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

“郎君,你買這多魚作甚?”

回到聽風院,墨竹看薛朗買回這許多的魚,一臉震驚。薛朗十分想回一句“關你屁事”,不過還是忍了,只淡淡道:“我自然有用。”

墨竹還待說什麼,旁邊的臘梅拉了她一下,趕緊迎過來:“郎君出去好半天,可乏了?奴婢給您打水洗臉,去去塵。”

薛朗跟着臘梅進去,看都沒看墨竹,就着臘梅端來的熱水洗漱一番,臘梅道:“郎君,您要的短褐已做好,放在裝衣服的箱子裡。”

“嗯,正好待會兒要處理買回來的魚,換上好乾活,穿長袍不方便。”

“喏。”

先讓臘梅出去,薛朗自己換好衣服,只繫腰帶的時候,喊臘梅進來幫忙。換好衣服,想起賣魚大漢的價錢,問道:“我庫裡沒有紅布吧?銀兩呢?”

沉默的站在一旁的墨竹,連忙答道:“回郎君,紅布和銀兩都沒有,郎君庫裡的布匹都是適合男子的顏色。”

“這樣啊。給我撿一匹布和錢,我去找別人換去。”

吩咐完畢,薛朗也換好衣服。出去外院,萬福和長儉已經把東西卸下來,在秀孃的指導下放好,魚就放在井邊,等待宰殺。

薛朗是想自己動手的,無奈萬福、長儉、秀娘誰都不同意,只讓薛朗在一邊指揮,交由他們仨兒動手。

於是,在薛朗的指導下,刮魚鱗,開膛破肚,除了小鯽魚的內臟扔了,其餘的魚個頭都算大的,薛朗讓把能吃的內臟留着……

“郎君,這些怎麼弄?請郎君示下。”

把魚弄乾淨放在一邊,對着一堆魚腸、魚鰾,秀娘請示道。薛朗問道:“把鹽拿出來,用鹽洗乾淨就好。”

秀娘一臉爲難:“郎君,如若用鹽洗,只怕要不夠哩。”

“怎麼?”

“府中的規矩,每月鹽的用量是有數的,今日用多了,來日就不夠了。

郎君這樣用,多半會超過用量。”

“這麼嚴格?”

薛朗一聽,驚奇了。秀娘點點頭:“回郎君,府中規矩嚴。”

薛朗疑惑了,按照歷史記載,唐朝的鹽價格並不貴,特別是初唐,一斗鹽十文錢執行過好長一段時間,還是到中唐、晚唐時期,鹽價才漲起來。

照理來說,缺鹽應該價格很貴纔是,爲什麼價格那麼便宜,鹽卻這麼稀缺?看不懂!看來需要找公主殿下打聽一下。

薛朗心裡這麼想着,吩咐秀娘:“你先把鹽拿出來,不夠的我去找柳女官要就是。”

秀娘身爲奴僕,自然是聽他的。倒是長儉在一邊弱弱的道:“郎君,柳女官可不管鹽,這個要找東祭酒和管家。”

“東祭酒是誰?”

薛朗根本不認識。長儉道:“回郎君,東祭酒乃是方大娘。”

……還是不認識!

在古代就是這裡不好,身爲一個男的,要去跟不認識的女同事說事兒,沒人引見就不方便。薛朗決定還是去找柳女官好了,誰讓所有同事中,他最熟悉的就是柳女官呢,總不能爲了點兒鹽巴找到公主殿下面前去吧。

把魚清理乾淨,砍下兩條大魚的魚頭,讓秀娘烙餅子,準備做魚頭泡餅;鯉魚則做成紅燒魚……可惜沒澱粉和辣椒,不然味道估計會更好,現在嘛,只能吃真正野生魚的鮮味兒。

教了秀娘做法,薛朗陪着包子它們在外院玩耍,順便指揮長儉和萬福把大魚的魚肉割下來,骨肉分離。大魚薛朗是準備做魚丸的。

於是,在秀娘做飯的時候,薛朗就帶着長儉、萬福,三人一起動手,開始剁魚肉,一邊剁一邊把肉裡的魚刺揀出來,中間薛朗還離開去廚房裡知道秀娘放調料。

等秀娘把魚做好,餅子烙好,薛朗讓秀娘分成五份,兩份讓萬福和長儉送去給兩位吃貨鄰居,自己留一份,剩餘的兩份,讓秀娘拿

食盒裝起來,墨竹和臘梅一人拎一份,薛朗拜訪女上司和女同事去。

“郎君可是要送一份給柳女官?”

墨竹問道。

薛朗點點頭,墨竹道:“柳女官不住府裡,柳女官尚有一個年方十四歲的幼弟,殿下給她在府外另闢了居處。”

“這樣,那柳女官的那份就放着,待長儉回來,讓他陪着秀娘送去好了。這一份給公主殿下,墨竹你和臘梅送去吧。”

“喏!”

“趁着還熱乎,快去。”

“喏。”

墨竹聽到可以去見公主,臉上的喜色掩都掩飾不住,薛朗哂笑一下,道:“如若殿下問起,就說這是我按照異國的食譜,教秀娘做的。”

“喏。”

墨竹欣然領命,急急拉上臘梅,拎上食盒就走了。薛朗冷眼看着墨竹的背影,沒再說什麼……

有些東西,不好言說,不要問。不過,公主殿下是聰明人,明察秋毫,有些東西,不用薛朗說,她就能看出來。莫名的有些期待公主殿下的反應,如果公主殿下也是一般的觀點,那薛朗就能毫無愧疚的上長安投奔未來的太宗陛下去。三觀不同是無法愉快的玩耍的!

趁着這會兒有空,薛朗轉身去放置石灰和小蘇打的空房間,把房間裡的小蘇打和石灰搬到內院……

臘梅早早領了他的命令,給他準備好了洗乾淨的空木桶和木。

把石灰倒進桶裡,加入水,然後倒入小蘇打,均勻攪拌了一會兒,待充分溶解、反應後,把桶靜置,等桶裡的白色物質沉澱後,得到的溶液就是氫氧化鈉溶液,而氫氧化鈉就是俗稱的燒鹼。

薛朗打算讓它充分沉澱一下,希望雜質能多沉澱下去些,待明天再把燒鹼溶液倒出來,再做手工皁。

等他弄好出來,長儉和萬福已經回來了,他倆過去的時候,熊郎將和易參軍還沒酒醒,還在擁被高臥。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二卷_第8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七卷_第553章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