遭齊後主嫉恨,便假意稱病隱居,又在民間廣收賄賂,做出一副貪財戀小的樣子,以圖打消後主的猜忌;齊主爲防他位高權重,以太后篤信佛教爲名,命高長恭與大將斛律光在洛陽之南的伊闕,仿北魏寺廟形制,覓址爲太后開窟造像。

當時無意間進入一處上古奇境,種種景象,觀之如臨仙境,但其中諸物卻兇險萬分,皆爲世人所未見未想,且天然隱蔽,若不是高長恭與斛律光隨身攜帶兩件寶物,機緣湊巧之下,得以進入,常人萬難發現入口。遂隱而不報,約定此處爲日後避禍重起之地,悄悄佈置經營。誰知洛陽之戰後不久,高長恭威名更盛,即遭後主毒死,後齊被周所滅,終無機會再入其中,族人只得將他的面具等物藏在坡上洞室裡。文中又訓誡高氏後人:需待斛律氏後人持另一寶物到來,方能開啓洞室,另有‘宓妃淚’一物,太過狠毒,切記慎用云云。

短短數行,記了洞中所藏之物的來歷淵源,又因那記載之人想是日後能口傳面授,故寫得極爲簡略。狄仁傑笑道:“這也算是一篇告誡後輩的族訓,所以不必深藏,真正的秘密已隨石臺上的東西一起失蹤了。”

一面又憶道:“幼時讀史,記得當年北周宇文護親自掛帥,率兵10萬攻打洛陽,北齊則派蘭陵王高長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齊周兩軍在邙山相近,斛律光首戰告捷,而高長恭帶 500騎兵突破周軍包圍,進入洛陽城,與城內守軍會合,也是在這樣的冬日。”

李元芳遙想百十年前,兩位大將攜手抗敵,英姿風發,一時神往,感慨不已。

“只可惜,齊後主高緯昏庸,北周韋孝寬因與斛律光交戰久不能勝,便製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謠言,編成兒歌,在齊都鄴城歌唱,歌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爲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謠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高緯聽信讒言,自毀棟樑,將斛律光殺害,並以謀反罪盡滅其族。”狄仁傑嘆道:“斛律光與高長恭皆不得善終,想來他的後人也再沒有尋到此處。”

李元芳忽輕聲示意:“大人。”

狄仁傑凝神聽去,村外似有人馬走動之聲,二人走到向南窗前,從破損的窗格中望出去,雖隔了數重屋舍,卻左右錯落,恰好能看到村口,不由暗贊這村子果然構建的十分精巧。只見村口影影綽綽,約有二十多人,穿着打扮象是官府的衙役,中有一人騎了一匹棗紅馬,高聲喊道:“村內逆賊聽着,你施行妖術,欲害天后,犯下謀反重罪,現村外已團團圍住,你跑不了了,還不快快出來受縛!”口中雖喊着,卻勒馬不前,他身後的一幫衙役也是推推搡搡,不敢踏入村中一步,想是前日吃過虧了,再不敢當這出頭椽子,看得李元芳暗暗好笑。

狄仁傑聽到“妖術、謀反”,不禁心頭一震。李元芳想的卻是:難道是我們的馬蹄印引來了官府的人?若真如那店小二所說,此事牽涉到“麗景門”,可就大爲不妙了。

其時武后在洛陽麗景門設置推事院,由來俊臣主事,專理謀反之案,設計了種種酷刑,凡是進了這個門的人,一百個裡也活不下來一個,故來俊臣一夥戲稱爲“例竟門”,意即凡被關進這所監獄的人必是活人進去,死屍出來,無一例外。

此時已過午後,雪光耀眼刺人,村口衆人呼喝之聲不時傳來,已有些按捺不住,馬匹也不時踢動四蹄,顯得焦躁起來,村內卻仍寂靜無聲,李元芳心知狄仁傑必不願此時與這些官差糾纏,正自打算,忽聽不遠處一人長聲道:“蠢材,人早走了,還在這裡窮叫什麼!”

李元芳心中一凜,望向狄仁傑:村中還另有他人。

從窗格望去,爲首的官差大怒,喝道:“你是什麼人?鬼鬼祟祟,定是逆賊同黨!”

只聽那人笑道:“爺爺我可沒空跟你們玩——”,話音未落,官差胯下的馬忽地嘶叫起來,立身一甩,竟將那爲首的官差拋落在地,又聽一聲哨音響起,那馬不顧主人死活,撒開四蹄奔入村中,一條人影穩穩落在馬背上,不過一眨眼間,已躍過村口衆人,飛馳而去。

這裡衆多衙役眼見那馬忽似長了翅膀一般,騰空自頭項躍過,早驚得呆了,半晌纔想起長官滾在雪地裡,方七手八腳去扶,那爲首的不想“逆賊”如此厲害,在衆人面前大丟面子,惱羞成怒,一連聲地喝罵衆人去追,可一人一騎早去得遠了,茫茫雪野,哪裡還追得上?

狄仁傑與李元芳在屋內眼瞧着那人召喚馬匹、飛身躍上、縱馬衝出包圍,身姿灑脫,一氣呵成,動作之快叫人連他是何模樣也未看清,也覺大爲驚異,李元芳不由讚道:“好馬術!”

“村口不見此人足跡,應是雪未停之前,已先我們一步,經祠堂而入坡上洞室。他與我們走的方向不同,卻目的明確,想必是爲了洞中之物而來,但恐怕要找之物並未得手,纔會在村中停留許久。”狄仁傑略一沉吟,道:“宮中鬧鬼,事關謀反,看來我們要儘早趕到洛陽纔是。”

李元芳點點頭,道:“他這一走,正好解了我們的圍,看似對我們倒沒有惡意。”

第6章 對弈第24章 蓮花妙法第24章 死得其所第27章 重見天日後記第3章 七巧玲瓏鎖第27章 重見天日第18章 道法自然第23章 血祭第37章 齊孫子第14章 身世第5章 龍川藏寶第10章 初解迷語第26章 蓮花洞第9章 淺析第25章 鉞下水府第36章 希望第31章 相聚第1章 寧州刺史府第27章 過道第6章 對弈第15章 蛇渡第20章 密鑰第33章 洛神第21章 漬梅第24章 死得其所第22章 無中生有第25章 西山一夢第4章 荒村墓洞第20章 密鑰第8章 聞聲第30章 變數第34章 豁然貫通第33章 洛神第33章 洛神第3章 七巧玲瓏鎖第25章 鉞下水府第20章 透光寶鑑第30章 變數第1章 赴任洛陽第36章 希望第1章 寧州刺史府第12章 靈藥第26章 歸路長第30章 變數第23章 血祭第33章 洛神第7章 晨遇第26章 蓮花洞第7章 晨遇第1章 赴任洛陽第37章 齊孫子引子第20章 密鑰第2章 買酒第6章 重逢第14章 身世第5章 高氏祠堂第21章 漬梅第15章 蛇渡第5章 龍川藏寶第6章 重逢第25章 鉞下水府第24章 蓮花妙法第1章 赴任洛陽第3章 七巧玲瓏鎖第27章 過道第24章 死得其所第21章 畢方第24章 死得其所第13章 順水人情第18章 舞馬第27章 重見天日後記第17章 天津一戰第2章 買酒第11章 玉語解惑第27章 重見天日第8章 聞聲第4章 天一生水第7章 斬妖第35章 出路第9章 夜探第2章 鎏金綠度母像第27章 重見天日第18章 道法自然第18章 舞馬第4章 天一生水第10章 初解迷語第1章 寧州刺史府第14章 身世第1章 赴任洛陽第18章 舞馬第33章 洛神第12章 面具第17章 彼岸第34章 豁然貫通第22章 釋嫌第9章 淺析第10章 日魄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