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算舊政

萱貴人住進永安宮中養胎待產後,西閣後殿便由小樑貴人樑璧姊妹二人居住,而東閣後殿則由大竇貴人竇妤、竇姻姊妹居住。

章德殿後院很大,東閣、西閣兩座後殿東西相對,體量比章德大殿稍小,院中有御龍池,池畔有梧桐十餘株,樹下有花圃,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錦,鳥語花香。現在花兒都進了暖房,池周邊樹木落葉,花兒凋零,假山孤零零地矗立着,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章德殿後殿同時還有琴苑、畫苑、書苑,大院北門邊還有北苑門亭,院北門外便是碧波盪漾的天淵池,風景俱佳。與父王漢明帝劉莊一樣,劉炟也是大儒,他也懂音律、喜繪畫,尤其酷愛書法,因此現在的章德殿飄逸着儒雅氣氛,與其名相得益彰。

御龍池與天淵池相連,天淵池挺大,細長型,一直通到北宮皇城牆外。北宮內天淵池的東側還有一處殿宇羣,那便是皇后所居的北宮永安宮,俗稱北宮內的“長秋宮”,與皇帝所居的章德殿隔天淵池相望,既有富麗堂皇的空中廊道相通,天淵池邊又有花團綿簇、翠竹環繞的御道相連。

當天晚上,劉炟進入章德殿後院的西閣殿內時,璧貴人正在堂下秉燭讀書。燭下美人,詩情畫意。劉炟心緒被扯動,他擺擺手,不讓門前太監和廳堂內的夏蓮、項燕子兩個侍女出聲,躡着腳走到案後一把將璧貴人抱在懷中。

劉炟帶進來一股強勁的寒風,夏蓮、項燕子被凍得哆嗦了一下,可璧貴人卻心無旁騖,只到被人家擄到懷中才嚇了一跳,看清是皇上,便羞紅着臉嬌聲道,“奴奴叩見皇上!”

夏蓮、項燕子這才帶着衆婢趕緊跪迎,“奴婢叩見皇上!”

璧貴人滿腹經書,氣質超羣,可謂一肚子錦繡文章,在她的身邊劉炟覺得自己身心清爽,如沐春風。看着懷中千嬌百媚的玉人,劉炟情難自抑,便抱起璧貴人進入西閣寢室,小心翼翼地放到大榻上,便一口吻上一對香脣。

侍婢早已暖好衾被,錦帳高懸,香爐內幽香縷縷,火盆內炭火湛藍,溫暖如春。二人寬衣解帶,共沐愛河,恩愛和好。

事畢,劉炟擁着璧貴人坐在繡榻上再一次對着兩份奏章想開心事,當劉炟想聽聽她的意見時,璧貴人款款道,“皇上,太后有旨,後宮不得干政。然皇上既然問了,妾便不能不說。妾以爲鄧大人此議是正道,沱、石二河既不能治,何苦要逆勢而爲?”

劉炟懷抱着可人的玉人兒,“畢竟是先帝舊政哪,朕頗感爲難……”

璧貴人知道劉炟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她親吻着劉炟的嘴脣,當劉炟想俘獲香舌時,她卻攸地逃脫了,然後調皮地粲然一笑道,“皇上,先帝乃千古明君,如知不可爲亦會停止修河,皇上不必爲難。至於司空之言,不過見仁見智罷了。”

她並沒有說下去,但劉炟已經聽懂了。樑璧的祖父樑統當年是光武一朝少有的律法大家,從河西來到雒陽後,曾力主以前漢《二年律》爲國之律條,因而深受光武大帝信任。作爲樑統之孫,樑璧當然對司空第五倫的言論不屑一顧。

亥時二刻,連珠又站在門外催道,“稟報皇上、貴人,已經亥時盡矣!”

劉炟微蹙眉頭,無奈地對樑璧一笑。這是漢宮規矩,是當年光武大帝時代定下的,亥時末(注:也就是夜裡十一點)皇帝必須安眠。他起身又俯首親吻了璧貴人可愛的小嘴,這才走出西閣,牽着連珠的小手返回前殿自己的寢宮。

竇氏、梁氏兩對姊妹花兒同時住進章德殿,但此時劉炟專寵妤貴人、璧貴人,心裡哪能還裝得下別人?可他性格溫仁,竇洇、樑婉畢竟也住在章德殿院中的二閣中,於是劉炟偶爾也會臨幸她們。只是這天晚上他本應留宿璧貴人處,可他心事太重了,臨幸了璧貴人卻又自己一個人獨眠寢宮!

第二天在宣明殿內,尚書令鄭弘幾次提起第五倫和鄧訓的奏章,劉炟都故意搪塞過去。到了晚上戌時整,心機如山的司空第五倫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梗着脖子辯道,“陛下,老臣以爲……”

“吾知司空大人想說什麼——”未等第五倫說完,劉炟便揉揉太陽穴,一句話堵了回去,“請太傅、三公歸府歇息,朕再思慮一番,此事明日再定!”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歷練,現在的劉炟已經漸漸掌握了朝政的主動權,也慢慢有了對付這幾個朽木一般的老學究的辦法。

回到章德殿,連珠和妤貴人已經排好晚膳,劉炟卻只令妤貴人陪膳。二人進膳畢,連珠烤茶,妤貴人便陪着劉炟至御書房內閱奏章。見劉炟對着案上攤着的第五倫的奏章蹙眉沉思,竇妤便看了一遍,主動進言道,“妾以爲司空所言,對也不對!”

劉炟將她抱於懷中坐於膝上,“卿試一言,何謂對,何又謂不對?”

竇妤聽憑劉炟在自己身上探索,她指着冊書道,“酷秦亡國,苛莽自滅,前車之鑑,妾以爲不可不察也。先帝以律治國,嚴刑峻法,多興大獄,使政令清明,百官倉皇。先帝賓天后,太后又繼行舊政,貴戚、諸侯倉皇,無敢逾規者。此時皇上以寬仁爲懷,則必能天下歸心,此所謂對也……”

“說得好……”劉炟對她的話深以爲然。就在此時,連珠烤好茶用漆盤端着兩個于闐脂玉雕花耳杯進來,見妤貴人坐在皇帝懷裡,二人顯然不是抱着這麼簡單,不禁又想退出,小臉早緋紅一遍。竇妤也羞澀欲掙脫,可劉炟緊緊箍着她的細腰,向連珠招招手。

連珠只好將茶奉上,趕緊逃了出去,劉炟道,“汝接着說……”

竇妤只好低首道,“司空反對封賞馬氏外戚,妾以爲氣度小了些。”

“何謂氣度小?”劉炟問,“吾二位舅舅雖有大功,可確實爲人囂張,驕奢過甚,令朝中衆臣、列侯、世家不滿。太后氣憤,吾也覺得不妥!”

竇妤道,“皇上,豈不聞《詩》雲‘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城門校尉隴右大捷,一戰而鎮服羌人,其功績朝中無人可及,理當封爵享富貴。”說着,她嘆息一聲道,“先皇當年雖說過‘滅匈奴者,竇氏也’,竇氏、班氏世誼深重,可大鴻臚年邁,吾諸兄尚年幼,孟堅叔一介文人,不過六百石校書郎。只有仲升叔以千石之身,孤撐西域半壁。皇上新繼大統,眼前惟舅氏貴戚最可信賴啊!”

竇妤發自肺腑的一通解說,令劉炟豁然開朗。以第五倫、馬嚴爲首的一班重臣曾在夏季時掀起一場針對竇氏的圍剿,分明是欲置竇氏於死地啊,可竇妤的眼界、氣度和見識,令劉炟欣喜不已,也欽佩至極。

他熱血上涌,抱起懷中的玉人便回到寢宮,待到天地陰陽融爲一體之時,劉炟吻着心愛的女人嘆道,“封賞馬氏,雖令太后不再幹政,可也令竇氏受了委屈,朕實屬無奈……”

竇妤緊緊摟着劉炟瘦弱、滑膩的軀體,嬌喘吁吁地道,“爲完成先帝鏟滅匈奴宏願,爲陛下建立千秋功業,竇氏眼下便受點委屈也值得!”

劉炟也緊緊地摟住她的香肩,吻着她的脖頸、耳垂,“對,是眼下,他日朕定加倍補償竇氏……”

天明後朝食後,劉炟神清氣爽地來到宣明殿,讓鄭衆找出第五倫的奏章,提起硃筆,批了一個大大的“可”字。於是,陳留令劉豫、冠軍令駟協二吏,則被下了雒陽詔獄。劉豫、駟協可是陳留太守馬嚴的左膀右臂,他這是旁敲側擊,令馬嚴收斂行爲,不要妄生事端!

接着,他又在中郎將、謁者鄧訓的奏章上批了“可”字,見太傅、三公與尚書檯衆官並無異議,爲確保穩妥,他又極爲慎重地對司空第五倫道,“着司空府速派使者,前往沱、石二河查驗,限三月底前完成,如確難以完成,速據實稟報!”

“老臣遵令!”

至此,劉炟開始在全國各郡國放手推行寬厚仁政,其父王實施的嚴刑峻法、打壓世族外戚、嚴治諸王謀反案等一系列舉措全部糾正。一時間寬仁之風吹遍全國,受諸王案牽連被下獄的千餘人,得已一一返回故里。

~~~~~~~~~~~~~~~~~~~~~~~~~~~~~~~~~~~~~

求收藏

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