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于闐危急

東漢中興後,北匈奴與高原羌國屢相勾連,密謀分漢,故而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在高原衆羌國中,惟燒當羌是漢朝最主要的宿敵!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燒當羌攻擊大、小渝谷,掩擊先零羌、卑湳羌降漢者,斬殺三千餘人,收服降衆數萬人。當時燒當羌一時勢盛,遂攻擊隴西,隴西太守劉盱戰敗。後朝廷令捕虜將軍馬武、中郎將竇固徵西羌,擊敗燒當羌及諸羌國,羌王滇吾被漢朝處死。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北匈奴國師定下“牧馬中原”策,羌胡勾連欲“分漢”。當時被漢明帝劉莊“幽閉”於河西的漢軍主將竇固提一旅輕兵如神兵天降,出奇兵從扁都口入高原,突然佔領了龍耆城,並襲殺了燒當羌王東吾,徹底粉碎了羌胡分漢圖謀!

如今的燒當羌王便是滇吾之子、東吾之弟迷吾,他通過北匈奴密使得知漢朝在西域全線潰敗,漢朝皇帝已經撤消西域都護府與戊已校尉,並下達“罷屯”和“閉關”令,便感到羌人報仇雪恨的機會來臨了。

東漢建初一年(公元76年),他與他的祖先們一樣,再一次選擇與北匈奴密使勾連,與潛入高原的北匈奴密使密謀商定了羌胡共圖亂漢策。這個密使不是別人,正是北匈奴南呼衍部的西域都尉呼衍獗的夫人焉澠。今日大漢勢強,但在迷吾眼裡,漢朝在西域的潰敗說明漢家小皇帝軟弱可欺,此時便是起事極好機會!

由於劉炟登基後,爲國內旱災牽扯無心四顧,楊仁、竇戈手下的漢軍敵後斥侯已經樹倒猢孫散,漢朝護羌校尉府對各羌國的監護、南方各郡縣對各南夷族的監護都已名存實亡,故而這一次羌胡勾連初期,漢朝麻木不仁,完全被矇在鼓裡。

現在,萬事鹹備,迷吾只剩下一個反叛的理由。就在此時,安夷縣長宗延,爲迷吾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反叛機會。卑湳、勒姐、吾良三部反漢後,迷吾迅速於建初一年(公元76年)底豎起了反旗。高原最強大的羌國都反了,自然一呼百應,隴右與涼州各地的羌人紛紛聞風響應,勢如燎原!

金城太守郝崇聞訊大驚,他只到此時才緊急下令各縣召集郡兵迎戰,同時迅速派出驛吏向京城雒陽告急。但大禍已成,迷吾將本部三萬人馬來勢洶洶,只一戰便擊潰了郝崇,金城郡大部地區落入羌人手中。郝崇困守在首府允吾城中,孤守待援。

這次反叛,迷吾汲取了上兩次父兄起兵失敗的教訓。圍困允吾城後,他並未急着攻城,而是迅速與已經降漢的各羌族、高原上各羌國聯絡。他與封養部落酋長布橋結成聯盟,迅速組成了一支五萬人聯軍,並浩浩蕩蕩地殺入了隴西、漢陽二郡。迷吾高歌猛進,卑湳、勒姐、吾良、盧水等諸羌迅速歸順迷吾麾下,戰火迅速席捲整個隴右和涼州的安定郡。

與金城太守郝崇不同,羌變發生後,隴西太守孫純打得極有章法。他指揮三千郡兵,擊退了羌人對隴西郡的進攻後,又迅速派出太守府從事李睦率領隴西郡的三千人兵解了金城郡之圍,逼迫迷吾不得不率殘部向西撤退。

接着,孫純與郝崇的金城郡郡兵合兵一處進軍和羅谷(注:具體地址今已不詳),擊破了卑湳羌,一戰斬殺羌軍七百人,收降一千餘人,收復了安夷縣城,遏制住了卑湳部落瘋狂進攻的勢頭。卑湳羌部族由此滅亡,餘部依附於其他羌人部落。

此時,隴右遍地銷煙,各郡縣各自爲政,孫純以太守之職無法統馭各方,於是便急忙派驛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隴右嚴峻局面馳報京師。劉炟聞訊後極爲震驚,由於西域新敗,朝廷暫時無力西援,便啓用在家待罪的前度遼將軍吳棠爲護羌校尉,令其坐鎮安夷戴罪立功。

吳棠長期鎮守塞北,與孫純一樣,對邊務較爲熟悉。吳棠進入安夷,與孫純聯手,雖然兵力不佔優,但他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令迷吾一時找不到戰機。但吳棠以戴罪之身,未能將隴右各郡攏在一起,漢軍各部各自爲戰的局面並未得到改觀,這一混亂局面直接爲後來的大失敗種下了禍根。

四月上旬,迷吾恐懼漢朝派大軍來征討,便合謀在漢軍主力到來之前西行出塞返回故地,再依託地形長期對抗漢軍。金城太守郝崇得報,便擅自率金城郡郡兵追擊。漢軍在荔谷追上迷吾,羌軍伏兵齊出,漢軍全軍覆沒,被斬殺二千餘人,郝崇隻身單騎逃脫。

郝崇的這次慘敗使漢軍在隴右的局面雪上加霜,局勢變得更加危急!

傅育進入臨羌城後,正是迷吾氣焰最囂張之時,傅育不得不避其鋒芒與其在大小荔谷對峙。封養羌首領布橋則藉機率封養羌及勒姐、燒何共十三羌數萬人圍攻隴西(注:即今臨洮)、臨洮(注:即今岷縣)和漢陽(注:即今甘谷縣)三郡。與此同時,隴右各郡周邊的羌人、涼州屬國盧水諸部胡族,則自行攻伐各郡縣,聲勢越來越大。

隴右形勢不斷惡化,與倒黴的吳棠一樣,傅育入隴西也並未能改變形勢,各郡國各自爲戰,漢軍各部亂成一團,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隴右萬民望眼欲穿,但王師卻遲遲不見蹤影!

……

漢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四月中旬,姑墨國王治石城。

正所謂禍不單行,大漢自立國起,羌禍、胡亂從來相伴而生。漢使團輕兵北上焚燬了姑墨倉,震動了北匈奴,尤其是南呼衍部。爲策應高原羌人侵擾漢朝隴右各郡,呼衍王嚴令西域都尉呼衍獗抓住漢朝無心西域的機遇,出重兵征討疏勒國、于闐國,儘快解決班超麾下的西域漢軍!

與歷代呼衍王不同,呼衍砭參透天下大勢,他深知長生天留給北匈奴的時間不多了,這是單于和他南呼衍部唯一的崛起機會。必須借勢儘快奪取富饒的西域,用西域糧粟和財賦讓北匈奴、不,是南呼衍部,奪得一線生機。然後在樓蘭城駐紮重兵,與漢朝隔玉門相峙!

於是,在呼衍王的親自督促下,被激怒的龜茲、焉耆兩國復仇心切,戰爭的車輪隆隆啓動。西域都尉府公開徙至姑墨國王治石城,呼衍獗在石城外紮起金頂王帳,各路大軍、隨軍役夫和糧草紛紛向姑墨國石城、龜茲國的南城集結,擺出了兵進疏勒國架勢。一時間西域上空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發!

上天永遠是公平的,西域漢軍千里北上到北道諸國腹地連破溫宿、姑墨兩國,北匈奴最兇悍的南呼衍部豈是那麼好惹的,呼衍王掉過頭來便令呼衍獗親揮重兵南下。穀雨這天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從這天開始,班超和他的漢使團進入西域後最嚴峻的一場生死考驗,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呼衍獗將自己的王帳留在姑墨國王治石城下,陰曆十五日悄然潛回龜茲國的南城(注:即烏什喀特古城,漢代遺址在新和縣西約二十公里),親率三萬龜茲、焉耆精銳鐵騎,順着拘彌河谷(注:即今克里雅河)穿越大沙漠悄然飛兵南下。鐵流滾滾,聯軍長驅八百五十里,驟然進入黑沙城綠洲(注:即達裡雅布依綠洲)。

萬騎長石舂爲糧草官,率五千騎護送糧秣。近兩萬隨軍役夫,上萬輛牛馬車運送糧草,隨軍南下!

黑沙城(注:即今喀拉墩古城遺址)、北圓沙城(注:即今園沙古城遺址)二座城堡相繼陷落,于闐國駐黑沙城綠洲共二百餘守軍全軍覆沒。呼衍獗率大軍順拘彌河道快速南下寧彌城,石舂隨即跟進至黑沙城綠洲,在沙漠中間的這塊小綠洲建立起黑沙倉!

離西域漢軍北上溫宿、姑墨國不過半個月,戰火毫無徵兆地再一次驟然而起,呼衍獗和木都、焉澠精心籌劃的戰略進攻開局異常順利,胡焰、權魚和紀蒿在敵後的斥侯們各有系統,戎馬倥傯,班超未來得及將他們整合起來。現在他們各自爲政,或許仍沉浸在大勝的喜悅中,無一及時發回消息。

因此在戰爭初期,龜茲、焉耆聯軍已經在黑沙城綠洲取得了立足點,但此時班超的漢使團、于闐國和拘彌國的王廷還全部矇在鼓裡,完全陷入了戰略被動!

黑沙城綠洲位於從精絕城至於闐河畔鷲巢要塞的商道要衝,是于闐國重要的軍事前哨。這是一塊孤懸沙漠中的四戰之地,從這裡向東二百餘里可奪戰略重鎮精絕城,向西二百餘里可奪取于闐國的戰略前哨鷲巢要塞,而向南四百五十里便可奪取拘彌國,進而西出並奪取于闐國!

龜茲、焉耆兩國有了黑沙城綠洲這個戰略跳板和穩固的糧秣大營,呼衍獗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戰爭演變至此,奪取于闐國只是時間問題!

爲掩護主力閃擊于闐國,陰曆四月十六日晌午之前,在西線的北匈奴大將黎繁率萬餘精騎突然出溫宿國,直接兵臨溫宿城下。溫宿國王奉紊望風而降,溫宿國再降龜茲國。黎繁隨即快速回師姑墨國,紮營姑墨水西岸,前鋒警戒線一直放到尉頭城綠洲,擺出了隨時南下疏勒國的進攻態勢!

……

陰曆四月二十日晨光初起時,駐守在鷲巢要塞的西域漢軍鷲雕營主將尉遲千早早就起來了。這一夜他連做惡夢,從行軍榻上驚起,便一直心神不定。圓沙城、黑沙城已經數日沒有驛傳來往了,鷲巢要塞主動派出的驛使、斥侯也無一歸來,他隱隱覺得圓沙城和黑沙城綠洲或許出事了!

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