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

這的確是個很長的故事,少女從她爹爹是誰說到爹孃見面,就已耗去了小半個時辰。

就在這段時間裡,城南一帶,小亂子已經激起一城大亂。

最初的源頭還是那個本被指派去跟潘寡婦馬車的蕃人,他揮刀而下,那個滿口蕃狗的家丁臉面被劈作兩瓣,當街大譁。

“一個羌蕃當街殺人了!”

相隔不遠處,追着那輛黑廂紅簾馬車的兩個蕃人本只是隨口一提的小話題,隔街的混亂傳過來,與這兩個蕃人映照,傳言就此擴散:“幾十號蕃人見人就殺!”

而在萬里橋門,十多個蕃人氣勢洶洶地策馬接連闖過內城門、甕城和外城門,門兵畏縮在在一邊,待得只留下一彪煙塵了,才奔出來破口大罵。這事傳開,又在亂火之上澆了一瓢油:“大羣蠻子正在成都殺進殺出!”

當這羣蕃人策馬奔過城南外南廂的街道,朝更南面奔去時,這般傳言幾乎是追着馬尾而來,終於變質爲:“上萬晏州蠻殺進成都了!”

謠言的力量是強大的。成都人本就惴惴不安,這謠言一起,就如火把入柴堆,急速向全城蔓延。

儘管不少親見者很清楚那是羌蕃,不是晏州蠻,也清楚只有一個、兩個或者十來個而已。可即便是九百年後文盲率已不超過個位數的時代,板藍根包治百病這種事都能成爲真理,極少數知真相者要澄清謠言,根本就是螳臂擋車。

謠言之外,不乏任何時代都不缺的唯恐天下不亂者,趁亂起鬨道:“晏州蠻殺敗了官兵”,“城裡已經失陷了”。一條條街道炸窩,再成爲潑皮遊手的自由樂園。而後再出現披着破爛皮氈,臉上胡亂抹着竈灰的“晏州蠻”,四下劫掠商鋪行人,甚至擄掠婦女。已無一個官差鋪兵現身阻攔,全都嚇跑了。

海棠渡道庵裡,當王衝聽到十八年前,李銀月的母親去永康軍二王廟遊賞清明放水節,不慎落水時。卻不知小半個成都已被謠言淹沒。

將近酉時。謠言已在城內廂坊傳揚,王仲修等士紳齊聚府衙,許光凝、趙梓等在謠言中被殺得乾乾淨淨的官員也到齊了,個個都愁眉不展。

王仲修等人急切地道:“大府。趕緊調動兵馬,彈壓亂狀!”

亂子主要在趙梓的地盤上,他挺身而出,堅決地道:“不可!當務之急,是緊閉城門。不讓亂相波及城中!”

陪同王仲修的王昂驚訝莫名:“眼下這亂子,絕不是晏州蠻所爲,就是謠言而已。爲何官府不出面澄清,平復人心?”

趙梓凜然道:“我等也知,事由多半出自羌蕃,可人心如此,一時哪能平定?真要出動兵馬,民匪混雜,抓人殺人。豈不更亂!?”

他向許光凝拱手道:“大府,也難保不會有晏州蠻正趁亂待變,在城中攪起更大風波。唯今之計,是先保城池,切不可因小失大!”

衆人幾乎被氣炸了。都紛紛看向許光凝,希望他駁斥趙梓這種縮頭之策。

卻不料許光凝點頭道:“此是上策……”

他看向衆人,無奈地道:“官府自要出面澄清,可城外人流紛雜。迎此亂勢而爲,真有可能亂上加亂。你等且暫避城中。遣人回家中莊院,知會家人閉門緊守。本府也會曉諭城外民戶閉戶自守。”

士紳們嗡嗡聲不止,哪有這樣處置民變的?

許光凝再嘆道:“實非本府不願,而是不能,府縣皁隸也就只能護住官府倉曹……”

王仲修問:“城北城東就有四個指揮的禁軍,爲何不能動?”

許光凝與官員們對視一眼,猶豫片刻才道:“二月時就調了禁軍去瀘州,三月之變,這些禁軍也驚駭至極,回來後將消息傳遍所有指揮,禁軍將卒都是聞蠻色變。此時調他們出來,就不是民亂,而是兵亂了。我已派副鈐轄、都監等人分赴軍營,約束將卒,禁軍不亂,便是大幸。”

衆人紛紛嘿聲,儘管許光凝和趙梓各有立場,但在這事上看法卻是空前一致。原來不止是立場的問題,還是力量的問題。真是想不到,繁華若錦的成都,竟然是這麼羸弱不堪,連一場民變都束手無策。

趙梓再道:“本縣會出城平亂,但也是先護住官倉官產,確保大道通暢。至於民戶之事,唯有……”

他嘆道:“結戶自保,待今日過後,人心稍定,再作處置。”

許光凝點頭:“此是正道,本府也……”

他正要說成都府也會支援人手,堂外卻猛然大譁,片刻後,下人報說祺州刺史董舜諮、亨州刺史董彥博遣人入告。文林郎董守信宅遭強人襲擊,董守信被殺,家中二十多人同時遇難。兩人怕再成爲強人目標,求府衙派兵守護。

堂上再度大譁,許光凝臉色大變,對趙梓道:“亂子多在貴縣治下,便仰賴貴縣處置了。”

“這是羌蕃趁亂而爲!與晏州蠻無關!”

後堂裡,王仲修還在勸許光凝出兵。

許光凝苦笑道:“我也知是如此,可亂子已起,人也死了,東西也搶了,再強自爲之,亂子更大。不如保住城中,鎮之以靜,如此其亂必當自平。”

其亂自平!?

一側伺立的王昂張嘴想說,那不知又要死難多少百姓,毀損多少民財?

卻聽王仲修也深深嘆道:“民愚至此,徒喚奈何……”

一瞬間,王昂想到了很多,其中一個想法最清晰,若是王守正在此,怕會暗自冷笑吧。

許光凝也搖頭遺憾地道:“早前對江樓就報說有蕃人爲難,之後月繡坊也在求告,若是她們安撫住蕃人,哪會搞出這班亂子?”

王仲修唉聲長嘆,語氣異常沉痛:“亂天下者,唯女子與小人也!”

海棠渡,李銀月已說得淚眼滂沱:“姥爺說我娘已經失節,把娘趕出了家門……”

這還只是開始,更早的開始裡,李銀月的父親。蕃醫李木青救了落水的漢家娘子,兩人一見鍾情,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搞出了人命。

李銀月母親出身成都一戶書香門第,雖不顯貴。也非小戶人家。女兒漸漸顯懷。與李木青的姦情被擺上檯面,即便父親怎麼疼愛女兒,也擋不住族人四鄰非議,不得不將李銀月的母親趕出家門。誰讓李銀月的母親未婚先孕。誰讓李銀月的父親是個蕃人……

幾年後,李銀月的姥爺病故,她母親擋不住思念之心,帶着還牙牙學語的女兒回家奔喪,卻一腳踏入災難深淵。家人再論舊事。甚至認爲是李銀月的母親害死了姥爺,心中各有怨氣的四鄰也都將厄事歸到這個女子身上,羣情激憤中,李銀月的母親便被行了私刑。

小小的李銀月也被定了命運:賣到娼窯去,萬幸李木青不放心妻女,雖不敢公然露面,卻還在附近守候。但他只來得及救出女兒,妻子卻已陰陽相隔。

“漢人皆可殺!”

那個月光明亮得如銀光揮灑的夜晚,李木青帶着女兒在鄉野中奔逃。不僅給女兒取了“銀月”一名,也立下了這個誓言。

李銀月的故事悲涼悽婉,以王衝的理解,卻有許多細節值得商榷。比如她父母的“一見鍾情”,說不定更多是李木青用強。或者是施救時,動了李銀月母親的身體,她母親不得不以身相許。而家人將其李銀月姥爺的死歸咎於她母親,也不過是託辭。更多是怕她母親分家產。至於那私刑,怕也不會是浸豬籠。更不可能是騎木驢,不過是李木青灌輸給女兒的仇恨,真相可能是杖打失手而死。

不過這些細節卻不影響故事的真實,王衝甚至猜測,李木青就是個“雜蕃”,“蕃醫”就是蕃人裡的漢醫,自然大多有漢人血統。而李木青的母親,李銀月的祖母,說不定與李銀月的母親有相似遭遇,纔會激得李木青立下那般怨毒的誓言。

“我說完了……你是不是還想問,到底是誰要殺你,我也可以說。是何廣林介紹一個大官人的管家來找我爹的,何廣林是華陽王相公家的幹人。我知道的就這麼多,要問那個管家是哪家的,就靠你自己了。”

李銀月講完故事,還確定了王衝的一個猜測,她背轉過身,大口大口喘氣,硬着嗓子道:“這個消息,能不能換得你下手快一些,捅我的背心或者腰眼,別在正面留下傷口……”

聽得出來,她不想死,即便自小揹負着仇恨,即便自小就在山林中獵殺猛獸,可一個如此在意自己的容顏,面對將死之人,也要比比美的少女,怎會這般容易捨棄生命?

王衝自不捨得殺她,這個故事只是鋪墊,誰要殺他,也不必非要靠少女才知道。他更想搞明白,跟蹤潘寡婦的那股蕃人是什麼來歷。

正要問時,有人在道庵裡慌張地喊道:“二郎!有蕃人衝進了潘家園子要搶人,好多,咱們快擋不住了!”

王衝霍然起身,然後哎喲一聲捂襠呼痛。

抽着涼氣,他一邊呼喚八難,一邊叫來人去快活林找孫舟。

“是你爹爹吧?你爹爹讓你來殺我,自己卻去搶女人……”

王衝冷笑着對李銀月道,此人絕非她口中所說的重情重義之輩,說不定是潘家人找來的殺手,要將自己和潘寡婦一網打盡。或者是鄧孝安,李銀月所說的大官人的管家,恐怕就是鄧家的人。

王衝自不清楚,他靠着錯誤的推論,卻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但這答案只是部分正確,離完整答案還有很大差距。

李銀月下意識地維護父親:“不是我爹爹!我爹爹這輩子就只念着我娘!來的人定是董允!”

“董允是誰?罷了,不管是誰,總之你認識對吧……”

王衝深呼吸,強忍着疼痛舉步,對八難道:“把她帶上。”

八難點頭,將少女挾在腋下,再看看走路如小腳婦人的王衝,搖頭道:“看來也得把你帶上。”

潘家新園裡,呼喝聲一片,王世義輪着粗壯的哨棒,組織着壯丁與蕃人戰作一團。可不斷有壯丁抱頭奔逃,王世義也額頭生汗,暗自叫苦。

“這漢子真蠻!圍起來別讓他礙事!抓住那幾個女人!”

董允指揮着部下隔開悍勇的王世義,自己則帶着部下直奔潘寡婦等人而去。此時就一箇中年儒生擋在前面,手裡那不知是刀是劍的武器還沒出鞘,腿抖得大袖長衫都在哆嗦,在董允的眼裡,這高個儒生就跟螞蟻沒什麼區別。

“孽畜!休要作歹!”

揮着蕃刀的蠻夷近在眼前,王彥中腿也不抖了,腰也挺直了,心中就一個念頭,自己是大丈夫,定要護住身後的小女子!

他猛一咬牙,握住刀柄的手青筋畢露,呲目一聲大喝…………)

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4章 兄長之責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3章 二郎再世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24章 筆下生數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5章 凡人之智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5章 凡人之智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134章 人心易改錢爲利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3章 二郎再世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27章 歷史之網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27章 歷史之網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章 華陽神童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