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

如果說,剛纔衆官心裡還有疑惑,此時,君臣心裡都有數,蘭臺所藏,必爲鄧女所書之贗品。既然如此,律令如山,這“雜考”還用進行下去嗎?

但看着這三幅分毫不差的字跡,再看着小倆口可憐巴巴地跪在地上,其實,從三公至滿朝文武此時已經都入皇帝算計之中。不,是沁水公主劉致的算計之中。

包括虞延在內,幾乎所有人俱有赦免之心了。見衆臣一付惋惜之態,鄧震、班固和鄧訓此時才明白鄧堯的心機,不禁擦去額頭大汗,心裡又大喜。

劉莊則更是大喜,鄧家女這一手,着實高明,已經讓衆臣殺心頓無。

他起身走動一圈,又走回御坐。或許是有心要讓皇后還班府一個人情,便下詔道,“班超,汝膽子太大,盜換皇家典籍是死罪。汝不認罪,或亦有緣由,然還是要罰的。革除蘭臺史令一職,罰內廷笞杖四十,由皇后監罰!”

說着,又扭頭向鄧堯道,“鄧堯,汝爲太傅後人,身份尊崇,笞杖就免了。但還是要罰的……就罰……就罰汝爲四姓小候講解《尚書》八課,每書兩課,由太常周澤主持,亦由皇后監課!朕如有時間,也要親往聽講!”

下詔畢,劉莊又看着三公道,“三公以爲如何?”

這分明是要請三公口頭“平署”了。也是,班超僅是一個小書傭,還用得着珍重其事地行文,再書面“平署”麼?趙熹和牟融都無異議,虞延愣了一下卻未說話。

他這一愣神,讓朝堂內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百官們都緊張地看着他,都以爲虞延此番必然要拒絕“平署”。但虞延雖然耿直,想到鄧震的奏章,他何等聰明之人,北匈奴正在秣馬厲兵,要“牧馬中州”呢,此時殺班超,與幫助北匈奴何異?他已經深了劉莊的良苦用心,因此咬牙違心說道,“臣無異議!”

虞延愣神這一瞬間,劉莊心裡也格頓了一下,不禁有點惱怒。

劉莊惱怒虞延,還有更爲隱秘的原因。楊仁已經查明,身爲司徒的虞延,貴爲宰輔,卻與有謀反跡象的楚王劉英,過從甚密。

在先皇劉秀的十一子中,山陽王劉荊與濟南王劉康先後謀逆。劉荊已畏罪自殺,而劉莊對濟南王劉康並未治罪,僅削五縣封地了事。但對這個楚王劉英,他卻不能無動於衷。劉英是許美人所生,早在劉莊做太子前,劉英便歸附劉莊。劉莊即位後,他還多次到雒陽拜見劉莊。

劉英讓劉莊不放心,主要是他太會隱藏自己的心機。

劉英長相俊偉,風流倜儻,性格豪爽,喜歡結交天下游俠、豪傑。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劉英就國,回到自己的封地楚國都城彭城(注:今江蘇徐州)。在彭城,劉英酷好“黃老之學”(注:“黃”指春秋戰國時的黃帝學派。“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老子學說),一時聚門客數千人,信衆無數。

前漢末年,佛教自海路傳入沿海地區。劉英就國後深信其術,並沉湎其中,廣建浮屠,搞齋戒祭祀。永平五年(公元62年),也就是河西大將軍竇融病故的那一年,劉英在彭城與信徒聚會談佛,成立佛教信衆組織,並召集伊蒲塞(注:指在家修行的男居士)、桑門(注:即沙門,指已經出家的僧人),誦經頌佛,影響日隆。

劉英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如果他果真一心向佛,也算盛事一樁。國內各郡官員、功臣之後中,很多人因信佛而爲能與劉英交往爲榮。也就在這時,楊仁早已經查明,一個重要人物的出現,讓劉英信佛一事漸漸帶上了邪妄色彩。這個神秘人物,便是劉英的門下賓客、賓相(注:家兵軍師)顏忠。

顏忠的來歷未見史載,世人不得而知。但是,在永平年間先後爆發的劉荊、劉延、劉英謀反案中,都出現了此人的身影。顏忠勸劉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可以謀取大位。劉英非但沒有懲罰顏忠,相反,顏忠仍繼續作爲他的門客,並密謀相機取事。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劉莊詔命天下犯死罪的人,可繳納生絹贖罪。當時,漢朝正與北匈奴因互市之爭,而展開慘烈的明暗較量。劉莊此詔,原意與大赦天下相同,是要凝聚舉國之力,戰勝北匈奴對北方邊境的巨大壓力。誰想,就這一道極普通的詔書,卻讓劉英不打自招。

贖罪詔下到彭城後,劉英如驚弓之鳥,以爲事情敗露,趕緊帶着三十匹黃絹和素絹去見封國相。並請國相轉呈他專門寫給劉莊的罪已表,表中說,小王“託在藩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

楚國相將此事上報朝廷,劉莊雖有警覺,但卻下詔答覆道,“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爲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

劉莊此詔可謂用心良苦,字面意爲,“楚王爲佛陀建廟,齋戒祈禱,這是好事,沒什麼可內疚的。”詔書還向天下人強調道,“我把贖罪之物退還給楚王,贊助他以美食款待佛門弟子!”

劉莊還令尚書檯,將此傳諭給各諸侯國。其實,心機縝密的劉莊,此詔是警告,爲的是敲山震虎。你們信佛我不反對,但如果借信佛勾連,並以圖不軌,朝廷絕不會客氣!

但是,劉英的賓客們並未就此收斂。劉英受到皇帝褒獎,便更加放肆地交結方術之人。而當時包括列侯、功臣和二重石重臣,很多人都將彭城視爲禮佛聖地。這其中,便有貴爲司徒的虞延。虞延是一代能臣,早在建武年間便名楊天下。但是,他信佛。他曾專門請信徒、幽州從事公孫弘(注:此非前漢布衣丞相公孫弘),將自己的崇敬轉告楚王,表達欲與楚王交好、以習佛事的心意。還未經稟明皇帝,便欲徵用公孫弘爲司徒府屬官。

東漢時代,諸侯王無封國軍、政實權,對中央政權影響甚微。但劉英的影響愈來愈大,其門下賓客更是蠢蠢欲動。故而其一舉一動,都在漢廷的掌握之中。而那些主動與劉英交結的官員、功臣之後,也盡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故此時虞延欲有拒絕“平署”之意,劉莊心裡纔會如此惱怒。

本來,以劉莊的治吏風格,劉英招搖過甚,其門下賓客內心深處藏匿不軌,他完全可以訓誡一下,以示警告。但是,此時此刻,那個深藏在漢朝腹地、令劉莊寢食難安的北匈奴“國師”,還沒有查出,故而此時朝廷還不能動劉英!

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