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

公主殿下把下人都遣走,自己慢條斯理的斟茶,完全無視略有些急躁的柳女官,然後起身,把斟的茶,柳女官身前放一杯,自己跟前放一杯,還有閒情給薛朗倒了杯熱水……

薛朗再次爲公主殿下的養氣功夫折服!這麼沉得住氣的人,怎麼可能輕易就被人矇騙,柳女官真是太高看他了!

“謝過殿下。”

兩人向平陽公主道謝,平陽公主安然道了句無妨,便重新走回她的位置,每一步都像尺子量過一般,距離一樣,連裙角擺動的幅度都幾乎一模一樣,真真是標準的名門閨秀,大家淑女。

“阿柳。”

“奴在。”

喝了兩口茶,平陽公主方纔開口,柳女官的火氣早在公主殿下的慢條斯理中消失殆盡,此時的態度頗爲恭順。

薛朗有種“又學了一招”的感嘆,原來這纔是對付口嫌體正直的傲嬌的正確姿勢,薛朗懂了!

“爲何質疑?”

平陽公主平靜的向柳女官問出一句。薛朗也感興趣的望向柳女官,這次的衝突在薛朗來說,簡直是莫名其妙,他也想知道原因。

柳女官瞅薛朗一眼,理直氣壯的道:“薛朗抹黑公主,身爲屬官不維護公主這位主君就罷,還出身抹黑,其心可誅,居心叵測!”

薛朗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公主殿下依舊平靜:“何來抹黑?”

柳女官直接跪伏在地,大禮向平陽公主諫言:“殿下難道不知薛朗在向諸州長史們推廣異人犁時的言詞?所謂人多口雜,人言可畏,衆口鑠金,奴簡直不敢想經此之後,長史們會如何想殿下!自此之後,公主殿下聲譽將跌至低谷,屆時,只怕殿下連葦澤關守將的職位都保不住!”

這下,薛朗都懂了。柳女官的擔憂也是一種有可能的,畢竟,有些人對於公主殿下一個女子,居然領軍守關可是覺得十足礙眼,只要能有把平陽公主搞下去的機會,就一絲一毫都不會放過。

如果是出於這個擔憂,所以生薛朗氣

,薛朗表示諒解,等柳女官氣平再論都無妨。

公主殿下並沒有如薛朗般驚異,而是從袖籠中拿出一封書信:“我就知阿柳會有憂慮,不妨看看此信。”

柳女官接過書信,一目十行,飛快的掃完,臉色又驚又喜:“聖人這是……”

平陽公主點點頭,接過柳女官遞來的書信,轉給薛朗……

這是一封聖人李淵寫給愛女平陽公主的書信。信裡李淵陛下告知愛女平陽公主,京畿道、關內道兩路的關於異人犁的推廣,聖人阿耶已經她做了,推廣費用已收,不日即到。河東道也讓公主殿下的大兄太子建成幫忙推廣收費,除了較偏遠的地區善需時日,中原之地,大都已經推廣到。

聖人陛下還在信裡抱怨了御史大夫蕭瑀幾句,說蕭瑀個酸儒,簡直鐵面無情,聖人陛下不過是出於一片愛女之心,順手幫愛女一個小忙,還是因爲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居然就被蕭瑀唸了半個多時辰。信後,聖人陛下還叮囑平陽公主,讓她安心在葦澤關鎮守,京中一切安好,勿念。

李淵陛下果然是歷史上那個“平陽公主死後,堅持用軍禮爲公主下葬”的聖人,對於平陽公主這個立下大功,卻無法給相匹配的封賞的女兒,李淵陛下是記在心裡的。

礙於情勢世俗,無法讓公主殿下得到與她功勞匹配的地位,但保住公主殿下手中小小的軍權和地位,聖人陛下是不會介意的。

跟預料的一樣,薛朗表示很欣慰。看見古代皇帝不止是聖人,還是父親的身份,讓他心裡很親切。當然,李淵陛下比之他的二兒子、未來的太宗陛下,感情表達比較含蓄。

不過,薛朗心裡有點兒疑惑,爲什麼聖人陛下沒提公主殿下的丈夫和兒子呢?按照歷史記載,公主殿下這時候應該已經與駙馬柴紹最少有一個兒子纔對!爲什麼聖人陛下沒提呢?難道是都統括在“京中一切安好”那句?

看樣子,聖人李淵不是個精細的人。不是精細的人,還知道維護愛女,對公主殿下來說,也

算個好父親。

薛朗腦補了一通。

那邊,柳女官不知道腦補了什麼,滿臉鄭重:“聖人既對殿下如此愛重,殿下更應該珍惜羽毛纔是。推廣費一事,奴建議殿下應上疏聖人,把推廣費上繳國庫,以充軍資!”

薛朗……薛朗目瞪口呆,腦內只大大的迴盪着臥槽兩個字!從來沒發現柳女官是這麼死腦筋的人,這次真是開了眼界了!

公主殿下似乎也未預料到,看柳女官的眼神,頗具趣味,似乎才發現柳女官的奇葩之處一般,上上下下打量了柳女官一圈,看的柳女官莫名其妙:“殿下爲何如此看我?”

因爲你的腦回路比較清奇!

這是薛朗腦補的。公主殿下比較婉轉:“我之阿耶乃是聖人,聖人愛重,我自是感激,只是,推廣費用充軍資之事休提,於情於理不合。”

柳女官愣了一下,反應過來,臉紅羞得通紅。公主殿下道:“我剛纔還問幼陽,本宮之處境,幼陽可看清,幼陽說十之七八。今日,我也想問阿柳,本宮之處境,阿柳可看清?”

柳女官遲疑的點頭。

平陽公主擡眼,銳利的眼神直直的望着二人:“既如此,本宮要問汝二人,本宮鎮守葦澤關,是褒是貶?是升是降?”

薛朗神情自如,拱拱手:“此事,我爲男,柳女官爲女,只怕看法有大差異,不如讓柳女官先說。”

柳女官朝着薛朗傲嬌的一哼,眼帶崇拜的看着公主殿下道:“先說就先說。稟殿下,奴以爲此是榮耀,是褒獎,女子領軍守關,千古未有之事,殿下鎮守葦澤關,開歷代之先河,殿下必然名留青史,光耀後人!”

公主殿下並未因爲這些誇讚之言而露出歡喜之色,只微微頷首,望向薛朗:“幼陽說!”

薛朗道:“以公主之功,以公主之才,若是男子,可與秦王並肩!可惜殿下是女子,鎮守葦澤關,確是開歷代之先河,但與公主的功勞不匹配!明褒是貶,可也是聖人對殿下的維護。”

(本章完)

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336章 後顧之憂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七卷_第553章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