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

尤其是已經年邁的翟大人,與如夫人一齊來賀。翟大人拉着班固的手,是堅決不收租金,“少夫人來租房時,未對管家言系班夫人。吾欲知是班家人住,大漢文章世族,這該是多大的榮耀啊,吾無論如何是不能收租金的……”

不收租金肯定不行,班固說了班家的家規,衆商賈都感嘆不已,翟太公這纔不敢爭了。

班固是文人,不收賀錢。但這怎麼行,衆商賈又不是文人,沒那麼多規矩,到後來推推攘攘,還是收了近萬錢。沒辦法,雁旋和呂氏只好請來庖廚,在前院內搭起棚子,一連三日,宴請了衆鄰居。

這給飄零到都城的班家即增添了喬遷之喜,班家再次成了雒陽城內典藏豐富的史學家族。雖然貧困,卻倍受鄰居矚目。不僅西城,雒陽城內的文人儒士,一時皆以能借閱班家典籍爲榮。

班家是文化人家,儉約厚道。門頭高,禮尚往來便重。轟轟烈烈的辦了一場喬遷之喜後,從此不管那一家有了紅白之事,班固或虞四月都要代表班府隨重禮。

班超遷回雒陽,最高興的是權魚一家。班超安定下來後,心裡掛念着權魚一家,便一個人先到竇融府上拜見竇大人。沒想到班超果然僅幾個月便遷至雒陽,小魚兒、曼陀葉別提多高興了,寒菸則當着竇大人、竇老夫人和公主的面,當衆給班超來了一個擁抱,惹得一邊的秦小宛小臉氣得煞白。

寒菸是西域人,擁抱不算什麼。可秦小宛便沒有那膽氣,空生了一場氣。

有楊仁大人的江湖令撐腰,漠北那些高人們沒人再敢到魚邸撒野。現在勇冠天下的班二公子又回來了,權魚一家懸着的心也都放了下來,他們告別竇大人夫婦,又搬回魚邸。

剛安頓下來,班府便有貴客上門。

這天是一個吉日,恰是班固休沐日,竇融與竇老夫人和沘陽公主劉小翰來訪。衆人剛歡天喜地地將貴客迎進廳堂,小廝忽又來報,又有貴客來訪。

家主班固帶着馮墾趕緊出迎,只見來了七名氣度不凡的劍客。小南國劍坊舵主盧鬆、天一坊舵主柳旬、無爲坊舵主曾河、于闐坊舵主玉宜、河南坊舵主於敦、中山坊舵主北地、東夷坊舵主陳聲七人,都是雒陽各劍坊舵主,大漢著名劍客。

班固到底是文人,他戰戰兢兢地到門前接待這些江湖好漢。

但他沒想到的是,見竇府幾輛輜車停在門前,竇府管家竇戈也從院內出來,衆舵主們竟然一齊躬身向竇戈與班固、馮墾行禮,小南國劍坊舵主盧鬆道,“不知竇大人、竇老夫人今日親訪班府,還請班大人、竇管家恕罪!小的告退……”

班固未及回話,竇戈卻冷冷地道,“班府文章世家,非汝輩可比。從今日起,雒陽三十六劍坊不得相擾,都退下罷!”

竇戈說得輕聲曼語,舵主們卻戰戰兢兢地諾諾而退。

班家小宅雖小,但兩家人住在一起,其樂融融。呂氏在養傷,馮墾幾乎一步未離班宅。一場血腥的逃亡旅程,讓馮公子開始思考人生了,慢慢地便也沉穩了許多。

“馮兄改性子了啊,沒女人原來也能過!”兩人獨處時,班超調侃道。

馮墾鄭重其事地道,“仲升,這次兩家能死裡逃生,全靠汝與班秉、班騶拚命,吾幾乎一無所用。吾想明白了,回安陵後,吾要和汝嫂好好過日子,經營好兩家田地,重振馮家!”

到雒陽一個月後,雍營的護羌校尉石涼勾搭羌人爲禍三輔罪名坐實,被隗裡令古春拿下。司隸校尉牟融大人親自下三輔,扣押了石涼。不久,便與同謀百餘人,均下獄死。

呂氏的劍傷也基本好了,於氏掛念家業,馮家的根基在五陵原安陵,因此石涼案剛大白於天下,她便帶着馮家又返回了三輔。

馮墾昨歸前,班超想將徒弟馮平留下。於氏和呂氏大喜,可年幼的馮平卻抱着呂氏的大腿,哀嚎啼哭不已,衆人只好作罷!

送別老友一家,班超也有了新工作。這新工作便是當“書蟲”,這讓他心裡很不爽。其實,如果他願意到雒陽三十六家劍坊任何一家做劍客,以他在擊劍界的盛名,金錢將滾滾而來。但夜玉卻讓班固設法引薦,將班超硬生生給弄進蘭臺,以做書傭來補貼家用。

道場劍客雖然收益高,但是屬於下九流。蘭臺書傭雖然低賤,卻是爲朝廷勞作,這才符合班家世族的身份。

所謂書傭就是抄寫公文,或一塊一塊地往木簡上謄寫公案。每天案牘如山,從晨辰時至暮酉時,不停地抄啊寫啊。漢帝國僅每日通過御史臺上傳下達的公文,少則幾車,多則十幾車。

公文下行方式,緊急的,由蘭臺謄寫後送到城南的都亭驛,都亭驛會迅速派出專門的驛吏,通過發達的驛傳系統,將公文送到全國各州、郡、封國。稍緩的,則由蘭臺發佈後,由各郡邸、封國邸的官員們來抄寫,自行送回郡國或封國。

更大的工作量來自典校秘書們,班固、賈逵、傅毅、尹敏等大儒們編撰國史,旁通博覽,會整理出大量資料進行比對考校,每天案牘如山,書傭們永遠也抄寫不完。

蘭臺有書傭數十,一個一個鳥面鵠形,弓腰彎背,有的三四十歲,便已龍鍾老態,鬚髮皆白。書傭不是官員,不能住官舍。這些人爲了能“轉正”,即混上個令史什麼的,或多掙些傭得,晚上常常不辭勞苦地加班。惟有班超是個異類,每日日出進宮,日沒離宮,獨自抱着鐗,精神抖擻,來去如風。

每天到了蘭臺,將鐗往案邊一靠,便開始緊張抄寫。開始時,書傭們都用不解的目光看着這個帶着器械的書傭。有的令史,甚至會用鄙夷的目光,看着這個附庸風雅的下等人。

兩漢時,宮內的官員、儒生們進出都要佩劍。只有進殿見皇帝時,纔要脫履解劍。可班超進出南宮蘭臺,懷抱寶鐗,目不斜視,小小書傭,微不足道,確實有點附庸風雅之嫌。況且,他拿的還不是劍,而是殳,沉重的鐵殳,更是顯得奇葩。在書蟲們眼裡,甚至是變態!

因爲,這鐗不僅形狀與劍完全不相干,而且還忒重,拿起都費力,更別說舞起來了。

那時還沒有鐗一說,鋼鐗和鋼鞭同屬於殳類,只是在專業的武將們眼裡,因其功能纔會分辨出不同的名稱,纔會稱爲鞭或鐗。殳是椎擊兵器,最早的殳,就是在木棍頂端套上銅頭,以椎擊敵人,十分簡單。

班超雖然不加班,但他體力好,每天干的活比加班的老書傭們還多,月得自然也多,因此深受人恨。每天抄寫累了,他會一個人悄悄至蘭臺一樓後院的書軒,揮舞重鐗,勁舞一通後,便疲勞頓消。

蘭臺是文化人呆的地方,是漢帝國最神聖的地方。後院又是朝廷典庫所在地,他每天發作幾次,重鐗“颯颯”的破空聲,坐在二樓室內的御史中丞薛池聞之都膽寒,骨頭裡陣陣生顫。

班超舞鐗時,郎官、秘書、史令和書傭們沒人敢去看。重鐗令人心顫的“颯颯”聲,令衆書生戰慄、惶恐,彷彿整個蘭臺宮殿都在顫抖。衆人雖然側目卻無人敢言,這下連班固都看不下去了。

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七章 文武世族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