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直下車師

這六名軍候,分別是隴西郡人石涼、石修兄弟二人,江夏世子張封、鼓城人範羌、東萊人朱書、蜀郡人蔣逍。

而其餘十二名好漢分別是長沙郡人王靂、鬱林郡人醪嘯、江夏郡人成郇、雁門郡人太軾、南海郡人初石、廣陵郡人蕭木、陳國人戕罅、樂浪郡人夏戥、東夷人陳燮、渤海郡人李楓、雒陽世子段剛、雒陽儒俠吉浩。

東邊的天宇已經漸漸露出了魚肚白,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刻。各營在黯淡的光線中整肅列隊後,耿恭部作爲全軍的先鋒,率先啓程。

中軍從事郭恂與耿恭並騎而行,夜間這場“死亡巷道”大戰,漢軍是用血肉之軀爲全軍趟開西進之路,其間郭恂一直與戰壽、耿恭衝在最前面。司馬戰壽與數百士卒殉國,而他卻幸運的倖存了下來,甚至都沒有負傷。原因無他,在激烈的混戰中,耿恭麾下的這十八好漢時時刻刻在關照着他。

郭恂忘記了寒冷,突然在黑暗中笑了。他是大漢的飽學大儒,也是帶劍儒生。雖然在班超麾下那幫野獸、孫子眼裡,他不過是手無縛雞之辦的文人,但他有幸著甲服、執兵銳參加了這場大戰。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北營漢軍有班超,塞北漢軍有耿恭!有幸與漢軍兩支精銳同儕作戰,知道他們各自的長處、短處,這已經足夠讓儒生郭恂自豪一生!

班超麾下別部盡是無法無天、十惡不赦的死罪刑卒、亡命徒,他們每人身上都會有一大本殺人越貨、佔山爲王的“傳奇”,讓人津津樂道。班超也是亡命徒,不過是一個有智慧、謀略的亡命徒,在鄯善國驩泥城,區區三十餘人拚殺、焚盡北匈奴使團百三十騎,自己連輕傷的都沒有,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耿恭麾下的塞北屯騎營卻是以大漢帶劍世子爲主體,這支軍隊戰力令北匈奴人聞風喪膽,但儒者仁義禮智信的教條卻融在他們的血液中。尤其是這“十八劍客”,自幼讀儒道、習劍技、練兵法,個個身懷絕技,每個人都是胸懷尚武報國的家國情懷,從大漢全國各郡千里迢迢奔赴塞北加入劉張軍中!

但也有相同的,班超手下三十六將中有一個醫道聖手馬神仙,劍術超羣,醫道神乎其技。而耿恭麾下也有一個醫者、藥者燮神仙,藥石之能令人目不暇接。

陳燮是東夷人不僅擅劍術和騎射,更絕的是他既擅醫、更擅藥。與馬神仙一樣,燮神仙也有一堆五顏六色的小葫蘆,也沒人敢動他的小葫蘆。因爲,你不知道那些小葫蘆裡放的是什麼玩藝,一不小心就着了他的道兒。

傳說騎都尉劉張與北匈奴人打了半輩子仗,卻有一怕,他怕鼠。駐屯雲中郡時,中軍大帳有鼠,讓他晚上睡覺都膽顫心驚。耿恭命燮神仙想辦法,這傢伙一個晚上便毒死了幾隻大老鼠。劉張大喜,燮神仙也很自傲。可軍候石涼不屑地道,“藥死幾隻老鼠不算本事,有能耐讓衆鼠向都尉請罪!”

燮神仙冷笑一聲,當天晚上便又下了藥。三日後,他突然停藥,便通報讓衆人晌午後到中軍大帳前看老鼠請罪。老將軍劉張對耿恭手下這幫無法無天、神通廣大的悍將十分喜愛,燮神仙對劉張一本正經地說,“借都尉大帳一用,今日老鼠會來請罪也!”

劉張並未當真,笑嘻嘻地看他們打賭。十八人都來了,耿恭自然也未缺席。各營的校尉、司馬們也都來湊熱鬧,衆人一起藏匿在鄰帳偷窺。結果,傍晚時分天漸漸暗下來時,不知從哪個角落裡一下子冒出了幾十只老鼠,戰戰兢兢、偷偷摸摸、四處尋覓,遠遠看起來真的似哀求不已、叩頭求饒一般。

這一幕讓衆將目瞪口呆,老鼠都被消滅,從此再也無人挑戰燮神仙藥者的權威性。

天明後,耿恭與郭恂率部馳出峽谷。眼前豁然開朗,丘陵草場一望無際,從這裡到金滿城一馬平川,北匈奴人再也無力設防,陳睦便揮軍疾進。

前軍日行百六七十里,傍晚時到了一座三角形大山(注:即今照壁山)下宿營。哺食時,騫奇帶着蒲類後國的部民們獻馬奶茶、粢餅、燉肉、乾肉脯等食物。第二天黎明,耿恭與郭恂揮師疾進,長驅二百五十里於天黑前便直趨金滿城下。

二人便不顧自己兵少,以區區千餘兵力便開始圍城。誰料想,金滿城此時早已經是一座空城,車師國大都尉涿櫝主動打開城門,帶着一千餘守軍主動投降,二人便迅速奪了城池,並飛馬報與陳睦。

原來,大石頭一場血戰,銩蠅與杆兜兒兩人聞之肝膽俱裂。左鹿蠡王屠耆烏不在軍中,他們不敢把家底兒拚光,便帶着萬餘潰軍和數千上層部民棄車師後國北去,越過茫茫戈壁,返回金微山(注:即今阿爾泰山東段,漢代稱金微山)。

涿櫝知道來的漢軍不是一般人,絕不是自已這千餘車師國兵便能阻擋的。他很有自知之明,爲了保住車師後國他選擇了投降。

耿秉率前軍主力越過大石頭時,天已黎明。只見峽谷內外屍橫遍地,地面的荒漠已被血染紅、凍硬,景象之慘烈,讓人戰慄。

耿秉舉儀式將殉國將士們的遺體安葬後,率大軍於三天后晌午前到達金滿城下。此時驛報從不足百里的務塗谷傳來,原來陳睦驅前鋒一直追殺並趕上了左鹿蠡王部殘軍,一場混戰,斬北匈奴和車師後國國兵首級數千級,大勝而歸。北匈奴殘部倉皇北遁,陳睦縱兵抄掠,繳獲馬、牛十餘萬頭。漢軍強悍戰力令車師后王安得震怖,急忙帶數百騎出務塗谷城欲向耿秉投降。

耿秉聞報大喜,他進城安民畢,此時竇固和劉張已經入城。

而中軍、後軍各營已按照竇固將令,以屯騎營渠耆爲主將,以中軍長史黃坫爲參軍,組成西進集團,在金滿城未做片刻停留便匆匆西下。他們將繞過天山,途經卑陸、東且彌兩國,遮斷天山南北各條澗道。並越過大阪澗道和柳谷,南下天山之南直出車師前國,與曹錢、霜刺的大軍夾擊呼衍王與左鹿蠡王。

這場慘絕人寰的天山大戰,在竇固的精心運籌下,漢軍成功實施瞞天過海與暗渡陳倉策,釜底抽薪,區區一萬四千遠征大軍,打得蒲奴單于數萬人馬找不着北,大戰已經逐步進入高潮!

竇固進入金滿城官署,車師後國國相、金滿城鎮守史禽茯與領軍大都尉涿櫝跪迎,並稟報道,“王師在疏榆谷大敗左鹿蠡王,在伊吾廬大敗呼衍王,國王已得戰報,並命下官稟報將軍,國王午前將與王妃攜百官前來金滿城迎接將軍,車師國已舉國附天朝矣!”

竇固命二人起身,並道,“如此甚好,請國相與都尉陪吾巡視金滿城!”

禽茯與涿櫝進獻牛羊肉,衆人匆匆晌食後,留副帥耿秉主持大局,竇固便急着巡視這座塞外堅城。迎着寒風登上高高的城牆,只見小城築于山間,有河穿城而過。城高四五丈,寬二丈,城外有壕溝,溝中有水。此城臨近戈壁大漠,爲天山北綠洲之一,北望金微山,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但要防守該城,也十分困難。寒風拂動長鬚,竇固一身戎裝背手佇立城頭,面色十分嚴峻。大戰正酣,但此時此刻的竇固已經在胸中謀劃戰後西域的佈局。因爲只有他知道,時間,現在他最缺的是時間!

而官署內,因安得還未來降,耿秉便大怒。恰在此時,國王的信使來了,前鋒陳睦的信使也來了。

原來,漢軍大敗匈奴人,車師后王安得震怖,率領數百騎出城迎耿秉大軍。適路上遇見陳睦麾下的蘇安部,於是便向軍司馬蘇安請降。蘇安惶恐,便對安得曰,“國王且暫歸,大漢奉車都尉竇固將軍,乃天子貴婿,爵爲通侯,汝當待都尉至,向都尉降之!”

安得聞令乃還,準備等竇固來時再親自迎接。同時令其諸將在城外爲漢軍紮營,迎陳睦大軍。耿秉是個烈火性格,聞言大怒,被甲上馬,率領精騎直驅城上找到竇固稟報道,“車師王降,訖今不至,本將請往梟其首。”

竇固大驚,叮囑道,“且勿逼其甚急,防止生亂,可遣將命其來降可也!”

耿秉道,“大軍徵天山,天威難犯,受降如受敵,容不得彼猶豫討巧!”

竇固只得點頭應允,耿秉便親率精騎,急馳務塗谷。國王安得遲遲不見竇固至,正惶恐間,忽聞漢軍副帥耿秉親率精騎驅來城外大營,趕緊率領王妃王珏與衆官急驅出城門,正好耿秉的馬隊來了,安得與王妃捧着權枚跪迎。

嘴裡未待說話,耿秉揮手便是撲頭蓋臉便是兩鞭子,嘴裡怒喝道,“天兵已至,汝既欲降,何故遲遲不出?以爲漢軍不能踏平這山澗小城麼?啊?!”

安得嚇得魂飛魄散,膝行至耿秉馬前,王冠落地滾到了一邊,他緊緊抱住耿秉馬腿哀求道,“將軍息怒,小王已降大漢……車師國自今日起,永遠歸漢,乞將軍原諒小王失禮之過……”

見耿秉怒而不答,安得眼珠一轉又“啼哭”道,“大人哪,小王實大漢女婿啊,自然心向中原。吾王妃乃漢大俠韓融將軍長女,將軍如不信,王妃可爲吾做證!”

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六章 帝求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