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

薛朗沒答太子與秦王的驚歎,而是緩緩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秦王攻打劉黑闥受此影響,甚至有失利和損失。那時,臣在葦澤關,寒冷的氣候,十分難耐。向殿下打聽我朝有何禦寒之物時,才知道竟然沒有棉花……也就是白疊子彈制的棉襖、棉被這一類,細問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疊子仍作爲奇花異草,用作觀賞之用。而在異國,棉花乃是冬日必備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皆會制上幾牀棉被留作冬日禦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東西。而棉花,只要氣候適宜,卻是十分易種的作物。”

來的時候,平陽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對聖人的留任推辭太多,以免衝撞聖人,讓聖人覺得不識好歹。

爲解決這個問題,薛朗冥思苦想,想出來的就是棉花這個東西。棉花的試種,於家國社稷皆有益。用這個作藉口,想來李淵也說不出什麼,還只會嘉獎他,也不會對平陽公主有什麼想法。

現在來看來,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機智如他,點贊!

李淵急忙問道:“何等氣候才適宜種植棉花?請卿家教我!”

李淵也不喊白疊子,跟着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連忙道:“不敢,微臣這就告之聖人。”

我國自古以來的棉花產區,分爲三個地區,一個是黃河流域棉產區,一個是長江流域產區,還有一個就是西北內陸棉區。

這三個產區,以唐朝的現狀及疆域,基本只有第一個產區可以推廣,第二個產區人口稀少,朝廷都還沒開發呢,第三個產區更不用說,現在那裡還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經第一個產區,都還有劉黑闥在作亂,所以說,朝廷想推廣種植棉花,還任重道遠呢。

薛朗道:“稟聖人,關於棉花的種植條件,棉花喜溫喜歡日照,怕溼怕冷怕霜凍,怕陰雨漬澇,怕乾旱高。有句順口溜,說得很直觀。說‘棉花從小是個病漢子,長大是個藥罐子,到老變成錢串子。’依臣一路行來觀察所得,齊魯、冀、豫之地,是最適宜種植的;其次,關中、幽

州等地也可以種植。其實最適宜種植棉花的是西域諸國的氣候,所以,高昌國纔會有那麼多棉花產出。”

李淵點點頭,道:“葦澤關試種棉花,進展如何?”

薛朗道:“稟聖人,目前一切順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採收了,屆時覈算一下產量。因爲是第一年試種,微臣雖說知道棉花,於種植管理上其實並不精通,今年的種植管理,乃是公主從京中抽掉了兩名培植白疊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試種。今年有了經驗,明年再試試增加種植面積,於種植過程中汲取經驗,改進技術,這是須得耗費時日的事情,急不來。”

李淵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葦澤關,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儘管挑選適宜的土地,把紅薯、土豆、棉花一起試種,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長安,朕定當把所有擅長培植棉花之花匠給卿家找來,爭取早日實現棉花之高產。”

這是給薛朗劃定期限,也是對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實還是不太願意,最好是明年過後再來京師。歷史記載,公主殿下亡故於武德六年,具體是年初還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沒寫!

在這樁顧慮沒解決之前,薛朗哪裡有心來什麼京城。不過,想到來時平陽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謝聖人看重,微臣定當努力。”

沒正面答應,卻也沒再推拒。

今日朝會,主要就是議紅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穫。薛朗能說的部分說完,接下來的細節安排,就是在京官員的事情,與他無關了。

細節安排不是什麼大事,很快就議完。又議了一下其他的事項,衆臣各自暢所欲言,發言的時候,會時不時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時候,相當於一個記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說的話,發言要點記在笏板上,發言的時候才能簡明扼要,條理分明。或是把朝議的結論、聖人的吩咐記在笏板上,以免忘記出錯漏。

如果有官員朝議當天要稟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寫不下,就會多帶幾片笏板。帶的笏板多了,爲了攜帶方便,官員們甚至還會裝滿讓小廝背個裝笏板的

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議過程中,如果有官員的發言,讓你讚歎擊賞,可以以笏板擊掌而贊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麼都不準的,其實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聽着羣臣議事,再與心中所學、所知印證,只旁聽都覺得學到許多東西,起碼,對古代的風土人情、民風世情又有了些瞭解。

“幼陽請留步。”

散朝的時候,薛朗正欲回去驛館,被李綱叫住,他身旁還跟着一個年歲與薛朗相當的青年男子。

薛朗連忙止步,應道:“李公!不知喚住晚輩有何吩咐?”

李綱笑道:“叫住幼陽乃是好事。來,老夫與幼陽介紹,這位乃是將作監之大匠閻立德閻大匠,大匠請我幫他引見,散朝之後,該帶幼陽去御賜的府邸了!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確是大大的好事,多謝李公。”

李綱笑着擺擺手,道:“既然大匠與幼陽還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陽事務完畢,再與幼陽敘話也不遲。”

“多謝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綱,薛朗朝閻立德拱手:“勞煩閻大匠。”

閻立德客氣的道:“薛郡公客氣,此乃下官分內之事。”

說來,這位閻立德閻大匠其實也是歷史名人,著名的畫家、建築家,可能有人對他不太熟悉,但說起他的弟弟閻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說起來這兩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於工程世家,母親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兒請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門。兩人都擅長建築,擅長繪畫。只是呢,哥哥擅長畫人物、樹石、禽獸,弟弟閻立本則擅長畫人物、車馬、臺閣。

薛朗當年考大學是想建築設計的,雖然最後沒學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書籍。對這位唐朝的大匠,閻家兄弟倆兒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實是這兄弟倆兒路人粉來着。

將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請兄弟倆兒合作畫一幅畫送他,要既有樹石、禽獸,又有車馬、臺閣的,讓兩兄弟都有施展所長的機會。

作爲粉絲,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四卷_第398章 刷一波好感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