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

一潭秋水居中,竹林相抱,亭閣環繞,這就是曬書會場。

倚着竹林,長桌相連,從縣學搬來的書卷攤放在上面。就這點來說,華陽縣學的家底其實比其他縣學厚得多。須知此時的官學,除了大州郡,例如成都,其他地方還顧不上將藏書作爲要務,主學者的精力都放在生員上。華陽縣學能有這麼多書,還不是隨處可見的經文史集,自然是顧八尺的功勞。

長桌邊已經圍滿了長袍大袖的儒生,一個個聚精會神地觀賞着藏書,不時還傳出驚喜呼聲,自是發現了從未見過的珍本。隔着幾桌就有“書僮”守候,杏眼圓瞪地監視着這些人,提防着書被偷了,不,被“借”了。

更多人則是手持酒杯,圍着擺滿了糕點果糖的大方桌閒談。清幽的琴聲與簫笛相和,從亭閣中傳出,讓整個會場既肅穆莊重,又不失閒適。

隱於亭閣中的樂伎一個個素面朝天,衣着束謹,看年歲都不大,甚至還有十歲出頭,滿臉稚氣的小姑娘,居樂班正位,戰戰兢兢地彈着古箏。指腕無力,技藝生澀,雖未亂音,卻不甚入耳。好在這是曬書會,不是宴會,樂聲只是個背景,與會者自不會挑剔。

竹林入口處,載滿了鮮花的大車停靠道旁,一個脆亮勝似黃鶯的稚嫩嗓音遠比樂聲吸引人,正模模糊糊唱着賣花詞。王衝聽得不是很真切,不過見入場之人個個頭簪鮮花,還有手持一束甚至一叢花的,想必歌聲極好聽。另有僕役不斷將修剪得秀致無比的盆花擡進來,多是梅蘭,妝點得會場更爲典雅。

“衝哥兒,那邊的賣花小娘真俏,還是……”

“鄉野村姑,目中無人……”

宇文柏和鮮于萌出現,鮮于萌一臉興奮,宇文柏一臉悻悻,兩人頭上各簪一枝鮮豔的紫棉海棠。王衝打斷了嘮叨,囑咐他們快作準備,接着才注意到他們一個勁地朝手掌上吹氣。

“諸位尊客……”

顧豐現身,作爲主持人,拉開了本場曬書會的序幕。曬書會的主題是詩文辨賞,分作兩場,各賽詩文,評委由官民兩方組成。

表面上這場曬書會是開放的,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參加,但實際上是華陽縣學的學生們唱主角。顧豐所招的成年生員,宇文柏範小石等華陽神童,加上何廣治等有心掙出點名聲的舊生員,總共五十六人,他們將以詩文登臺亮相,向成都士林展示華陽縣學的實力。

就縣學本身來說,這也是一場角力,“教授派”和“學諭派”誰更露臉,誰就主導縣學事。

評委裡官方陣營強大,成都府路提舉學事盧彥達雖未親至,卻派了提舉學事司管勾公事代表提學司而來。成都知府許光凝身兼成都府管勾學事,他也沒來,但派了同兼管勾學事的通判來。華陽知縣趙梓親自出場,他自己也帶着“管勾專切檢察學事”的兼銜。

王衝被趙梓帶着,一一拜見這些官員,儘管不用跪拜,王衝依舊出了半身汗。自然不是被官威震懾,而是努力扮少年君子着實辛苦。依着上一世的職業習慣,那該是見官自來熟,沒幾下就能跟官老爺勾肩搭背,此時自然不行,得裝穩重。

這些官員打量王衝的目光全是好奇,一是因他前神童後孝子的名聲,以及火箭焚王門牌坊的“壯舉”。二是僅僅十五歲,就扛上了縣學學諭的名頭。這個學職只是臨時代理,認真說該叫“試學諭事”,根本談不上官,而且還是倚廓縣縣學這種沒有正式名分的單位,卻也足以轟動士林了。就這點來說,趙梓的膽量也着實夠大。

相比之下,民間士林就不爲王衝所熟悉了,趙梓和顧豐帶着王衝引見了其中三人。

一個是宋鈞,出自雙流宋氏。雙流宋氏也是世宦之家,宋鈞的從兄宋構是新黨干將,曾任秦鳳路安撫經略使,陝西路轉運使。宋鈞本人無心仕途,一門心思在家治學,與顧豐交情不錯。

這老頭笑吟吟地道:“仁宗朝時,虞城王衝王景儒以詩文揚名。神宗朝時,陝西又有王衝兵亂,餘部流竄密州,爲我從兄所獲。此時又出了你這個王衝,不知又要留下何名?”

王衝厚着臉皮,響亮地答道:“王衝不求聞達於世,唯願留一孝名!”

儘管此時八行已臭,但王衝以孝再度立名,不得不繼續高舉這面旗幟。

宋鈞緊咬不放:“既只求孝名,爲何甘冒士林側目,以束髮之年擔起學諭之職?”

王衝面不改色:“代父盡忠!”

宋鈞哈哈笑了,拍着王衝肩膀道:“你這小子,有趣有趣……”

他低下頭,朝王衝擠擠眼:“若是蘇老坡知道他的外門子侄燒了王歧公的牌坊,還不知會作何想,蘇老坡可是很敬歧公的。”

一聽這話,王衝腰桿就硬了。這是自己人,既知王家底細,又跟眉州蘇氏有交情,更不滿華陽王氏。

另一箇中年人叫範淑,出自華陽範氏。跟王衝沒什麼熟絡話,倒是旁敲側擊地問起了範小石的情況。

第三人是正好到成都辦公事的果州知州,被趙梓拉來湊熱鬧,在這場曬書會上算不得官員。引見時,王沖和對方都很好奇地相互打量。此人姓邵名伯溫,邵雍之子。

顧豐起了個開頭,接着是各位官老爺依品級挨個致辭,這套流程與王衝上一世幾乎如出一轍。不過這幾位官老爺都是進士出身,說話駢四儷六,文雅十足,便是套話,也比後輩的套話高明得多。

待到趙梓致辭完畢,顧豐又一一介紹了民間“評委”,宣佈“比賽”開始。

本以爲就照着流程走下去了,沒想不諧音直追着顧豐的話尾冒了出來。

“難得冬日閒遊,怎把曬書會變作了考場?有煞風景啊,是不是先作些節目,讓大家儘儘文興!?”

“書論怎是會友之道?莫若先賦詩詠景,熱鬧一番。”

參賽的不是華陽縣學的生員,就是希望藉着這場會掙得名聲的一般讀書人。那些年紀稍長,又自忖有才的讀書人,自不會放低身份,跟倚廓縣學這種不正經學校裡的學生同臺對擂。

王衝掃視這些人,暗道不定還有府學的生員故意找茬。

這念頭剛升起,就聽某人道:“我等都是來觀瞻華陽神童的風采,如今人已在此,又何必隔紙而觀?”

議論接踵而來,很快匯作鼓譟。

王衝投眼趙梓和顧豐,希望他們儘快按下這股風頭,卻不想那兩人對視一笑,似乎正等着這一幕,不由暗叫一聲不好,被這兩人賣了!

換個角度看,有人作託,讓華陽神童亮相正是好事,可對王衝來說卻是壞事。別說詩賦,就是經義策論,他都懵懵懂懂。擔起學諭,操作縣學事,也未嘗沒有借忙於學事混過公試的盤算。等這一關過了,再好好讀書,不至於入了府學被人兜底。

卻不曾想,趙梓和顧豐該是對他們幾個的才學極爲信任,也不跟他商量乃至交個底,就要把他推出去。在這兩人來看,趁着此時一炮打響,不正是好事?

嗡嗡議論聲裡,一個渾厚嗓音道:“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這裡有潭有竹,正好詠景!”

另一個清亮嗓音道:“西園之西便是杜工部草堂,追思大成詩賢,莫過於同景爲詩。”

這兩個青年的提議獲得了衆人一致認可,喧囂聲中,趙梓趁熱打鐵地道:“也罷,便讓這幾位先詠詩作……”

他還開玩笑地道:“這也是盛名之累,他們不得不擔起。”

不待點名,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就步出會場一側的“考場”,三人神態各異,但都透着一股興奮。難得有這般露面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拒絕。

王衝還端坐在一側的大方桌後面,希望能置身事外。不想那兩個青年直直盯住他,年紀大一些的道:“榜眼和探花都在了,華陽神童的狀元呢?”年少一些的道:“狀元之才定能配得上純孝之名,我等洗耳相待。”

這兩人跟自己有仇!

王衝暗暗咬牙,起身一個環揖笑道:“小子本就不擅詩賦,近逢大變,更疏於文字。眼下又忙於學事,不敢在此現醜,壞了大家的文興……”

頓了一頓,心說既要丟臉,就丟個徹底,也比露了老底強:“至於什麼神童榜首,小子不敢當!”

話音剛落,亭閣裡那古箏聲猛然一亂,王衝下意識地扭頭看去,卻惹得衆人一陣輕笑。

“曲有誤,王郎顧……”

“王狀元這般通音律,哪還不懂詩賦呢?這是哄我們無知吧。”

笑語滿含譏諷之意,那古箏本就生疏得很,也不是第一次亂音了,哪值得這般動作?跟已經習慣了這粗澀之音,早已不爲其所動的衆人比起來,王衝的境界就低了一層。

此時趙梓才依稀記起之前考校王衝時,並沒涉及詩賦,也微微皺起了眉頭。正要設法爲王衝說話,那年長青年就道:“莫再謙了,須知謙過即驕。”

那年少的寬額青年也曬道:“既敢以束髮之年任學官,就該有擔當纔是。難道在座這麼多前輩尊長,都不值得你盡展文才麼?”

音律詩賦相通,見王衝這動靜,就知在詩賦上真沒什麼水平。趙梓朝王衝投去愛莫能助的眼神,王衝猶自掙扎道:“詩賦不過是文字之技,當今朝廷重經義策論,小子自是循此道而行,確是不善詩賦。”

這話引得不少人撇嘴,卻沒多少人開口駁斥。這畢竟是大招牌,廢詩賦興經義策論,這是從一甲子前就已存在的爭論,王安石變法的一個大動作就是科舉廢詩賦興經義策論。神宗朝之後,儘管經過元佑更化的反覆,但詩賦在士林中的地位確實再不復以往。學校取士裡,更沒有詩賦的地位。

這些年來,蔡太師爲魁的新黨與舊黨交攻不斷,精於書畫的官家對詩賦也不再像神宗皇帝那樣敏感,詩賦之道又漸漸擡頭。大觀中增開的科舉裡將進士科分爲經義進士和詩賦進士兩科,但那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詩賦再不復往世盛況。

那寬額劍眉青年卻不懼王衝豎起的新政大旗,冷聲道:“詩賦便是不再爲取士之道,也是文字之道。荊公立下經義式【1】,行文求賦之駢對,詩之破題,不通詩賦,何以成文?詩賦是基,根基都不知,又怎知學問深淺?”

這青年不僅與王衝有仇,還很有才,至少他這番話,王衝是沒辦法辯駁的。

王衝笑着離桌道:“既是責問小子學問根基,小子怎敢再推脫。”

嘴裡反諷這青年是逼人太甚,臉上更是灑脫,心中卻麻了爪,暗自嘆道,這下不抄詩也不行了……有什麼詩是既詠竹又有水的呢?

亭閣裡,那彈箏的小姑娘兩眼緊緊盯住王衝的身影,手下動作已經亂了。直到婆子的身影攔住視線,才猛然醒覺。頓時驚恐無比,乖乖伸出雙手。

婆子壓低了聲音道:“這裡不是責罰你的地方,你要知道,整個官坊的陪班裡,就你是舞樂雙習,若想改回八姐兒的粗名,過以前八姐兒的日子,就由得你再錯!!”

她湊到小姑娘耳邊,臉色與音色仿若裹着十二月的寒風:“你這手也再打不得,留下了斑痕,以後在恩客面前,會壞了身價。”

晶瑩淚珠自小姑娘眼眶滑落,她深深低下腦袋。

就在同時,王衝正高高擡頭,止住了準備開口詠詩的宇文柏。

王衝從上一世的記憶裡找不到詩可以抄,但在這一世的記憶裡卻發現了點東西。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自救,與其循規蹈矩,不如掀了桌子!

“小子無急智,倉促難以成詩,只得了殘句。”

不等那兩個青年發表意見,他就徑直朗聲詠道:“竹影橫斜水清淺,梅香浮動月黃昏……”

詠罷還閉上了眼睛,似乎在品味這兩句所營造出來的氛圍。

四周啞然無聲,別說那兩個青年,就連趙梓顧豐,乃至對王衝頗有善意的宋鈞,都瞪大了眼睛,一臉訝然之狀。

“嗯……不錯,小子覺得這殘句真是不錯,諸位前輩學兄,不知是否與小子有同感。”

臉上洋溢着陶醉之色,王衝環視衆人。對宇文柏鮮于萌等人一臉崩潰之色視若無睹。

“嘿嘿,當然不錯了,真的是不錯……這是你自己作的?”

說話的是範淑,一邊說還一邊瞪範小石,似乎在罵:看你都在跟什麼人混!?

王衝直直點頭:“是啊,當然是小子作的!”

嗡嗡之聲泛起,全是冷笑和嗤笑之聲。那年紀大一些的溫和青年臉上已罩滿一層寒霜,肅聲道:“就知你是這等淺薄之輩!難道你還以爲,這詩我們都不知得?就改了兩字,便當作自己的詩了!?”

王衝哎呀一聲,不好意思地撓頭道:“兄臺真是博學,竟知這殘句的來處?”

溫和青年怒聲道:“你是腦傷真還沒好嗎?這詩哪個不知!?和……”

“等等,改了兩字?”

王衝打斷了他的話,一臉疑惑。

“我只不過改了一字而已……”

另有人終於忍不住了:“這就是華陽神童之首!?真不知是從哪處蹦出來的山野小子!你抄便抄了,當咱們都認不得也罷了,可你連抄的詩都記不清楚,這簡直是……是天大的笑話!”

一旁那寬額劍眉青年也正要出言譏諷,忽然記起了什麼,臉色微變,皺起眉頭深思起來。

那溫和青年臉上滿是痛惜,當然是爲這詩句的原主痛惜:“這是和靖先生的《山園小梅》!詩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你瞧瞧,是不是改了兩字!?”

和靖先生就是林逋,朝初有名隱士,詩書畫均絕,爲宋人尊崇,連蘇東坡都讚歎不已。而這首山園小梅更是名氣大,“疏影”和“暗香”被譽爲寫梅的經典文字,但凡是寫梅的詩,都要被拿來跟這首詩,尤其是這兩句比,而能勝過者,寥寥無幾。

老底當庭揭穿,王衝的形象頓時在衆人眼裡落到無知小兒的程度。嗡嗡議論聲更大了,提學司的管勾公事和府通判一臉鐵青,趙梓耷拉着腦袋,恨不得鑽到桌下去,顧豐乾脆大口灌起酒來。

在場人裡,除了還在深思那青年,就剩下宋鈞拈着鬍鬚,眯着眼睛,似乎對王衝有另一番審視。

王衝拍拍額頭,似乎恍然大悟,可說出口的話卻讓衆人呆住:“和靖先生也抄了這殘句啊?”

寬額青年似乎記起了什麼,愕然盯住王衝,宋鈞宋老頭無聲地笑了。而其他人則是無言以對,什麼叫和靖先生也抄了這詩?

王衝貌似無辜地道:“我抄的是南唐江爲留下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瞧,只改了一字,這跟和靖先生有什麼關係?”

接着他纔像是完全明白過來,重複道:“哦,和靖先生抄了這詩……”

一時間,竹林中,水潭邊,亭閣下,只聽得又悠悠而起的生澀箏音。

【1:王安石爲推動經義策論取士,不僅自己寫過,也要一些飽學之士寫過經義範文。這些範文曾經彙集成冊,成爲科舉試經義的行文樣式,這就是所謂的“經義式”,也正是八股文的前身,以至於明時王世禎有言“八股制藝始於宋王安石”。】

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7章 人心之能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4章 兄長之責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4章 少年行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6章 善惡有分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3章 二郎再世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23章 海棠樓爭鋒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34章 少年行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34章 少年行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28章 華陽縣學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3章 二郎再世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4章 兄長之責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章 華陽神童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