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華陽縣學

跨過廊亭相倚的萬里橋,遮蔽萬里橋門的甕城橫亙眼前,王衝卻沒感受到半分雄偉之氣。兩丈六尺高的牆面爬滿青苔藤蔓,頂端是奼紫嫣紅的斑斕綵線,左右延伸,勾勒出成都羅城的形貌。

四十里城花作廓,芙蓉開遍錦官城……

兩句本不相連,甚至本不出自此時的詩句在王衝腦子裡跳出來。城頭那斑斕綵線正是芙蓉,這還是宋時,真要在花蕊夫人那個年代,城頭就不是零零星星的花朵,而是密密麻麻的花叢,連起來也不是綵線,而是一道彩浪。

謝過了“驢的師傅”,身上也少了一百文大錢的負累,王衝一身清爽地進了成都府城,然後就被摩肩接踵的人浪淹沒。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成都十月酒市之後,十一月又是梅市。名爲梅市,實爲繼二月花市後的又一場花市。男女老少頭插梅蘭蓉蓮,手持綠枝,朝着城東散花樓涌去。即便是歷慣了上一世喧囂人潮的王衝也心神搖曳,恨不得去湊湊熱鬧。

既是花市,潘家也該來吧,被那對蘿莉……不,小娘子扯落的臉面還得找回來呢……

王衝甚至都開始找理由了,可這雜念轉瞬就消了,正事要緊,今天他是去拜會華陽知縣趙梓,然後再去縣學報道。

成都有龜城之名,城池和道路都是斜着攤開的,而且還是城套城。秦時張儀築少城和大城,隋時擴建,唐時築羅城,秦隋舊城成了子城。後唐又在城北增築羊馬城,後蜀改子城爲皇城,在皇城內築宮城,到宋時王小波李順起事,宮城被毀,成都依舊有少城、子城、羅城和羊馬城嵌套。

城城之中,層疊瓦檐埋於叢叢翠綠柳槐間,街道不時被條條河溪破開,俗世喧囂染着一層沁人的靈秀之氣。

本爲唐時禁河、後蜀御河的金水河是這些河溪中的主幹,王衝邁過跨在金水河上的石橋,步入成都府城的心臟地帶。這裡既有成都府衙,又有華陽和成都縣衙,相距都不遠。

一路行來,王衝感慨滿懷。上一世就有名言:“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雖然後來因爲地震,又變成“成都,一座來了就走不脫的城市”,但成都之美,世人公認。而品味此時的成都,這話放在眼下才是正版。

不多時來到華陽縣衙,與城中民舍樓肆相比,縣衙破落不少。王衝到側門遞上寫有“華陽南灣學生王衝守正拜”的門狀,門子態度雖冷,卻沒伸手要錢。接了門狀,爽利地進去通報了,看來是被趙梓嚴訓過。

“小子謝過明公提攜……”

偏廳裡,王衝向穿着一身常服的趙梓作揖。

“子美有你這麼個兒子,真是羨煞人也。守正……嗯,給你取的表字也見傲氣啊,不怕你無才,就怕你不正。”

趙梓擡手虛扶,他比王彥中年輕幾歲,眉目間雖還蘊着書卷氣,卻多了幾分官場的四平八穩,話裡的親近又讓王衝略略訝異。

“此時也沒有外人,就喚我……趙五丈吧,前些日子才與你爹敘了師門之誼。真沒想到,先生黜蜀,竟不忘授業,我洛學在蜀中也已開枝散葉,足證洛學正在人心啊。”

趙梓的解釋讓王衝心中雀躍,這趙知縣竟也是程頤弟子,好一條大腿!

趙梓再道:“若有外人,稱作知縣即可。明公是唐時稱謂,你這般年紀,就別酸縐縐地賣古風了,少年人總得有少年人的銳氣。”

略敘私誼後,趙梓當場考校了王衝的學業。只是讓他背誦經文,沒讓他抒發經義。這對王衝來說算不得難,就是得在腦子裡翻書,背起來不是特別流暢。

“以你的年紀,能熟誦經文如此,已是不凡了。你又再以孝聞名,得了八行之首,讓你進縣學,無人說得閒話。不過縣學也就是晉學之階,想要更進一步,就得好好用心。你爹足爲良師,再有不解,也可來請教我。若能躋然出衆,明歲我也好薦你入府學……”

趙梓的承諾份量不輕,王衝感激地再度謝過,暗道自己的學途也該是一路平坦。

這一日正好是知縣視學日,照州縣學法,知縣、縣丞、主薄都得十日一視學事,趙梓就帶着王衝直接去了華陽縣學。一路也沒大張威儀,鳴鑼開道,就穿着便服,帶着王沖和兩個家僕,如閒遊一般溜達了過去。

縣學離縣衙不遠,倚金水河而立,看着這破落遠勝縣衙,竟不比海棠渡荒廟好多少的院落,王衝很有些詫異。

沒去看遠遠就迎出門的學官,趙梓對王衝認真地道:“華陽是倚廓縣,縣學自不免凋落,我也是把你當一尊羅漢,置於其中,指着旺三分香火。”

王衝肅然道:“學生自當努力向學,不負知縣所望。”

趙梓滿意地點點頭,轉身負手,面容肅正,再非王衝的師長,而是一位正途出身,寄祿宣教郎的從八品大宋京官。

來人以一個青色官服已洗得發白的老者爲首,口稱“華陽縣學添差教授顧豐”,將趙梓迎了進去。

大門和照壁在南,一間閣屋充作文廟在北,兩廂長屋分據東西,院裡石磚零落,露出片片泥土,讓中間的那株老槐顯得陰寥森森。

看來那十日一視學的規矩也就是紙面文章,這是趙梓第一次視學。添差教授顧豐絮絮叨叨地介紹着縣學的情況,用詞雖不同,意思卻讓王衝倍覺熟悉。“經費不足”、“不受重視”、“開展工作很困難”,“在有限的資源下已經竭盡全力”等等……

刻意用力的琅琅讀書聲入耳,王衝打量四周雖然破敗,卻打掃得齊整潔淨的環境,心說面子工程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啊。

趙梓沒什麼表情變化,徑直往讀書聲處行去。透過大敞的窗框,長屋裡二三十名學生倚案肅坐,捧着書本,搖頭晃腦地跟着端坐上方的夫子誦書。

“縣學有學正二人,學錄一人,學諭一人,直學一人,並下官同掌學事。在籍學生三十四人,其中兩人爲齋長,只設宏文一齋……”

聽顧教授的介紹,王衝才知屋子裡的夫子其實也是學生,或是年紀長,或是學業深,就被授了學職,協助教學。

“另有僕役六人,庫子一人,經辦縣學屋楹學田……”

顧教授的彙報又轉向縣學的產業,原來縣學經費由兩頃學田和出租門面支撐,這琅琅誦書聲裡夾着熙熙攘攘的街巷喧囂,正來自縣學隔壁租出去的商鋪。

趙梓終於開口了:“三舍並於一齋?”

三舍法已行多年,州縣學校都要分出上、內、外三舍,再以每舍分齋教學。華陽縣學三舍並於一齋,確實怪異。

顧教授擺出一副苦臉道:“生員太少,夫子也少啊……”

按照州縣學法,生員五十人以下的州學不設教授,縣學則併入旁縣。華陽縣學只有三十來個學生,還能維持住,甚至拿到一個添差教授的編制,已是例外了。

華陽可是過萬戶的望縣,生員怎麼會這麼少呢?

像是自語,又像是解答王衝的疑惑,趙梓低低道:“縣學與府學同城,縣中子弟皆可直試府學,有心向學者,自不願在縣學裡浪費時間。”

顧教授補充道:“府學也不受縣學的上舍生,還要另試,因此縣學的三舍也只是用來分出學籍高低。”

王衝還是不懂,趙梓再嘆道:“華陽是倚廓縣,縣學能做到這般,已是不錯……”

語氣轉爲昂揚:“本縣此任以學事爲重,此非虛言,顧教授安心,本縣對縣學已有打算。”

顧教授等學官喜不自禁,道謝連連,接着趙梓話題轉到王衝:“此子姓王名衝,爾等該已耳熟能詳,今日起他也入縣學。”

“過目不忘的神童王二郎!?”

“王門焚匾的孝子王二郎!?”

幾個學官一下圍住了王衝,眼中精光畢露。讓王衝想起上一世裡,被各家學校招生員團團圍住的學霸。

直到趙梓離去,王衝依舊被學官圍着,個個嘴裡嘖嘖有聲,從頭到腳品個不停。此時王衝才明白爲何趙梓說是將他當作一尊羅漢,縣學正需要他這種名聲在外的學生撐場面呢。

“守正啊,你來任齋長如何?比照庠生供錢米,另加一貫職錢。”

顧教授開出了豐厚待遇,華陽縣學雖然凋落,卻還是能養學生的。縣學庠生每月能實得五百文和兩鬥米,當然不是人人都有,是照着考試成績,發給排名在前的學生,這些吃助學金的學生就叫庠生【1】。庠生之上,齋長可以由學生充任,相當於班長或是學生會主席,有工資拿。

王衝有些猶豫,住在這破敗之處讀書,他可不習慣。一個月一貫雖有些心動,“學生幹部”卻意味着麻煩,妨礙他專心讀書,也沒什麼興趣。

“只是個名頭而已,每旬第一日,還有月末私試能到就行。”

顧教授捻着花白的山羊鬚,眯着眼睛,道出了讓王衝再度意外的話。

ωωω▪tt kan▪¢ ○

“縣尊走了!”

就在此時,一聲通報響起,琅琅誦讀聲嘎然而止,轉作無數解脫了的高低吁嘆,匯成沸騰聲浪。

“可算走了……”

“腰好痛……”

“縣尊就沒查名冊問功課!今天是白來了!”

“是啊,早知道就讓小廝來坐這一趟……”

聽着學生們的抱怨,王衝看向顧教授,而顧教授老臉綻開意味深長的微笑,像是在說“你懂的……”

王衝哪裡能懂,剛纔不是還在抱怨縣學凋落嗎?怎麼不緊抓學生的學業,搞出成績來,還任由學生撒鴨子?

就聽得一臉市儈氣的直學扯着嗓子喊道:“把桌凳扛還給各家鋪子!誰落下了這月私試就降誰的學等!”

王衝瞠目,這下他懂了,這華陽縣學,根本就是座皮包學校……平日都是空的,就官長視事時才臨時湊起來。

顧教授給他優厚待遇,不止是瞅着他名聲響亮,可以撐場面,還看出他跟趙知縣關係不淺,出錢封他的口呢。

念頭瞬間急轉,王衝心說這下可被趙知縣給坑了,區區縣學,竟然也有一潭深水,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他叫王守正,守住正確的位置。他只是學生,只要學業有成,掙到趙知縣的薦舉就好。這潭渾水,與他何干?再說這待遇……還真的不錯。

王衝綻起憨憨笑顏,像是沒聽到剛纔的吵嚷,拱手道:“學生恭敬不如從命。”

被顧教授領着進了正嘎吱喀喇搬動桌凳的教室,面對三十來號年紀從三四十歲到十七八歲不等的學生,王衝就着顧教授的介紹作了個環揖,反正大家都是矇事,意思意思就好。

“華陽神童之首!?貴人啊,恁地到縣學這渾處來了?”

“王衝!?不是傻了麼?”

“你才傻了,人家不僅好了,又成了孝子。爲了救爹,連王相公家牌坊都燒了。”

“那不是又傻了?”

面對這些年紀比他大得多的同學鼓譟,王衝依舊不卑不亢,笑意盈盈,一邊的顧教授暗道此子連經大變,心性竟也磨練出來了。

“守正將任齋長,你們學問上若有疑難,也可請教於他。”

顧教授再推了一把,聽到這話,幾乎所有人都覺理所當然,王衝可是名聲在外,沒點特殊待遇,人家怎願意屈尊縣學。

卻沒料一人怒聲道:“王衝欺世盜名,德行有虧,他哪來的臉面任齋長!?”

這是個十七八歲的青年,方臉寬額,本是豁達之相,卻生了一副眯縫眼,讓整個人顯得很是陰沉。

王衝老神在在地問:“閣下是?”

那青年冷聲道:“何廣治!”

王衝表情不變,眼瞳卻微微緊縮,何三耳的名字叫何廣林……

【1:在宋代,庠生泛指在州縣學就讀的學生,但在學校裡又專指享受補助的學生。到了明時,府縣學校以“廩膳”定額補助學生,享受這些待遇的就被稱爲廩生,算是宋代庠生的發展。

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2章 天罰王家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34章 少年行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7章 人心之能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28章 華陽縣學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5章 凡人之智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章 華陽神童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6章 善惡有分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5章 凡人之智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134章 人心易改錢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