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

等薛朗做完法事,知曉平陽公主被參一事時,此事,長安城已然傳遍,近乎人盡皆知。

臥槽!臥槽!臥槽!

連說三遍也無法表達薛朗心中複雜的情緒,長安城內,朝堂之上,某些人真真是其心可誅!

那位參人的潘御史用道德仁義綁架人,意圖用大義的名分逼迫平陽公主,但能讓這件事短短兩天之內就傳得整個長安城都是的,絕對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是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如果沒有人縱容加推動,流言傳得再快,也不會這麼快。

參人的潘德慶可惡,這些推波助瀾的人更加可惡!人性之惡,可見一斑!棉花種植需要技術,初唐的疆域內i,適合種植的地方其實不算廣。這些客觀條件限制了棉花的種植與推廣,註定了棉花不可能像紅薯、土豆一般全國推廣。加上品種的限制,產量算不得高。

這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別是潘德慶,眼見着棉製品的好用,看朝臣有人穿了棉襖保暖,就想當然的以爲是平陽公主想以此謀利——

這般居心,簡直是小人之心!只是,這事兒還真不好說,被人用大義名分扣住,簡直是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從一開始,薛朗和平陽公主就沒想過要用棉花謀利,兩人的目標一直都是絲棉布,所獲利益不算特別顯眼,但足夠細水長流。不過,這事兒現在鬧出來總比晚鬧出來好。

薛朗默默在書房裡坐着想了一陣,摸過紙筆,埋頭寫東西,先列提綱,然後才邊想邊寫,修修改改寫了三版,最後才用楷書字跡端正的抄寫了一遍,標題大大的三個字——

《論棉花》!

第二天早上打早起來便直接入宮上朝——

“諸公可有本奏?”

小黃門才代聖人問了一句,薛朗立即出列,朗聲道:“啓稟聖人,臣薛朗有奏!”

聖人問道:“幼陽欲奏何事?”

薛朗:“回聖人,下元節臣於家中辦道場,請假並未上朝,昨日道場完畢,才聽到城中流傳潘御史參奏安國平陽公主一事,關於白疊子的事情,乃是由臣提出,經手

者也是臣,內中因由公主也不見得比臣明瞭,針對潘御史的奏本,臣請求當庭辯論!”

聖人道:“白疊子種植,確實利國利民,然怎麼種,怎麼織,確實無有人能比幼陽清楚,你之請求,朕準了!”

“謝聖人!”

向聖人拜謝後,薛朗轉身望向潘德慶,拱手:“潘御史請了!不知潘御史是否知道我,不論知道與否,還是向潘御史自我介紹一番吧。本人薛朗,祖籍建康,長於異國,於武德五年春到達大唐,於安國平陽公主府出仕,初入府時,任職主薄,後歷任府中諮議,輾轉入長安,承蒙聖人賞識,今在民部任職右侍郎一職!如今正大力推廣之紅薯、土豆,便是公主發掘於我手;棉織品的開發與利用,也是由我提出來的!可以說,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有資格與潘御史辯論否?”

明着是問話,實則語氣無比肯定。潘德慶連忙道:“薛侍郎熟知農事,行家裡手之聲名,下官也曾聽說 ,請薛侍郎指教!”

兩人行了禮,相對跪坐下來。滿朝文武,包括聖人,全都安靜地聽着兩人說話。薛朗毫不客氣的道:“若是旁的,薛某不敢說指教,若是關於白疊子,放眼大唐,薛某說一聲指教,應無人有異議!”

“啪啪!”

竟是秦王拍了幾下笏板,朗聲道:“薛侍郎此言屬實!”

薛朗朝秦王拱拱手,謝過他的支持,接着道:“去歲的時候,公主仍鎮守葦澤關,我於公主府中任主薄,去年初春時有倒春寒,下了一場大雪。我因長於異國,異國氣候溫暖,不太適應葦澤關之苦寒,又不慣燃炭,閒談之時便問起殿下,大唐除了皮裘可還有什麼禦寒的衣物,公主答曰無有。於是,我便說起異國種植的一種叫棉花的作物,公主聽後,問我可是白疊子,因叫法不同,我也不確定。還是公主使人從長安尋了種子與我,我才辨認出來,我所說的棉花便是公主所說的白疊子。彼時,仍是權貴之家花園之中的奇花異草,對否?”

薛朗話音剛落,就有幾個老臣頻頻點頭,道:“老夫花園中仍有種植,彼時確實當做奇花異草種植。”

薛朗直視着潘德

慶:“棉花就是白疊子,公主聽我說過棉花的用途後,使人從長安蒐羅了種子去,交由我在葦澤關試種。然受限於品種和耕種技術,收成並不高……”

薛朗直接把產量的數字報出來,道:“去年所收之皮棉,除了一捆用作試製棉織品外,其餘的,在棉襖試製成功後,全都做成棉襖,交給葦澤關之邊軍,站崗守衛時換穿!”

說到這裡,薛朗頓了頓,續道:“棉花種植不像紅薯、土豆那麼簡單!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和耕種條件,喜溫喜光,怕陰雨漬澇,怕病蟲害;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溼度,氣候太乾,棉果會炸裂,太溼又易遭病蟲害!受限於這些條件,縱觀我大唐,適宜種植的地方並不多,又怎麼 在天下推廣?”

薛朗頓了頓:“其二,受限於種子數量與質量!棉花並非我大唐原產,種子多是從高昌國流入,所存有限。今年能種這麼十來畝的棉花,已是安國平陽公主利用身份,窮盡方法蒐羅而得!然比之邊軍的數量,收穫的棉花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敢問如何推廣?”

薛朗面容嚴肅,冷眼看着潘德慶:“別的且不論,只這兩點,敢問潘御史,棉花當如何推廣?不一步步來,一口就想吃成一個胖子,會不會噎死還兩說,薛朗能力有限,還請潘御史教我!”

潘德慶被問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強自撐着道:“既然受限於耕種面積和種子,更應當上交朝廷,由朝廷出面統一調配,全力支持,當以國爲重,仁義爲先!”

“荒唐!”

“一派胡言!”

……

薛朗都還沒說話呢,朝中列班的大臣們便跳了出來,集體不約而同的開始懟潘德慶,特別是出身世家那些——

這個年頭,家國,家國,時人多以家族爲重,特別是這些傳承了數百上千年的世家們。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對世家們來說,皇帝可以換,家族卻不能倒!但凡歷史悠久些的家族,誰家沒有一點兒珍藏的秘方之類的東西。

若是讓潘德慶的這番歪理邪說成了,那以後大家是不是有點兒什麼好東西都要先上交給國家!

這絕對不行!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六卷_請假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六卷_第542章 諸般安排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34章 心中的那個家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