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

守孝在古代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宋朝要丁憂三年,其他朝代的禮俗,一般守孝一年就行。

薛朗既然做了江臨的兄長,自然就要爲他打算!不管江臨將來做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卻不能犯,不能留下這麼備受攻訐的污點。

唐朝的御史可不是擺設,可不會看人蔘奏。唐朝御史的風骨,那是歷史聞名的。只要做得不對,甭管你是誰,參你沒商量。曾經有位大臣只是上班途中邊騎馬邊吃東西,都被御史參得丟官棄職,可見對官員儀容規矩之嚴格。

江臨道:“小弟是守完孝纔出來的。”

“好!這樣纔對,如果對父母都不能做到孝順,那以後何人敢用你!這事我應該早點兒過問的,怪我,太年輕,經的事兒少,對大唐的禮儀又不夠熟悉。看來,以後你我兄弟二人,可得找個老成持重的管家纔對。”

薛朗坦然做檢討。

江臨道:“此事怎能怪大哥?這本就是小弟分內之事,大哥無須自責,否則,小弟心下難安。”

薛朗道:“行,我們兩個都不用難過,這事就揭過。以後我們倆互相提醒些。”

“嗯!”

說完守孝的事情,兩人就着圖紙開始討論傢俱的問題。江臨對傢俱的樣式完全無意見,用什麼木料都行,薛朗做主就好,他只對薛朗的設計讚歎不已:“大哥的奇思妙想,似乎永無窮盡,跟大哥這短短的幾天,小弟就覺得以前唸書太少,見聞太薄!”

還挺有上進心!

薛朗滿意的點點頭,道:“我是因爲走過的地方多,讀過的書也多,長你幾歲不是白長的。”

兩人說說笑笑,把做傢俱的事情定下來。薛朗在家閒不住,跟江臨交代了一聲,對荷香道:“荷香,給我找頂帷帽來遮臉,我有事去見公主。”

荷香道:“稟大郎,帷帽是女子之物,大郎乃是男子,不合適哩。”

薛朗訝然:“帽子還分男女啊?”

這話問得寡言的荷香都笑出來了:“並非帽子分男女,而是

男女不同哩。奴婢給大郎找個斗笠吧,戴得低些,既能遮擋臉孔,又不影響視物,可好?”

“成!速去!”

“喏。”

其實戴不戴帽子都無所謂,只是這麼一張色彩斑斕的臉,出去招搖過市,總是有些難看,遮擋一下爲好。戴上荷香找來的斗笠戴上,薛朗這纔出門去。

平陽公主剛練兵回來,換下衣甲,正坐在案几前看書,以充休息。聽到侍女來報:“稟娘子,薛主薄求見。”

平陽公主還驚訝了一下:“幼陽的傷勢如此之快就好了嗎?請他進來。”

“喏!”

待薛朗進來,看到薛朗頭上戴的斗笠,眼神一凝,手掌輕輕握了一下,面上神色未變,嘴角的笑紋一動不動,關切的問:“幼陽可好些了?”

平陽公主早見過薛朗受傷的模樣,在她面前自然不用戴斗笠,摘了斗笠,露出裹着襆頭的腦袋,以及還有些淤青的臉龐:“見過殿下,好多了,只是還有些淤青,人早沒事兒了。”

平陽公主頷首,眼神在薛朗面上的淤青部位細細打量一圈,果然淤青淡了許多,淤青的面積也小了,只是傷處的麪皮顏色有些黃,這是正常現象。

平陽公主道:“幼陽爲何不在家好好休養?”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道:“農莊的事宜,我已交代萬思明去做,我負責監管。今天來不是爲公事,是爲私事來着,屬下對大唐不夠熟悉,見聞少,所以來向殿下討教,請殿下指點。”

平陽公主問道:“何事?”

薛朗趕緊把傢俱圖掏出來:“想找殿下借兩個木匠使使,做幾件傢俱。”

工匠自然是府裡的更好,不論手藝還是見識,皆不是外面的工匠可比擬的。,這年頭,優勢資源都在士族手裡,高手在民間……在古代封建社會不適用。

“原是這般小事,可!我讓如圭給你安排。”

“多謝殿下。”

平陽公主擺擺手,似乎閒話般提起:“幼陽可想知攔路毆你之人的底細?

薛朗淡然道:“以前想知道,現在則無所謂了。”

“爲何?”

薛朗道:“我來到大唐不過不足兩月,說得上與我有仇怨的幾乎沒有,屬下是個與人爲善的人,此其一;其二,但凡行事,必然有目的。既不是要我的小命,不過是叫人打我一頓出出氣,那人選範圍就更窄了……殿下,還要我繼續說嗎?”

平陽公主搖搖頭:“我就知瞞不過幼陽,好在,我也不打算隱瞞幼陽。”

頓了頓,道:“此事乃齊王指使。”

“齊王?屬下並未與他有往來,何來怨氣非要揍我一頓才能念頭通達?”

薛朗還記着他不知道太子與齊王的關係——

論說謊的害處!編個來歷真是費心,還得隨時謹記!

平陽公主道:“太子、秦王、齊王,與我雖是一母同胞,可論關係,太子與齊王更爲親近,我與秦王以及早逝的玄霸更爲親近些。那幾年我阿孃身子不好,世民與玄霸皆是我一手照顧大,可惜玄霸生來就弱,早早夭折,唯有世民長成。齊王生性猜鷙,對下暴虐成性,眼中歷來只有太子,幼陽駁了太子的面子,他會替太子出頭,實屬正常。只是,太子卻越發的不長進了!”

這話薛朗不太好接,只好保持沉默。

平陽公主也不介意薛朗的沉默,道:“建成大兄固然才略不足,卻是忠厚之人。如今,竟是進退失據到連忠厚這一優點也無有也!”

人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想來,李世民給李建成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了。

平陽公主突然一聲冷哼,薛朗擡頭,卻見平陽公主從袖籠中摸出一封書信來遞給他,薛朗接過來看了看,卻是在說太子建成討好聖人後宮得寵嬪妃之事。

太子建成與平陽公主一母同胞,他們的母親乃是聖人李淵的原配太穆皇后竇氏。李建成作爲原配之長子,堂堂太子,居然去討好父親的小老婆……薛朗已經不敢想了,難怪以平陽公主的城府,也被氣成這樣。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