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多事之秋

劉莊的御案在北,他坐北面南。司徒範遷、司空伏恭兩位宰輔和尚書令孫堪三人,在御案前側案相對而坐。衆尚書、僕射、郎官們,則在堂下衆小案就坐。

“河內郡守報,河水(注:即黃河)決塞,流民四成,無家可歸……”朗官藥菘將河內郡守的奏摺呈到尚書令孫堪案上。

尚書令孫堪閱畢,又遞到範遷、伏恭案,等二人閱畢,三人相顧無言,均焦慮地點了一下頭。範遷便將奏章轉呈到劉莊御案上,並叩首道,“陛下,今日第五份報急折。河水沿線,已二十餘萬生民,遊離失所,災情緊急啊!”

劉莊正在閱讀東平王劉蒼的奏摺,劉蒼建議朝廷應“舉全國之力,治二百年水患,造福千秋萬代……”正在這時,河南郡報警奏章又來了,劉莊聞言大驚。事態,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劉莊接過範遷的奏章,面色冷峻地閱讀了起來。

東漢初前三帝,本身即是大儒,他們開創一個教化淳美的時代。光武大帝大行之前的那個晚上,仍在與幾位重臣談論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長短。而漢明帝劉莊不僅通經文,還是道行高深的國畫聖手。漢章帝劉炟既是大儒,又是書法大家,章體爲後世範。

劉莊勤奮朝政,更喜歡讀經作畫,在南宮的卻非大殿、宣明殿、明光殿和寢宮章德殿內,都有他的御書房。在章德殿,還有他專用的畫苑。不上朝的日子,他便與三公、尚書檯衆官,在書房內批閱奏章,處理政事。很多軍國大事,都是在這些御書房內作出的。

說來今天的人們或不信,每日案牘勞形,他的休息方式,一是作畫,其技藝在當時可謂登峰造極。只可惜年代久遠,他的絹畫未能傳世。二是到太學講授四書五經,他精通《尚書》、《春秋》等儒學經典,他與他的兒子漢章帝劉炟,都是當時古文經學訓詁學派的代表人物。三是奏樂,造詣頗深,據史載能用壎吹奏《小雅•鹿鳴》。

此時,劉莊看完河內郡的奏章,僅略略思忖一下,便用低沉的聲音,擡首對衆臣道,“尚書檯擬詔,‘命沿河郡縣,開倉賑災。遠離河水,擇地安置遊民,給以房屋田園牲畜,務讓民安居樂業!”

“臣等遵旨!”

尚書令孫堪命朗官們迅速擬好詔書,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連夜馳傳沿河各郡縣。

賑災事宜處理完畢,君臣纔開始辦今天晚上的大事。

當天晚上的重要議題,是召見樂浪人王景。劉莊已經在朝堂上廷議數日,百官們也在朝堂上鬥了數日,他耐着性子聽了數日,心裡不勝其煩。

這幾日耿秉等反對治河派已經漸落下風,但朝臣們仍在堅持已見。尤其是司徒長史吳良,引經據典,認爲修建北宮已經巨廢府庫,現在治河將耗盡國力,甚至動搖國基。他幾次在宏篇大論之餘,扭頭責問劉莊,“陛下,以舉國之力治河,倘若匈奴人寇邊,陛下當何以對?”

劉莊最怕這個吳良,根本不敢和他辯論。他知道吳良總是提反對意見,是拚着命想當諍臣。你想激怒朕殺汝,好留名千古,朕偏不上當。倒是司徒範遷見吳良太不恭敬,實在看不下去,便斥責了一番,吳良才收斂、老實一點。

其實,劉莊心裡早已經下了最後決心,準備治理帝國的心腹內患-河卞之害了(注:河即黃河,漢時稱河水。卞即卞渠,又稱汳水。河卞之害指黃卞決堤水患)。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防官之口同樣甚於防川。他不想用皇帝的權威來堵衆臣的口,之所以要舉行廷議,是想將朝廷衆官的思想統一到自己治河的宏大決策上。他盼望能舉朝上下一心,共同對付肆虐了二百多年的國家大患。

漢明帝劉莊是光武大帝劉秀與母后陰麗華所生,是劉秀第四子。他自幼聰慧異常,勤奮好讀書,十歲時就通曉《春秋》,並對朝廷政事有着驚人的洞察力。光武帝劉秀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讓他拜大儒桓榮爲師,精習《尚書》、《周易》等古文經學經典。

即位五年,他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東漢帝國,他是典型的工作狂。每天二更就寢,不到五更就起牀讀書,批閱奏章。他自認威望和能力不如阿翁劉秀,必須更加嚴格,才能保證綱紀整肅,吏治清明。因此,對待臣下也更爲嚴厲、苛刻,甚至親自責打有過失的官吏。

爲了修明政治,劉莊尊奉先皇劉秀舊制,嚴格限制皇親國戚,絕不讓外戚左右朝綱。館陶公主請求任命兒子爲郎官,明帝當衆拒絕,但卻賜錢千萬。後來明帝向羣臣解釋說,“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

按照阿翁劉秀生前願望,劉莊擬定開國二十八將,圖畫於雲臺之上,讓他們成爲雒陽城乃至天下人人敬仰的英雄,但戰功赫赫的伏波將軍馬援卻不在其列。原因僅因爲馬皇后是馬援的小女。劉莊的意圖很明確,王莽就是以外戚身份篡漢的,前事不遠,後事之師。

真是個多事之秋啊,老天爺是打定主意要考驗一下他這個即位五年的皇帝!

進入春季以來,雖然離夏秋汛時尚遠,河水和卞渠卻相繼決堤,這太不同尋常了。沿河郡縣損失慘重,二十萬庶民無家可歸。而漳渭又報水患,饑民流離失所。山東各州郡接着又以五百里加急,奏報大旱。齊趙和三輔流民遍地,各州府郡縣均頻頻報急。

春暖花開之時,即頻發大汛,古來少有。幾地的諸侯、郡國的上計吏(注:漢代稱代替諸候、郡守或封國相等官員進京奏事的官吏,叫上計吏)紛紛赴京入朝報急,這着實令劉莊大駭!

警訊四起,一團亂麻。尚書檯從尚書令孫堪以下,衆尚書、僕射們每見到各州郡急呈而來的奏章(1),俱心驚肉跳,一夕三驚。

——————————————————

注(1):東漢初官員奏章上遞,一般按“縣以表郡,郡上尚書”程序進行。但情況特殊之時,不管大縣還是小縣,均可越級上奏。

——————————————————

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七章 文武世族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