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

“殿下!”

天已黑,將軍府偌大的正堂燈火通明,柳女官走進來。

平陽公主長髮披散,穿着襦裙,端着一杯熱水,緩緩地喝着,眼神落在身前的案几上。聽到柳女官的聲音,也沒轉開注視案几上圖紙、匕首、望遠鏡的眼神,只問道:“安排妥當否?”

“已讓人收拾好聽風院,僕從等如圭也已安排妥當。”

柳女官恭聲答着,說完,看平陽公主還在看案几上的那幾樣東西,輕聲問道:“殿下在想什麼?”

“無事。”

平陽公主擡起頭,眼神平視前方,似乎看得很近,又好像很遠,手指輕輕拂過案几上的圖紙、匕首、望遠鏡,最後落在圖紙上:“明日上書長安,派幾個手巧的匠人來,越快越好。”

“喏。”

柳女官應完,擡頭看看公主,欲言又止。平陽公主察覺:“何事?”

“殿下可是要重用薛朗?”

平陽公主點頭:“此人有才,有才之人皆可用。”

“阿柳以爲此人來歷可信七分,出身只能信一分。”

“一分?”

“正是。這一分還是因爲南北朝已來,世家譜系遭受嚴重損毀,記錄不全的緣故。奴家祖父在時,曾有幸借得崔氏的譜系本閱之。薛乃是大姓之一,最大的一支乃是東漢末年遷入蜀中,被稱做蜀薛;兩晉南北朝時期,匈奴漢化改姓爲薛,還有鮮卑拓拔部叱幹氏族也改姓薛。天下薛氏多出於這三支。薛幼陽言家族自永嘉之亂遷居,按此推斷,應該是出自蜀薛,只是每每說到出身,薛幼陽只說遷居日久,已不可考,皆拿不出確鑿的說詞,故而只信一分。蜀薛乃是河東望族薛氏的祖先,如能向河東薛氏求證,或可確定。”

柳女官侃侃而談。平陽公主靜靜聽着,待她說完,讚歎道:“阿柳的譜系學的好,柳公有好女,泉下有知,當能告慰。”

柳女官斂衽行禮:“殿下過譽。”

平陽公主笑着搖搖頭,拍拍她的手腕,道:“我用薛朗,無關其出身,只用其才幹。世家固然多

有才德兼備之士,可平庸腌臢之貨也不少。薛朗有才,出身……本宮連罪人、盜者都用過,還講究什麼出身呢!阿柳,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才幹,囿於出身,只會侷限你的眼界。”

柳女官漠然道:“眼界侷限就侷限吧,起碼,世家出身之人,比之貧寒之徒要麪皮。”

說到後面,語氣森然。

平陽公主明白她爲何如此,安然笑笑,拍拍她的手背:“不要囿於出身,也不要囿於過去,人終歸應該向前看。”

柳女官道:“殿下是主,自當心胸寬廣,奮勇向前。阿柳是下屬,自然應當合適的時候提醒您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給出自己的建議。阿柳只是在盡下屬之責。”

平陽公主神情坦然:“如阿柳一般念念不忘,我是否應該先痛恨爲何生來是個女子?”

“殿下!”

阿柳單膝跪下。平陽公主擺擺手,把她拉起來,眼神清冷地望着前方:“本宮是女子,即使如今貴爲公主,也不過是一個地位尊崇的婦人。那些人等當年跟隨本宮起事,不過是爲求生。至於後來再無性命之憂可博富貴之時,自然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不過是人之常情。親如夫妻,大難來時,不過也是各自飛,更何況一羣烏合之衆。”

“如無殿下,那些人活命都難,哪裡還能博什麼富貴!有殿下,他們是虎狼之師,沒殿下……呵呵。”

柳女官的語氣十分刻薄。

平陽公主道:“他們出身貧寒,無有增長學識、見聞的機會,自然只能看到眼前之利。一個人能走多遠,只取決於自己,只靠旁人終究行不通。”

柳女官重重點頭,神情倒是略緩了些。

平陽公主道:“我觀薛幼陽此人,可說是德才兼備之人。”

柳女官:“請殿下解惑。”

平陽公主:“薛幼陽此人,待人接物如何?”

柳女官回答:“謙和有禮。”

“言談舉止如何?”

“言談不俗,言之有物;舉止雖與我中原子弟有不同,但也算舉止有度。”

平陽公主雙目微闔,道:“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表明此人受過良好的教育,腹內有乾坤,此其一。”

受過教育,必然知禮。柳女官點頭,表示認同。

平陽公主繼續道:

“其二,薛幼陽異國成長,歷時四年方纔來到中原。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人腹內有才,又有廣博的見聞,必然不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輩。”

書本與見聞兩相印證……柳女官恍然。

平陽公主目光灼灼:

“其三,薛幼陽言談間,衣食住行皆有了解、涉獵,顯然不是目下無塵之輩;其四,觀薛幼陽行事,對待劉正春也好,甘草也罷,皆是真情實意的感激,顯然是知恩圖報、重情重義之人。”

說完,看向柳女官:“於我來說,薛幼陽此人還有其他優秀之處,但只此四點,也已足夠。如此之人,我爲何不用?”

柳女官心服口服:“阿柳明白了,天色已晚,殿下該安寢了。屬下再去看看讓人給薛主薄趕製的衣物。”

平陽公主頷首,目送柳女官出去,方纔讓人熄燈就寢。

柳女官回首望着黑下去的寢殿,微微嘆了口氣,才轉身往府中唯一燈火通明的地方去。裡面一羣侍女正在裁布縫衣,你負責裁剪,我負責縫製,忙而不亂。

“柳姐姐。”

見柳女官進來,侍女們都斂衽行禮。柳女官擺擺手:“不用多禮,趕製出幾件了?”

有個侍女出來回話:“回柳姐姐,已經縫製出兩件,裁剪好第三件。”

“這樣,如今天氣尚冷,殿下的庫裡還有些上好的皮子,第三件就做成皮裘吧,先讓薛主薄有上身的衣裳,不夠的,接下來幾日再接着做就是。”

“喏!”

侍女們齊齊領命。柳女官正待走,突然想起薛朗那一頭短促的頭髮,連忙道:“帽子!還有帽子,也得趕製一頂出來。”

要做的事情太多,柳女官去庫裡挑了皮子來,乾脆多挑了幾個人來,連夜給即將上任的薛主薄趕製衣裳。

(本章完)

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一卷_第2章 醒來世界變了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七卷_第553章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