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

黃沾聞言搖首道,“班司馬,蒲奴單于連派石舂、木都兩員大將去焉耆,盯住的便是鄯善國。汝區區三十餘騎孤軍深入,最近的敦煌郡離驩泥城千二百里,這一路上倘若有變,汝將很難全身而退……”

班超道,“回稟長史,假如吾使團不能威服鄯善王廣,縱兵多亦無益!”

“仲升所言有理。”竇固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汝是想帶隨你追殺呼衍王之三十六騎乎?”

班超道,“回稟都尉,正是隨吾深入漠北之三十六騎。別部精華盡在其中,馬戰、步戰均是悍將!”

耿忠聞言捋着鬍鬚頻頻點首道,“白天吾與都尉觀別部訓練,其勇悍不可擋,刑卒戰力已復。班司馬既有成算,吾以爲出使鄯善國非司馬與別部不能也!”

竇固象每次做出重大決斷前一樣,沉呤一會,便斷然下定了決心,“此番是出使而非出徵,吾諒鄯善人畏吾軍威,斷不敢輕視漢使團。”說着,扭頭對黃沾道,“召從事郭恂!”

從事郭恂走進大帳,恭敬地向班超點點頭,班超趕緊躬身致意。班超從其平靜的神色能看出,郭恂顯然已經知道使命。只見竇固接過黃沾手中的符節授予郭恂,便正式下達將令,“從事郭恂、假司馬班超聽令,本都尉命汝二人爲正、副使節,挾吾軍大勝之威,今夜五更即持節啓程出使鄯善國。此行務令鄯善王廣棄匈歸漢,再通西域南線!”

“職下得令!”“末將遵令!”

等二人領命後,竇固又叮囑道,“據敵後斥侯密報,呼衍獗已令屋賴帶爲正使、比離支爲副使,率匈奴使團不日將趕赴鄯善國。吾使團需先聲奪人,迅速南下,搶在匈奴使團之前進入驩泥城。鄯善國已成漢匈爭奪焦點,兩國使團在驩泥城相遇則必有一爭。陽關距驩泥城千二百餘里,一切均靠使團臨機應對!”

“末將遵令!”

班超嘴裡答應,心裡卻對與郭恂同行極爲不爽。郭恂是文官,擅長運籌帷幄,在中軍衆從事掾吏中最爲竇固所倚重。然而文人通病,郭恂是大儒,好與人辯論,喜引經據典,再簡單的事他都能將其說得很複雜。班超一向認爲郭恂爲趙括之流,只能紙上談兵,故素不與其來往。此次出使卻要以郭恂爲主,讓他心裡對竇固也隱隱有一些不滿。

其實,此時的班超,還不能完全理解竇固心機之縝密!

郭恂心裡想的也一樣,他只是一個安分守已的文吏,既沒有張騫、常戎之才能,更沒有傅介子、鄭衆之勇悍、血性,可沒想到只因爲自己的一個尋常的獻策便引火燒身,竇固都尉竟然讓自己一介文人在兵荒馬亂的西域爲正使。這可是孤身涉險、凶多吉少啊,班超經蒲類海一戰,已經石破天驚,在皇上眼裡可能都掛了號了。與匈奴使團當面鑼對面鼓地幹,還真得靠其三十餘亡命之徒,這可都是班超的鐵桿麾下。

餉食後竇固、耿忠、黃沾也是三人一起召他郭恂交待出使使命,這一個下午他都在冥思苦想。他習過擊劍,也有建功立業的男兒夢想。可越想越覺得真窩囊,此行龍潭虎穴,事成了功勞歸班超,事敗了這千古罵名得他郭恂一人揹着。竇固老東西果然厲害,你要想成全班彪後人班老二就明說,何故動如此心事?心裡想着、暗罵着,可又不敢說出來,此刻嘴上還只能表態,“請都尉大人放心,恂定與班司馬同心協力,不辱使命,讓鄯善國重回大漢版圖!”

臨出大帳前,竇固當着郭恂的面,緊握班超的手叮囑道,“此去鄯善,以送伊蘭公主歸國爲掩護。爾三十六人是爲孤軍,到驩泥城前勿要暴露吾使團身份,不得有誤!”班超能聽出,竇固言語中的牽掛與擔心。

耿忠也叮囑道,“擊殺北匈奴使團,更需隨機應變,雷霆萬鈞。鄯善兵有數千人,如有不軌苗頭,漢使團應儘快脫離。仲升切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另外,爾去鄯善後,別部將由渠耆校尉代領主將,暫駐於敦煌陽關,以爲汝後應!”

班超抱拳躬身致謝,“請都尉放心,超定然不負使命!”

郭恂那個惱啊,自己身爲正使,現在還沒出發呢,三個老傢伙分明都關心班超,沒人對他郭恂憐惜一句。在竇固和耿忠、黃沾眼裡,或許自己明擺着就是個擺設。擺設的作用說白了,是關鍵時刻可以用來犧牲的。

形勢變化真是瞬息萬變,班超回到別部大營,原想連夜召集刑卒組建漢使團呢,可眼前的一切令他大驚!

原來他還在城北大營受領使命時,中軍掾吏樨子已經來別部大營向淳于薊、胡焰、蒙榆等將傳達了竇固的將令。這便是竇固風格,中軍早已悄然將一切點水不漏地籌備妥當,可未到行動開始時你看不出什麼徵兆。此時全軍都已就寢,可營中校場上卻火把通明,軍威整肅。爲了與呼衍獗派出的北匈奴使團搶時間,也爲了保密,淳于薊早已經點起三十六將,並進行了分組,隨時都能啓程。

班超拿起花名看了一眼便會心而笑,原來淳于薊將三十六人也分成前軍、中軍和後軍三個小隊,加上一個中軍大營。三名軍候,則爲三個小隊的主將,與漢軍別部的架構一模一樣。

中軍大營,由班超、淳于薊、胡焰、蒙榆、肖初月、周令、班騶、班秉八人組成。班超是主將,淳于薊爲副將,胡焰爲從事兼刺奸、斥候事務。

第一小隊共十人爲前軍,什長爲軍候田慮,副什長爲屯長甘英。隊員分別爲刑卒、隊率王艾,屯長劉奕仁,刑卒、隊率陳祖成,什長楊軒,伍長兼別部主簿黃躋,刑卒童周,兵曹吳彥,刑卒徐乾。

第二小隊爲中軍、側衛,共九人。什長爲軍候華塗,副什長爲刑卒、屯人之後胡柏,隊員分別爲,隊率高軒燁,刑卒、什長何叢,隊率郭匡郢,什長馬翼曦,刑卒馬琅,刑卒羅晟和羅琛。

第三小隊爲後軍,共九人。什長爲軍候樑寶麟,副什長爲屯長宋騫。隊員分別爲,屯長鄭淇,隊率謝檀,隊率韓煢,刑卒、什長唐芷,什長馮蓁,刑卒、伍長於潼,刑卒董牧和蕭亦。

胡焰又稟報道,“使團每人配兩匹戰馬、兩峰駱駝,攜帶二十天糗糧、乾肉脯、鹹鹽、麪醬、慄料精料,大帳與單人帳蓬一套,二十天飲水,弩矢一百支,漢服胡服各備用一套,火石火鐮火繩二套,繩索一套,鐵鍬一把……”

班超不太關注糧秣和配備,中軍那幫無所不能的從事、掾吏已經將一切籌劃妥當,不用他操心。他看着花名,腦海中又浮現出疏榆谷那場慘絕人寰的生死大戰,耳畔又隱隱響起隆隆戰鼓之聲,一股男兒豪情在胸腔激盪。這恐怕是普天之下戰力最強悍的外交使團了,駕馭這三十餘頭野獸,此番鄯善之行,必攻必克,守必固,縱使前面有關山冰河之險亦難阻擋!

“司馬,此爲吾與陳灰、寒木(注:蒙榆字寒木、苦木)編成之‘三十六騎陣法’,共四套,專爲吾漢使團精習陷陣、守陣之用。進入沙漠後,使團於途中演練之!”淳于薊又遞上一迭縑書說道。

原來竇固中軍在忙活之時,別部中軍衆將也沒閒着,也在悄然籌備着。班超接過看了一下,“鶴翼陣”、“鋒矢陣”、“車懸陣”和“衝軛陣”等等,均爲鬼谷子、孫武、孫臏、韓信、霍去病、竇融等先人當年所創的古陣法。班超笑着感嘆道,“陳灰、寒木本爲竇融老大人麾下,知戰陣不奇怪。兀然兄可是大漢第一遊俠,竟然還是知陣法者。”

淳于薊小聲道,“年少時跟仲父(注:即漢章帝時名臣淳于恭,淳于薊叔叔、師父)習得皮毛,昔在楚郡時又曾拜墨俠禽兼爲師,盡習鬼谷之法,戰法陣法不過略知一二!”淳于薊從不講自己過往,班超自然不好多問,但淳于薊是禽兼弟子還是令他頗感震撼。禽兼是墨子弟子禽滑釐後人,一生隱於楚地,畢生秉持墨者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學說理想。墨學雖被視爲異端邪說而備受打擊,但一個兼字,足見禽兼特立於世、甘隱於草莽的風骨。如果讓出身高貴的劉萊、孫喆等將知道淳于薊是一個墨俠,不知又要增添多少是是非非。

當日夜,天光黯淡,先是昏濛濛的,一會兒下起了小春雪。前軍屯騎校尉渠耆來接管了別部,並牽着從事郭恂的駱駝、馬匹,親自送郭恂至別部大營。班超宣佈了都尉竇固的任命,當聽說郭恂爲正使、而班超爲副使時,別部校場之上頓時靜寂無聲,火把照耀之下,淳于薊等衆將分明面色不悅,俱有不服。

軍中通病,衝鋒陷陣的悍將們往往眼高於頂,對中軍幕僚們從心裡瞧不起。而中軍的高參們也往往自視甚高,根本睢不起那些粗魯的武夫們。使團這還未出發呢,這可要不得,班超趕緊對衆人道,“都尉命我等出使鄯善,從即刻起,使節駝隊由郭大使主持大局。吾爲副使,負責殺伐決斷,保佑大使平安。衆軍有敢違大使令者,定斬不赦!”

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三章 重整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