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

五月三十,官道岔口,通向海棠渡的官道被拒馬擋住,身着無袖紅褙子的壯丁正在吆喝:“前方只供步行,尊客往南百步寄停車馬!”

一老兩少三個儒生下了馬車,吩咐僕人自去寄存不提,放眼東望,海棠渡官道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老者有些訝異:“寶曆寺都沒什麼人,還以爲今次小遊江要辦砸了,爲何人都在這裡?”

接着他又皺眉道:“萬一再出亂子,可就難收拾了。”

身邊那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儒生道:“叔父,你沒見行人多是丁壯嗎?當日王守正聚起三縣義民四五千平亂,個個有酒有菜有犒賞,今日辦小遊江,這些人自要再來。我們家中那些請假的護院,都是來這裡了。”

另一個更年少的儒生道:“多半還是奔着好漢酒來的。”

稍長的儒生咦了一聲:“不是叫三碗醉麼,怎的又變了?”

年少儒生笑道:“那一日快活林三掌櫃喊‘一碗酒一個好漢’,召集了好幾百參加賽酒會的漢子,三碗醉就變作好漢酒了。”

老者呵呵道:“原來是奔着酒而來啊……”

年少儒生道:“王公不與大府同舟而行,倒是搶得了頭籌,今日小遊江,重頭戲都在海棠渡,賽酒會比出文武狀元,只是其一。”

老者正是王仲修,兩個年輕人則是王昂和張浚。聽得此話,王仲修來了興趣:“真沒想到,怕水不敢乘舟,反得了便宜。”

王昂咦道:“當日我就在守正身邊,怎沒聽他說到賽酒會還要比出文武狀元?”

張浚微微自得:“昨日我來看守正,被他抓了夫。遣去籌備此事,自然知得詳盡。”

說話間便進了海棠渡,岔道口豎着十來根高杆,杆上彩旗飄展。王仲修再問:“聽說那一夜,上面掛的是蕃人屍體?”

說到這事,王昂又自得地瞄了張浚一眼:“正是,王守正不僅領着海棠渡民衆將作亂的蕃人盡數擊殺,還親自手刃了蕃酋董允!那董允的來意已經查清,就是趁瀘州之亂渾水摸魚。董守信正是被董允所殺!前日晚間,我陪許大府來時,那董允就掛在正中的杆子上。”

張浚自不願服輸,補充細節道:“守正是先遭了蕃人襲擊,帶着傷再擊殺董允的。在此之前。守正之父王夫子也是仗劍拒敵,與董允揮刃相鬥……”

將那一日的情形細細說到,聽到王沖決絕地下令砍了蕃人的馬腿,再以自己換人質,王仲修和王昂的神色也隨之變幻,到最後王衝趁亂一刀將董允斃命,兩人下意識地出了口長氣。

“少年英雄。真如……徐元直一般。”

王仲修由衷地讚歎着,腦子裡走馬燈般轉過無數人,卻都覺與王衝對不上號,勉強抓了個徐庶。出口後又覺不妥。

王昂委婉地糾正道:“守正擊殺蕃人後,又端坐孔明車,以美婢爲僚佐,分派數千人如使臂指。許大府來時。就笑言再多一羽扇,守正便是少年孔明瞭。”

張浚卻笑道:“孔明?不像!孔明自比管、樂。我看守正,更似管仲!王公,叔興,你們行下去便知!”

一路走來,王仲修和王昂興致也一分分提了起來。五月正是西府海棠怒放之時,官道兩側紅白繽紛。若在平日還不覺這色彩豔麗,可間或佈置在道旁木架上的排排盆海棠,卻如點睛一般,將這景色提聚而起。

行到高掛着“三碗不過江”酒招的快活林時,人已聚得層層相疊。不少人正大吹法螺,道自己在前日平亂時怎般勇武出衆,道自己三碗好漢酒下肚,依舊腳下穩穩地帶隊出征。而當快活林前臨時搭起的臺子上,一隊紅衣玄褲作兵丁裝扮,卻又披着輕紗綵綢,梳着高高環髻的女子現身時,頓時引爆了觀衆的情緒。

沖天的呼喝聲中,王仲修對王昂張浚喊道:“這引客作得別緻!”

張浚臉上已自得滿溢:“正是學生所定!”

所謂“引客”,就是勾欄瓦肆裡,正式節目之前現身的女子,或作小節目,或收錢,或派小利市。容貌過人,身姿曼妙,說話大膽,舉止放浪。甚至還常撩衣露臂腿,將那白花花的肩膀大腿小腿亮給觀衆。

若快活林是用這種的引客,王仲修怕要沉臉罵人了,可換作一羣娘子軍,不僅應景,也合王仲修這種正人君子的胃口。

王仲修話音剛落,忽然抽起了鼻子,在他前方的無數看客也是這般動作。這隊娘子軍上臺,還蕩起一股香風。這香氣雖然濃豔,可也就是在這汗氣蒸騰的場合下,才能穿透百味,直沁心扉,連王仲修原本掩在鼻邊的袖子都放下了。

王昂倒是知道此事,“臺上的引客怕都用了守正鼓搗出來的香精……聽說是跟百花潘搭夥作的。”

聽到這個新名詞,王仲修訝異地哦了一聲:“怪不得,我就在奇怪,哪有這般濃烈的香囊,也沒見薰香的爐子。不過……王衝怎還在擺佈這些雜碎物事?”

張浚喊道:“不然學生爲何說王守正近於管仲呢?”

此時臺上引客正脆生生地齊聲誦唸着賽酒會“武舉”章程,這倒是此時的風俗,大家都熟悉得很。依舊分解試、省試和殿試。解試就是三碗好漢酒,醉了自己掏錢,不醉拔解。解試前兩日已經辦過了,今日是省試和殿試。

此時還只是省試環節,用的是號稱“兩碗醉”的烈酒,依舊是三碗不醉,便算合格。下午是殿試,要用快活林號稱壓店之寶:一碗醉,那就是無限制比拼了。限時之內,只要沒醉,誰喝得多,還能照着引客的演示完成舉石鎖,開弓等動作,誰就是狀元。再依次排出第二三名榜眼。第四名探花,之下爲“酒進士”,直至“同酒進士”,聚齊三甲“酒進士”。

“這只是武舉,文舉又如何?”

王仲修也來了興趣,此時天下興學,府州也在辦武學,這賽酒會的武舉很有興武學的味道。

“文舉在海棠樓,與武舉差的。只是用的酒不同,殿試要作的事不同。”

張浚剛喊完,引客已擡上一罈“兩碗醉”,一股濃烈的酒香頓時壓下香精氣息,鑽得在場漢子們同時吞嚥唾沫。細不可聞的咕嘟聲匯作一處,竟然清晰入耳。

王仲修再舉起袖子掩鼻,這酒氣太粗,他可受不了,卻正是聚在此處這些販夫走卒,農夫護院等賣力氣爲生的漢子所好。

由家僕護着擠出人羣向前行去,張浚如導遊一般作着介紹。“海棠樓用的是海棠露,有九品之分。以下三品解試,九杯不醉,還要誦詩文一篇。纔算得解。而後省試用中三品,同樣九杯不醉,另答字謎三道,對兩道者合格。殿試用上三品海棠露。依舊九杯不醉,再自作詠酒詩一首……”

聽到這。王仲修恍然:“學士今日來海棠渡,便是作這賽酒會的知貢舉!?”

張浚點頭:“正是,武舉只是露個面,爲狀元榜眼探花授牒而已,許大府對文舉更感興趣,要親自評卷。不少成都文士,甚至府學裡的大部分同窗,都想在文舉上揚名。”

王仲修和王昂都沉默了,依稀能見海棠樓前也人潮滾滾,王仲修道:“不知這海棠露到底是何味道?”

王昂與張浚對視一笑,王昂安慰道:“叔父莫忘了,大府到時,叔父就要陪同大府,叔父可是同知貢舉,自有一品海棠露奉上,就怕叔父三杯便醉。”

王仲修捻着鬍鬚,不屑地道:“三杯!?不要小看老夫的酒量,只要是好酒,三壇都能鯨吞而下!”

離海棠樓還有一段距離,就在快活林與海棠樓之間的那片荒地上,一層層花盆擺出各種造型,竹架裹着藤蔓,搭出簡便卻又意境豐沛的走廊。向深處看去,一座座花臺正在緊張地施工,估計到下午就能完工,到時這裡便是一片花海。

聽張浚介紹說這是處花會,王仲修有些不以爲然地道:“區區兩日籌備,怎可能聯絡得及彭州花戶,沒有天彭牡丹,怎配稱花會?這便有些沐猴而冠了。據聞學士也要來花會,我看沒這個必要。”

王昂倒是不太清楚,好奇地問:“怎麼沒有天彭牡丹,便不成花會了?”1

張浚對這事更熟悉,解釋說:“蜀中芙蓉和海棠天下揚名,但畢竟是本地貨色,大家都見慣不怪,不以爲貴了。而牡丹乃百花之首,花大色豔,富麗堂皇,蜀人一直非常向往。可蜀地栽培不易,本地牡丹出產絕少。”

“十多年前,彭州花戶紛紛奔赴洛陽移植牡丹,在彭州立起了片片牡丹園,自此蜀地就有了“天彭牡丹”。”

王昂興致更濃:“那這天彭牡丹,與洛陽牡丹有何不同?”

王仲修也不知是被誰科普過,張口就道:“天彭牡丹雖不如洛陽牡丹氣勢壯闊,遮原蔽道,卻是秀致多品,以至有千品之分。”

張浚接嘴,說得更具體:“紅花有狀元紅、祥雲、胭脂樓等上三十品,紫花有紫綢毯、潑墨紫、福嚴紫等上十品,黃花有禁苑黃、青心黃、黃氣球上三品,白花有玉樓子、劉師哥、玉覆盂上三品,碧花有歐碧、蘇碧、鐵心碧上三品,另有轉枝紅、探春球、內人嬌等上百品雜花,再加中下品凡花,千品絕非虛數。”

王昂見他說得高興,竟忘了王仲修是鄙夷眼前這處花會,要建議許光凝砍掉此處行程,趕緊道:“大府決意儘快辦起小遊江,安定成都人心,區區兩日,自然不及籌備,這花會就是應應景而已罷。須知蜀人遊樂必賞花,無花不成行。”

張浚道:“此處花會,是華陽百花潘聯絡華陽一干花戶所成,就花品數目而言,的確不成規模……”

王昂嘆氣,王仲修也不再說話,顯是打定了取消此處行程的心意,卻聽張浚又道:“可大府必須來此一趟,此處是大府來海棠渡的兩件必辦之事。”

老少兩人驚詫地同時看去,張浚卻賣起了關子:“此事幹系重大。學生被王守正再三警告,若是事前泄露,便沒得好果子吃,只好委屈王公和叔興兄,待時辰到時,自見分曉。”

王昂投過去一個埋怨且不滿的眼神,王仲修卻看向另一處,問道:“那另一件事,莫非是獻道經。薦真人?”

順着王仲修的目光看過去,卻是官道南面,原本的小樹林已被清出一片闊地,立着黑白相間的九宮八卦道壇,正有依稀的道樂聲響起。

“那是北帝神霄庵。要在今日爲蜀人和喪於亂中的生靈作陰陽兩利道場,此事與小遊江無關。不過王守正是此菴菴主的俗世弟子,央了大府移趾一觀,爲道庵盛盛香火,倒不是必要之行……”

張浚說到這,王仲修便臉色不豫地道:“不是必要,到時便讓學士不必來此。王二郎怎與道士廝混起來?”

王昂辯護道:“守正不是有心入此道,他與此菴菴主的關係,據說還有一番淵源。而那庵主更在前日夜裡主持一路平亂,出力不小。便只是酬功。大府也是要來來的。”

張浚不願深談此事,轉開話題道:“另一件大事,就是守正與原華陽縣學一班學子所建的書院要在今日奠基。”

王仲修點頭:“此事纔是正理,聽說書院是王二郎一手包辦。不願假外人之手。卻還要另建藏書樓,這藏書樓。我們王家定會鼎力相助。”

王昂咧嘴笑了,這事之前他就一直在說服王仲修,看來經過這一場變亂,王仲修對王衝又有新的認識,態度已從之前的觀望轉爲支持。從另一個角度看,未嘗不是王家報答王衝出面平亂,替王家女婿許光凝化解了一場危機。

再往前行去,就在海棠樓對面,那一片看起來是新立不久的大棚,又讓王仲修和王昂開了眼界。

這片大棚其實就是個集市,賣木石鐵器的,賣糧食果蔬的,賣布帛衣帽的,還有各色百貨雜物,玲琅滿目。這倒不出奇,出奇的是集市不僅佈置規整,攤主也個個身着統一的無袖白褙子,胸前背後再貼一塊正方形的紅布(當日之亂裡預借白布廢物利用)。

公平秤這種東西,尋常草市都有,也沒什麼可說的,奇異的是,在大棚入口處,另有人發放“市鈔”,說是抵錢引用,一張十文,入市就發,買什麼都可以用,甚至臨時入市的那些遊樂攤子也能用。

王仲修一時好奇,與王昂張浚兩人各取了一張市鈔進去,結果發現,還真能用,沒哪個攤子不收。問到攤主,對方也很老實地說,他們收了,會用這東西跟大掌櫃抵攤位錢,多的也能換成錢。

聽起來,這市鈔其實就是變相讓攤主們降價,同時又免了攤主的攤位錢。王昂一時沒想明白,那“大掌櫃”不是平白虧錢了?

張浚卻道:“這是打下名聲,不僅吸引客人來此買東西,也會吸引貨主來此賣東西。”

再見到有些人進進出出,重複領“市鈔”,王昂搖頭道:“還是不智,這些錢用來印帖子,足以把名聲傳遍整個成都。”

王仲修作過地方官,對此舉另有認識:“一次買賣只能用一張市鈔,本無心買東西的,有了這東西,就想佔到這十文錢的便宜,爲此他們得掏出幾十文甚至幾百文。即便重複領,也是攤主受益。再說此舉又能花費多少?一張市鈔十文錢,便是一萬人領,也不過百貫而已,被這百貫帶出的錢,怕不止千貫……”

聽王仲修一算,王昂和張浚暗道,好算計,真是把這小遊江作成了大利市。

三人一併好奇,這大掌櫃到底是誰?

兩個五六十的婆子在集市裡坐鎮,自稱二掌櫃和三掌櫃,被問到大掌櫃,異口同聲道:“那還有誰?便是王二郎!”

三人愣住,王衝還作起雜貨鋪……不,開起市集了?

張浚苦笑道:“昨日守正吩咐人去廣都的印坊取東西,怕就是這市鈔了。”

王昂對張浚道:“我開始有些明白,你爲什麼說守正像管仲了,這傢伙連蚊子腿都不放過,雜貨鋪也能作出一番花樣。”

三人出了集市,這才注意到大棚區的店招:“十文利”。不由同嘆一聲,好名字!不僅是說買家來就有十文利,也示在說貨價低,賣家只賺十文利。

“守正滿腹經綸,還是不要太沾利事。”

王仲修還是來了這麼一句,王昂張浚都同時點頭。

行到海棠樓下,海棠樓對面的河灘荒地也已搭起了臺子,這自是夜晚歌舞之處。爲許光凝打前站的王仲修已無心檢視雜務,他的全副心神。都已被海棠樓裡飄來的酒香吸引住了。

海棠樓的喧囂一直持續到黃昏,但這僅僅只是盛會的開始。

酉時末,江面鼓樂大作,一條條綵船順江而下,停在海棠渡上岸。原本小遊江的終點是寶曆寺。可這一次,和尚們丟了大生意,終點改在了海棠渡,寶曆寺只作爲許光凝的宿夜處。看海棠渡這光景,許光凝會不會過去宿夜,還真是難說。

與往年小遊江更有一樁絕大不同,爲首的官船上。不僅下來了許光凝和成都、華陽、雙流、廣都等縣的知縣或縣丞,還有成都府路轉運司、提舉學事司、提舉常平司、提點刑獄司等路司官員,甚至還包括成都府路兵馬副鈐轄等武官。除了礙於明制,不得與路府州縣官員同遊的走馬承受。成都府大大小小數百官員,幾乎露面了大半。

對許光凝以下衆人來說,這次小遊江意義非凡,就在蕃亂第三天。就組織起了盛況不小的遊樂,不僅能安撫人心。更重要的是向朝廷證明,成都沒亂,一點也沒亂。之前的亂子,已被大家齊心協力,果斷而堅決地鎮壓下去。亂子雖是羌蕃而起,卻是受瀘州之亂波及,因此他們不僅無過,還大大的有功。

當然,這樣的公開邀遊更是難得的好事。照故事(舊例),這樣的邀遊是公務,他們不僅能盡情享用美酒佳餚,還能招妓相陪,言官也說不了什麼。

因此不管是許光凝、盧彥達還是趙梓,人人都喜氣洋洋,談笑風生,全無一絲本是黨爭敵手的模樣。

大批人馬先趕到道庵旁邊的闊地裡,在這裡,一塊巨石已經立起,正待石匠雕琢。巨石之後是一面照壁,也還是一片空白。

就在這裡,王彥中帶領王衝、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等一干讀書人,以及海棠渡附近數百鄉民拜迎許光凝一行。

這是許光凝早前立下的承諾,原本還只是說到此看一看,可經成都之亂,許光凝以及成都官員欠下王衝一個大人情,此來就非之前那般隨便了。

許光凝在此發表了一番辭藻華麗的講話,讚揚王彥中興學鄉野的仁德之心。書院雖是王衝實際操辦,名義上卻得由王彥中頂起來,反正他也是個鄉先生,將鄉中學舍擴建爲書院,在這個時代也被當作德行義舉。

許光凝再當場揮墨,寫下了“鄉庠靖德”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將被拓印到那塊空白照壁上。還有他之前就寫好的一篇“十里渡書院賦”,也將拓上去。他的字雖不如蘇黃米蔡四大家,卻也是造詣極深的,題詞被高高舉起展示時,引得上千人鼓掌歡呼:“好字!”

“守正啊,還是入府學吧,何必在此鄉學虛費光陰。”

跟隨許光凝向花會所在地行去時,許光凝語重心長地勸道。

“大府好意,王衝感激不盡。不過王衝已誓言與禁學同窗同進退,三年內不入學,還望大府成全。”

王衝將範小石唐瑋等被處以若干年不等的同學扯了出來作幌子,許光凝也不好再勉強:“也罷,反正你年紀還小,靜心在鄉讀書,日後也當有一番成就……”

王衝裝作憨直地一笑,這海棠渡官道左右的產業,他全插了手,這哪是“靜心在鄉讀書”。

接着許光凝又問:“對了,花會之事,到底有何奧妙?”

王衝也賣起了關子:“大府去了便知。”

許光凝哈哈一笑:“若是比不得海棠露,可要罰你!”

不多時,花會現場,夕陽罩住絢麗百花,另有一番動人色彩。而一身盛裝,如仙宮女官一般的潘巧巧斂裳行禮後。擺出一盆花,觀者頓時譁然。

兩朵牡丹並枝而生,一朵花色紅中有白,一朵白中有紅,對映成趣,似奪天工。

“這株並枝鮮只是引客,連帶今日花會,都只爲迎另一寶……”

花美人也美,潘巧巧顧盼生姿。即便是許光凝,也都心神搖曳。而聽到這話,更是吃了一驚。他們都是賞花高手,又位居上首,一眼便看出。這株並枝鮮非天然而生,乃人力嫁接而成。一株上生出兩枝花色不同的牡丹,已是奇事,就這盆並枝鮮,賣個上千貫都不算貴。

可潘巧巧卻說,這不過是引客,在場絕大多數人。好奇心頓時滿懷。

潘巧巧前語盡,後語未繼時,與王衝有過短暫的目光相接,這一瞬間。昨日的場景又在兩人心中浮現。

當日王衝看着潘巧巧搬出這盆並枝鮮,也是大吃一驚:“成功了?”

潘巧巧笑道:“二郎你真是不懂花事,這不過是並枝花,不是並蒂花。而且花色不純,稀奇也有限。”

王衝嘆道:“真想見到紅黃牡丹並蒂而生的美景。就我所知,從古至今,還未見過這樣的花。”

潘巧巧自不知王衝所謂的“從古至今”還包括後九百年,她憧憬地道:“會的,一定會成功的。”

再看看王衝,她的語氣更強了一分:“還有二郎幫我,再不成功,便是老天絕我。”

王衝轉回正題道:“既還未成功,姨娘是要我來看什麼?”

潘巧巧拍拍巴掌,幾個家僕嗨喲嗨喲推出一輛大車,大車上的花盆又大又深,竟是水土兼有。

看着花盆裡那株孤零零的植物,王衝兩眼漸漸發直,喃喃道:“姨娘,難道你竟然先培育出了並蒂……”

潘巧巧再笑:“罷了,二郎你真是成不了花戶人家了,水生怎好嫁接培植?這是天生的!”

回憶轉瞬而逝,此時在臺上,潘巧巧再度拍掌,家僕們將大車又推了出來,揭開遮住車架外的綢布,一株蓮蓬傲然而立。

現場靜了好一陣,上首的許光凝等人,下方前排等人,幾乎同時驚呼出聲:“並蒂蓮!”

沒錯,一枝兩朵,潔白如玉,貨真價實的並蒂白蓮,此時花期剛至,正含苞待放。

“祥瑞……”

謎底揭曉,陪同許光凝的王仲修下意識地嘀咕道。

的確是祥瑞,並蒂蓮在此時就如純白鹿獐、石生天字等等福物一般,是要報官入《符瑞志》的大事。

“祥瑞……”

許光凝、盧彥達、趙梓等官員心中還因這場亂子而半懸着的一顆心,不僅徹徹底底放下,更有濃濃的喜意上涌。

負手行到花盆邊,注視着這株並蒂蓮,許光凝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的濁氣傷了這花。而他眼中,正閃動着喜悅至極的光彩。

就在此刻,潘巧巧也與王衝再度對視,潘巧巧眼中也閃動着光彩,一如昨日她對王衝所說的話:“二郎,不是被你說服要讓了花圃田地,姨娘還不會因要搬花圃花種,不捨地細細審視每一株花木,竟在荷塘裡找到了這並蒂蓮,這是你帶來的福氣啊。”

那時王衝道:“潘家王家,反正也快成一家了,姨娘的福報,也是我的福報。”

潘巧巧當時臉頰紅如牡丹,卻只啐了王衝一口,連辯白都不願作。

想到王衝之言,此時在臺上的潘巧巧心絃又再度盪漾,暗道有二郎這麼個兒子,纔是真正的福報,只是……

想想自己老拉不下臉面,二郎的爹也是一個脾性,潘巧巧就是微微一嘆。眼角再見香蓮玉蓮並肩立着,那兩張白玉細瓷般的小臉蛋,就如那並蒂蓮一般。而兩人一身淡黃一身火紅,卻又似自己這輩子的夢想之作:並蒂憐時,心緒再度沉下一分。

兩姐妹正癡癡看住王衝,眼中流轉着不知怎樣的情意,一時讓潘巧巧生出異樣心思。可緊接着,她就暗道,不行,這絕對不行……若是二郎真不選你們一人爲妻,你們這輩子,就只能作二郎的妹妹。

那麼這之間的情怨糾纏要怎麼辦呢?

潘巧巧再度看向喧囂人羣中,淡淡地笑着的少年,人羣像是一副畫,少年卻如凌畫上,也不知是正要入畫,還是正要出畫。

看着少年,潘巧巧就安心了,有二郎在,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

夜幕初上,喧囂已從花會轉至海棠樓,海棠樓對面的大臺上,燈火通明,絲竹悠悠,舞女鶯歌燕舞,許光凝等官員踞海棠樓上,舉杯歡飲。

書院所在的荒地上也是燈火通明,石匠正在對那塊巨石和照壁作開工前的整理。巨石下,石匠手持一副人像,比較着巨石。那人像負手望天,一副歷經滄桑的慨然之狀,畫像下寫着“顧鳴裕豐公”。

照壁前卻有幾個少年書生正在爭執,似乎有人在攔阻石匠。

“我妹妹和表妹,還有我嬸孃,都被亂民玷污了,當時官府在哪裡?許光凝在哪裡!?他還好意思露面,好意思把平亂的功勞攬在身上!”

那兩眼充血,幾若瘋癲的少年正是唐瑋,他似乎想在照壁上寫血書,十根手指血肉模糊,照壁上也留下了斑斑血跡。

“這事也不能全怪官府,許大府一人也攬不下此責,唐秀山,你冷靜點!”

宇文柏、鮮于萌和範小石都在勸解他,陳子文則摩挲着手中的繩索,隨時準備將他綁起來。

“我怎麼冷靜!?我家中三位女眷,兩日裡就各尋了三次死!不要她們死,她們以後又怎麼活!?不說我家,這一亂裡,死了好幾百無辜,又不知有多少女子受辱,那該怪誰?老天爺麼!?”

唐瑋壓低了嗓音,悽聲說着,淚珠大顆滑下臉頰,卻沒人笑話他不是男兒。

“我們連這個人世到底是什麼樣子,都還沒知全,怎麼可能知道該怪誰?”

“那便學下去!學個通透!守正與我們建書院,不就志在於此嗎!?”

“記得守正的話,知行都是一般,要讓人世入我心,便要又知又行。你若是要追問苦難根源,又怎能像現在這樣,只圖泄憤!?”

衆人一併勸解着,唐瑋漸漸平靜下來了。

許久之後,他擡起頭,眼中閃着堅定的光彩:“你們說得對,我要跟着守正,繼續看下去,學下去,行下去……”

第一卷終

ps:1:天彭即彭州天彭鎮,宋時爲彭州治所。天彭牡丹在此時還只是上升期,宣和年間更進一步,到南宋已經天下聞名,被譽爲小西京,陸游都曾專門撰文整理花品並盛讚其美。

今日是本卷終,不願分章打斷節奏,只要並作一大章了。

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2章 天罰王家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6章 善惡有分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27章 歷史之網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6章 善惡有分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23章 海棠樓爭鋒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28章 華陽縣學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4章 兄長之責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